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户女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两朵小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43 KB   上传时间:2025-10-11 13:28:14

  宝珠还记得从姑苏来汴京时在船上那些时日,换船时回回脚挨到地就急急在码头寻吃食,实在是船上吃食难以下咽,且既是临时找吃的,也没法儿嘴刁,若是味道好便记着下回再来,若味道不好骂两句也急着忙去了。

  煲仔饭本钱不算高,只是砂锅和砂锅外头包的竹编都要专门做,得费些工钱。

  自然,还得先叫家里人尝尝味道再看这事儿靠不靠谱。宝珠同大哥讲了这煲仔饭怎么做,甄大郎本就是灶厨,宝珠只一说,他大差不差就晓得了了。

  兄妹俩在灶间琢磨一下午,最终定下四样味道的,第一样最贵的就是腊味合饭,里头放腊肉腊肠腊排骨并咸蛋黄四样,第二样是香菇滑鸡饭,第三样肉沫茄子饭,第四样酸菜肉丝饭。

  定下以后甄大郎就开始下手了,到晚间这才用砂锅做出四样来,用来拌饭的料汁宝珠来时就用豆酿了一缸,现下还没好,正在仓房里头阴着,她调的料汁一家人都爱吃,从姑苏到汴京这一路,多靠她调的酱拌在饭菜里头才熬下来。

  自个儿酿的酱还没好,今儿拿来拌的暂且用的还是普通的酱,添点过料炸的油,拌匀过后一掀砂锅盖,再淋到饭上,瞬间滋啦啦迸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来。

  今儿用的暂且是自家的砂锅,大大小小才凑起来四个锅,一家子晚上也就吃这个了,顺道替他们尝尝味道。

  甄父虽在樊楼帮厨,里头也包三餐,但他晚上通常是要回来跟家里人一起吃饭的,宝珠才说了阿爹阿娘有口福,就看爹娘一起从外头进来了。

  甄父是下了工又顺道去牙行接徐氏了,宝瑢半下午就忍不住想尝尝了,叫拦下以后抓心挠肝的,这会子一家人都齐了,迫不及待催着爹娘洗手,自个儿端了碗筷来分。

  不单是上头菜,她觉得更香的是底下的锅巴,油汪汪黄澄澄的锅巴用筷子戳碎,入口是说不出来的脆香,比寻常用铁锅煮的锅巴饭还要香,拌上汤汁更是好吃的让人停不下筷子。

  甄阿婆年纪大了,牙有些松,但不妨碍她也夹了一小块锅巴嚼的喷香,大家伙儿也一致觉得去渡口卖煲仔饭的路子行得通。

  “二哥这几日不回来,明儿送一碗叫他也尝尝,顺道再送一碗与董家表兄。”宝珠吃的差不多了便放了筷子,她打的主意是叫二哥和董表兄帮着鼓吹一番,到时不单是去码头叫卖,国子监的路子说不得也打得通呢。

  徐氏也点头,“那我再收拾些干果衣裳,明儿你一道送去。”

  二郎一旬日才家来一趟,带些干粮吃食,虽说如今家住的近了,他还是觉得住在学舍好些,只因怕在家里生出惰性来,到时再耽搁学业,条件苦他念起书反倒更心无旁骛。

  宝珠对二哥是打心眼儿里钦佩,都说他读书有天分,实际二哥在几个人当中最刻苦,夏日里蚊虫若盯在他身上,肚子吸血吸到涨破了二哥都不晓得赶一赶,冬天里头脚冻的没有知觉也不知道,起身摔个跟头才晓得喊人来。

  宝瑢念叨着明儿也要跟阿姐一起去给二哥送饭,兄妹几个都有私房,二哥常贴给姊妹俩,汴京逛的人烟花缭乱,宝瑢得了二哥给了零散钱便去买吃喝或是耍的,她念叨完二哥靠在椅子上直摸肚子,见大家都收了筷子,这才撑着肚子起来收拾碗筷。

  家里人的夸口叫宝珠添了信心,第二日跟宝瑢一起,先去给二哥与董家表兄送过饭,二哥学里同窗多也不是汴京本地人,她便叫大哥多做了几份一并带去,她自然也存了心思,若是人家尝过觉得味道好,届时说不得能先拉些生意呢。

  饭食送去过后,宝珠又去铺子里头订砂锅,她订的百来个,这锅要用专门的模子定做,掌柜的要的价儿也略高些,饶是狠还了价儿,一个还是得要四十几文!

  末了又饶了零

  头,这便是四贯钱了。

  回头待砂锅制好了再去请人编竹包,如今竹子价儿也不算低,铺子篾匠手艺好,这种小活儿他们自己不做,分下去给那些会竹编的婆子婶子,掌柜的从里头抽些利,两边都能赚些。

  先前打了一架板车,家里寻常拉货得用这架车,现在要出去摆摊板车便不大够使,至多只要个推车,上回去的木匠铺子甄家大郎也熟了,叫再打个带灶的推车掌柜的没二话的就让了钱,只除上面这些,再等要摆摊时买食材,旁的倒没再花费了。

  兄妹二人商议过后,本钱一人出了一半,亲兄妹也明算账,虽说关系好,但该算的要分清,徐娘子做房牙上了头,还给二人立了字据,本钱兄妹俩一人一半,后面利钱也是一人一半来分,宝珠和甄大郎都没话说。

  徐娘子口才了得,这些时日已经做成了两桩生意,散的单子格外有用,这几日帮着一个回老家的员外卖了一处闲置宅院,七七八八扣掉交给牙行的钱,还有那些上下打点的花费,到手里还有五贯钱呢!

  再有一桩就是帮国子监一读书的小郎君赁到了一处小院,这正是先前想租甄家房屋的一位小郎君,可后面叫郑秀才先租下了,徐娘子有些不好意思,又特地帮人寻了合适的房子,收的中人钱也不多,刨去给牙行的赚了八百个钱。

  作者有话说:

  ----------------------

第14章

  这两单赚了些银钱,更叫徐氏干劲满满,牙行许多经年的房牙还抵不上她呢。

  晚间二哥竟回来了一趟

  ——正是他那些同窗催的。

  宝珠送的饭食,除了自家吃的,余下的二哥依言四下分给同窗,他本就是南方人,常打交道的南方人偏多,尝过煲仔饭都说那饭好吃,米饭清甜,锅巴香脆,上头菜也可口,故而特地叫他回来问问,这煲仔饭能不能往国子监里头送。

  因想着大哥跟宝珠要赚银钱,他便特地回来一趟问一问。

  “那几个同窗多是南方人,汴京多食面食,饭堂也是面食居多,素馒头肉馒头吃的人眼晕,便赶着我回来问问。”

  宝珠听了觉得好笑,“去铺子里定的砂锅得七八日才能做好,约莫再得十来天才能对外头卖呢。”

  “那我便回一句,待你这头什么时候好了再说。”

  甄二郎也是觉得那饭做的香,今儿回来想尝尝香菇滑鸡饭,昨儿这饭是叫恒之表弟吃了去,他没尝到是什么味儿。

  大哥这几天一直在练手,这煲仔饭火候最紧要,须得小火慢慢焖。

  二哥一早又回学里去了,宝珠跟宝瑢去了一趟街里,她准备收些鸭蛋,自个儿做咸蛋,能省下一笔钱不说,自家做的比外头买的味道也要好许多,回头等摊子支起来,这咸蛋也是用的上的。

  甄家上下都有活儿忙碌,连甄阿婆都买了些菜籽,后街有一片地,有人垦出来种些小菜自家吃,甄阿婆跟巷子里几个婆子婶子混熟了,这些天也跟在后头拎着小锄头开荒种菜去了。

  开垦这些荒地没什么,若要叫官府拿住了,顶多也有损失些菜籽钱,加上她老人家很是费了一把子力气,旁的也没什么叫人指摘的,横不能将她一把年纪的人捉去坐监。

  趁等人家造推车跟陶器铺子里头烧砂锅的功夫,大郎带着阿忠去许州了,算着许州石地主那些田地里头的粮食也该起出来了,下半年自家田地还要打理,农事上耽搁不得,播种收成都得紧着天儿。

  麦收过后宝珠叫大哥将地都接茬种上豆,豆种是从汴京带去的粮种,颗颗饱满,掌柜的说这豆磨出来的豆浆即便不加糖都格外甜。

  宝珠虽不信,可无论如何豆是好东西,三四个月便长成了,磨豆浆做豆皮压豆腐不说,连豆渣都能卖去喂牲畜。

  大哥跟阿忠到了那儿还得先赁房,也幸亏许州不远,甄家大哥还能常去看看。

  只是留阿忠一人在许州怕有不便,田地里活儿也多,于是宝珠叫大哥过去在当地找个老实忠厚的人给阿忠帮忙。

  上回石地主说想帮着种那些田地,宝珠想着只叫他在指点一二,其余的还是交给阿忠,暂且不算工钱,一亩地待交完各项税务后给石地主一成出息。

  大体章程如此,具体还得到了再说。

  宝珠这一趟没跟着了,家里事多,等大哥回来要去码头置摊,正得将各项事务筹备起来。

  阿娘现下日日都在外头跑,天热起来她整个人都晒的黑了一圈。

  也就半旬日的功夫,大郎便回来了,来回走的都是水路,比雇车便宜许多,大哥说那头活儿都安排好了,请了个小子跟在阿忠后头帮忙做活。

  这小子今年才十三,大名叫蒋实,家中日子不好过,兄弟姊妹七八个,半大小子吃的也多,早早打发他出来混口饭吃,他便在街里帮闲,只是他年纪不大,找他的人去跑腿的也少,常饱一顿饥一顿,赶巧大郎在饭馆吃饭时他凑上去问,便碰上了。

  大郎见他人有些眼色,于是就问能不能做田地里的活计,若是能一个月三百个大钱,包吃也包住。

  一个铜板在镇上能买俩窝头,这小子听了立即便应了,只是他家里人怕是甄大郎歹人,跟到田里去看过,见离家不远这才欢欢喜喜应下。

  “那蒋小哥儿有些眼色,田地里活计他干的也娴熟,先前农忙也去地里给人干过短工,田地里大小事儿都做的来。”大郎灌了几大口水,复又继续说道,

  “赁的房子正是石地主家的,他家虽叫赌坊的人搬空了,但宅子还在,屋造的大,家中下人也遣散了去,屋里正是房子多。”

  说着他又叹了声石地主倒霉,

  “他老婆当年原是大户人家卖出来的,他见可怜买家来又帮着销了奴籍,这一遭事儿才出来那会儿,面上温言良语说的好听,可转眼一茬粮食收过,才卖得了些银钱,竟叫她卷跑了,仓里粮食交过税,连余下几亩田地的粮种都凑不齐。”

  一番家业彻底败了去。

  宝珠听得一脸唏嘘,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现下石家只剩石老爷跟那昏胀儿子,横竖他家离田地近,干脆赁了他家房屋,先前你叫我说的田地里出息分他一成,由他看顾些田地,他千恩万谢应下来了,只叫好歹先支他些银钱买粮种,他手里还余下三四亩地,若是这一茬粮食没种下,往后越拖越累,怕真拖累的家破人亡了。”

  宝珠自然也同意,“那些田地到底是咱们占了些便宜,也不是支银子去买旁的东西,给人留条活路,支些好叫他将地也种起来罢,明年到收成也能好过些。”

  甄家大郎点头,说他也是这般想的,便给他支了五贯钱,横竖石家家宅还在,五贯钱也跑不掉。

  兄妹长吁短叹一番,又开始商量起二人的生意来。

  “这砂锅都做好了,用来包锅的竹编也做好了,我用热水烫过又晾干了,单这竹编本钱就不少,这锅加上竹编,拢共花费六贯,推车花了四贯钱,加起来是十贯钱。”宝珠扒拉着算盘,记下数儿。

  汴京城确实居大不易,姑苏物价已经不算低了,可这汴京城,吃喝拉撒哪里都是钱,何况想做些小生意,还没开张就已经贴出去十贯钱了。

  二人正算着账,又听隔壁院里秀才娘子在叫骂,宝瑢想去看,叫宝珠一把拉回来了,想了想去灶间捡了几个鸡蛋敲响了隔壁院门。

  里头打骂声歇了,开门的便是阿秀,她眼角还有红痕,见是宝珠,朝里头问了一声,

  “娘子,是隔壁姐儿送鸡蛋来了。”

  宝珠声音高了几分,好叫秀才娘子听到,“乡下老农卖的鸡蛋,说他家鸡不吃谷,专吃虫儿,等闲买不到,我娘便买了一篮子,送几个来叫你们晚上也添个菜。”

  秀才娘子快足月了,行动已经不大便利,一手扶着肚子,一手给自个儿扇风。秀才娘子大腹便便,若要送别的吃食宝珠也是不敢的,鸡蛋没破没烂的就要好些。

  秀才娘子叫阿秀接下,阿秀接过来,感激地看了宝珠一眼。

  “姐儿进来喝口茶?”无论是那位赵秀才,还是这位秀才娘子,待外人都是一副客气的样子。

  宝珠摇头,“不喝了,家里还有活儿,得先回去忙。”

  有宝珠来打了个断,那秀才娘子没再继续骂下去,到底是人家的事儿,最多也只能这样帮一把,否则不定说出什么话来。

  推车做好过后人家给送上门来了,东西都备齐了,耽搁下去都是少赚。趁着太阳大,砂锅都洗过晒干。

  煲仔饭第一要紧的便是米,粗米价儿低,但味道不好,普通的梗米米粒短且圆,口味软烂,若用来煲饭就显得平庸,若是江南产出的碧梗米味道要好许多,但碧梗米价儿十分昂贵,寻常只有高门大户才吃的起。

  兄妹俩将粮铺里头的米都试了一遭,要说口味最好的,还是丝苗米,形状细长,口感扎实,自有清香,煲出来的锅巴更是脆香,只是也比寻常米要贵几分。

  先时二哥来家说国子监里有学子想买,这回东西都备齐了,等二哥过两日回来再问问,若有订饭便提前说,到时直接送去。

  这几日暂时在码头那儿先将摊子支起来。

  该备的物事都齐全了,赶着一早,兄妹二人推着车去了码头。

  渡口人多,摊子也多,虽赶着早儿来了,还是好不容易才寻个偏僻地儿,边上是卖花的阿婆跟一个卖菜的婶子,两边生意没有冲突,便好心挤出一个位置给兄妹俩,推车前头摆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桌凳都是新打的,价儿不贵,能让客人有个坐的地儿。

  头回摆摊,二人心里也没底儿,感激两边的摊贩让了位置,宝珠捡了四个咸鸭蛋,给一人分了二个。

  这鸭蛋是自家腌的,卖花的阿婆当即就扒开吃了,里头淌的都是黄油,卖菜的婶子没舍得,小心翼翼收起来,又从篮子里头抓了一把青辣椒给宝珠。

  卖花的婆子头上簪了两朵栀子,也送了一把给宝珠,栀子花香,易招些细细的小黑虫,这阿婆都撇干净了,闻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二位婶子,我们兄妹俩才来,也不知这渡口摆摊有什么讲究?”

  “讲究倒没甚个讲究,只是每日街道司会来收些摊费。”

第15章

  正说着,那头就有人来了,挂着街道司的腰牌,正从头往后开始收摊费,正是要一早来收才能收的齐全。因这儿不是专门的坊市,故而收的也不多,一日只二文钱,这二文钱一交,大多数人便要在这儿摆上一天,若到晚些才来收摊费,有人赶在早晨人多摆完就走了,那这摊费便难收齐。

  到宝珠这儿,打头的差役看了一眼,让二人将桌子看好,又比了比地上画的线,叫切莫伸到外头占道,宝珠无有不应,其余倒也没再说什么便走了。

  这会子天还早,但渡口已经有人了。力工搬工们守着渡口,只等有商船或是客船过来有差使。

  码头商家富户乘船的多,人多物更多,巡检司的官差常往这边巡逻,有差闻着香味儿,鼻子一耸一耸的正闻是哪里飘来的。见来了个卖新鲜吃食的,便来问卖的是甚个吃食。

  这几人来问,那边聚在桥边的工人也在张望。

  只是几人见是砂锅煲出来的饭食便失了兴趣,这些当差的肚里油水多,一早吃不下这些荤腥油腻的,那些力工肚里常年没油水,倒是想吃,只是这一份少说就要二十文,吃一顿得费上许多银钱,踌躇一番便作罢了。

  宝珠只怕生出这样的局面,便高声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户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