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户女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两朵小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43 KB   上传时间:2025-10-11 13:28:14

  许是半天没动静,孙大官人也觉出不对了,下马朝里一看,院内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瞧见,礼单就压在箱笼上,外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乐师们并不知情,只一味的吹吹打打。

  孙大官人觉得脑袋里有什么东西一直在突突地响。

  姑苏城里这几日传出个大笑话,总之事儿越传越离谱,听说是孙家大官人瞧上了甄家大郎,还风风光光的绕了西坊市一大圈要将甄家大郎抬进门

  ——结果甄家连夜跑了。

  因闹出这一桩事来,孙家大官人回去之后叫二老爷打了一通,又将这纨绔在祠堂关了三天三夜,连带着二太太都叫他狠扇了一耳光。孙大老爷也因此事回来一趟,风言风语压不住,他人在浙江都听到了传言,回来正是要叫二房好好管教小辈。他如今虽身居高位,却有的是想将他拉下来的,家中事若传到那些言官耳朵里,只怕还嫌孙家倒的不够快。

  “那甄家便这么放过了?”

  孙家二老爷向来是懒散性子,这回叫气的够呛。

  “如今甄家要真出了什么事,孙家才是真落人口实,等这风声过去才好料理。”孙家大老爷被人捧得久了,是有一些气势在的,他并未将甄家放在眼里,只皱眉道,“那谗言的婆子怎的还没处置?去年那桩案子便是她扇的风,如今又开始搅事,你也将世安拘的紧些,成天胡闹像什么样子。”

  孙二老爷诺诺称是。

  花婆子一家自这以后便从虾虎弄里消失了,谁也没再见过这一家。

  当然甄家对姑苏城里发生的事儿暂且不知,更不知后面阴差阳错传出这般故事。

  本朝水路发达,一家人从苏州渡口乘船至运河一路向北,除了期间换了几回船,这一路都不曾停歇,又怕有水匪强盗,一家子跟的都是大船,虽说须得花费不少银钱,但身上钱财更多,一刻都不敢在路上耽搁,一捡了最普通的衣裳穿了,到晚上轮着守夜,所以并不曾出什么岔子。

  水路虽比陆路快上许多,可也到四月底才赶至汴京城。

  从三里外便能望见粉墙朱门,看着这恢宏的城门宝珠难免感叹,穿来这么久,可算能见识见识这汴京城是何等繁荣了。

  船只须往西水门入城,船夫们已经开始拉桅杆,精壮

  干瘦的胳膊拽着绳将桅杆慢慢放下,水手似算好了时辰,至西水门前,桅杆已经完全放下。

  这一趟是客船,并非货船商船,瓮城内守城的兵士略查了一遍也就放行了。

  四月里汴河两岸杨柳成荫,河边人声嘈杂,河里船只往来频繁,这时节已经有些暑气了,头顶太阳热辣,汗水黏着衣衫粘在身上,总叫人心里生出一股恼人的燥意。

  山长水远,这一路再注意难免也有些狼狈,宝珠先寻了客栈,一家人将东西放下,洗漱干净这才雇了车去寻姑母。甄阿婆路上染了风寒,老人家一路本就劳累,这会子一沾床就睡着了。

  宝瑢跟大郎留在客栈照应,顺道看顾行李。

  宝珠跟爹娘一道去姑母家,阿忠跟在后头,手里提着从姑苏带来的料子布匹。

  姑父做了十几年官,如今正是光禄寺监事,听说汴京城一脚踩下去七八个这样的小官,且这官儿也没甚实权,所以宝珠一家子并不打算麻烦姑父姑母。

  莫看姑父一家已在京城生活了十几年,可这房屋还是当初甄家贴钱买的宅子,本朝官员年俸虽高,可这京城内开销更大,姑父一年俸禄不过七十余贯,有些油水补贴拢共加一起勉强才够一家人活的像样些罢了。

  京里多的是如他一般的小官,一家老小还挤在一起赁房住呢。

  如今汴京人口越来越多,原先城池整个朝外扩大了一圈,故又分内城与外城,姑父家因宅院置办的早些,故而买下了内城大街过去锦绣巷内一处小宅,如今这一处小宅,少说得花费三千贯都不一定能寻着。

  这宅院甚至没有甄家在姑苏的那处宅子大,门一扣响,开门的是从前在姑苏跟来的华老伯。华老伯原先也是甄家的人,姑母当年嫁给董姑父以后,他便跟去董家帮忙,说来已有十几年未见,华老伯须发都白了,姑父一家待他宽厚,如今便留在董姑父家养老,只做些轻省的活计。

  华老伯见是甄家一行,只激动的眼里迸出了泪花,他没子女,甄父是他看着长大娶妻后又生子的,甄家几个子女也年年写信问他老人家好。

  华老伯声音发抖,对迎出来的甄姑母道,

  “是舅老爷一家来了!”

  兄妹二个也是多年未见,姑母甄氏乍一见到甄父,只觉得兄长老了许多,两眼不由得泛起泪来,“大哥都生白头发了。”

  甄士德也红了眼,鬓角风霜,额上浅痕,岁月不饶人。

  “快些快些进家里来,收到信后厢房都收拾好了,算着你们这些日子要到,日日都叫底下人去码头候着,却不知从哪儿下船,只盼着你们过来呢。”甄姑母呜咽着拉住徐氏的手,都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兄长嫂嫂比她长几岁,自小待她好的不能再好,自阿爹过世,兄嫂更是忧心她,这些年也紧着她贴补。

  “这是宝珠?我走时她还在你肚里呢!如今长这么标志了?”身上流淌的血脉相同,即便未曾见过,骨子里的亲近却是难免的,甄姑母满眼喜爱的将宝珠上上下下瞧了一遍,宝珠也大大方方同姑母见礼。

  “阿娘呢?”甄姑母见后头只跟着个阿忠,便急急问道甄阿婆怎的没过来。

  “在船上吃了风,染了风寒,在客栈歇着呢。”甄父摇头。

  甄姑母立即要出门去,“哪家客栈?怎的不直接过来,家中屋子多的是,几十年不曾侍奉老娘,怎的来了连女儿家门都不进。”

  甄士德赶紧拉住她,“娘她才看了大夫歇下,不好再叫她来回折腾的。”

  董宅正堂两侧偏房连接东西厢房,院子倒是不大,不过房屋众多,东西厢房加上耳房有十来间,甄姑母皱眉,“家中屋子都收拾好了,住的是哪家客栈,叫华伯去退了,将阿娘宝瑢还有大郎都接过来。”

  甄父便不再推脱,报了客栈名字,华伯立即便赶了车去接。

  董家人不多,便也没使太多人,除了灶间的厨子,还赁有两个婆子一个丫头,两个婆子正是被叫去码头候甄家这一家子去了,丫头名唤枣儿,甄姑母给了银钱叫她雇轿去学里将二郎和恒哥儿喊回来,又叫顺道再去将老爷喊家来,问起就说是舅老爷来了,叫赶紧告假回家。

  枣儿得了吩咐没敢耽搁,出门就赁了轿赶去学里喊人家来,喊完两个哥儿又绕去官里喊自家老爷。

第6章

  快到中午,华伯接了甄阿婆跟大郎还有宝瑢先到。

  过后二哥也赶回来了,宝瑢几月没见二哥,围着他蹦蹦跳跳,叫他看自己打的耳眼儿,又叫他看脚上的新鞋。宝珠看他人瘦了些,似乎又长高了,照惯例同二哥比了一比个子,打小她个儿就高,年年都比二哥高一截,这两年二哥开始猛长,如今已经比她高了一个头了,甄二郎一脸无奈,伸手戳了戳她的额头。

  徐氏也拉着他左右端详,又问读书苦不苦累不累。

  二郎笑,“哪里苦累,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只是惦记家里呢。”

  他原见到家里来信便急着想回去的,只是叫姑父姑母强拉住了,说他回去也无用,没得还更叫人捏住学业把柄,又说家里看到回信人定是要往汴京来,他这才歇了回去的心思,只是这些时日心一直漂浮,只想着家里的事儿,这会子见到爹娘跟宝珠她们,忍不住酸了鼻子。心里也暗暗发誓定要考出一番功名,不叫爹娘姊妹再受那般侮辱。

  一家子看够了说够了,宝珠这才注意到一直在边上站着的人。

  二哥又一通介绍,“这是恒之表弟,现下我和他在一处读书。”

  二郎口中这位表弟比二哥年纪小,比宝珠要大一岁,故而宝珠得喊他表兄才是,二人笑着点头见了礼。

  姑父姑母一见甄阿婆便先跪下磕头,姑母哭了一场,她闺中时有兄嫂父母疼爱,不曾受苦,嫁给董姑父以后自己当家,上无公婆,下无侧室通房,也没受甚苦,只这些年没在老娘跟前尽孝,每想起来总要心伤一番。

  姑母闺名甄士英,单看名字便晓得祖父祖母对这位唯一的女儿疼爱至极。

  汴京不愧是京都,每日鱼鲜瓜果菜蔬都尽有的,只要有钱,即便不是正当季的也能买的着。厨下的婆子擅做羊肉,便支了钱给她叫她去斩十斤现杀的黄羊肉,再去酒楼叫几个菜回来,烧菜的婆子并不会南菜,故而造下的这一桌子都是北菜,甄姑母叫捡她拿手的都烧出来,故而端上桌的菜也没甚章法,什么焖羊肉炙羊腿满满当当堆了一桌。

  董甄两家人丁都单薄,没甚亲戚,两家既是姻亲也是至亲,又多年未见,虽分了男女二席,却都在一间屋里吃饭,正好能说说话。

  宝珠常听爹娘说起姑母姑父,但这却是她是头回见着,当年姑父与姑母成亲时他已经二十六了,在这年月算是大龄剩男,家中无人,过的也寒酸,只在庙里借一处地儿苦读,姑母较他小八岁,成亲时才十八。

  董姑父今年四十有六,年纪比甄父年纪还要大几岁。

  许是多年不曾劳作,身上自有些书卷气,看着比甄父还小些,更不像是光禄寺任职的那些肥头大耳的吃官。

  甄父常说这位姑父人品端正,现下看来实在不假,未曾因甄家商户便摆出不屑散漫的姿态,对着甄父反而格外敬重。

  “我们搬来京里时俭哥儿刚会背诗,俨哥儿才学走步,如今也都成材了。”董姑父给大郎夹菜,大郎起身敬了杯酒。

  姑父一家人口也是简单,宝珠一路在家中常听爹娘提起。

  姑父姑母只得表姐一个,闺名董沅临,今年二十,同大哥一般年纪,只是要小些月份。

  沅娘去年嫁给大理寺宋评事家中长子,论官阶两家也算门当户对,只是宋家手里有些实权,且世代都是汴京人士,家中人多,势力要盘根错节些,比起董家体面不少,二哥能进国子监也是寻了宋家的关系。

  董家表兄名唤董恒之,比二哥要小两岁,今年十六,相貌朗朗温文有礼,瞧着比姑父还要正派。

  说来这位表兄并非姑母亲生,正是当年那位提携姑父的恩师临终前指的一桩姻缘。表兄生母正是那位恩师女儿,虽是庶出,但那位恩师却十分爱重,怕他走后女儿被人随意指派受苦,又观董姑父

  人品端正这才央董姑父答应这桩亲事,只当给女儿寻个不受苦的地儿。

  因汴京官职是恩师帮着补的,因此这桩婚事便推拒不得,

  姑母开始心里极不舒服,只是那位娘子是个极体面又和善的人,姑母才来汴京,又是小户出生,人情来往许多都仰仗那位娘子提点,虽这位娘子待谁都淡淡的,但长久下来姑母已当她是亲人无二。

  只是可惜她生下表兄不久便郁郁成疾,后又患了痨病过世。

  故而这位表兄便养在姑母下面,这位表兄读书也是争气,去年过了院试,如今同二哥一样都是生员,明年秋闱正要下场呢。

  甄姑母生沅临表姐时亏了身子,那位娘子也是生下恒之表兄后过世,姑父便觉得此生亲缘浅薄,倒未曾再求子女。

  席间问及孙家一事,董姑父话语叫一家子都松了口气,

  “那孙家从前是有些本事,可正是居功自大,得罪太宗这才迁去姑苏,如今虽还称得上伯府,可到这一辈已不袭爵了,官家继位以后不计前嫌,孙家大老爷这才坐上那两浙转运副使的位置,这些年过去,在京里只怕早没什么关系了,也不必怕他们来报复什么,如今孙家大老爷正想安稳做官,暂且不敢生出事端来。”

  甄父却有些怕,“此番作弄了孙家一通,也不知那姑苏城里头会生出什么事端,不如我们一家子换了户籍文书,改个名姓也好放心些。”

  提及户籍一事,屋里静了静,董姑父叹了口气,“如今官府管的严苛,上月有几十位学子冒贯应试案发,牵连甚广,户部侍郎险些革了职,现下户部风声鹤唳,籍贯一事再多银钱他们也不敢沾惹这等麻烦。”

  这冒贯便是说假冒籍贯,本朝各州府军监录举人人数不一,便有人假冒籍贯去参加科举,甄家也大抵猜到这事儿不好办,董姑父又说道,“如今你们到了汴京,那孙家便没什么好怕的,我虽只是微末小官,但他若真敢强闹出事来,也是断不能够的,我同几位言官也说的上话,真闹将起来,孙家才要吃亏。”

  甄父勉强放下心来,“只是二郎却不能回乡考试了,此番叫孙家丢了大丑,如今在汴京山高水远他暂且奈何不得,可甄家户籍仍在姑苏,二郎若要下场考试,却是得回乡,那孙家势大,任在哪道关节卡一下,二郎这些年苦读怕也是枉费了——”

  董姑父立即补道,“这正是我要同你说的,若在汴京买房置地便能将户籍转至汴京,届时便能直接叫二郎留在汴京考试。”

  二郎虽托了关系在国子监太学读书,但户籍还是在苏州,原先是想着等考试之时还是得回去。

  “若是能将户籍转至汴京,便能直接等国子监解试了。”董姑父给众人解释了一遍其中关窍,如今秋闱大体分几种,第一种便是各路州府军监解试,凡取生员资格都能在本籍参考。第二种便是国子监解试,监内学生经举荐后考试。自然还有转运司解试、开封府解试,这些也比普通解试容易些。各路州府军监解试参考生员能中举者万中选一,但其余解试便要简单许多。

  董姑父正是叫一家子将籍贯转至汴京,到时二郎考试便要轻松许多。

  宝珠听着大体就是先前算是借读,到考试时再回苏州,若是在汴京买房置业,加之姑父又是京官,便能直接留在国子监跟那些监生是一样的身份了。

  思绪飘远,果然是不论哪个年代,为了孩子读书都得买学区房。

  甄父一听也明白了,这会子听能留在汴京考试便放下心来,原先是想办个假户籍在汴京先躲二年,没成想这一趟竟直接就安家落户了,只是这汴京城开销实在是大,才来两日已耗费许多银钱,若要买房置地恐怕身上银钱更是所剩无几,他还没想好往后该做什么营生。

  听得二郎能考试,一家子俱都放下心来,又岔开了话头去说别的。

  宝珠这边一席谈的热闹,甄家阿婆她老人家是最看的开的,打姑苏乘船这一路吃的嘴都没歇过,到一处趁着靠岸的功夫都要尝尝人家当地的吃食,来前她老人家念叨姑母多年不曾回来,特地去买了城里老点心铺子的糕,昨儿一瞧也叫她老人家吃的差不多了。

  “汴京城里热闹的地方可多了去,勾栏瓦子极多,唱戏唱曲各种作场,还有从大内出来的老乐师,里头的热闹从早上进去逛到黄昏都看不完。再有吃就去州桥夜市,连夜里都人挨着人,州桥往南到朱雀门,那一路都是卖吃食的,果干肉脯煎炸炖煮冰雪饮子应有尽有,有家卤下水做的滋味儿极好,回头斩些回来叫你们尝尝。”

  “若要出门钱袋更得收好,不然一个眨眼的功夫就叫人摸了去,如今还不到节下,逢节里更是热闹,大户人家常有放焰火的,下回逢节我带你们去瞧灯。”

第7章

  姑母已经在汴京待了十几年,说起汴京风土人情格外有声有色,宝瑢听得恨不能马上就去逛逛。

  宝瑢吃了一盏酒,吃的两颊泛红两眼昏昏,听姑母说完便托着脸腮问,“也不知汴京的首饰衣裳是不是比苏州更好些?”

  她不独是好奇,原先在苏州,也常卖画样自家挣些零花钱,甄家上下除了二郎生了个读书的脑子,其余几个孩子都是一门心思琢磨如何挣些银钱来。

  姑母对姑苏感情深,只说各有特色,譬如绣品,汴京城里不单江南的料子绣品,还有蜀绣、粤绣各地有名气有特点的都能在汴京找着,绣坊更是极多,没些本事的早被大浪淘尽了。

  又见宝瑢问在哪里能买着,都不必想便说,“这便更多了,街里银楼妆铺且不提,就说离咱们今些的大相国寺,一月开放好几次,里头什么都能买得着,甚衣裳绣片儿、抹额领巾又或是珠翠头冠应有尽有。除了大相国寺每月开放外,平常还有甚竹竿市、鬼市一类也多卖这些绣样首饰,甚穿的戴的,保管能叫你看花了眼。”

  甄姑母绘声绘色将各处热闹都细数了一遍,

  “如今大家日子好过,甚节日都要赶一番热闹,你们来的可算巧,过两日正逢端午,官家年年端阳节都要遣人到金明池做场赐宴,前年还亲临一回,端阳节正日那天,园内或是竞渡或是蹴鞠,还有马球投壶,那都有比赛,连着三日的热闹,赢得队伍还有彩头,京里官员家眷都能去,热闹的紧,正巧我才收了帖子,到那日便带你们去瞧热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小户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