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摆脸色。
薛明英唇角向上一翘,脑海又浮现了那张朝思暮想的脸。
都说太子殿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天底下最稳重的一人,可她是知道他的。
当他抿了口茶却没有立即搁下茶杯,而是留在手里把玩,甚至还夸一句茶不错,那就是不大高兴了。
每年先皇后忌日时他总这般,那个日子里他对她也会多几分纵容,见她将长裙一抱,两个台阶两个台阶一齐走,直走到东宫前的月台才放下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道一句“天气凉了”。
在她说自己身体康健,健壮如牛时还罕见地露出过笑来,虽然马上就收了起来,但薛明英确认自己看见了。
那真是她毕生见过的最美好的笑容,仿佛还带了宠溺,那一刻她觉得淡淡的月光照在了自己身上,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
可惜,扳着指头数来数去,她也才见过他笑几次。
要是他能不那么冷淡,多笑笑就好了,要是他在那一天也朝她笑就更好了。
……
算了,还是不要大庭广众朝她笑,她一定会变成木头的,木木愣愣的遭人笑话。
不过又不免想,长阁殿不止自己一个人在,对东宫势在必得的娘子们可不少。
她的这条青罗裙固然够好了,但有几家娘子生得好生出色呢!肌肤白皙,唇瓣如花,挽起的发髻如同雨后蒙蒙青山,她身为女子看见也不免分了心神,总是将目光流连在她们身上,要是殿下见了,只怕也难免分心。
可偏偏,她与殿下,本就不像娘和父亲感情深厚,理直气壮地要殿下不许看其他人,只准看她,这话太霸道,她根本不敢说出口。
被训斥还是轻的,重一点,只怕以后连东宫都难入。
薛明英淡淡惆怅着。
七月二十,晴光艳照。
接连下了三天的雨,刚好在这日放晴,便格外地叫人欣喜。
长阁殿的正殿里头,衣香鬓影,众女如云。
薛明英坐在靠近正座的位子,一仰头就可以看见皇后娘娘,身前浮瓜沉李,浸着水汽的瓜果就这样摆上了台面,宫女跪坐服侍。
从上次那件事后,她就对皇后不怎么亲近了。
皇后也不在意,这些日子都没再召她入宫。
每当殿外传来脚步声,薛明英都会稍加判断,急些缓些的都不是他,不过是传话的内侍宫女。
直坐到快厌烦了,她手里那李子被捏得发软,视线凝在了青罗裙角那一朵云纹上,想着他怎么还不来。
她今日妆扮了两个时辰才出的门,对镜看时都觉得不是自己了,秦妈妈说是个淑静的小娘子,云合说很漂亮,娘说平日里没见她这么俊俏过。
她有听见这些话,却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想见他。
要是他觉得这样足以当他的太子妃就好了。
可是他怎么迟迟不来?
薛明英抿起了双唇,精神不振。
忽而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急得如飙起的风,她曾在东宫听过不少次,尤其在发生急事的时候。
——是容安!
薛明英一下子抬起头,鬓上插戴的璎珞步摇擦过她的脸骨,斜斜地向后方扬去。
她眼里如同碎星点点,熠熠生辉。
容安来了,他也快到了吗?
“奴婢见过娘娘”,容安呵身行礼,圆胖的脸上带了笑意,“此番来,是奉了殿下口谕,今日无暇来此,还请娘娘见谅,也请娘娘对诸位娘子解释一番,表殿下歉意。”
皇后没有回答,先看向了薛明英,又看到了霍芷身上。
薛明英震惊而立,霍芷浅浅含笑。
见她看过来,霍芷行了个礼,“臣女也托大一次,请娘娘见谅,殿下原是为正事出了京,这才没有来此。”
薛明英越发震惊了,她怎么会知道殿下的行踪。
长阁殿里的众女也默默将视线投了过来,见一人盛装打扮,一人简衣素裙,只需两眼,就已经分了高下。
原来这位霍娘子早已知道今日殿下不会来,没想到她从河东来,还能够后来居上……
数不清的打量目光落在了霍芷身上,紧接着,也落到了薛明英身上,也有些耳语飘过来,“她竟也不知道”她僵直地站在那里,脑中发空,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皇后收回了视线,笑了声道:“好说,国事为大,这里自有本宫周全。殿下抽不开身,就算了。”
容安替太子殿下谢过,出去前,他瞥见了一位青裙娘子,阖殿之内,数她秀雅明丽,轻易就压过了旁人。多看两眼后发现是薛娘子,吃了一惊,见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怕不是要哭?
他心里叹了口气。
这也难免,薛娘子对主子多上心,旁人只是耳闻,他却见了一次又一次。无论如何冷待,不过一两日过去,薛娘子便又来东宫了。
只是霍娘子……终究还是主子母家之人,亲疏有别。
薛明英默默走出长阁殿后,远远地朝东宫望了一眼。
“薛姐姐在看什么?”霍芷忽然出现在了她身边,一身再平常不过的罗裙,连佩环也不曾挂在腰间。
薛明英回头见了她这个样子,见她笑吟吟的,不知为什么想起她之前说的话来。
“这一次之后,希望姐姐多一分自知之明,为了国公府的体面,不要再做那些让殿下为难的事了。”
霍芷笑了笑,“殿下去了两浙,六天前就动身了,所以今日本就没有什么大选。”
“你早就——”薛明英嗓子发涩,想问的话就在口边,却问不出来。
她定然在扯谎。
殿下的行踪是机密,连派人悄悄打探都是罪过,她怎会知道的一清二楚。
“我早就知道”,霍芷大方承认下来,看着她,叹了口气,“薛姐姐,殿下不许我告诉你,对你,他并不放心。”
“是吗?”薛明英心口忽然烧得厉害,因为有了比照,过去的有些事也变得清晰起来。
她不知天高地厚,曾派人打听太子殿下每日做什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当天那人就被容安送到了她手里,让她别做这些犯忌讳的事。
她气馁地收下了,不知道如何再打探他的行踪,好多见见他。
想了几日,想出个笨办法。
既然他不让人打探,她就光明正大地上门,来者是客,东宫殿门开着,也不能把她赶出去。
于是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地每日到东宫去见他,偶尔才能正经见他一次,但他住在那里,来往碰面走免不了,她已经满足。
可现在,霍芷对她说,是他亲口将行踪告诉了她。
薛明英脑中闪过一幕幕自己到东宫的样子,有时天晴,有时下雪,有时雨大了,有时会路滑跌倒,她在国公府和东宫间来来往往,耐心无比地走了一遍又一遍。
就为了见他一面。
也许天底下再不会有人比她更熟悉这段路。
“薛姐姐,有些事,我不想说得太明白,我同你一样,也是女儿家,知道女儿家要脸面……”
“够了,别说了。”薛明英打断了她。走下台阶时,羞耻从心底涌了出来,无处可发的委屈也向她扑过来,她走的很快,像是在逃。
回到家里,仍是恍恍惚惚的,分不清过去还是现在。
过去的薛明英,即便听见这些话,也许会冷笑一声,扭头就走。
现在的薛明英,在见过他亲手赠人双镯、又放了那盏荷灯之后,被笼罩在不安的阴影底下很久,已经无法忽视那些在过去某个夜里偶尔会浮上心头的不确定。
一点一点,汇聚到一起,拼凑成一个呼之欲出的答案。
那些疏离、冷淡,原来不是因他克制,而是因为厌恶吗?
她想要的回答,他早已给了吗薛玉柔掀帘进来,带着秦妈妈送来糖粥,见屋里人坐在窗边发愣,身上的青罗裙早就脱了,穿着白色单衣,脸上木然一片,呆呆地不知在想什么,又变回了刚到别院的样子。
她悄悄走了过去,坐在旁边,摸了摸她的脑袋道:“阿英,我听你父亲讲了,是场误会。你父亲早猜到殿下会去两浙,没找到机会和我说,也就没叫你知道,才让你今日受了委屈,是娘和你父亲不好,让你兴冲冲地去了,又这样败兴回来。你不高兴,只管朝娘发脾气,不要不吃饭,饿坏了身子怎么办?”
薛明英靠到母亲身上,沉默了很久。
薛玉柔轻轻拍着她的背,“是娘不好,让阿英白高兴了一场,娘给阿英赔罪好不好?”
“娘”,薛明英摇了摇头,“你没错,父亲也没错,你也没错。”
她将母亲的手抱在怀里,脸颊靠在了母亲的臂弯上,“是我不好,我太笨了。兴头得太过,还带累了娘,这些日子来来回回见那么多人,娘一定累坏了。”
薛玉柔眼中顿时溢出了一些水光,心肠软成了泥,“你这么乖,叫娘如何再疼你一些。阿英,若不行,不如……不如我们再看看别家,好不好?”
薛明英望了眼窗外的明月,想到他,心口闷地发疼,可她一滴眼泪也没落,只道:“我想等他回来。”
“娘,我要等他回来。”
她扭过头,固执地看着母亲,眼里空空洞洞,心里也像在漏风,凉得发颤,似要捧不住。
这么多年,其实她没有问过他。
这次她想亲口问问他。
是不是储君的行踪,可以不成为秘密。
是不是也可以变成,送给意中人的献礼。
第13章 问了九十二句。
七月二十的次日,薛明英到了东宫。
容安匆匆赶了出来,悄悄打量了她几眼,在看她眼圈是否发红。见和平时差不多,便以为是敷了东西,消下去了。
只是他在宫中多年,这样的事见的多了,有人笑便有人哭,常有的事,还只是个开始呢。
“薛娘子来了?请进来罢。只是主子不在,许多地方都闭了门窗,娘子可得小心些,不得擅入。”
“我不进去。”
出乎他意料的,薛明英只是摇了摇头,“只来问问你,殿下回来了吗?”
容安立即警惕起来,看了眼左右,凑过来压低了声量,“薛娘子,此前不是和您说过吗?主子的行踪旁人不得打探,乃是机密中的机密,您可不能犯忌讳!”
“嗯,我知道”,薛明英脸上平静,眼里也是一片寂静,“所以我只问,他今日回来了没有。这要是也犯忌讳,你可以回禀了殿下,治我的罪,我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