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属院里那些人知道后,还会不会在背地里嘀咕她身体不好,连有工作送上门都做不了,可惜之类的。
顾溪很久没听到冯敏的声音,难免聊得有些久。
等将电话给沈明峥时,她依依不舍的,眼睛、鼻子都在发红,一副就要哭出来的模样,看得通讯室的女兵们怀疑,她是不是和亲妈聊天,这是舍不得亲妈呢。
这也正常啦,远嫁的女儿都舍不得家人。
冯敏也挺不舍的,和顾溪她有很多话可以说,但和已经成家的儿子却没啥可聊的,只是叮嘱道:“好好照顾溪溪,知道吗?”
沈明峥嘴里应下。
挂断电话,沈明峥偏头,发现顾溪果然还是哭了。
她怕被人看到,微微侧过脸,趁着低头时擦了擦眼角,以为这样就没人知道她哭过。
他心里叹气,幸好现在电话费贵,不经常打电话,要是每打一次电话她就要哭一次,那还不如不打了。
沈明峥带着顾溪离开通讯室,趁着给她系围巾的时候,指尖摸了下她的眼角,安慰道:“别哭了,妈要是知道会担心的,估计以后都不敢和你打电话,怕又要惹哭你。”
顾溪扭开脸,“我才没哭呢。”
沈明峥看她自欺欺人,也不再说什么,直到周围没人,方才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回家。
**
在顾溪打完电话后不久,家属院里的人也知道顾溪写文章出版,拿到稿费的事。
当日打电话时,在场的人挺多的,都听得一清二楚。
顾溪也没想到,只是想尽快和冯敏说这事,分享喜悦,最后变成大伙儿都知道这事。
沈团长家再次迎来一群好奇的客人,都是来问顾溪写文章赚钱的事。
她们对顾溪充满敬畏,能写文章,甚至还能出版拿稿费,在她们看来,这可是文化人。
看来沈团长这媳妇虽然身体不好,没法出去工作,但人家只要在家里写写文章,居然也能赚钱,这出不出去工作,好像也不要紧了。
不过也有一些读过书的家属们在心里琢磨着,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也写文章赚钱。
于是她们都想过来找顾溪取经。
她们先是问顾溪怎么写文章。
顾溪也不吝啬教她们,直接说道:“写文章挺容易的,你们要多看书,要有积累,才知道怎么写。”
“看啥书啊?”
“嗯……可以多看看伟人的红色语录,然后多看一些教育类的故事书,或者报刊上的文章也行。”
接着告诉她们好几份报刊,这些报刊有些故事还挺好看的,很有意义。
“伟人的红色语录我有看,我都会背呢。”
“顾溪,你说的报刊种类太多了,在这边可不好找。”
“要看多少书才算行?”
顾溪说自己的经验之谈:“嗯,书的话,起码不少于一百本吧,报刊的话,可以找那些部队里不要的旧报刊看,最好将最近几年的都看一遍。我就是这样,我看了五年多的报刊……”
众人:“……”这看得也太多了吧?
顾溪继续道:“对了,你们要是真想写文章,可以先试着写个几千字的短篇故事,我可以帮你们看看。你们还可以去找乔慧,她以前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专门编过书的,我能写文章,还是多亏了她呢,是她教我的……”
“你说的是高参谋长的媳妇?她居然当过出版社的编辑?”
众人都是一脸意外,还是第一次知道,高参谋长的媳妇这么厉害。
虽然顾溪平时挺宅的,不喜欢和人交流,但乔慧比她更加宅。
乔慧随军也有将近一年,但她居然没和家属院里的人怎么往来过,大伙儿对她根本就不熟,私底下也曾经嘀咕过高参谋长这媳妇怪怪的,而且她长那模样,难免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
现在她们知道了,原来这位也是个厉害的文化人,给出版社编书的。
一群满怀激情过来找顾溪询问怎么写文章的人,离开时都苦着脸。
要看那么多书、那么多报刊,实在太为难她们了。
平时没事,谁会喜欢看这么多的东西啊?
不过也有不死心的,特地带了些自家做的点心零嘴等,去找乔慧询问写文章的事。
突然迎来这些客人,乔慧有些懵,等得知她们过来的原因,挺惊讶的。
如果她们问的是其他事,乔慧可能会紧张,甚至不愿意和人多聊,但她们问的是自己的专业,那就来劲了,让朱姐给她们煮了热腾腾的红枣茶,端来瓜子花生,然后开始给她们上课。
众人:“……”
听完乔老师的一节课,离开时,众人脚步虚浮,满脸茫然。
啊,乔老师到底说了啥?咋都听不懂?写文章居然要注意这么多的事吗?怪不得作家这么稀缺,这么受人欢迎,写文章果然是一件很难的事……
-
高参谋长回到家,得知今天有家属过来找乔慧学习怎么写文章,再看乔慧一脸意犹未尽,显然十分好为人师,顿时有些想笑。
他突然明白,为什么乔慧这么喜欢隔壁沈团长他老婆。
这位也太会来事,一点也不隐瞒乔慧的功劳……
高参谋长故意问:“这么多人过来找你,会不会吵?”
“怎么会?”乔慧诧异地说,“她们都是来找我学习写文章的,一个个都很认真呢,挺好相处的。”
说到这里,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可能是自己以前太过敏感,总将人往坏处想,怕她们介意自己的长相,并不想出门与人交流。
朱姐正在收拾,听到乔慧这话,暗忖那些人其实都被乔慧身上“文化人”的气息给震住了。
这可是能教出顾溪这个“作家”的老师呢,一个个都想过来找她学习怎么写文章赚钱。在她们心里,乔慧就像老师,不敢在她面前造次,一个个自然好相处。
高文斌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以后出门多和她们聊聊呗,不要一直待在家里,对身体可不好。”
他一直很苦恼,怎么让不喜欢出门的媳妇多出门走走,和家属院里的人往来。
虽然已经有顾溪这个她愿意往来的朋友,但人多点更好。
乔慧看他一眼,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脸上的神色变淡。
“以后再说吧。”
随便抛下一句,她转身回房,去抱已经睡醒的女儿。
**
随着年关将近,顾溪决定再去镇上的集市多买些菜回来囤着。
听家属院这边的嫂子们说,从年初一开始,直到出了元宵这段时间,镇上的集市都不会开,冷冷清清的,要买菜就得趁着这段时间多买点备着。
这次顾溪约了乔慧一起去集市。
正好最近没怎么下雪,乔慧也想去镇上的集市看看,趁机买点东西过年,便应下了。
早上,顾团团又被她妈送过来。
得知顾溪要去镇上的集市,顾团团就想跟着姑姑一起去。
上次和顾溪、徐愿生姐妹俩一起去集市的经历,让小姑娘很开心,念念不忘,她特别喜欢坐在自行车的儿童椅上,姑姑将自行车骑得飞快,就像飞起来,冷风扑面,是她孩童时期最深刻美好的印象,就算长大后都不会忘记。
“今天不行。”顾溪摸摸小姑娘的脑袋,“我要和隔壁的乔姨一起去,愿生、怀生姑姑都不会去,没办法照顾你。”
顾团团只好遗憾地作罢。
她是个乖巧的孩子,既然姑姑这么说,不会吵着一定要去。
顾溪见她那么乖,有些心软,又说道:“你和两个姑姑在家,我给你们买花生糖吃。”
“好啊,谢谢姑姑,我最喜欢姑姑了!”
小姑娘马上就开心起来,扑过去抱住顾溪的腰蹭来蹭去,像只小动物似的。
和两个妹妹道别,顾溪推着自行车出门,和乔慧一起前往镇上的集市。
到了集市,放好车后,她们一起去买东西。
可能就要过年,集市里的人比往年更多,凛冽的寒风都无法阻挡人们出来置办年货的热情。
顾溪买了不少花生、瓜子和糖果、饼干等零食,到时候过年可以招待登门的客人,也可以自己吃。
乔慧也根据自家需要,买了不少东西,直到背篓装满后,有点背不动,决定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她的体力不比顾溪好多少,力气那更是没法比的。
顾溪带她去附近一家卖当地小吃的棚子,买份蜂糖糕、热果酿就能坐下来休息。
她问道:“乔慧,你要买肉吗?”
“什么肉?”乔慧问道,“去供销社买?这时候还有肉卖吗?”
顾溪没说去哪里买,说道:“也不知道有什么肉,我得去看看,要是多的话,我给你买点吧。”
乔慧狐疑地看她,但顾溪不说,便也没问,只道:“那等咱们吃完就去。”
桌上的蜂糖糕和热果酿刚端上来,正热乎着,吃完再过去比较好。
顾溪让她在这里吃着,顺便帮忙看东西,然后背着清空的背篓离开。
她一个人去找邱三叔。
今天比较幸运,过来时没遇到什么人,有的也只是像她一样偷偷摸摸跑到黑市来买肉的大娘,两人在门口遇到,然后像亲戚一样打声招呼,一起进去了。
邱三叔见她们一起进来,并不意外。
对他来说,这两个都已经是老顾客,特别是这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年轻姑娘,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看就是从大城市里来的,也不知道是附近部队的军嫂,还是农场那边的知青,她手里的肉票非常多,买肉很舍得。
邱三叔带着她们往里头走,屋里放着好几个大竹筐,不仅有猪肉,还有牛肉、羊肉,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的。
大娘很兴奋,但手里的钱和票不多,只能不舍地割了三斤肉就离开。
轮到顾溪时,她说道:“猪肉要二十斤,十斤五花肉,五斤肥膘,五斤梅头肉;牛肉要二十斤,要牛腩部位的,其他的部位也行;再要二十斤羊肉,羊排羊腿都可以,要多点肉的。”
邱三叔嘴角抽了抽,无语地说:“买这么多……你拿得动吗?”
“我有同伴呢,我们人多,拿得动,到时候大家一起分。”顾溪面不改色地说,含糊了信息。
邱三叔一边按她的要求割肉,一边故作不经意地问:“你是农场的知青?”
顾溪随意地嗯一声,嘴里说道:“我在农场附近村里有亲戚,平时不在农场住,住在亲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