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手速都不慢,很快,这片采完,都已经是半筐蘑菇了。
时候还早,两个人就又继续往前找。
发现一些零星的其它品种的蘑菇,两个人都没有采,刘大娘也介绍了一下是啥蘑菇,好不好吃……又说太少就不采了,留着它成熟,下次可能就会是一片蘑菇。
两个人又走了有一个多小时,在一片柞树林里发现了趟蘑,好大一片,齐飞飞就说,把榛蘑都给刘大娘,一来榛蘑是大娘惯去的老地方采的,一般人家是不会告诉别人的。二来榛蘑好吃好卖,刘大娘可以晒了卖干蘑菇。三来自己只要够大家吃一顿的就行。四都是T一样的蘑菇做起来也方便。
刘大娘也没客气。把两个人的蘑菇都倒在了一个筐里。
趟蘑实在太多,最后两个人把头巾和外套都脱下来包了蘑菇。
好在两个人力气都不小,大包小包的直接找小路下山回家。
两个人正走的汗流浃背,在前面的路上出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野鸡脖子蛇。两个人顿时停住了脚步,异常警惕。
齐飞飞在犹豫要不要暴露自己打蛇技能时,刘大娘把她往后一拉,一棍子就打在了蛇三寸处,接着又是几棍子,蛇就不动了。
其实蛇一直也没动。据说蛇遇到打蛇很厉害的人也是很害怕的,不敢轻举妄动,刘大娘就是那个常年打蛇的狠人。
她倒不是故意去打蛇,而是常年跑山,胆子又大,遇上蛇她不跑,反而喜欢把蛇打死。就集聚了对蛇的威慑力。
下手又快又狠。为了防止蛇没死透再苏醒,她把蛇头打扁了才停下。
大多数山里人还是怕蛇的,大家都以防御为主,比如上山带大蒜,穿靴子,在靴子上抹蒜汁,拿棍子敲打草……
像刘大娘这种狠人也是不多见的。
齐飞飞的打蛇技能还是上一世刘大娘亲传的。
但刘大娘打完都是把蛇丢了。她后来在电视上知道了蛇很美味,蛇胆蛇蜕可以入药,她再打死就会带回去。
刚才刘大娘也是,打完就想走,齐飞飞羞涩的阻止了她,问如果刘大娘不要,她可不可以要这条蛇?
刘大娘很惊讶:“你不怕蛇?还想要?你敢拿吗?”
齐飞飞说:“据说蛇肉很好吃,我可以试试拿……”她不敢说自己早就练出来了,那太可疑了,也太显眼了。
刘大娘狐疑的看着她:“那~你试试?”她不确定这姑娘真敢拿。
齐飞飞似乎在鼓勇气,站了一会儿,想想,在路旁撅了几根小柳条,扭扭扭,把它扭成一个绳一样,然后穿在蛇身下,拿棍扒拉,让蛇在上面绕一圈,然后把柳条打结,用力系牢,挂在筐外沿。就这样悠悠荡荡的回去了。
刘大娘看到目瞪口呆。
说她不怕吧,她一点儿没沾手,说她怕吧,她大摇大摆,大大咧咧,毫无顾忌,就这么挂回去了。
一进村就好多人围过来看,七嘴八舌的问。
“小齐知青这还打条蛇?这城里姑娘胆子也太大了!”齐飞飞的彪悍深入人心。
齐飞飞:“这可不是我打的,是刘大妈打的,送给我的。”
王大妈:“你这孩子要它干啥,人家泡药酒都是完好的蛇,你这头都稀烂了,不能用了。”
刘大娘:“啥呀,她一个小姑娘泡啥药酒,她是听人说蛇肉好吃,想试试。”
王大妈:“哎呀妈呀!姑娘,这你也敢吃?”皱着眉,撇着嘴,嫌弃的不行。
齐飞飞笑笑:“我就试试。”
她不想跟她们闲聊。
“我先回去了,还得收拾蘑菇做饭,你们慢慢唠。”说完大步走了。
大娘婶子们还没唠够,拉着刘大娘继续。
“你们在哪儿采的蘑菇?可真没少采!”
大家也都知道自己常去的好地方不是亲近的人是不会说的。但就是要问一问。
刘大娘:“走了好远,一大早我们就出去了。你们没去采蘑菇?”
王大妈:“小六媳妇儿她们去了,昨天刚下过雨,不少人上山,但都没你捡的多。”
老于太太:“可不是,这么些年,谁能捡过她,没法比,那腿快的,你走一个山头,她能跑三,没等你到,她都捡完了。”说完还咂咂嘴:“羡慕不来啊!”
刘大娘:“于婶子,你也太夸张了,我是喜欢上山,看的却不仔细,就走的快走的远。走的远也累呀,这一天上山下岭的,腿疼的很。”
老于太太:“这话你是说对了,她们没采这么多,也没遭你这么多罪,早早都回来了,估计就在附近转转。”
王大妈:“小六媳妇儿上山我就说,够吃一顿就行,不用采太多,想吃过几天再去,还是鲜蘑菇好吃。”
老于太太撇撇嘴,倒是没说啥。心想,一个小媳妇儿采的还没一个老太太多,没一会儿就回来了,羡慕别人采的多,还要给儿媳妇找补。
刘大娘:“那是,那是,我这就是稀罕蘑菇,不去上山,坐家里心就痒痒,劳累的命。”
一旁的王二媳妇儿抱着孩子,“大娘,你下次上山能带着我吗?我妈就爱吃蘑菇,可我不大认识。你能带带我吗?”她是山外嫁进来的,她妈说的是娘家妈。
刘大娘一口应下:“行。过几天你过来,明天我不能去,得歇歇这老胳膊老腿,过几天吧。就是你们有鸡鸭鹅狗,小孩子,你得提前安排好,我一大早就进山,走的远,回来的也晚。你们别耽搁正事。”
王二媳妇儿:“好,谢谢大娘了,到时候我去找你。”
刘大娘:“好,你们聊着,我回去干活了。”
说着刘大娘也走了。
老于太太:“淑贤(刘大娘)人最好了,她多暂有人想跟她去都愿意带着,我还能上山那会儿也跟她去过,那次也捡了好多,吃不了焯完水用盐腌了一大坛子。冬天没菜时候吃,来且也是一道菜。就是真累,她走走还得等我,我累够呛还撵不上她。去一次,再不跟她去了。耽误她的事儿。”
王二媳妇儿:“就搭个伴儿,能耽误她啥事儿?”
老于太太:“你这媳妇儿,她寡妇守着一个儿子,那么容易呢,她拼命的上山为了啥?她采那么多蘑菇是为了晒蘑菇干卖钱,好给儿子娶媳妇。我哪能那么没眼力见,老跟去,去个一次两次就行了。她一个人走的快,她手也快,一天能多采好些蘑菇。有时候她都拿两个筐和袋子去。”
王二媳妇儿心越发痒痒了。羡慕的不行,恨不得立马就去。
王大妈:“她那是没办法,别人谁像她一样,蘑菇看着是好,可山里又闷又热,蚊虫多,还有蛇,家里过得去的谁遭哪个罪。”撇撇嘴,“我可不让我家姑娘媳妇受那个罪,爱吃在附近少采点儿得了。能卖几个钱,再让蛇咬了,犯不上。”
老于太太:“确实,蛇可不是好打的,没得为了点蘑菇犯险。”
……
第13章 豆包
集体户
在家的知青一看齐飞飞大包小包的回来,都呼啦啦全跑出来了,看她一进院,旁边晃悠着一条蛇,吓的妈呀乱叫,掉头就往回跑。
齐飞飞赶紧说:“死的,死的,不用怕。”
大家站住了,但都远远的,谁也不过来。
李丹妮举着一只手掌,一只手拍胸口,:“你,你站那里别动,让我们缓缓。”
白沙也说:“你先把那个东西解下来,拿一边去,快,快。就把蘑菇拿屋里来就行了。”
其它女知青也附和。
“我一看见那个就起鸡皮疙瘩,浑身难受,你可再别往回拿了。”
“那东西多吓人啊,你咋啥都敢拿,你还是不是个女的呀?”
“心脏病都让你给吓出来了,你可真行。”
……
齐飞飞:还让不让我说话了!
“我是想给你们改善伙食的,不吃拉倒。”说完把蘑菇放地上,把蛇解下来,拎着往外走。“蘑菇你们拿回去吧。”
白沙赶紧喊:“你干啥去?”她们可不会煮蘑菇啊!
齐飞飞:“我把‘恐怖源头’处理了。一会儿回来。”
男知青没好意思大惊小怪说害怕,其实也不敢接触蛇。都远远的站着。但听说能吃,心里是有点儿活动的。都几个月没吃过一口肉了。要说让他们吃,又有些犹豫,心里那个坎不大好过。
只有潘小文屁颠屁颠的跟了过来,他总觉得齐飞飞是不一样的,说不定跟着她,能在这大山里过的容易些。吃不吃蛇不重要,混熟最重要。
潘小文比齐飞飞还大一岁,是去年来的知青,但他长的小,看着像个弟弟,人也和善机灵勤快,上一世没少打交道。
现在潘小文跟着她,她也不反感。
她需要一把剪刀把蛇肚子剪开,看样子,她要是用知青点儿的剪刀剪,她们都得把剪刀扔了。所以还是得求助刘大娘。
两个人往刘大娘家走。
潘小文:“姐,这个真能吃?好吃吗?”
齐飞飞:“一会儿咱们试试。”
潘小文:“你也没吃过?不会有毒吧?”
齐飞飞:“蛇肉肯定没毒。”
两个人到了刘大娘家门口正好遇到刘大娘回来,跟刘大娘说了来意,刘大娘一口答应,这算啥事儿,还主动让他俩在她家煮。
然后潘小文就见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齐飞飞,拿刀一刀就把烂蛇头给剁了下来,然后拿剪刀从肚子上剪开,把蛇胆取出来,用线系上放在小碗里。然后徒手就把蛇皮扒了下来,把内脏都去掉,几刀把蛇肉剁成段,一边洗蛇肉一边吩咐他烧火,把蛇肉焯了一次水,然后放了姜片和蛇肉煮汤。
一气呵成!叹为观止!
潘小文不知道应该用啥词来形容了。
刘大娘:“这是真不怕蛇啊!”那路上是怕弄脏手?
齐飞飞:“死了,这不就是块肉吗?”本想装一装的,这不是条件不允许,装不下去了嘛!她也不能假装害怕,支使刘大娘干活呀!那成啥了!
刘大娘:“对,对!”她有点儿词穷。她不怕蛇,但也从没这么想过。
潘小文:这蛇肉跟猪肉能一样吗?!
齐飞飞把蛇胆给了刘大娘,让她晾着风干,多攒几个说不定供销社或药店能收。不卖有人寻偏方也能用。
看锅开了,让潘小文在这烧火,小点火炖一个小时,他要敢吃,就跟刘大娘一起吃,给她留点儿就行。她回去煮饭了。
潘小文表示他一定完成任务。
齐飞飞又赶回知青点。
一屋子知青都在挑蘑菇,趟蘑是在地上长的,都是从草和落叶底下钻出来的,多少都沾着草,她们正在一点儿一点儿的摘,跟绣花一样。
看她们这样子不禁想笑。使劲儿抿着嘴,就怕笑出声来。
“不用这么认真,把根剪掉,大草叶捡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