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475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第734章 我有好心谁来领

  和永电子八十年代中期就在香港上市了,但其主营业务,无论是给玩具厂商以及电动工具厂商供应中低端微型电机,还是为日本电子游戏机厂商贴牌代工,在投资者眼里,跟港台绝大多数的中低端电子厂商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重视的地方。

  受金融风暴的冲击,和永电机这两块的订单业务下滑严重,九八、九九年连续发生亏损。

  和永电子两年前跟蜗巢科技合资成立微型电机联合实验室,算是新兴业务,还共同投入上亿资金向无刷电机、伺服电机以及震动模组等领域进行研发,率先在狮山湾工业园建设工厂,将电动自行车所用的永磁无刷电机产业化,九八、九九年分别突破三十万、六十万件(套)产量。

  不过,萧良在蜗巢科技转让相关技术以及成立联合实验室之初,决定走的就是产业优先的路线。

  也就是说,上游各个环节暂时都别想着赚快钱;前期市场那么小,赚快钱没有意义,只会强迫下游厂商都蜂拥而去拿劣质的组配件凑和。

  动力深循环电池也好,永磁无刷电机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等,基本都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稍加三五个点的利润供货给下游厂商。

  以此确保狮山湾电动自行车产业园的终端企业,采用蜗巢科技全套技术,能将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价格,控制在城市家庭勉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说白了就是尽可能优先推广蜗巢科技的技术标准,抢占先发优势。

  永磁无刷电机的技术,初期也确实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断有各种召回发生,因此和永电子前两年这一块的业务,也没有产生多少利润。

  而香港这边的投资者、市场分析机构,既不看好内地的技术研发水准,更不看好电动自行车在内地的市场增长空间。

  他们以为刚问世的电动自行车,基础款销价就高达两千多元,未来最大的空间大约也就跟内地的摩托车市场相当,每年能有八九百万辆产销量就顶天了——更何况内地限摩禁摩还没有全面铺开,会不会全面铺开,目前都还是猜测。

  这些都限制住了市场对和永电子永磁无刷电机业务的想象力。

  近两年来香港科技股行情爆发,和永电子受惠有限,近期市值在二十亿左右震荡,在香港算是非常典型的中小盘工业股。

  熊志远大年初一想约何宏泰见面,一起坐夏侯江的游艇前往澳门游玩,却不想何宏泰的岳父,和永电子的创始人李启昌,年前不幸在医院检查出恶性肿瘤,何宏泰无法赴约成行。

  萧良次日与熊志远、许建强专程赶往医院探视李启昌。

  李启昌恶性肿瘤虽然还没有发生转移,但已经不宜再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家里人准备安排他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李启昌已经打算彻底将和永电子交给女婿何宏泰接管,年后就准备召开董事会,宣布辞任和永电子董事长、总裁一事。

  何宏泰离开和永电子,单独到新的集团负责代工业务已无可能。

  萧良接下来两天,又在李启昌的病房里,与李启昌、何宏泰以及和永电子的其他董事成员,商讨和永电子溢价增发新股变更控股股东,并以和永电子为主体发展代工业务的可能性。

  不提与熊志远的私交,何宏泰这两年来与蜗巢科技深度合作,哪怕是仅仅局限于永磁无刷电机、伺服电机等有限的领域,他也能够看到蜗巢科技在技术发展上的野心,以及超乎想象的执行能力与实现能力。

  两年时间,电动自行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技术基本成熟,伺服电机已经可以用于中低速流水线,震动模组也已经初步获得恩益等厂商的认可。

  星源时代的扩张速度之快,令何宏泰瞠目结舌之余,也是深深向往。

  这两年时间来,何宏泰也是全身心地扑在东洲,研究跟生产以及产能建设一手抓,也展现出过硬的技术研发及管理水平,萧良这才渴望他能站出来承担起发展OEM电子代工业务的重任。

  这方面的领军人物,目前实在是太稀缺了。

  不过,在和永电子的内部,一直主张通过不断的新品研发投入,往中高端电机业务进行转型、发展高端OEM代工业务的何宏泰,却是少数派。

  其岳父李启昌以及在和永电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都占据董事席位以及诸多高级管理岗位的有功老臣都偏保守。

  和永电子整体搬迁到广省发展,也有十四五年了。

  以往每有利润,除了按照法律规定保留必要的盈余公积外,其他都迫不及待的进行分红,拿回香港来买楼买地,或做其他投资,对技术以及新产能扩张的投入则非常有限。

  应邀到东洲为电动自动车产业园配套建设新的电机工厂、实验室,除了何宏泰的极力推动外,除了确实是很有诱惑力的新兴市场外,更关键还是苏利文、熊玉琼、朱鸿臣、钱晋章等人面子够大,令李启昌与和永的其他董事决定尝试性的迈出一步。

  而事实上,和永电子在东洲都是承租狮山湾建投集团建设的厂房,并没有买地建造厂房,就怕在固定资产上投入太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李启昌病情无法拖延,要尽快赶往美国接受治疗,他本人也决意真正退休,决定由继任董事长跟总裁的女婿何宏泰以及女儿李琳,代他参与后续详细的商议;董事会其他成员对变更控股股东,彻底改选董事会,也都充满种种顾虑。

  当然了,这么大的动作,已经不是董事会表决就能直接通过的普通增发了。

  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跟实控人变更,都可以说是涉及借壳了,不仅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还需要监管部门审核通过。

  春节过后,和永电子更换董事长、总裁人选后,创始人李启昌如期赴美治疗,和永电子也直接宣布停牌,方便大家坐下来商讨更详细的方案,避免受到外部市场不必要的干扰。

  萧潇他们年初三就返回东洲了,萧良则留在香港,除了与代理机构、何宏泰以及和永电子董事会成员商讨方案之余,他还得亲自盯着对星视最后的减持。

  年后他还持有星视3%的股份,市值高达七十五亿港元,要是不讲究一点策略,一骨脑都砸出去,说不定最终只能套现五六十亿港元收入囊中。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中旬,萧良又将二十五亿港元收入囊中,还持有星视2%股份的时候,星视突然间宣布进行重大交易事项谈判,需要对股票进行紧急停牌。

  “星视今天停牌了,你知不知道?说是涉及重大交易,但到底什么重大交易,什么消息都没有传出,怎么就突然停牌了?”

  天盈科技清仓减持亚马逊股票后,就剩下常规性发展工作,不需要熊志远寸步不离的盯着。

  他年后都留在香港,与萧良、夏侯江一起,参与跟何宏泰等人的洽谈,今天得知星视突然宣布停牌的事,也是第一时间赶到蜗巢新技术投资所在的江湾大厦,询问萧良知不知道这事。

  星视市值都突破两千五百亿港元了,这么大体量的上市公司,任何重大交易通常都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透漏出来。

  毕竟对星视来说,想要构成重大交易,涉及金额少则数十亿港元,多则数百亿港元,怎么可能是仓促间决定呢?

  “我也是刚刚到公司,电脑都还没有打开,屁股还没有坐热呢,还准备先给自己算一卦,看今天适不适合减持,没想到下面人跑过来告诉我这新闻!”

  萧良坐在办公桌后,现在还没有到股市交易时间,他跟熊志远摊摊手,表示他事前也一无所知。

  萧良也确实一无所知,他甚至多少有些难以想象,前世曾经发生星视身上的历史轨迹,竟然到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的前夕,并没有发生更改!

  “怎么说,我找人打听打听?”熊志远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直接问郑二公子,”

  萧良拿起办公桌上的座机,拨了一通电话出去,在等待接通过程中,跟熊志远笑道,

  “你别忘了,我现在还是星视的股东,股票还没有清完呢,没必要搞得自己理亏,像没脸见郑二公子似的……”

  “我没有你的脸皮厚,换作我真不好意思直接给他打这个电话,”熊志远“哈哈”一笑,拉了一把椅子坐到对面,笑着问道,“你说说看,要是郑仲湘认出这是蜗巢新技术在江湾大厦的座机,会不会不接你的电话?”

  “不要把郑二公子想得这么心胸狭窄嘛,”

  萧良听电话那头还在“嘟嘟”的响着,笑道,

  “说不定我们还要去见一见郑二公子:就算从此之后分道扬镳,做人嘛,也应该好聚好散——玛德,郑二公子不会真小心眼不接我的电话吧?我这是想救他半条命啊,不想看他太惨啊!这孙子,唉……”

第735章 收购之迷

  郑仲湘拿起震动的手机看了一眼,第一眼就认出这是蜗巢新技术投资在江湾大厦的固定电话;以往萧良曾多次通过这个座机,给他拨打过电话。

  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全球科技股继续高歌猛进,星视却仅勉强涨了二十个点,主要原因就是萧良与鸿臣、盈投清仓式的减持。

  单蜗巢新技术前后就减持近三千万股,套现逾七十亿港元的资金,目前手里还就剩一千六百万股——

  这孙子竟然有脸拨通他的电话?

  郑仲湘不想理会萧良,但多多少少也要照顾这孙子的面子,并没有直接掐断电话拒接。

  此时的手机还没有翻动或按键消声的功能,持续倔犟的震动着。

  见坐会议桌对面的周培薇看过来,郑仲湘就直接将震动着的手机递给她,让她应付这孙子。

  周培薇疑惑的接过手机,看到显示出来的号码,瞬时明白郑仲湘的意思,接通电话:

  “萧先生,郑先生正在主持会议不方便接你的电话。你有什么紧急事情,我一会儿告诉郑先生给您打回去?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啊,就是想知道重大交易的情况?你知道的,现在什么事情都还没有谈妥,存在很大的变数,有些事仅限董事会成员以及集团高级副总裁知晓。真不好意思,萧先生,具体什么交易,我现在真不能说。大东电报局出售香港电讯股份的事情……啊?”

  周培薇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的朝坐在会议桌对面的郑仲湘以及陈逸森、林杰、袁可飞等人看过去。

  郑仲湘昨天将袁可飞从秣陵召回后,才宣布决定介入大东电报局出售香港电讯股份一事,甚至在袁可飞回到香港之前,他们谁都不知道郑仲湘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郑仲湘昨天夜里紧急召开了集团高层、董事会成员联席会议,紧急磋商,多数人还是支持郑仲湘的主张,认为能收购大东电报局手里的香港电讯股份,又或者与香港电讯合并成新的公司,星视空有市值却严重缺乏实质性业务的现状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

  香港电讯作为大东电报局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早年在香港拥有固定电话网、移动通讯网、国际电话、卫星通讯以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业务的独家经营权,也早就已在香港上市。

  九七年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无意再给香港电讯独家经营权,此时全球反垄断呼声也越来越强,特区政府最终通过赎买,剥夺了香港电讯的独家经营权,在香港地区重新发放了七家不同类型的电信经营牌照。

  不过,新的电信运营企业成立,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撼动香港电讯在港岛通信产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九八、九九年又受到移动通讯、宽带接入等业务的迅猛发展,香港电讯的年利润还是很好的维持在百亿港元左右。

  又受全球科技股行情的刺激,香港电讯即便失去独家经营权,也是凭借一时优异的业绩,市值维持在两千亿港元左右。

  作为持有香港电讯54%股份的控股股东,大东电报局是地地道道的英资巨头。

  九七年香港回归后考虑经济、政治的因素,大东电报局就不断收缩在香港的资产,兼之香港电讯去年又失去在港岛的独家经营权,就决意出售香港电讯的资产。

  不过,大东电报局去年十一月份最先接触谈判的是新加坡电信。

  当时消息一经传出,香港各界反响强烈,纷纷向特区政府请愿,意图阻止新加坡电信这么一家外国企业控制港岛的通讯业。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公开,还是私底下,直到昨天将袁可飞从秣陵召回香港,郑仲湘都没有流露过要介入这事的意图。

  他们今天一早刚发布公告停牌,萧良就打进电话质询重大交易是否涉及收购香港电讯一事,是萧良第一时间猜到了,还是谁第一时间给萧良通风报信了?

  郑仲湘不动声色的将手机接了过去,按了免提,说道:

  “萧先生,不管你从哪里听到这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只能说你很有想象力。至于星视今天宣布停牌,会涉及什么重大交易,真是对不起,暂时还不能对外公布。正值你抛弃星视股票期间,你与星视高层及董事会成员任何通话,都有可能构成操纵股价票——我希望你公司聘请的法律顾问足够专业,应该对你进行了提醒……”

  “郑先生,你不用唬我,我这通电话已经进行了录音,通话结束后,我会直接将录音交给证监局备案。我也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不管我能不能说服你放弃这个疯狂之举,我的减持都不会中止,我也正让公司草拟相关的声明……”

  听到萧良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出来,众人也是面面相觑:

  萧良有猜测也正常,但怎么就断定星视重大交易,就是从大东电报局手里收购香港电讯的股份,或者直接与香港电讯合并成一家新的规模更加超级的上市公司?

  要说在座有人通风报信,谁也不相信。

  毕竟蜗巢新技术、鸿臣、盈投已经从星视撤出差不多了,无意说漏嘴有可能,但要是专程出卖星视,去投靠萧良,还隔天就被萧良出卖,谁这么傻啊?

  “哪怕你将录音交给证监局备案,我们也不可能透漏任何信息,更不可能就这件事跟你进行什么交谈,”郑仲湘声音沉稳的说道,“要不然就是我们违背泄漏内幕消息了。”

  “星视都停牌了,还有什么泄漏不泄漏了?你是不是有些得意,以为我是看到公告消息之后,才猜到星视有意收购香港电讯这件事的?要不然我也不应该很早就减持星视的股份是不是?不过,你现在可以去查询一下,蜗巢新技术正式减持的日期,是不是就在大东电报局与新加坡电信局洽谈消息对外披露的次日?”萧良的声音继续不依不饶的从电话那头传来。

  郑仲湘对整件事能隐瞒到今天早上,心里还是暗暗得意的,此时听到萧良的话,脸色却是一沉。

  除开鸿臣、盈投,蜗巢新技术投资最初对星视持股就超过5%,因此哪怕星视不盯着,萧良在减持的当天也要发布公告。

  不过,大东电报局与新加坡电信局洽谈香港电讯收购的消息,哪一天正式对外公布,众人还真没有什么印象。

  之前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件事会跟星视有关,看到新闻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也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是首次披露。

  不过,会议桌上就有两台笔记本电脑,看到郑仲湘有所迟疑,周培薇就第一时间打开网页搜索起来,然后将屏幕转给郑仲湘看:

  日期确实如萧良所说,是重合的。

  “你应该已经对我的话进行验证了吧?你不要觉得整件事有多难猜,不要觉得大东电报局找新加坡电话洽谈香港电讯收购一事,作为诱饵这事有多隐蔽,真有可能瞒过任何人。长和电讯在西欧运营多少通信资产,而郑家之前又从英资集团手里接管了多少在港岛的资产,为何这次大东电报局想出售香港电讯的资产,连找长和电讯谈都不谈,直接就去新加坡电信了?为何大东电报局找新加坡电信谈判之后,香港那么多的媒体,又那么迅速的掀起反对新加坡电信控制香港电讯的声音?又或者说大东电报局一开始的买家,其实就是星视,只是当时的星视又实在缺乏蛇吞象的自信跟底气,不得不将新加坡电话拖进来,先演一出欲拒还迎的大戏?”

  “你这是血口喷人!”郑仲湘脸色有些铁青,咬牙说道。

  “郑先生你不用急于否认,我也只是闲来无趣的猜测而已,倘若不幸叫我言中,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萧良语气平静的说道,“我打这通电话给你,只是跟你聊一聊,我三个月前猜测星视收购香港电讯这件事,却为何还要坚决清仓减持星视的心路历程。不知道郑先生是现在有兴趣听,还是看我即将发表的声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4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5/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