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你如果在媒体公开诽谤臆测,是会接到律师函的。”郑仲湘说道。
“如果星视与香港电讯,最终仅仅是以股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这并没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有泡沫,甚至星视的泡沫更大一些,这也是郑先生跟星视幕后真正跟郑先生合作的投资者最担忧的事情,与香港电讯以股换股,哪怕是破沫有朝一日被戳破,怎么看星视都不会吃亏,”
萧良四平八稳的说道,
“可惜的是,大东电报局没有那么傻,他们不会拿香港电讯54%的股票,换新公司看上去更不靠谱的股票。大东电报局唯一能接受的条件,除了换股外,必然还需要星视对其所持股份进行巨额贴现,甚至最好是让他们54%的股票,直接换成现金走人。这也意味着星视要拿真金白银,将大东电报局这54%的股票里所有的泡沫,都承接下来。我猜猜看,宣告紧急停牌后,郑先生是不是在会议室召集所有的董事成员、集团高层,紧急讨论如何筹措大东电报局54%的股份所对应的一千一百亿港元市值的现金?”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震动的朝郑仲湘看过去。
如果说截胡收购香港电讯或合并成立新公司这事,还可能有人通风报信,但尽极限筹措一千一百亿港元,换购大东电报局手里香港电讯54%的股份,以及增发新股,从香港电讯其他股东手里置换股份,最终实现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是郑仲湘今天上午走进这个会议室后才提的方案……
他们的秘密真就这样容易被看穿吗?
第736章 疑局
萧良的电话挂断,但偌大会议室里似乎还留有他的声音在回荡。
周培薇也是难以想象,郑仲湘上午走进会议室里,之前没有人知晓的方案,就这样被萧良猜透了?
她看了坐在斜对面的林杰一眼,见林杰手里拿着一支笔,轻轻敲打记录本,也不知道他信不信萧良的猜测:
事实上郑仲湘早就跟大东电报局接触谈收购香港电讯的事,中途找新加坡电信谈判,仅仅是一个幌子?
也确如萧良所说,要不然的话,郑家与英资巨头关系那么密切,回归前后承接了多少英资撤出香港后留下来的资产,同时电讯运营又是郑家近十年来重点发展的五大核心业务之一,大东电报局怎么可能舍近求远,跟长和电讯谈都不谈,就直接去找新加坡电信谈收购或合并?
大东电报局与新加坡洽谈的消息公开后,媒体强烈反对的声音也有些奇怪。
香港电讯已经被剥夺在港岛的独家经营权,垄断地位必然逐年被削弱,同时香港又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并以此自诩,怎么会突然间有这么强烈反对新加坡电信入主香港电讯的声音?
再说了,新加坡作为华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香港社会对新加坡真有这么强烈的抵触情绪吗?
周培薇又瞥了陈逸森一眼,见他正盯着郑仲湘看,眼神里似被萧良戳破后的震惊与慌乱,心里一惊:
陈逸森是知情的,是她与林杰这段时间替萧良说了太多的话,已经失去了郑仲湘的信任,才拖到最后一刻知道这些事?
甚至他们早就拟定了现金加换股合并香港电讯的方案?
这么说萧良指责大东电报局中途找新加坡电信,仅仅是诱饵、是幌子,确实是不假,目的就是先激起港岛民众的抵制情绪,这么一来,港岛各界才有可能支持星视以现金加新股的方案合并香港电讯?
周培薇微微蹙着秀眉。
她也清楚,要是没有外力的推动,那些金融巨头,有谁愿意冒那么大的风险,贷出逾一千一百亿的超额资金,帮助星视完成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司合并案?
郑家的长和实业愿意拆借如此巨量的资金,又或者郑家愿意将长和实业的股份拿出来进行抵押?
很显然郑基胜坐镇其后的郑家,既不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又要帮助次子郑仲湘完成蛇吞象的壮举,显然是花了很大的心思。
现在有了如此强烈的民意基础,星视这时候作为拦截新加坡电信抢夺香港电讯的白马骑士站出来,显然跟去年就冒冒失失站出来找大东电报局谈收购,要稳妥多了。
周培薇想起郑家有史以来几桩极经典的并购案,忍不住想,这是郑基胜替次子郑仲湘做的谋算?
陈逸森这时候接到一通电话,接电话过程中眉头越皱越深,挂断电话,跟郑仲湘汇报道:
“明日商报刚接到蜗巢新技术投资的通知,说萧良将亲自接待他们的采访,评论我们涉及的重大交易情况。得到这个消息,很多媒体都往江湾大厦赶过去了!”
星视成立还不到两年,借壳之后于前年六月,市值最低曾跌破六十亿港元,然而一年半多点时间,市值暴增四十倍,突破两千五百亿港元,跻身港股第五。
这已经足够传奇了。
目前媒体不是讨论郑仲湘个人财富能不能超越他老子,而是讨论多短时间内能超越他老子,登顶华人圈首富的宝座。
今天一早星视就公告因重大交易事项暂停股票交易,当然也是吸引一大群媒体记者赶来。
陈逸森已经安排行政部的工作人员配合太古大厦的物业安保人员,一律将大群媒体记者阻拦在外,防止干扰大厦里诸多公司的正经工作。
媒体记者被挡在太古大厦楼前,现在听到消息说蜗巢新技术投资神秘的掌门人,将接受媒体采访,评论星视的这次重大交易,还不蜂拥而动?
要知道蜗巢新技术投资早就在星视借壳上市之前,就持有八号仔大量的股份,借壳上市之后更是赶在九八年六月全球科技股那一次暴跌,有如神来之笔般进一步大肆增持星视,如今也备受媒体的关注。
换作任何一人,倘若能在一支股票上赚得上百亿的盈利,想默默躲在媒体的视野之外也是不可能的。
郑仲湘短短三五年赚得上千亿的身家,有人还不服气呢,说郑仲湘这些年能做的这么多事,哪一件不是郑家在背后撑着?
离开了郑家,郑仲湘能干成哪一件事?
却是蜗巢新技术投资从星视赚走上百亿,复盘操作路线,想不服气都不行。
几乎每一步都是神来之笔,逮住郑仲湘往死里薅羊毛!
袁可飞微微皱着眉头,担忧的说道:“萧良不会真要将他胡乱猜测,说给媒体知道吧?”
萧良说的不错,他们如果能顺利推行换股加现金的方案(首先前提是要能从各大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大东电报局得利是最大。
在这个方案框架下,大东电报局能净得一千一百亿的现金离场,星视的泡沫以及香港电讯的泡沫,则会统统装进合并后新的上市公司之中,同时上市公司还将承担一千一百亿港元的恐怖债务。
大家又不蠢,还一个个自诩最顶尖的精英人士,不可能连这点事都看不透。
不过,就算如此,董事会成员以及集团高层,刚刚经过讨论,还是决定支持这个方案。
主要还是星视目前徒有市值,而严重缺乏实质性的业务(手机业务体量还是太小),又或者说星视的泡沫更为严重、严峻。
合并香港电讯的业务,就算额外承担如此庞大的债务,权衡利弊,还是值得的。
因此,就算有萧良这通电话,董事会重新投票,亦或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投票表决,星视还是会支持与香港电讯合并的。
不过,萧良真要是把这个事给捅破了,却很可能会激起另外一个群体坚决的反对。
那就是香港电讯除大东电报局之外的董事会其他成员或者其他股东。
大东电报局拿现金离场,其他股东没有办法选择现金,只能选择以老股换新股,他们就会发现,新的公司,不仅吸并两家公司的泡沫,还承担了他们原本不需要承担的超额债务!
他们的利益是严重受损的……
虽然大东电报局持有香港电讯54%的股份,但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并非大股东只手遮天。
其他中小股东一旦被萧良点醒,联合起来抵制,这种现金加换股的方案,很可能无法获得通过,甚至有可能将星视卷入更大的风波。
比如指责这一切是郑家做的局!
“他到底想干什么?他还剩不到2%的股份,趁着送上门的利好消息,多套十亿八亿的利润走人,有什么不高兴,非要跟我们过不去?”
陈逸森这时候有些气急败坏了,对周培薇、林杰也不再掩饰埋怨,质问道,
“我一开始就说了,这种狼心狗肺的死扑街,绝不能对他心存一丝妄想跟侥幸。你们现在看,这狼心狗肺的死扑街,从星视套走多少资金,非但没有半句感恩的话,却反咬一口,你们有没有见过如此恩将仇报的扑街仔!”
林杰也低着头,看着眼前的桌面不作声。
周培薇也不知道要怎么替自己辩解,看陈逸森气急败坏的样子,都怀疑他不仅仅是知情者,还有可能一开始是他主张的。
袁可飞也觉得头痛,问郑仲湘:“要不要安排一个人前往江湾大厦,看萧良接受明日商报的采访到底会说什么?”
周培薇觉得完全不说话也不行,硬着头皮请缨说道:“萧良从来都不接受媒体的公开采访,这次估计也仅有明日商报一家能走进蜗巢新技术公司里,换作谁过去,未必能进入采访现场。我可以过去看看。”
陈逸森冷哼了两声,没有说什么,看郑仲湘决定。
郑仲湘看了周培薇两眼,还没有等他做决定,林杰将手机递给他看。
却是林杰发了一条仅有一个问号的短信,给一个陌生号码,然后这号码回了一条短信过来:
“你们的测算模型有问题,郑先生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道我的善意,现在都好自为之吧!”
“是那个扑街仔的号码?”陈逸森凑过来看过短信,忍不住口出脏言,问道,“吃完饭砸锅,这TM算哪门子善意?!”
林杰默默的点头,解释道:“这是萧良在香港用的号码,一年多前他有用这个号码联系过我,刚好记得——刚才听了他的话,我确实是太震惊了,忍不住发了一条短信,想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陈逸森除了不满林杰耳根太软,有时候不辨是非外,却也不怀疑他跟周培薇真会出卖郑仲湘。
他们在星视的股份虽然很少,但对应市值也有七八亿、十几亿港元。
不要说普通人了,香港一名高级金领,一辈子哪能赚这么多的财富。
这么大的利益跟郑仲湘捆绑在一起,陈逸森不相信萧良真能收买得了林杰、周培薇……
第737章 一花不成春
“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香港电讯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仅仅是一家电信运营商,还被限制在港岛这一个狭小的市场之中,没有能力进行扩张……”
“……而在港岛,在独家经营权被收回后,我们还要看到长和电讯、泰富通信都会对香港电讯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这两家电信运营商崛起的速度,以及对香港电讯的威胁,要比其他五家拿到运营牌照的竞争者高得多。我预测香港电讯最终能保留四成的市场份额,就相当乐观的,”
“因此我能很肯定的判断,香港电讯未来的价值中枢会落在五百亿港元这条线上。倘若星视在今天公告里提出的重大交易,确实试图与香港电讯合并成一家全新的上市公司,那就应该围绕五百亿港元这一价值中枢去谈……”
“可能也有人会质疑我,香港电讯现在两千亿港元的市值虚高了,存在很严重的泡沫,那星视两千五百亿港元的市值,就不虚高,就不存在泡沫吗?我不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两家公司。如果星视现在的股价不虚高,不存在泡沫,我也不会从年前就坚持减持到现在了。我也可以很明确说,在三月底之前,我会减持掉所有的对星视的持股。全球科技股存在极其严重的泡沫,早已经进入非理性繁荣,这是所有投资者都应该直面的现实……”
“……香港电讯与星视两家上市公司倘若要进行合并,我以为相对公平的方式就是‘以股换股’,双方以此时市场认可的定价进行交易,无需理会彼此泡沫的问题,但倘若交易涉及现金,那就需要回归我刚才所说的价值中枢谈判,才谈得上公平……”
“……很可惜,香港电讯的控股股东大东电报局,既不可能接受以股换股的交易,也不会接受真正的价值中枢估值。倘若星视最终较高的现金,去置换大东电报局手里的股份,而以新股去置换香港电讯其他股东手里的股票,这将是对香港电讯其他股东赤裸裸掠夺。因为香港电讯的其他股东,不仅仅要承受两家上市公司合并之后所有泡沫可能带来的严重危机,还要承担因为要支付大东电报局现金,所产生的超规模债务!这个债务不是我们以为的三五十亿港元,而是三五百亿港元,甚至上千亿港元。一旦市场行情走差,这样的债务规模,会令香港电讯、星视两家公司的股东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有关对星视重大交易的一些猜测,我就说到这里;如果有进一步消息传出,我还是愿意接受新的采访。”
结束明日商报的采访之后,萧良走回到能眺望维多利亚湾的办公室。
“郑家对港岛媒体的影响力很大,明日商报对你的采访,今天下午未必能刊发出去。”夏侯江年后也都留在香港,代表盈投控股陪同萧良、熊志远参与和永电子的谈判,今天听到星视因重大交易停牌交易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赶到江湾大厦来见萧良。
他刚刚与熊志远、张斐丽就站在一旁,全程看着萧良接受明日商报的记者采访。
虽然萧良接受采访时,有些话说得已经相当委婉了,也没有无端指责郑家与大东电报局暗中勾结,但夏侯江还是不觉得萧良的采访能够正式刊发出来。
“主要还是将消息传出去,”萧良说道,“明日商报的采访能不能刊发出来,已经不重要了。”
也许郑家一通电话,就能让明日商报将采访稿撤下来,但这时候有好几十家媒体的记者被吸引过来,都簇拥在江湾大厦楼前。
以星视受关注的程度,可以想象这两天所有的财经媒体,报纸期刊、网络以及电视、电台,都会千方百计的说点关于星视的内容。
因此,只需要泄漏点只言片语的信息,也足够这些媒体发挥了。
更关键的是,香港电讯除了大东电报局之外,其他股东并非都是寂寂无名之辈,他们听到一些传言后,事关切身利益,怎么可能不花心思去挖掘更多的信息,又怎么可能甘愿不发出一点声音?
萧良这次接受采访,主要就是先将消息传出去,他不觉得郑家在香港真能只手遮天。
“这倒也是的。这么多媒体都盯着星视,只要将星视与香港电讯合并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被炒得沸沸扬扬,”
夏侯江点点头,但他心里还是有很多的不理解,说道,
“不过,这场交易真要被你终止了,你还没有减持出来的股份,损失可不小啊!星视的股价,怎么也得跌个20%才能稳住吧?而且哪怕市场最终证明你的判断是准确的,郑家很可能也不会领你的情……”
“我也不在于郑家领不领情,我只在乎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不用在乎一时的得失。”萧良笑道。
“萧良当初也是有机会对嘉鸿赶尽杀绝的,而且当时似乎也应该对嘉鸿赶尽杀绝,”熊志远笑着说道,“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有时候一时想不明白,恰恰是我们不如萧良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