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姐,你还带着两个孩子,不比我孩子丢给婆婆带着,带孩子也是累的。别听许姐忽悠人,许姐可能干着,能带孩子还能挣钱。”
这话是跟沈盼睇说的,看见沈盼睇手里的蒲扇,“就是你手里这种好看的扇子,许姐也能打,我家里用的是一片蒲葵叶,许姐可能打各式各样的扇子。”
沈盼睇跟人说自个十六岁,在工地里做活的李幸运今年二十,家里有个三岁的女娃,还没能上户口。因为他男人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得到明年娃才能上户口。
许姐大了四岁,两个娃一个三岁,一个七岁。
“我家娃长得比别人家的都要好看。”说着李幸运就拿出孩子的三寸照,这时候照一张照片可不便宜,据许姐说这两口子身上都带着孩子的照片,跟天天看照片娃就能认识他们似的。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别说孩子认不认识爹妈,爹娘一年不见孩子,看了也是认不出来的。
这事许姐说过,而后就有了每两个月家里头都要给小夫妻寄一次孩子的照片。
沈盼睇:……
这也是好事啊。
许姐没打算再生,两个娃累人。
李幸运夫妻两个也没精力再生一个娃,这娃自己都没有带过再去生娃算是什么事。
挣钱要紧,挣钱要紧。
“还真是好看的。”沈盼睇夸奖的话说出口,许姐都没来得及拦,只见李幸运没了踪影。
许姐:“你很快可以看到一个相册的孩子,看到孩子的成长史。”
孩子带在身边的许姐,有时候还觉得小孩有点烦,李幸运的心情这咋咋呼呼的模样,让她在心里感慨,其实也还是个孩子。
果然,沈盼睇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史。
其实照片也不是很多,算起来也十来张,照相价格不便宜,每一次一张,是定格的画面,在李幸运口中却成了活灵活现的画面。
将孩子的成长跟她记忆中的家结合起来。
就像是她就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的成长。
将画面定格,留住这一个瞬间,沈盼睇觉得自己也需要拍一张照片。
未来的自己,可以看到现在的自己。
“你来鹏城也拍张照片回去,彩色的人傻钱多,黑白的拍一张留念,都是好的哇。”
“呸别听她瞎说,费这些个钱做什么,不能吃不能穿的就一张照片,找个反光的地方瞧一瞧就能看见自己撒子样子,还得拍个照?”
许姐对拍照这事,不太赞许,就算是⚹黑白的旅行照照片那也是两块钱一张的。
说到这个李幸运就有话说,她夫妻天天工地附近吃的,有啥吃啥,主要就是吃个饱,菜没什么讲究,一个月十二块钱。
许姐家里头开销比他们家要大多,一天没有一块钱都下不来:“许姐家里一个月吃喝要三十,还拍不起一张照片,盼睇来都来了这照片是可以拍一张的,就那还未完工的大厦,那么高,我八辈子也都没
八十
瞧见过那么高的楼!”
听她们说话的沈盼睇笑得很甜,说着好,又问起许姐的手艺。
打几把蒲扇回去送给室友,还挺有「旅行的意义」的。
沈盼睇想到自己是高中生,室友是初中生,笑容更真挚了。
第30章 蒲扇
第二天还是吃上了猪肘子,一只足有两斤重,两块五,毫不意外超过了他们的预算。
买猪肘子的人还不少,甚至排起了队,这家猪肘子在鹏城都是闻名的。
去买梭子蟹的时候,旁边的大白菜还是写着一毛五,沈盼睇排队买猪肘子的时候跟人聊了几句,人家的白菜是几分钱买的,明码标价的白菜是等人去采购的,卖去香江,批给香江的是挑选过的据说是一毛钱一斤收的。
香江的蔬菜水果比鹏城贵,通的两个口岸,方便一些往来。
沈盼睇理解了一下「精品」两个字,就是说他们买的蔬菜都是别人家挑好剩下的,想想菜卖到最后剩下的那些渣便宜甚至丢掉,一下子理解了卖给香江的白菜更贵这件事,那一毛五的摊位上,白菜各个品相都不错。
农村出来的沈盼睇,没有去吃「精品白菜」的念头,人家一级二级,这白菜是特级的才是。
梭子蟹大叔没来,昨个摊位上梭子蟹只十多只,个头不如昨天的。
来的是大叔的闺女,还是学生,正放假呢。大叔去岸口当临时工,她来这儿把剩下的梭子蟹卖了,卖出去一只是一只,总归都是钱。
七两以上的梭子蟹都给批发商了,拿来卖的都是七两以下。
个数不多,四毛一只,一块三只。
昨天应了要买梭子蟹的,沈盼睇买了三只。那姑娘知道沈盼睇是昨天买蟹人后,说要还两毛钱给沈盼睇。
“本来就是我占了便宜”今天她还看到别人花八毛钱买她昨天差不多大的梭子蟹,这便宜她不好再占。
小姑娘勺了一勺琵琶虾在沈盼睇的篮子里:“这个卖不动。”
这下子沈盼睇倒是没有换回去,还跟人道了谢。
一勺虾也有一斤半斤的,多出来一盘菜。
一个冬瓜两毛钱,有十几斤。
切了一块冬瓜,拿了两根黄瓜正好五分,两个咸鸭蛋两毛五。
买了一挂香蕉,十多根,三毛钱。
“我没吃过香蕉。”薛宣见过香蕉,在夏城香蕉五毛甚至一块钱一斤,这里算下来一毛钱一斤,“但是我们是不是超过……”
他伸出两根手指。
“已经翻倍了。”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明天再吃牛肉!”在买猪肘子的时候,她就想好了,“所以你不用想明天吃什么了。”
沈盼睇这话说的,他们来鹏城就是为了一日三餐一般。
能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确实很好。
在青羊上学的时候,有钱也没处花,钱给人的概念没有那么深。添餐,每天都能吃上一个鸡蛋,也算是好日子,算下来这个看起来奢侈的加餐,一个礼拜就是多花三四毛,一个学校食堂荤菜的价格。
而且食堂里,这些海鲜是没有的。
去饭店还是需要各种票,什么都还是限量。虽然票证有所松动,不过还是不如这边自在。
早上就吃上梭子蟹粥,薛宣炖的,毕竟今天买了他想吃的大肘子。
薛宣炖粥的时候,沈盼睇读英文单词,声音并不大,即使这个时候,附近都没有多少人。
粥好了后,盛到饭盒里,散上切碎的葱花。
葱是买菜的时候搭送的。
开吃前,薛宣说:“也不是很贵,一块钱在青羊也只能买四个肉包。”
但……谁天天吃肉包呢。
“你能看开就好。”反正她比薛宣看得开,“剩下的一个咸蛋白,能用来烧菜么?”
一锅蟹粥用了两只梭子蟹,粥很浓稠,还用了一个咸蛋黄增味。
用了蛋黄,蛋白还留着,将好好的食物丢掉有些浪费。
薛宣已经想好了:“做豆腐肉丸子的时候,用蛋白当盐。”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做法,但沈盼睇还是点了头。
一个光吃饭的,少提要求默默吃菜。
蟹粥跟昨天的蒸蟹、炒蟹吃起来又不是一个感觉,加了咸蛋黄给粥提了味,沈盼睇有些好奇没有咸蛋黄的味道。
是更合她胃口,还是不如加了咸蛋黄的。
要想说些什么,又觉得连着两天早饭吃一样的,有点腻。没提这个话题,而是把薛宣的手艺夸了一遍,这是薛宣昨天跟邻居聊天聊出来的菜谱呢。
下午去了工业区,溜达了一圈。
这边的厂子很新,楼也多,跟他们租房不算远,可环境一个天一个地,这边是天,那边是地。
工业区的人都要多一些,不是到了饭点才能看见人,而是这边本身就有往来的人群,像是一个小城。这
八十一
边的厂子大大小小,有已经运营的,也有在建的,种类还不少,并非是完全一致单调的。
一圈走下来,人饥肠辘辘的,要不是带了根香蕉勉强填填肚子,沈盼睇有些熬不到回出租屋吃午餐,差点儿动摇了今日不用钱买食物的心。
两块五的大肘子,物有所值,另外打了盘拍黄瓜,解腻爽口。
琵琶虾没有跟昨天那么麻烦烧,只是焯水去腥,就放着跟米饭一起蒸熟。
实在是有些饿,先吃的肘子,才等到饭熟,米饭和虾都没怎么动。
肘子跟拍黄瓜都见了底。
这肘子是沈盼睇吃过最好吃的猪肘子,很入味,而且肘子上的毛去得很干净,颜色诱人味道美味,也不腻人。
两点多两个人才算是吃饱,外头的日头正晒,窗帘布一拉就是午睡。
薛宣房间里的收音机播放着鹏城的广播,播音员的声音,充满着向上的干劲。
在这儿也能接收到香江的广播,薛宣困了就调到香江广播,睡得很香。
到了四五点,一个捣鼓着电子器件,一个看着书,耳边是首都广播台,依然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鹏城的电子厂多,但有时候再多的东西也只能看着,两个外地乡村的学生,没有什么渠道可说,人家是搞建设搞批发的,他们要几个零件元件的,都没人爱搭理的。
到了六点两个人一起剥虾,香爆蟹虾,用一半的冬瓜烧了冬瓜汤,里头也放了几只琵琶虾肉。
“小妹烧什么菜,也太香,我家的娃刚刚就望着你的屋子。”
重油的菜,香味有点儿足:“香爆蟹虾,这边的虾真便宜。”
“那还是肉香,虾没有油水,也淡。香爆蟹虾,用重油,要我选还是吃肉。虾便宜不便宜我不清楚,我家里头都没有买虾的。
“我买的是琵琶虾,就一毛钱一斤。”
“这个确实便宜,就是长得有点怪,还都是壳。”突然的对这个虾就不是很感兴趣,其实这边也能买到便宜的鱼,吃琵琶虾不如买点价格实惠的鱼,他们对琵琶虾不怎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