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真千金》作者:一听霜
文案:
沈盼睇是假千金文里的真千金,但她不知道。
她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大姐时英,二姐时娇,五妹珍珍
家里穷,她还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
不做事,没饭吃;做了事,也吃不饱饭
【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喜欢我?】
长大后,她才知道,爸妈不是她的爸妈
内容标签: 种田文 穿书 年代文 正剧 对照组
主角:沈盼睇 柳如玉
其它:预收《对照组的悲哀[七零]》
一句话简介:她是假千金,我也不太真
立意:输可能早已注定,可人生不仅一个赛道
第1章 冰棍
六月烈日当空
“甜咸冰棍,豆沙冰棍,奶糕奶糕……”
脆脆的吆喝声下,坐在田埂树荫下的人站起走过来。看加书屋加
这种天气,吃上一根冰棍最解暑。
「两根咸的。」五分硬币丢进小绿包里头,只见小姑娘利索的拿出两根冰棍来,箱子只开了一个小口,眼睛也不往里头瞧一眼。
别的人咸甜冰棍都卖三分钱一根,这小丫头的咸味冰棍五分钱两根。
正赶上双抢,天地里头的人干劲最大也是最舍得的时候,只要不下雨就不怕冰棍卖不出去。这推着小推车加紧了的走。
今个沈盼睇批了一百支冰棍,一次性给了钱分两次拿货,就为了那多送的十支冰棍。
五十根咸冰棍9角钱,五十根甜冰棍一块钱,一次性批发一百支会送十根批发的冰棍中最便宜的那种冰棍十支。
村里头的小孩爱吃甜冰棍,这些大人会贪个便宜买咸冰棍吃。
双抢时分,还是咸冰棍卖得最俏。
这一会儿功夫,箱子里头六十根冰棍已经去了大半。
冰棍要是化了那就什么钱也不值了,运气不好的批发一次冰棍下来,还得亏钱,村里头的小孩也就沈盼睇在卖冰棍。
人一散开,盼睇就急着赶路。
卖冰棍就是一时的,等在这儿或许会有个别人来买,却不如去别处转转。
“这丫头,肯定是要去村里头骗我家二狗钱了。”
“嘿,我今个给黑子的五分钱,黑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剩下来。”
“就是给两个五分,也不够这些小子折腾的,馋嘴的很。”
田埂上有这嬉笑声,卖冰棍的小丫头,推着小推车跑远了。
“卖冰的来了!”
“甜味冰凉,豆沙冰棍!咸甜冰棍!”
村里没有冰箱,这夏日里头卖冰棍的,是小孩子最馋的零食。
激动的小孩里头,也不是每个都有钱买冰棍的。
跟在沈盼睇后头的几个小孩,就眼巴巴看着车上的冰棍箱子,望眼欲穿。
摸着口袋里的分币,踌躇不前。
一分钱是不能买冰棍的。
两个小孩的眼神对上,你手上一分,我手上两分,一分的把钱给两分的,到时候冰棍给一分小孩咬一口。
拉着奶奶出门的小孩,拿到了豆沙冰棍。
红豆沙香甜,被奶奶牵着手走远,后头还跟着几个小孩望着他手中的豆沙冰棍。
卖完了冰棍戴上大草帽,推着车往冰棍厂赶。
“盼睇这是来拿货啊!”
小姑娘也就十来岁的模样,不过他来这冰棍厂的第一天,就遇着了这小姑娘。
沈盼睇,两年前也就九岁。
那个夏天每天拿最低批发量,三十支的冰棍。
那时候个头也小,拿不了多重的东西。
今日他替个班,再见这小姑娘,了不得了,一天能进一百支冰棍了。
一张脸通红的,额上的头发也湿了,被略到脑后,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声音甜脆脆的:
“叔叔,我还有五十支冰棍,二十支咸冰棍,二十支甜冰棍,十支豆沙冰棍。”
看过沈盼睇手中的条子,让沈盼睇往
后头去。
这个点来拿冰棍的人不多,早八晚四是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两点,看门员都在打瞌睡。
取了冰棍。
沈盼睇利落将冰棍放进箱子里头,又捆扎保温,里头还盖着棉被子。
手摸进去的时候还有些湿,比起外头的温度里头要凉快些。
“那丫头,村里的还是城里的?”
「村里头的。」
「难得……」村里头的女孩子,还有这样的行动力,“我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我家姑娘恨不得脑袋装进冰棍箱里头再也不出来了才好,叫她出来卖棒冰,那是要了她的命。”
男人也不禁感叹,不过他也舍不得自家闺女大热天的这样晒太阳,赚不赚到钱两说,到时候被人拐跑了怎么着。
……
装箱的时候,多给沈盼睇塞了咸甜冰棍各二,这也不违规定,昨天是五根咸冰棍呢。
这是看着搭的,要真的是最便宜的冰棍十根,一些人都要去别的冰棍厂批发了。
不过没有自行车的沈盼睇,没有别的选择,别的冰棍厂更远。
沈盼睇在镇上溜达了一圈,卖出去二十来支冰棍,里头的豆沙冰棍更是一支都没有剩,这才往村里头去。
“冰凉冰凉的水晶糕,两分钱一份。”
到了五点钟棒冰都卖得差不多,沈盼睇就开始卖水晶糕。
今年还是她头一遭卖水晶糕,是因为她有了小推车,能推的东西多了。
水晶糕比冰棍划算,滋味又好。
才两分钱一分,有半斤重,凉凉的又有甜味,水晶糕有嚼劲不粘牙,卖得很俏。
回家前,沈盼睇算了一笔账。
一百支棒冰,成本一块九毛七送了十二支咸冰,二支甜冰卖出去三块九分。
要是按照正价能卖三块二毛一,不过从来都是有损耗的,今天这样也算不错,赚了一块一毛二,水晶糕卖了六毛钱,比昨天多了两毛钱。
水晶糕是自己做的,虽然卖得便宜,成本却比冰棍低了许多,除了糖别的都算是不要钱的。
算下来一天净赚有一块五。
沈盼睇的脚步都轻盈起来。
沈盼睇家里头孩子多,上头有两个姐姐,下头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大姐沈时英比她大了六岁,已经相看好了人家,这农忙结束就出嫁。
二姐沈时娇比她大了四岁,开学初三。
轮到了她,家里头有不让她读初中的念头。
那时候爸妈为二姐的中学学费愁,沈盼睇听到爸妈说起她,说女孩子小学认识字扫扫盲就可以。
九岁的盼睇听了这话,就干起了卖冰棍的事,从跨着一个箱子卖冰棍到现在推着一个小推车。
盼睇是虚六岁上的小学,比村里大多数的小孩都上学早,盼睇开学就是初中生了。
沈家夫妇会想着不让三女儿上初中,也是因为一直负担着初中生,太难了。
加上儿子就比女儿小了一岁,等女儿初三,儿子也要上初一了。
盼睇的年龄太尴尬,沈家夫妻一琢磨着,还真是不想让女儿继续上初中的。
那时候盼睇没有想过读书不读书的问题,可一听不让她念书,她就偏偏想念书。
因为爸妈也说,念书是很好的事。
不是因为是不好的事不念,而是因为没有钱不念。
她要是能攒下学费,初中她就能接着念。
她恨不得把中学六年的学费都给攒下来,爸妈说着给弟弟上高中,盼睇也想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