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书的出版时间,都是五六十年代的。
“有没有《三国》《西游》,前头理出来的缺本的,这里这么多,应该就齐全了。”
都不用沈盼睇说什么,薛宣就来理这头的小人书,还真给他找到缺少的《三国演义》还有《西游》。
理出来有两整套《三国》,五十年代的定价一毛九,六十年代的定价两毛二,每套都有六十册。
按照标价来卖,这两套书,就够沈盼睇今天买书花的钱了。
这两套书差不多十斤,是二百斤的二十分之一。
整套的书,是跟前面的那些小人书整合起来的,不是今天的小人书里头就有这样两个整套的《三国》。
整套的《三国》就理出来这样两套,不整套的零零散散的也有这样多。
这下子,沈盼睇的小
三十六
人书超过千本,整套的除了《三国记》《西游记》,还有《红楼梦》《水浒传》《杨家将》《岳传》……
里头的六成都是不成套的,有的是缺一两本,有的是只有一两本。
成套的书最先被摆在木头架子上,摆了木头架子的屋子,不再显得空旷。
薛宣借了《三国》回去看,他拿的不是整套的,而是多出来的,整套的他怕弄丢了,说是过来看。
“你得去冰棍厂了。”
“你都回来了,不继续卖水晶糕?”这都回来十天了,书也堆了几百斤,再多的书也看不完,“卖一天水晶糕,能多买两袋书。”
“一天水晶糕,两袋书。听起来很让我心动,但是镇上没有这样多书,卖了水晶糕也没有书。”
这题他会:“镇上没有就去县里,县里没有再去市里。”
她的水晶糕是很好卖的,即使镇上有替代品,但是放假前,还是最好卖的。
五月六月替沈盼睇卖水晶糕,两个月他挣了四五百。
七月虽然每天卖冰棍,到手的不到五十块。
沈盼睇甩了甩手,整理书本也很累手:“钱够我念初中高中,暂时不想做买卖。这样大热天的,在家里头学习多好,心静自然凉。”
这么大热的天,薛宣也没打算日头高的时候就在外头。
他的打算是傍晚在电影院门口卖冰棍,没有沈盼睇的水晶糕,他的冰棍跟别人比也没什么优势,这钱不太好挣:“那我要像你学习。”
沈盼睇接着整理书册。
今天的书有几百本,一些书还盖了章,比如定价四毛五的书,盖着蓝色的章印着售价三毛。
薄的书册便宜,厚的书册价格贵,跟她称斤的买书也差不多。
薄薄的一册有一毛钱的,也有两个拇指厚标价两三块钱的。
比起薄薄的册子,沈盼睇偏爱有厚度的书看!
要都是厚的书,整理起来都方便。
有些书明显不是建国后出版的,沈盼睇也不将他们放在书架上,这些书脆弱的很,要防霉防虫还防爆晒,为了这些书,她买了三个木头箱子,还用了花椒包,将书套上一层皮再放进箱子里头。
建国后的书,都摆在架子上。
里头还有外文出版物,这属于意外收获。
里头的技能书可不少,养猪的、钳工的……做什么的都有,工人农民最光荣。
只要整理书,屋子里院子里都能扫出一堆尘土来。
到了晚上,洗完澡吹着电风扇,丝丝的凉风比吃冰还要畅快。
闭着眼睛跟着录音机,默念英文。
第16章 鸡蛋糕
广州书店买来的《英汉词典》使用率很高。
沈盼睇在看外文书籍时,少不了翻《英汉词典》,有了这本词典,沈盼睇能够大概读懂书籍的内容。
顺便记住了不少的单词。
薛宣有时,会跟着沈盼睇跑县城的废品站。
沈盼睇喜欢找书,他喜欢各类的废弃电子产品。
废弃电子的价格比废纸贵许多,两个人拿走一样重的东西,薛宣花的钱得是沈盼睇的十倍。甚至更多,好在薛宣一次不拿那么多的东西。
跑县城的时候,他才知道沈盼睇在县城也租了房子,院子还不小。
薛宣不知道的是,沈盼睇不是租房子,她是买下了这个屋子。
房子的主人早就住在夏城,如今一家子要去省城安家。
省城的消费大,为了买一间屋子,他们急着将家里头的屋子卖出去。
这时候房子的买卖并不多见,可并不是不能买卖,只要按照流程办下来就可以。
沈盼睇拿了家里头的户口本,算是把流程走了下来,用四千块钱买下了这套屋子。
离这屋子真正属于沈盼睇,还有四年。
最起码在十六岁才算是完全的行为人,现在得监护人。
这期间,她不好让人知道这屋子是买的。
沈盼睇谁也没告诉。
买了屋子,钱少了小半数,沈盼睇心里踏实。
这钱放着没有花用的地方,又没有安全存放的地方,这些钱都给她不太踏实的感觉。
去广州那趟,挣了有七千。
之前还攒了四千。
跑了半个月的县城废品站,沈盼睇屋子里的书满满当当。
剩下的钱还有六千多,在村里头,是头一份的有钱人。
县城废品站的书,比镇上多。
能理出来的小人书,样式也多,其他的书也多。
县城里收的书,是镇上的五六倍,屋子里头放着五层的书架。有的箱子放在最底层书架上,有的箱子另外放一边,还摆上了两张桌子,方方正正的一张小桌子放着水壶……
另一张长桌子摆着些书,风扇在一盘吹着,沈盼睇坐在书桌前做题目,薛宣捣鼓着他理出来的电子器件。
跟着电路图,薛宣能组装出收音机来,还晓得为什么这样装。
收音机的价格不能跟录音机比。
半导体收音机二三十,电子管收音机八九十,昂贵的自然也有,但这个价格是比较寻常的价格。
一百块钱,组装出来的半导体收音机有十多个,还有两个电子管收音机。
这还是有大半材料还没用上的,买回来的时候,薛宣也不知道到底是有用没用,得花点时间,瞎捣鼓。
也能自己去买电子管、二极管、三极管,夏城就能买到。
比直接去买成品便宜,但不如收废品便宜。
收垃圾收来的电子废品,制作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成本在五块钱以下,电子管收音机也不到十块钱,县里还没有什么淘汰下来的录音机。
买录音机的人都不多,哪里来的淘汰下来的录音机?
组装好的收音机,按照最便宜的价,折价一半去卖,薛宣也能赚一两百。
“科技就是生产力。”显然收音机,比卖冰棍更吸引着薛宣。
这些冰冷的器件,在他的焊接下,发出了声音。
矿石收音机的结构很简单,电子管收音机的结构要复杂一些。
至于录音机,他拆开过自己的录音机,又老老实实给合上了——人是不能一口气成为胖子的。
沈盼睇把数学书摆在薛宣面前:“好好学习,离科技更进一步。”
她循循善诱:“考上夏城一中,市里有录音机给你折腾。”
明明沈盼睇的年纪更小,薛宣却觉得沈盼睇比自己聪明多了。赚钱的事,读书的事,沈盼睇似乎没有什么是不会的。
沈盼睇不做水晶糕,在薛宣看来是目标明确。
整理出来的小人书有几千本,里头重复的不少。
沈盼睇索性自留了一套,多的余的才往外头送。
⚹
南林县,国营饭店。
浆土豆、红烧肉、葱花豆腐、汽水沈时娇从临市培训回来,要去缫丝厂工作。
厂里头有宿舍,不是分配的房子,是能申请下来的集体宿舍。跟学校里的时候不一样,这是能自己烧菜的,也不会一天就两三个小时有电。
厂里有食堂,价格也实惠,许多小年轻都会选择在缫丝厂的食堂吃饭,花钱买个自在。
国营饭店不是沈时娇能常来的地方,这是特意感谢苏允仙的。
要不是苏允仙,她可能就要错过这样好的消息。
“那你是自己的本事,跟我没什么关系。”话是这样说,夹菜的时候,苏允仙一点儿也不客气,她家里条件比沈时娇好,那也不是能天天下馆子的。
升学考试也没能考上县重点,只好留在青羊镇,镇上的南林三中,最起码还是个二类重点,比起其他普高要好一些。
缫丝厂的工作,苏允仙并不眼热,高中生的出路跟初中生大有区别。
她高中毕业,是能当个老师的,初中毕业的沈时娇就不行。
“那没有你,我都不一定能打听到这个消息。”国营饭店的红烧肉真是香,几块钱一顿的饭,可真是不枉此行。
她很少下馆子,来国营饭店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