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开始,英语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
其他的课程难度也高于初一,沈盼睇在自学上,费了些心思。
一台录音机,是她能拥有的好的学习条件。
三十四
不争取,就放弃,太遗憾。优品¨小?说^网加/追?最`新¨章!节/
沈盼睇手里的钱并不少,够她念书念下去。
赚钱的事,就不用太挂心,这些时间,她更乐意用在学习上——家里头的氛围,给她紧张感。
总是被追赶着,离家远一点,才可以脱离盛丽的手掌心。
去外头,县城也好,市区也好。
接下去的几天,沈盼睇跑了几趟镇供销社的废品库,还有废品站。
供销社库房里头的废纸,最好出的是报纸。
拿回去糊窗户糊墙包书都行,用处多价格也不高。
而沈盼睇要拿的那些废书,价格还低一些,都是称斤卖的。
那些废纸就堆积在一处,沈盼睇光是找书都要废不少的功夫。
里头积了一层灰,空气都不太新鲜。
找了半天,能拖出一蛇皮袋。
手脏兮兮的,衣服也脏兮兮的,这种脏并不难洗,只是灰尘。
几天下来,还真被她驼回来不少书。
将书本分类整理也要花去不少的功夫。
里头的书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许多苏国作家的小说。
还有些什么养殖、种田的书,杂七杂八的,里头的信息不一定先进,可都是具有实用性的。
小人画也不少,标价九分一角的小人画,一斤能有好多本。
要是光看标价,还真被沈盼睇赚了不少钱。
废品堆里找出来的书,自然没有书店里买到的那么齐整,有的书连封皮也没有。
可这不影响,它们便宜的事实。
在广州的时候,从别人手中买到一捆一捆的书,沈盼睇还认为便宜。
现在直接去废品站买这些旧书,跟白捡似的。
“这就是从废品站驼回来的东西?”
里头没多少跟教学有关的书,当初恢复高考,有一波旧书潮,那些教育相关的书,在当时就是大热门,哪怕是旧书也是能卖上价格的。
沈盼睇从废品站里找到的书,多属于不值钱的书。
沈盼睇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她有这个钱,能收很多废品站的书,她乐意。
就算是没钱了,卖一天的水晶糕,也能挣一麻袋的书。
沈盼睇收拾着从废品站里找出来的书,不算小人书,都有几百本,真不在少数:
“比外头买书便宜多了,你帮帮我,一起把小人书收拾出来,小学生喜欢。”
所以是,人在初中,心在小学?
沈盼睇不知道薛宣想什么,她有自己的打算:“小人书一下子就看完的。一角钱一本,一下子就看完,却一个礼拜都不一定能买上一本。”
薛宣随意翻了翻小人书,确实没有多少的内容,不一会儿就能看完。
“到时候你以你的名义,把小人书捐给我村里头的小学。要是有多出来一样的书,就捐给隔壁的小学。”
沈盼睇看过的小人书也不算多,最起码没有这几天回收来的多。
可她还记得同学买不起小人书的模样,记得从镇上带回来一本小人书,班里同学传开的事情,“都是旧书也不好,到时候看看县城里有没有新的小人书,买一批回来,顺便去县城里的废品站收些书。”
「……」后面的一句话才是重点吧。
买书一定不是沈盼睇的本意,新书旧书的价格能差十倍,沈盼睇的十块钱能做出一百块钱的善意来,甚至超过一百块钱。
薛宣闭嘴收拾着小人书,这书还真不少。
小人书还是很好分辨的,书册比较薄或者比较小,跟别的书比起来还挺袖珍的。
将书角压平,将灰尘擦去,不一会儿薛宣的手也乌漆麻黑的。
录音机里播放着张国荣的《风继续吹》,薛宣听不懂鸟语,却不影响他觉得调子好听。
播放完六首歌,他很熟练将磁带翻了个面,从b面继续播放。
「让我飞跳出天际外……」
「任我飞接触星际海……」
音乐让人心境自然,一时充满力量,一时又舒缓平坦。
两个人总算将小人书给整理出来,足有六个半米高的小人书。
算一百本小人书半米高,三堆小人书能有六百本,薛宣感慨:“这……大户人家。”
能有几百本小人书,可不就是大户人家么。
沈盼睇还不满足:“还是要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小人书,这些一看就都是旧的,得掺些新的进去。”
“能有小人书看就很不错,不用他们的钱,还挑新的旧的。”他读小学的时候,就没有好心人捐小人书,还是生早了。
三十五
小人书的价值,就让沈盼睇把几麻袋书花费的钱,给挣回来了?
白!马书⚹院⚹,首_发`
去废品站收书,会上瘾,不是说能挣多少钱,而是能用很少的钱,拥有很多的书。
这一点,让沈盼睇感受到快乐,是一种充实。
薛宣不太懂沈盼睇的快乐。
这废品里不缺初三的教科书,沈盼睇一点不亏待他,给他也寻了一套初三的教材来,两个人一起学习初三的知识。
没有老师的教导,英语反而成了最容易学的,倒不是说能学会,而是能跟着磁带学英语。
会不会读是一回事,知识点会不会就是另外一回事。
沈盼睇定了,两人要互相听写单词。
薛宣的英语成绩很糟糕,他念初一的时候,学校一点儿也不重视英语。
现在初升高考试,因高考对外语的重视,也加上了外语课。
为了沈盼睇能听懂他说的单词,他回家得跟着录音机复读英语单词。
不然怕影响沈盼睇的学习进度。
“别的书明天再整理好了,这么多我给你搬进去。”
沈盼睇指了一间屋子,薛宣打开门,里头除了地上的两个麻袋,空荡荡的:“你这里头还挺空的。”
“我想起来了,薛宣我们去废品站一趟,看看有没有二手的架子,省得书没有地方摆。”
“这对书,是不是太不尊重。”
沈盼睇看了看麻袋里的书,实话实说:“是废物利用,它跟它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
废品站的老蔡,眼熟沈盼睇。
小姑娘爱看书,收了三个麻袋的书回去。
“小沈,又来找书?”
“蔡伯,有没有书架子,或者能当书架子的木头。·看¢书屋……小-说_网·?已`发⚹布!最?新-章,节……”
老蔡笑起来,还是为了书来的,这姑娘对这些书还挺认真的:“有用的都拖出去卖掉了,第三间库房里头,都是些木头,有什么我也不记得太清,你自己找找有没有派得上用场的。”
他在废品站呆了也有些年头,除了恢复高考那年,废品站里都没什么人来翻书。
,书店里买书。
,是把书当废品卖掉,而不是来废品站买书。
小沈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又太喜欢看书。
这些书翻起来,真的让人手都红肿。
不仅是积灰,有的还会引起瘙痒。
小沈是有耐性的,废品站里的书,小沈理了半数。在他以为,小沈不来的次日,小沈又会出现。
这不,今天小沈为她那些书又来了。
那些废纸,还整出个书架来,他是佩服小姑娘能折腾。
三号库房,沈盼睇还真翻出能派得上用场的:“薛宣你去喊蔡伯过来帮忙。”
薛宣站起来,往外头走。
还真给沈盼睇从一堆的废木材里头,找到有用的,要他看这些木头当柴烧挺不错的,当书架,那还不如打一副新的。
几个人把沈盼睇要的「书架」绑到三轮车上头,沈盼睇又在废纸堆里捣鼓出两麻袋的书来,整整两百斤。
薛宣驼八十斤,另外一百多斤分两袋放在三轮车上。
木头架跟书,笼统花了二十八块钱,跟书比起来,钱就是薄薄的几张纸。
沈盼睇跟着蔡伯多跑了一趟,木头架一趟不好拉,沈盼睇多给了蔡伯两块钱,这是上货拉货的费用。
薛宣从两百斤的书里头整理小人书,送走蔡伯的时候,薛宣理出来的小人书足有两百本。
放在称上一称不到二十斤。
“今天的小人书要多一些。”说着沈盼睇将最小的一个麻袋的书到出来,一眼望去半数都是小人书,“可能是书店淘汰下来的小人书,堆在一起了,还有成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