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事先说好的,今日该去王典计那,将事先要的稻谷钱货两讫。
庄蕙娘归家一趟后,又并陈老夫妇来家里说这事,原本这时候就该挑了空筐出发的,只见老两口空着手。
吕媪一见她便拉她走到灶屋那头,离了孩子们道:
“我听蕙娘说,你们这一路从卧蛇谷走回来,见到不少窝棚,若就这样大白天的挑稻谷回来,打眼的很,我们家人丁多倒能震吓住人,还不打紧,
就是担心你们三个女娘家,若被那些难民,或是本固里一些面甜心苦的人瞅见家里有好些粮食,被惦记上了就麻烦了。”
她幼时因水患经历过乱糟糟的日子,眼下是有饭可讨,难民们便还循规蹈矩,将来无饭可讨了,难免生出祸心,不得不防。
“原同你大父商量,夜黑了再从盛昌里往回挑,可这走来一路的难民窝棚,哪里又躲的过去。”
吕媪一时犯了难,卧蛇谷是盛昌里与本固里的必经之路了。
“幸有大母替我虑到这么多,我方才回来路上也在想这事,记得前些日子因乔家占山,我与婶儿绕远路去别的山头拣柴,那山上远远的还能看见甘家窑场的青烟,当时还指着与婶儿说道,竟然走到盛昌里这头来了。”
“是了!咱们可以走山路,这山头是相连的,虽说远了些,不过既能避开卧蛇谷的难民,夜黑了本固里的人家也都睡下了,这事便谁也不知不觉了。”庄蕙娘经她一提,想起来道。
吕媪道:“难得两全的法子,那咱们等夜黑了,走山路将粮挑回去。”
人定时分,夜色浓时,季胥与陈老夫妇、陈大夫妻,并下工的陈狗儿,准备了火把并挑筐一类的,自家中出发向盛昌里去。
卧蛇谷这条道并不算宽,窝棚里不少双眼睛因火光探出来。
见他们这行人为首的陈老伯一身胆气在前,再瞧那竹筐轻飘飘,是空的,便都缩了回去睡觉了。
甘家窑场前院,
王典计早已在那等着了,两家的稻谷两斛装成一袋,拢共十三口麻袋,事先码放在了前院,方便他们挑了从这处上后山去。
“可还挑的动?用肩窝这块,更好使力,”
吕媪上手来帮,见她实在吃力,因劝道,“还是放着罢,让你陈大父再回来一趟也一样的。”
“还行。”扁担两头的挑筐里各放一袋谷,季胥微蹲了身子,咬牙提气,试着挑了起来。
方才出发前带家伙什时,吕媪给她准备的是背篓,原是说她骨头单薄,让她背一袋就成,季胥没依,说道:
“那十三袋粮,十袋都是我家的,您家的三袋只去两人怎么也够用了,这一大家子都去,连陈叔都去了,我是明白的,是为着帮我省事,哪有我自己还专拣轻省活儿的。”
陈大因腿脚不便,只能用筐篓背一袋,这样季胥、并陈家姑媳各挑两袋,陈老伯并狗儿各挑三袋,其中一袋拿两口麻袋分开装了,扁担两头便一样重的,如此一趟就能将这十三袋稻谷运回去了,不用再多费脚程。
王典计还是头次见陈家这一大家子人,不知人品如何,有意打探一番,但现在也不是磕闲天的时候。
冷眼看着这一家待季胥友善,心内还算满意,然终究还有顾虑:
陈狗儿这小子,偏生是外头聘的,若是收了他做徒,辛辛苦苦教会他,他抬起脚不在窑场这儿做工了,谁还伺候我老?我一个奴籍还能拦的了庶民?
“仔细脚下。”王典计一面想着这些,一面送出去道。
只见一行人,陈老伯打头阵,陈大殿后,渐渐消失在后山里头。
火把的光亮晃动着,几人的扁担吱呀呀响。
走了有二三里路时,前头的陈狗儿道:“胥姊,要不要歇一肩?”
他在窑场做惯了的,不觉得重,反倒担着粮食心里踏实,只怕季胥要累了。
这一路还有七八里,季胥右边肩膀被扁担压的骨头疼,不过想着这些粮食可以将粮架垒满,凭一口气撑住了,若放下来再挑反更泄了力,因道:
“我还能走。”
正走着,树影簌簌一响,一道硕大的黑影自林中蹿出来。
众人只当是什么野兽从深山里跑出来了,一时停住,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待黑影速度慢下来,近前了,借着那片火光,田啬夫的脸显出来,冷硬的五官照样没有表情。
“只当是虎狼,原来是田啬夫。”
吕媪道,自打被放行去趁夜伐柴后,她便觉着这田啬夫是个好吏,就是身上没有人情味,是个不好聊天的。
吕媪客气道:“我们这里走的慢,田啬夫先过罢,我们侧侧身子让一让。”
山路狭小,被他们挑粮挡了,季胥不熟挑担,让的位置不多。
庄盖邑过时,正好碰到她的粮担,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让她肩膀一下撑不住,粮筐豁朗一下滑脱了,倒了下去。
“我来。”
她正要去捡,庄盖邑先弯了腰。
季胥只当是帮她将筐扶起来,却见庄盖邑两袋粮扛上肩,说话便阔步下山了,粮袋在他肩膀看起来仿佛没有重量似的。
忙活了上半夜,十袋,也就是二十斛稻谷放在了西屋。
凤、珠为等她一直未睡,这会子终于盼到人平安回来总算放下心来,季凤道:“鬲中给阿姊留了洗漱的热水,阿姊洗洗便睡觉罢。”
天气冷,季胥便打湿巾子擦身,解开衣裳发现右肩红了一大片,还磨出了两个水泡,白日里唤季凤拿缝衣针来给她挑了。
季凤跪坐在后,轻轻呼出凉风,视线专注着,一面道:“阿姊,那田啬夫昨夜竟替我们家背回来两袋粮,我先前听小珠说他拿鞭子挞人,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好心肠。”
这也是季胥没料到的,后半段路她只提着空筐并扁担走的,不然这肩膀再多两个水泡也不定。
想来那田啬夫一惯寡言,又不是多事之人,不至于将他们夜里挑粮的事告诉旁人。
这番家里的稻谷囤足了,足够她们姊妹三个吃到明年入夏了,甭管粮价涨与否,起码这二十斛,三十六钱一斛买来,是绝不亏的,而且,这堆满的粮,心里踏踏实实的。
季珠见了,发出感慨:“阿姊,家里有好多稻
谷!”
季凤更是这里摸摸,那里摁一摁,出屋子一定锁门,牢牢看好自己项上的铁钥。
这日,冯大在院里卸车辕,徐媪听着响,立时从堂屋来问道:
“如何,没有再涨了罢!”
冯大怕气坏老母身子,一时没言语,急的徐媪怒催道:“快说!”
冯大叹气,只得告知:“又涨了五钱,如今稻谷六十钱一斛了。”
徐媪捂着胸口,踉踉跄跄的,吓的冯大来扶向屋内。
徐媪坐在床头,额头敷着热帕子,眼里灰了大半,哀声出气的,
“又涨了……又涨了……亏了多少银钱,怪我,怪我,若是听信那胥女的,不会让咱家白白亏了这样多钱。”
她家可是连今年秋收的,并去年的存粮,都卖给那外地粮贾了,她话虽说留足了口粮,
可那是鲍予三番驳她,拿话搪塞鲍予的,实则给自家留的都紧巴巴的,她想着,卖的越多,那粮贾还给涨些个钱,再没几日谷价肯定要跌了下来,就是不够再添一点亦是便宜的,如今可好,钱亏了,存粮没了。
“母别担心,终究是卖了一笔银钱的,咱家也还留了些米粮,省俭着吃,不够便买些,到明年秋,收了稻谷、卖了山果,便缓过来了。”
冯大宽慰道。
话虽如此,可徐媪仍是气的捶胸口。
第49章
晡时,
冯家食案上,陈设着白粥,冯富贞食之无味,到底碍着徐媪的身子,没有抱怨,然而心底越发因季胥说中粮价这事而不自在。
冯兴霸则扁了嘴,闹道:“我不要吃粥,说好晡食吃枣糒的!我要吃枣糒!”
这枣糒是实打实的干饭,里头还有枣干,家里倒是有秋日晒的枣儿,可稻谷剩的不足,眼看涨到六十钱一斛,年关家里还有大把的花销,若将稻谷吃完了还得费钱去买贵的,便吩咐鲍予晡食煮点粥吃。
“我要吃枣糒!枣糒!”
冯兴霸爱甜,素日喜食枣糒,今见案上没有,一番闹起来。
搅的徐媪脸色愈发挂不住,好似脸上被谁扇了巴掌。冯大便拉下脸道:
“再闹连粥也不许吃!你瞧瞧那些乞食的难民,哪里又吃的上这些!”
这才喝的冯兴霸不敢闹,埋头吃粥,拣些菜拌着用。
“我的祖宗!你少量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稻谷都涨到六十钱了!”
季家大房,季元量米做晡食时,金氏急着冲进来道。
一面将量筒里的稻米往回倒,盖紧了米瓮。
“这点可怎么吃?”季元不满道。
“多加些水,煮稀一点。”
金氏悔的肠子都青了,家里头二十亩地,赋税后也还有不少余粮,听说那粮贾只待两日,便将余粮一口气卖光了。
那会听说王麻子家听信季胥的,要观望些时日,还笑话这家笨,这也就是外地粮商,他们走了还上哪卖这么好的价?等着悔去罢!
可如今,稻谷涨到这个价,金氏是半点儿也狂不起来了,整日被霜打蔫了似的,连饭食都使唤的季元去做。
“若是吃空了,还得费钱去买那六十钱一斛的,我可没钱。”金氏又往回抓了一把米,说道。
家中不过剩了些嚼吃的口粮,若像往日那般敞开了吃干饭,根本嚼不到来年秋的。
“鸡鸣布不给扯,现连干饭都吃不上了,日子过成啥样了,越过越差。”
崔家,崔思看着面前的米粥、菹菜,埋怨道。
廖氏被这稻谷涨价扰的心火躁盛,她家卖的最早,连粮贾那波都没赶上,亏的最多,这会子便凶了口气,道:
“你这死丫头,有的吃还嫌,让你吃两日糠咽菜,看还多嘴舌不?”
季家二房,季凤在灶屋里头舂米,只见她脚踏舂碓一头,木杵在石臼里珰珰作响。
等米脱了壳,便倒在竹簸上,手上一下下扬动着筛出粃糠。
有些粃糠落在了下头垫的麻袋外头,她都用手盘在一处,捧回糠袋里,一点不浪费。
家里已经攒有半袋糠了,日后若是养鸡鸭能作用处的,况且现在粮价涨到六十钱一斛,连带这些粃糠在她眼里也金贵起来。
筛了一遍后,簸上便剩下白米了,当然会掺着还带壳的稻谷,若要做到将米舂的干净不掺杂,要舂的更久,那会捣出来好多米屑,连着和粃糠被筛下去,这样实在可惜了。
还不如后头细细挑拣一遍。
只见凤、珠二妹跪坐在旁边的苇席子上,盘开竹簸的米粒儿,将些稻子、小石子拣出来,稻子又放回粮袋里,下次再舂。
这米在鬲中闷出来,一揭盖子那米香便令季凤觉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