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西汉庖厨养娃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万重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5 KB   上传时间:2025-10-26 13:09:32

  前几日见过田啬夫,又想起这事来,于是有囤粮的打算。

  首先要囤的自然是面粉,这与家里的营生相干。

  “凤妹来看,这里放个粮架如何?”

  家里的稻谷、面粉都是吃用的快见底时才添置,各一口麻袋盛着,简单的挂在梁上也就行了,如今既然有囤粮的盘算,还是得打一个粮架。

  季凤听说,连连称好,谁不盼着家里存粮多,日日能吃饱,光想想这心口都踏实。

  “这个不难,半日工夫便能做出来。”陈大听说她要做粮架,说道。

  只执意不肯收季胥给的工匠钱,在陈家人看来,自家亏的靠着季胥有一份进项,比窑场的苦活儿不知轻省多少,若有能帮的,捎带手就帮了,哪能收钱。

  “一码是一码,陈叔都帮我家做了多少木工活了,大到那梁檩、门窗、食案,小到木尺,就连一个木勾,哪样不费心力,我脸皮再厚的也要过意不去了,这钱便收下罢。”

  正好陈狗儿在旁边玩泥巴,她便将那二十个钱塞给狗儿,这个数是她在乡市找木匠打听过的工钱,

  “就当给孩子买吃的。”

  说完抬脚走了,慢点吕媪就要追出来与她厮拧了。

  狗儿一手泥巴,一手钱,两眼懵然的看着家里大人。

  后来陈大自是使出十二分力,说起来,自他漯病以来琢磨木工,还是头一遭挣上钱,他倒也去过乡市揽活,但脸生,又跛足,一日下来无人问津,这分明是季胥在照顾他这门手艺,因此无不卖力,好像找回从前在窑场的力气。

  只见那粮架做出来,四腿,一横架,连接处明榫接合,两腿之间还有横档加固。

  如此做了两张,稳当放在地面,中间搭上木棍,便能往上面放粮食了,那架子腿打磨的光滑,又有高度,能防了老鼠偷吃。

  季胥看了喜道:“陈叔这活儿可真细。”

  西屋安置好粮架,次日回来,季胥便绕去乡市买面粉了,这些日子伐薪储柴并未丢下买卖,手里是攒下些钱的。

  她先买了两斛,一共一百二十钱,让掌柜的装在一口麻袋里,放在筐篓中背回去,这样蚂蚁挪窝似的每日往回买。

  一次也没法买太多,一是家中无车不好运回去;二是惹眼,若是路旁面甜心苦的人瞧见又该打趣挣了多少钱,要她带着一道卖角子皮蛋了,这些话自打家里盖上瓦房,她听的多了。

  就这样背在筐里,谁也瞧不着,反倒省事。

  天越发冷,季胥每日依旧背两斛面粉回来,如今窗子糊了麻布,外头过路再看不到屋里的,西屋粮架上的面粉袋口堆的渐多,外人一点不知晓。

  大雪那日,本固里的崔大,自乡市回来后,他妻子廖氏一面补衣,一面问道:

  “如今稻谷什么价?”

  崔大这趟赶早推了独轮车,装了秋收稻谷卖给粮肆,如今进门摘了裹头巾,搓了搓冻僵的手,一面道:

  “还是原来的价,粮肆收咱们的一斛三十钱,卖出去四十钱。”

  廖氏撇了撇嘴,“一年到头也不涨涨,多卖几个钱也好置办除日的吃食,广宗腊月底从县里回来还得相看人家,成亲又是笔开销,也不知他那铁肆能结多少工钱。”

  说到涨价,崔大近前来道:“面粉倒是大涨价,听粮肆掌柜的说,乃是关东今年大旱,那儿的麦地颗粒无收,连带着面粉从六十钱一斛,竟涨到如今的八十钱了!

  啧啧,可惜咱这儿的田地也种不来北地的麦子,不然明年就种麦子了。”

  廖氏听说,抿了抿穿针线,乐的啐道:

  “咄!该!面粉涨价,看那胥女可还做不做那角子,涨啊,再涨高点才好!教她亏本去!”

  面粉涨价之事,金氏自也知晓了,她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面粉涨价,这本固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做面食生意最广的季胥,最好令她再也做不了面食,又是盖房,又是做那绵衣裳的,且看她日后如何张狂;

  忧的是,自家季止可也在卖角子,虽说没多大赚头,但好歹一日能给她挣回个六钱、七钱的,贴补贴补,都能买一斤肉了,倒比起头卖果脯强点。

  想到这,不禁丧了脸,捏着个空袋回家,她原是出去粮肆买白面的。

  烧火的季止见状问道:“母怎么没将面粉买回来?我还等着做角子呢。”

  那些隔夜角子,后来都发黄,有馊味了,金氏还唆使她去卖,她就偷偷倒了,哄她说跌了一跤,沾上了路边的屎,没法卖了,要做新的,金氏骂骂咧咧的去买面粉了。

  “做啥做,那面粉涨到八十钱一斛了,”

  金氏比着手指头,

  “都够买两斛稻谷了,还买回家来,那不是冤大头么?”

  “涨价了?“进灶屋寻吃食的季元听言,不由的拍手称快,“看那胥女可怎么办!该!”

  季止顿时灰了心,一屁股哀坐在灶下,“那我可怎么办,我还得卖角子啊,涨什么不好,偏偏涨面粉。”

  季元便道:“我看你也别卖了,本儿都回不来,索性留在家,帮着做活儿。”

  近来因季止做点买卖,能赚几个子,她闲在家中,少不的被金氏使唤去烧火舂米的,累死人了。

  “你就安安心心的,待我嫁去了县城,还愁没有咱家的好日子?

  你还小,跟着伺候我几年,待及笄了,我还给你介绍一个富户呢。”季元道。

  季止听的发闷,甩手进屋,一面气道:

  “天天说嫁富户,当心嫁个贼心汉,要打要骂的,就看盛昌里那些小富户,多少是好伺候的!要嫁你自己嫁,别拉上我!”

  “我可是长姊,死丫头怎么跟我说话的!该你面粉涨价,该!该!”

  季元在外拍门,扰的大房没有安生。

  “哟,庄婶儿?你还不知道罢?面粉涨价啦!得八十钱一斛咯!”

  庄蕙娘在菜园子里摘菘菜,旁边过路的,幸灾乐祸同她道,陈家帮着季胥卖东西,背地不少眼热的。

  庄蕙娘听说,连菜也顾不的摘了,急匆匆向季胥家去,和她说这事。

  “婶儿先别急,你来。”

  庄蕙娘被领进西屋。

  只见墙梁上挂着有布橐,也有柳篮,里头装着应是杂物,墙根好些陶罐,不知是何。

  那北墙边的木架子,她记得是自家那汉子做的粮架,眼下堆着些鼓囊囊的袋口,似有面粉的尘迹。

  “一,二,三,四……九,十,十斛?都是面粉?”庄蕙娘惊道。

  季胥点头,打从决定要囤粮,一点点攒的,她也不瞒庄蕙娘,说起屯粮念头的来历。

  “还是你机灵,这谁能想到囤这些个面粉哪,这样能省了不少本钱。”庄蕙娘道。

  季胥却忖着,好一会儿方言语:

  “我和婶儿,加起来每日能卖五十多份角子,照这个用量,这些面粉能坚持一个月左右,八十钱的面粉,咬咬牙,少挣些,倒也还能继续卖,但……”

  “但什么?”庄蕙娘道。

  季胥摇了摇头,没有将心中担忧说出来,届时走一步看一步罢,现在告诉庄蕙娘,不过徒添一人忧心。

  庄蕙娘想了想,道:“若是日后你买了那八十钱的面粉,本钱多了,我这儿少给一成,也使得,不能让你一人担着。”

  季胥道:“哪就要少婶儿的钱,这些本钱我还受的住,婶儿放心,不到这步的。”

  这面粉涨价之事,倒给季胥敲了警钟,如今家中可没能来得及囤下稻谷,素日都是随吃随买,眼看吃的也就剩小半袋子了,她问道:

  “婶儿家可有过冬粮?我想着,如今白面涨价,跟关东旱灾有关系,咱们这虽是饭稻羹鱼,不吃麦饭,今年秋收也算是丰年,

  可咱们扬州的稻谷也是运往各地的,关东又是全国的

  供粮要地,六谷粮价俱是一价带一价的,我猜疑着,稻谷也会受点影响,想囤些过冬稻谷,婶儿家若是不足,要不要也趁如今,稻谷还平价,囤一点?”

  虽有平准署平抑粮价,但遇上天灾人祸,平准署也控不住,面粉价钱便是例子,关东那头怕是麦价飞涨了,还是要多做打算。

  “我家为着纳口算钱,大半多的粮一过农忙便卖了,如今家里剩的稻谷不多,平日里省着吃,豆子倒还多些。”

  庄蕙娘拿不了这主意,她也不大懂这些,便揣着这话,回去同吕媪商量。

  吕媪听说,闷头想了半日,她可还有印象,有一年她们这遇上水灾,那时她都还小,地里的稻谷,全被决堤的河水冲毁了,那年粮价飞涨,家家户户过的苦哪,有熬不下去的,便举家逃往粮丰的蜀地,去乞食避难;也有那壮了胆,去抢富户的,总之乱糟糟的,好几年才缓过来。

  吕媪点了点头,“囤点也好,咱家的稻谷,都吃不到除日,豆子还多,却也不能日日吃豆粥豆饭,况且也不够捱到明年秋收,好在你如今也能挣上钱,车儿在窑场也有进项,咱们便买些来备着,总比等日后涨价了买贵的好。”

  “那母说,咱家买多少好?”庄蕙娘道。

  吕媪去屋子里点钱了,出来将钱袋子掖在她手里,

  “你瞧着胥女,她买多少,咱们家人口多,但还有点自家种的粮,日后也能掺了豆子省着来煮,便买她的三成之数。”

  “哎!”庄蕙娘应了。

第47章

  次日,季胥仍继续在盛昌里叫卖,还按原价,肉的五钱一份,素的三钱。

  孙吝郎也在叫卖,不过他涨了一个钱,遇上那嫌他卖贵了的,便追着道:

  “你上粮肆打听打听,面粉都涨价了!我不过涨你一个钱罢了!”

  季止今日也来了,她哄了金氏,说自己识得盛昌里的富户,能买着便宜点的白面,叫金氏将钱给她来买,实则自己垫了十个钱,买了半斛回去做角子。

  如今见季胥不涨价,自己也咬咬牙,一点不涨,如此一来,她的生意倒比孙吝郎的好,全卖出去了。

  季胥这头凭着经济的价,和独有的好味,连着五十个皮蛋,也卖了个空,正要去乡市寻庄蕙娘汇合时,顶头见一行牛车向盛昌里行进着,将车的车夫,个个裹着帕头,身穿青灰冬袍,为首的那个,是头目,空手在前,贵气许多,那袍子鞋履,俱是比旁人的崭新。

  “粮贾来咯!外地的粮贾来咯!”

  有孩童大呼小叫着。

  “你们是哪儿人?”

  “关东的?关东粮贾来咯!”

  孩童追着跑,嗓门儿传开来,报信似的。

  盛昌里的田地是全乡居首的多,地也肥沃,各家各户纳完赋税,也都还有盈余的能拿来卖,如今见粮贾一行人来了,便有挤上去询价的。

  “四十钱!粮肆掌柜的才收我三十钱一斛,倒涨了十个钱!还好先前没便宜卖给粮肆。”

  谷贱伤农,对于种庄稼卖粮的人家而言,自然价越贵越好。

  对于季胥这样要买粮的来说,如今粮贾收粮都四十钱一斛了,那粮肆这种收粮来卖的店肆,岂不是卖的更贵?

  索性叫上庄蕙娘,在盛昌里这处买那些乡民的,省去粮肆这中间的差价,更合算,她脚步匆匆去了乡市。

  庄蕙娘也卖完角子,在粮肆门口焦急打转,一见她便迎前来道:

  “已是涨了十个钱,得五十钱才能买着一斛的稻谷了,这一眨眼的功夫,竟涨了这么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9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2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西汉庖厨养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