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纠结一会儿,毕竟家中少人,权衡利弊之后做出选择,王葭决定今年花费一些钱财,租下新农具用来春耕。
她走上前问道:“田啬夫,这新农具具体如何租用?”
田啬夫闻言,同她详细讲述……
一旁其余人听了之后也都纷纷上前,想要和田啬夫打听这新农具的租用方式。
并非是他们偷懒图省力,实在是提高干活效率后他们还可以将省下来的时间用到别的地方上,这样也能赚钱。
王葭归家后,将租用新农具的事情告诉给了君舅和君姑,刚开始,君舅还斥责她随便花钱,不过在见识到这新农具的作用后也很快真香了。
春耕时间紧急,虽然王葭租了效率高的新农具,但家中其余人也得耕作,能多种一些是一些。
因为王葭是家里最壮的劳动力,所以新农具由她使用,她的君舅起初心中暗暗和她较劲,手中耒耜翻得飞快,一垄地下来,累得腰都快断了,他抬头,想要看看这所谓的新农具到底能胜自己这个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手多少。
他充满自信。
结果发现,王葭距离自己老远,伸长脖子也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耕种速度是自己的十几倍不止!
王葭干活的速度很快。
原本王葭还担心少了一个壮年劳动力会耽误今年春耕,结果她发现有了新农具之后,从前一大家子辛辛苦苦干两个半月的活今年只需要一个半月就能完成。
这还是在她实在掏不出多余钱财,只租了一半时间的曲辕犁的情况下。
而且今年春耕要比往年轻松不少,将原本干农活的时间和力气省下用来织布,加上织布卖出的钱,这一进一出,相比往年不仅没有亏耗,还多赚了十个钱!
原来新农具比男人好用啊,王葭感叹道。
看来这位广牧君的确是真的仙人使者,头脑灵活,和之前那些徒有虚名的方士并不一样。
看着自己手中新断的一匹布,王葭心中许愿,若是广牧君能发明出更省力更迅速的织布机器就好了,到时自己每年腊祭时节都会给广牧君和她背后的仙人奉上一块干肉。
长安,广牧君府,正要出门的闻棠突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是谁,谁在背后蛐蛐我!
第40章 出征
今日朝会比较和谐,没有之前那些乱七八糟的争执,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做一件事,为此次出塞战争的胜利而庆祝。
今晨邮人千里加急传来捷报,汉军出边境后数天,遇到一只匈奴部队,很轻松地就打败了这只匈奴部队,斩杀数千人,大胜而归,回到边塞修整。
而且战报上也没有提阵亡或重伤的士兵人数,证明这次士兵死伤极少,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殿中道贺声、赞誉声、吹捧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但闻棠知道刘彻t志向绝对不仅于此,他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谴十余万骑兵出塞,可不仅仅是为了斩杀几千个匈奴的。他想要直接打趴匈奴,最次也要将他们打得元气大伤,迁离阴山。
对于自己这些大臣们半场开香槟的举动,刘彻倒是没什么不悦,毕竟这样也能提高大家自信,但正如闻棠所想,目前这个战绩还远远达不到他心中预期,于是下令命大军在边塞修整,养精蓄锐些时日再次出塞,目标匈奴王庭,最好能像上次一样,将伊稚邪单于也抓到长安来。
驿差奔星逐月,不敢有丝毫怠惰,仅用三天便将天子文书交付到大将军手上。
文书上的内容在卫青意料之中,莫说是刘彻了,就连他自己也不会满足十万大军出塞仅斩杀数千人这个战果,于是大军只在边塞停留了一个月,就又从定襄出兵去攻打匈奴了。
相比上次高阙之战,这次要打得相对艰难一些。
因为就算汉军之前大获全胜,但歼灭的那支部队中总会有零星几个士兵逃跑回单于庭报信,毕竟匈奴人可没有什么团队精神,他们一旦处于困败境地,就会立刻瓦解云散。
论逃跑,他们是专业的。
伊稚邪收到消息后一定会做好战斗准备,调集兵马,积蓄力量,而不是像上次缺心眼的右贤王一样,在家里吃吃喝喝等汉军打过来。
不过汉军同样也做好了充足准备,不光甲胄和武器精良,还都装备好了能起到大作用的新马具。
第二次出定襄的作战计划为卫青率大军主力直奔单于庭,苏建等人各带数千士兵作为偏师打掩护。
刚刚出塞不久,前军赵信便和右军苏建两军合并了,合军之后,赵信手中有一千士兵,加上苏建手中的两千军队,这三千军队的战斗力即使遇到匈奴的万人军队也能打得过,因此二人难免有些掉以轻心。
但万万没想到,他们行军途中居然遇上了伊稚邪单于亲自率领的匈奴主力军队。
苏建不清楚对面到底有多少人,但根据他行军打仗多年的经验能推断出来,敌人至少有四万的兵力。
三千对四万,我方绝对劣势。
赵信有些想要率兵逃跑了。
其实苏建也是在故作镇定,他心里也怕,莫说对面是四万名和汉军有仇,带着兵器虎视眈眈想要全歼自己的匈奴人,就是四万头没有行动力的猪,他们也要杀一天才能杀完啊!
但苏建心里明白自己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害怕的模样,否则现在这种情况,一旦军心散了,结局会更惨。
他第一时间下令士兵们排好阵型,将武刚车环绕在军队外围,保持阵脚,赵信认为他们应该先按兵不动,先和对面僵持一段时间,万一僵持这段时间就能等到来支援的援军呢。
但苏建却不这样想,他记得李广在代郡时也发生过这种情况,仅百骑士兵遇到匈奴数千骑,李广当时并未惊慌,反而下马解鞍,故作镇定,让匈奴以为这是汉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不敢追击。
这和深山野林中遇到野兽是一个道理,谁先露怯,谁就有了破绽。因此他决定先发制人,也让伊稚邪以为这是他们的诱敌深入之计。
“大单于。”伊稚邪旁边一位射雕手勇士语气兴奋道,“前面应该只是汉人的一只偏军,人数不多,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大军就能将他们全部杀掉,还能夺走他们身上的甲和武器。”
他能不兴奋吗?匈奴人和持有精良装备的汉军硬碰硬是绝对赢不了的,虽然很丢脸,但这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可现在不一样,四万对三千,他们士气再强,武器再精锐,那又怎样?
我方人海战术战它个三天三夜,怎么也能把对面拖死。
另一位射雕手观察地比较仔细,指向汉军,提醒道:“大单于,你看这汉人好像又弄出了什么新的装备。”
能当上单于和射雕手的,视力都是一等一的好,当然能看到汉军马具上的不同之处,因为距离太远,不确定具体是什么,只依稀能看出来是铜铁所制。
这天杀的汉人,可真奢侈啊!伊稚邪心里怒骂,他们匈奴都无法保证能每位士兵用上青铜武器,汉人这边居然给马用上了?!
伊稚邪看得眼红,准备如射雕手所言,斩杀完这些汉人后,将他们的青铜和铁器都抢过来为自己所用,到时候就可以用汉人的武器去斩杀汉人了。
他想得很完美,就在这时,苏建持弓,直接动手朝着伊稚邪这边射出三只箭矢。
苏建手中这把大黄弩是汉军最先进的武器之一,为十石之弩,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只有强壮有力的将士才能拉动弓弦,威力可想而知。
弩箭破空而来,伊稚邪脸色一沉,他身边的射雕手反应迅速,持刀为大单于挡下这一箭,他被震得虎口发麻,可旁边的人就没伊稚邪这么好的运气了,等两名小兵反应过来时,弩箭已经穿破了他们的喉管,小兵下意识捂住伤口,只感觉浑身一轻,瞬间坠下马来,倒在地上死了。
伊稚邪大怒,拿起腰间宝弓,同样搭弓射箭,朝着汉军射去。
和匈奴人差不多,汉军这边的士兵也同样没有反应过来,箭矢射中他的身上,看那疼到龇牙咧嘴的表情,应该是正好射入心脏了吧。
痛痛痛,好痛!
强大的力量几乎将小兵震下马,那一瞬间,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伴随着这股剧痛,他吐出一口鲜血,一生场景出现在他脑中。
我……我这是要死了吗?
泪水刚从眼眶流出,小兵突然意识到……
诶,我好像没死!
汉军的盔甲叫做“玄甲”,几千块小铁片用细绳串接而成,密密麻麻,很像鱼鳞,因此又被称为鱼鳞甲,挡箭的效果和现代的防弹衣差不多,所以射雕手射来的这只箭镞插到鱼鳞甲上,虽然把他给震骨折了,内脏也受到一些伤害,但至少人没死。
这就是我们强汉的实力吗!
小兵擦干嘴角鲜血,折断插在胸前的箭杆,他汉人的自豪感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单于,不对劲儿啊!”射雕手试图用脑子思考,“咱们数万大军将其包围,为何那些汉人不仅不跑,还如此镇定。”
他提出自己的天才想法:“这会不会是汉军的诱敌之计?”
自从马邑之谋后,匈奴就对这种情况有点ptsd了,生怕三千军队后面还有数十万大军等着他们呢。
有人反驳道:“不可能,汉人最是狡诈。”
随后说出自己为何如此确信这并非诱敌之计,原来他就是当年李广故弄玄虚之计的受害者,那日,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他曾对狼王发过誓,从今以后不会再被任何汉人骗了!
伊稚邪认为他言之有理。
战争开始,匈奴呈进攻之势,迅速驱马朝汉军袭来,马蹄扬起滚滚灰尘,喊杀声震天,汉军虽装备精良,但对面人多势众,他们抵抗的很艰难。
伊稚邪心里也纳闷儿。
汉人的骑射技术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之前虽然也打不过汉军,却不像现在打得这样艰难,匈奴人三岁骑羊,自小接触骑马,最自豪的就是马背上的功夫,这种长年累月的功夫是汉人无论如何也比不了了。
他们能做到在颠簸的马背上迅速搭弓射箭狙击敌人,或者用两只手挥舞兵器,砍杀敌人,汉人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的。
现在怎么变了,他们随便一个都能做到?
对于这件事,伊稚邪非常疑惑,四万打三千,虽然优势在我,可我方的损耗率也太高了吧,匈奴人口稀少,每次战后都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元气,伊稚邪稍一思索,便有了主意,既然汉人这么能打,何不招降对面,这样不仅人和装备都是自己的,还能问出他们战斗力突然变强的原因。
更何况对面那个叫做赵信的本来就是我们匈奴人,正好还能让他劝一劝另外那位主将一起投降。
大军之中,伊稚邪想要招降二人,苏建坚决不同意,赵信却迟疑了。
“如今我们两方兵力悬殊,再打下去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何不趁此机会投降,还能保全一条性命。”
苏建冷哼一声:“哼,仰赖陛下信任,位列将,封侯爵,今遇险境便言投降,那我有何脸面去见家中父母妻子?”
赵信:“苏兄再娶一妻即可。”
他t说出自己想法,投降之后,单于必会以其女妻之,依旧可以延绵子嗣。
苏建:……
这个死匈奴,做事全无礼义。
苏建气得破口大骂。
似乎是要把全部怒气都发泄在赵信身上。
劝降不成,还挨顿骂,赵信干脆不再管苏建,直接率领自己那一千士兵投降。
他正降着呢,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听到这阵声音后,苏建心中大喜。
是援军。
大汉的援军到了!
士兵们也听到了,援军数目不多,也就两三千人,但足够喂他们吃一颗定心丸,将他们刚刚还恐惧忐忑的心给镇定下来。
加上这两三千人,伊稚邪依然有能力再打,可也不知怎的,随着时间的延迟。汉军援兵居然越来越多,匈奴逐渐抵挡不住。
射雕手问道:“单于,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虽是疑问,但心中已有答案,打对面三千人都这么费劲呢,更对别打三万个人了。
汉人那句话这么说来着,人如刀俎,我为鱼肉,伊稚邪知道如果再打下去,自己的军队肯定会战败。
伊稚邪下令:“听我号令,全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