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汉女侯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峨眉山猴子03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07 KB   上传时间:2025-10-07 11:12:11

  经过闻棠这么长时间的转述,刘彻对她背后那位仙人也有一些了解,那应该是一位心地善良,体恤民生的神仙,想一想如今大汉最缺什么?缺钱?若是凭空降下一座金山那就不会用“捡”来形容,缺马?可是闻卿战前杠研发出了马具……

  刘彻状似随口一说:“粮种?”

  闻棠:……啊?!

  你是不是提前搞出绣衣使者来监视我了?

  她想多了,根本不知道三秒内刘彻脑子里能想出这么多内容,纯是无意间猜出来的。

  “大概是吧。”闻棠将手中木盒放到案上,给刘彻讲述自己被赤羽大鸟口中的谷物砸中,随后她发现地上这些谷物是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意识到这件事颇为不凡,便将这些都仔细收拾好给刘彻带过来了。

  闻棠和氾许二人商量后决定隐藏去年种过玉米这件事,万一刘彻问为什么去年不献上玉米怎么办?

  总不能实话实说自己不确定它们能不能种出来,得等到百分百确定了才能告诉你吧?

  打开盒盖,露出里面东西的真面目,刘彻拿出一颗放在手上认真观看,牙齿大小,扁扁的,上面外壳是金黄色的,即使是最高品质的粟米也没有它们色泽鲜亮,底下有一部分是乳白色的,籽粒饱满,比豆麦粟稻都要大。

  刘彻之前虽然从未见过这东西,但他就是有一种直觉,这将会是一种产量很高的仙粮。

  他“皇帝的直觉”就从来没错过。

  刘彻当即令殿外的小黄门将大司农,籍田令等人召来殿中,和他们商讨该如何耕种这仙粮。

  正好已到春耕时节,卡着时间点送的粮种,免得自己再平白浪费一年时间,刘彻心中感叹,仙人还真是善解人意啊。

  他现在看闻棠的眼神变得格外炙热,格外高兴。

  闻棠虽然才入朝半年,但这半年所做的贡献却一点儿都不比那些在朝中沉浮半辈子的老臣少,总是能给自己许多惊喜。

  闻卿可是自己亲自挖掘出来,将她千里迢迢从边境招至未央宫问话(虽然一开始只是对她梦中的仙人感兴趣),又封为侍中放到未央宫中培养出来的,闻棠越是优秀,这不就证明自己看人眼光越准吗?

  “闻卿真乃我大汉甘棠!”

  想他大汉,如今人才济济,外有卫青出击匈奴每战必捷,内有闻棠为他稳住后勤,还有搞钱的桑弘羊,循吏张汤,以辞赋见长司马相如和枚皋,霍去病虽首次出征,但刘彻对他也是颇有信心。

  朕真是慧眼识贤才!

  闻棠:“多谢陛下夸奖。”

  她现在可不是刚穿越过来的职场小白,已经被生活捶打到十分圆润了。

  被领导夸奖,除他心情好外,就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你刚完成一个大项目,二是需要你去完成一个大项目。

  自己目前这个情况……

  闻棠猜测应该是属于一二之间吧。

  刘彻:“对了,闻卿,你刚才说见到的赤色大鸟是何模样,快同朕讲讲?”

  闻棠:“重瞳,其形似鸡,尾羽赤红,周身隐隐有红光闪烁,飞至上空时,会带来一股灼热气息。”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闻棠刚穿越过来时的确挺文盲的,原本在她设想中这只大鸟的原型是毕方鸟,毕方即是火神,也是木神,听起来就很高不可攀。

  后来发现毕方鸟是青色羽毛,白喙,只有身上斑点是红的,所以才临时改原型变成重明鸟。

  但刘彻可不是文盲,他七岁就被封为太子,自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听完闻棠所言,只思考片刻便想到了类似的典故:“史书记载,当年周武王率领诸侯渡过孟津准备讨伐殷商时,天上突然有火光落在王屋之上,随后化作口中衔谷的赤色大鸟,自那以后,周德尊显,如今我大汉有这等吉兆,是否也证明汉益尊显,四夷衰败?”

  闻棠:“您言之有理。”

  可能觉得自己的回答太敷衍,她又接了一句,“此乃吉兆,吉兆啊!”

  虽然刘彻心中猜测此战会胜,但有此吉兆,还降下这等仙粮,对于此次战争的结果,他愈发自信起来,认为定是大胜!

  他又问:“闻卿,你认为这仙粮产量多少?”

  闻棠说了个保守的:“臣猜测……亩产四百斤?”

  “诶,既然是仙粮,产量肯定要比凡人所食五谷多出许多。”刘彻不太满意闻棠的回答,给出自己的答案,“怎么也要亩产八百斤。”

  按照正常产量,风调雨顺时亩产两石,也就是二百四十斤,所以刘彻说了个八百斤、

  想法是激进的,但激进的有点保守。

  闻棠有点迫不及待想看秋日收获时刘彻会是何反应。

  “哦,对了陛下,您此次宣我前来所为何事?”

  本来闻棠是想主动来找刘彻的,结果还未进未央宫时就收到了刘彻的传令。

  闻棠刚进门刘彻态度还很热情,怎么现在却绝口不提找她何事?

  这次轮到闻棠好奇了。

  刘彻:……

  其实他这次将闻棠叫到温室殿是想和她商量一下改年号这件事的,

  正常改年号是需要和奉常中太卜、太史等官员商议后再定下的,譬如现在正在殿角落里埋头苦记的太史公司马谈。

  但是,刘彻这次想改的年号的原因和上林苑中供奉的那张仙镜有关,年号这东西是刘彻创立的,最终解释权在他手里。他一般遇到个什么祥瑞事件就改年号,譬如现在的年号元朔,就是因为某一天的元旦与冬至重逢于同一天,他认为这是个好兆头,就改了年号。

  仙人降下宝镜,这可是大大的祥瑞,他本来是想问问闻棠“元镜”和“元鉴”这两个年号哪个更合适一些,没想到话还没问出口,就听到闻棠说神鸟降下仙粮这件事。

  所以现在备选选项再加一个“元谷”……?

  知道刘彻想法后的闻棠:“陛下莫急,今年才刚春耕,兴许日后还有更多祥瑞现世呢。”

  具体有什么祥瑞,取决于她的幸运转盘会转到什么。

  刘彻认为她言之有理,今年还有八个月才结束,谁能保证在这八个月内不会有其余祥瑞出现?

  兴许是自己这几年政务太忙,很少外出的原因,刘彻总结了,等这次战争结束,他就带着卫青闻棠等人,隐藏身份,微行出宫。

  祥瑞这么多,就算是轮,也该轮到自己了吧?

  他正想着,大司农等人已至殿内,见到仙粮,也都纷纷对此惊奇,但要说谁能揽下这个摊子……

  大家迟疑了。

  这可是仙人赐下的粮谷,若种得好也就罢了,万一种毁了,或者亩产低于陛下心中期待的数量,那可就不妙了,众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考虑到底是搏一搏,富贵险中求,还是力求稳妥的时候。

  有人主动出手了!

  氾/许:没错就是我们。

  他们再一次感叹主君的先见之明,若没有提前种过t一次这仙粮,他们也不会这样自信,直接出手。

  刘彻现在也不纠结具体改什么年号了。

  他现在是真称得上“对未来充满期待”这七个字,方方面面都是。

  “春耕时分即将来到,新农具可都推广下去了?”

  最怕领导突然提问公务,大司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如实禀报:“启禀陛下,新农具已在三辅,河东、汉中等郡完全推广,今年春耕时即可使用,至于偏远一些的郡县,还需再花费一些时间教导,不过朔方是个意外,因为新农具是从那里流传出来的,因此那边屯田的士兵已经很熟练这些了……”

  好在他并非徒有虚名之徒,早有准备,能应对刘彻的突然提问,直到会议结束,都没出什么差错。

  ……

  河东郡,左邑县。

  河东郡在长安以南,因地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农牧业发达且交通便利,也因此这里有根仓,湿仓两大粮仓,安邑县南边还有巫成山和大盐池,总体还算繁荣。

  正值春耕时节,王葭可就犯了难。

  汉朝男子施行普遍征兵制度,二十岁成年后要到官府去办理傅籍手续,并开始服徭役和兵役,她男人今年正好二十岁,因为今年春天要打匈奴,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跟着大军一起出征了。

  倒不是去战场上打仗拼杀,而是去后勤服更役,给前线转运粮草之类的,这种情况极为困苦艰难,最终要的是,这场战争正好赶上春耕,匈奴初春时节人困马乏,战斗力低,但大汉春天也是要春耕,比来比去,还是综合国力的对比。

  “葭。”光线阴暗的草屋内,王葭的君舅叫住正在织布的她,“马上就要春耕了。”

  “是啊。”王葭感叹道,“也不知今年的收成会比往年减少多少。”

  他们家人丁稀少,君舅膝下共有三子,大儿子前几年生病死了,二子便是王葭之夫,至于三子,今年才十岁,只能算是半个劳动力,往年还好,有王葭之夫一起下田干活,每年收成勉强能维持温饱,今年服役去了,家里一下子减少一个壮年劳动力,可真是愁死她了。

  “里正去县里了。”正在洗衣的君姑提起他们最后的希望,“这次县里会发干活又快又省力的新农具,兴许有了这些,我们就不会耽误春耕了。”

  “希望如此吧。”

  嘴上这么说,实际王葭心里对此根本不抱有期待,他们六口之家,共有耕地九十亩,新农具再好用,还能让她一天播种十亩地不成?

  “阿父,阿父,我知道此人。”年仅十岁的幼子走进屋内,语气兴奋道,“据说这是朝廷里广牧君研发出来的,她在梦里遇到了仙人,然后仙人就教给了她许多东西,”

  王葭闻言,依旧没什么反应,几年前她亲眼看见自己夫兄生了重病,当时也花钱请来过巫医,最后结果却是钱花完了,人也没了。

  那些仙人,都是给权贵人家服务的,和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有妄想这些的功夫,还不如再多织两寸布补贴补贴家用呢。

  她带着这个想法结束这一天,第二日,他们里的里中将每一户家中主事的人都召到一处,和他们讲解县里发下来的新农具。

  汉朝官府也不是做慈善的,肯定不可能将新农具具体分发到每家每户,五十户为一里,两里公用一套农具,春耕时间紧迫,根本不够使用,但这新农具又太贵,普通家庭也买不起,这可如何是好?

  无碍,你可以租。

  只需要五个钱就能到官府中租两天新农具。

  若无余钱,也可用米粮来换。

  一石米一百钱,五个钱就是半斗米,或者半斤牛胃的价格,这个价格谈不上贵,但也并不便宜,因为现在一把“大犁”也才三百钱,租四个月新农具的钱都够买一把大犁了。

  田啬夫尽心尽力给大家讲解自己在乡里学到的知识,听得众人啧啧称奇,想不到这两件新农具居然这么有用,那个叫什么耧车的一天居然可以播种五十亩地,这怎么可能?如今大家辛辛苦苦下田劳作,在不偷懒的情况下每个壮年最多每天可以播种五亩地,这一件小小的农具居然是人力的十倍?

  不仅速度提高十倍,而且还要轻松许多?

  这怎么可能?!

  人群中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和王葭一样,并不相信这东西真如田啬夫所言那般神奇。

  田啬夫早就猜到了他们的反应,并对此早有准备,众人也终于明白为何今日的农会要到田里来看,因为田啬夫亲自在田里扶犁给大家演示。

  这可是事关他们吃饭的大事,当然要仔细观察,于是众人都眼睛死死地盯着田啬夫手上的动作,不敢有丝毫怠惰。

  这新农具果然如田啬夫所言,干活又快又轻松,就连转弯看起来都很轻松,还可以调节入土时的深度,看着看着,众人不免心痒难耐,想要上手试上一试,田啬夫也是好讲话的人,试用这新农具并不花钱,因此很快有人亲自上手试验,发现果然又快又省力,甚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轻松。

  田啬夫能不好讲话嘛,因为大家用来试用新农具的耕田是他家的田。

  大家耕地的功夫,田啬夫教导道:“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

  这些都是闻棠从《齐民要术》中抄录出来的知识,正好可以趁着春耕之际让各乡里的田啬夫和新农具一起普及下去。

  转眼间几个时辰过去了,不知不觉间大家居然给田啬夫家耕了五亩地,播了十亩地的种。

  看得王葭直眼热。

  耕的要是我家地就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5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汉女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