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_分节阅读_第155节
小说作者:煎盐叠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6 KB   上传时间:2025-08-28 20:22:08

  “这还可以设置?”

  “在你转世的时候,用了点小技能,让你的记忆随着身体长大而逐渐恢复。甚至于,心智的发育也和身体正相关,所以小时候真的像白纸一样,才会养得这么亲。”

  “难怪我总觉得他像个真正的少年郎。”二凤恍然大悟,顺便谴责,“你这人现在真的很离谱,什么主意都想得出来。”

  始皇充耳不闻,淡定自若地陪他看了一会。

  “这就是和氏璧?我都没见过呢。”二凤忽然来了兴趣,随口道,“确实漂亮。”

  “你喜欢?”始皇随手拿出一块一模一样的和氏璧,直接扔给他,“送给你。”

  二凤连忙接住:“哪个世界顺来的?”

  始皇淡声道:“我自己墓里的。”

  “……”二凤无话可说,只能感叹,“你的地狱笑话也是越来越熟练了。”

第134章 秦王睁眼说瞎话

  因为秦王继位太早,太子年纪又小,绝大部分秦国的朝臣,都是先认识的秦王,而后认识的太子。

  基本可以说,好多臣子都是看着太子长大的。虽知他天赋异禀,文武双全,但总觉得他还是孩子,对于他此次立的战功,纷纷惊叹不已。

  太子一回来,就面对了满朝文武的震惊和夸夸。除了坚强且头铁的御史大夫冯去疾,还在坚持上奏谴责太子私自用兵,其他所有人都光顾着夸赞了。

  “听说太子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云中城?”右相姜启好奇道。

  太子笑眯眯:“没有啦,怎么会兵不血刃呢?战报你不是能看到吗?”

  丞相有帮助秦王司理朝政的权力,所有秦王处理过的奏书,都会发到丞相那里过一遍,所以姜启与王绾基本都看过。

  “就是因为看到了,才更觉惊奇。”姜启啧啧称赞,“太子只带了三千人,云中足有十万兵马,三千对十万,是怎么赢的?”

  “臣也觉不可思议。”素来老成的王绾都忍不住了,走过来问,“何况敌将还是庞煖和李牧,两位赵国大将,都是战功赫赫,绝不是虚有其名。赵军骁勇,也绝不像韩国那样兵微将寡,乌合之众,一击即溃。”

  秦赵比邻,经常打得热火朝天,对彼此的战斗力都心里有数,没有哪位秦臣会低估赵国。

  “没有十万那么多,也就七八万,而且步卒盾卒比较多,骑兵不足三万。庞煖不能算,他年老体衰,都没有参与作战,我主要对战的是李牧。而且李牧受了伤,还先被匈奴损耗了,我以逸待劳,占了便宜……”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解释着,并不贬低对手一句,实事求是地述说着经过。

  贬低对手干什么?唯有对手够强,才能显出他很厉害啊!

  老刘家都从不贬低项羽,反而把项羽的神勇夸大得跟战神下凡似的,一个人单枪匹马能杀数百个围攻的敌人,这还是人吗?对手这么强大,却还是赢了,才显得自己更厉害。

  李世民说着说着,周围就围拢了一群人。官职稍微低一点的,都挤不进去,只能竖起耳朵在外层听。

  “那可是李牧,他用兵精妙,我特意研究过,他擅长用步卒打骑兵,围歼十万匈奴那一场,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尉僚忍不住道,“太子你竟然能俘虏李牧,真是让人无论如何都意想不到。”

  众臣连连点头,大秦武德充沛,不管打没打过仗的臣子,都得了解点军事,因为搞外交要用,搞内政还得用,目前秦国最大的目标就是统一,所以每场大战,文武百官都十分关切。

  能不关切吗?不关切的都灭国了。

  “也不是我的功劳,还有郭开一半呢。”李世民乐了。

  “郭开”这个名字一出,众人皆大笑。

  “太子什么时候有空,我想与太子推演一下这次拿下云中的全过程。战报看得不过瘾,还是听太子说有意思。”尉僚兴致盎然,心里直痒痒,“我写兵法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战例写进去吗?”

  “当然可以,不过得等几年,还有五国没打呢。”李世民大大方方表示,并疑惑道,“王翦将军只用两个月就攻破邯郸,这么厉害的功劳,你们怎么不好奇?”

  姜启:“王将军带了二十万兵马。”

  王绾:“还有桓齮杨端和两路合兵。”

  尉僚:“王将军能胜,一点也不奇怪,没什么好议论的。”

  治粟内史隗状默默道:“此次灭赵的粮草辎重,都是运往邯郸和代郡周遭的,太子你甚至不需要委积。”

  “蒙武将军给我带了粮草,不能忽略他的功劳。”李世民解释,“不然云中没那么快投降。”

  “蒙将军不是这么说的。”姜启笑道,“他的奏报里写,他到云中的时候,云中军已被打崩,庞煖已经快被太子说服,准备开城献降了。就算他不去,太子也能招降云中。”

  李世民想了想,严谨道:“这不好说,事实就是蒙武将军也帮了大忙。”

  “但太子真的没用辅兵役卒运送委积。”隗状还在纠结这个,“这是怎么做到的?从来没听说打仗不需要粮草的,从来没有。”

  他强调了两遍,真的惊讶到了极点。

  “也没用攻城的兵器。”少府令颠挤进来,仗着宗室的特殊性,插嘴道。

  “因为我只有三千人啊。”李世民微微而笑,“我们离开咸阳时带了十天的口粮,到撩阳王将军那里,又补了十几天的,急速行军,根本不需要委积。”

  隗状咋舌:“这万一出了一点差错,得挨饿吧?”

  “那就得走到哪吃哪了。”

  “赵国不是饥荒吗?”

  “再饥荒,官府豪族也有存粮,我们玄甲军可以就地拿一些。”李世民理直气壮。

  要什么粮草,赵国遍地是粮草,没吃没喝的只是黔首而已,顺手牵羊怎么了?

  “这就很考验将帅的指挥能力了。”尉僚大赞,“太子的卫尉令行禁止,甚至没有多造一点点杀戮,比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军队还要纪律严明。云中上下尽皆拜服,北地望风而降,全是太子之功。”

  尉僚入秦的第一场君前奏对,就明确提出希望战争以仁义为本,进行正义的战争,不要搞什么杀降、屠城、抢掠等等不义行为。

  他这样的观点和很多人说过,但没有一个人给予过非常肯定的答复,因为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谁也不能保证战场上杀疯了会发生什么,也不能保证拖久了粮草不足该拿俘虏怎么办。

  可是太子做到了。

  太子居然做到了。

  尉僚心底的惊喜和震动,是远远大于其他人的,他不是在赞叹太子年纪多小、战功多大,奔袭千里拿下云中多么神奇,他是在见证他理想的实现。

  就像夸父真的追到了太阳,精卫真的把东海给填了那么圆满。

  “上郡没有降,蒙武将军也是打了硬仗的,不能把功劳都归在我身上。我最多只占了四分其一。”李世民才不抢其他将军的功。

  “已经很了不得了,毕竟太子才十二。”姜启笑得合不拢嘴,“甘罗当年也是十二,巧得很,要不是太子之尊,也该封个上卿!”

  “以武将论,该封个上将。”尉僚积极道,“传于诸国,必使他们闻之而惊。”

  “你也觉得该封上将对吧?”李世民乐了,一把握住尉僚的手,“僚先生真是我的知己啊。”

  两人皆大为感动,旁若无人地拉手手,四目相对,宛如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眼睛里完全放不下别人了。

  “我要的不多,一个‘天策上将’就够了。”

  “可!臣一定上书!”

  “僚先生慷慨!”

  “咳。”煞风景的御史大夫泼冷水道,“所以太子不循法纪,私自调兵北上的事,没人提了吗?”

  姜启收起笑容,瞬间后退两步,隐没在人群里,不接这个话茬。

  王绾没这个本事,右相没了,左相只能支支吾吾地回答:“这……这自然由王上定夺。”

  还是太持重,不好意思说瞎话。

  尉僚可不管,直白道:“王上不是已经动了家法吗?打得可不轻呢。蒙恬将军和蒙毅中郎都可以作证。”

  “确有此事。”蒙恬立即接了一句。

  “家法和国法是一回事吗?”冯去疾皱眉,不是他非要没事找事,而是御史大夫就是干这个的,他不出头反而是不尽责。

  治粟内史道:“事急从权,可以理解。”

  少府令马上跟团:“就是就是,将功补过。”

  “将在外军令尚有所不受,何况太子?”尉僚和冯去疾硬刚,“一场绝无仅有的漂亮胜仗,不足以弥补这点小小的缺漏?”

  “这怎么能叫小小的缺漏?按秦法,不遵诏令就是……”

  “御史大夫慎言!怎么就不遵诏令了?王上下的哪条诏令里写了太子不许率兵北上?”

  “但太子离开咸阳时,明确说了是去劳军,怎么就变成攻打云中?”

  “兵无常势,战机转瞬即逝,既到了战场,那么灵活变通有什么不对?难道哪一天咸阳被围困了,诸位将军们也要等到诏令,才会来营救咸阳吗?”

  “休要东拉西扯!”冯去疾振声,“既无虎符,也无诏令,太子出征就是不符合秦法!”

  “符不符合秦法,御史大夫你说了可不算。”尉僚笑了笑,转向在场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这得廷尉来说。是不是啊,李廷尉?”

  李斯看热闹看了一半就想走的,听故事津津有味,不代表他要成为故事里的事故本身。

  但他走不了,不仅因为他不会隐身,还因为嬴政来了。

  “诸卿都在?”秦王进了麒麟殿,心情颇为愉悦,“在讨论什么?”

  众人纷纷落座,一个比一个端方。

  冯去疾把他要告的内容,逐条上奏,围绕着太子这样做不符合程序的问题控诉了一阵子,等秦王决断。

  “此事是寡人之过。”嬴政从容镇定地下定义。

  众臣皆愕然,面面相觑,无不失声。

  “太子离宫之前,寡人交代他便宜行事,只是没有告于诸卿,才会累及御史大夫。”

  冯去疾张口结舌:“啊?”

  李斯迅速道:“王上的意思是,有密诏给了太子,所以太子才会领兵出战。原来如此,臣明白了。”

  “如此,可合乎秦法?”秦王淡然地问。

  廷尉毫不犹豫:“自然合法。”

  冯去疾:“……”

  “那此事就不必再议了,该怎么论功行赏,就怎么论。太子封无可封,就赐为‘天策上将’,增其封邑巴郡枳县,矿锦盐税按例抽三成交归王室,七成上交太子,封邑诸事依旧由县廷管辖,太子不得越权管辖调兵,也不必往巴郡而去。”

  巴郡枳县地处长江上游,是连接秦楚的交通枢纽,矿产极多,水运发达,将太子封在这里,有秦王的多方考量。

  秦国是郡县制,封君没有管理封邑的权力,只负责拿钱,这一套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不必多说,也无人反对。

  冯去疾还在琢磨密诏到底存不存在的事,秦王对此次有功的将领们一系列的封赏已经如流水般传下去了。

  太子全程保持微笑,不掺和任何一项其实早就已经看过的决策。

  直到这一项项流程全过一遍,终于来到了李世民感兴趣的内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5页  当前第1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5/24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