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水波1984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80 KB   上传时间:2025-08-28 19:46:07

第11章 秋收前的准备

  不管多么恐惧,秋收的号角声还是吹响了。

  一大早,大队长在场院召开全体队员大会,强调秋收的重要性,要和时间赛跑,尽早的将粮食收回来。天气变化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场秋雨,粮食就浪费了。主席都说,贪污和浪费是犯罪。

  开完动员大会,大队长提出要求,秋收期间,除了爬不起炕的,谁也不能请假,请假也不批,旷工的扣双倍工分。

  秋收动员大会简单粗暴的开完了,大家伙急匆匆的回家,看看家里的存货,能不能挺过秋收。秋收的任务重,吃食上可不能节省了,肉吃不上,干饭得跟上,不能再每顿稀粥糊弄了。

  家庭主妇们忙着回去翻家底,大老爷们去了仓房,看看农具有没有破损的,镰刀得多磨几下,能省下点力气。

  而对于秋收最高兴的应该是马大花和神老二了,终于能结束掏粪的工作了。这一个来月,真把那二位折磨坏了,顶着烈日在茅坑边上掏粪,那酸爽的滋味,这辈子都不想尝试了。

  每天掏粪,挑粪,沤肥,马大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屎尿味,都不敢从人多的地方走,大家伙那嫌弃的眼神,让马大花浑身难受,比干一天活都辛苦。以至于从来在家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现在也消停多了。不仅是浑身臭味,更多的是铁蛋差点没命,让儿子媳妇心生了嫌隙。

  看着高兴离去的马大花同志,王亚宁和胜男姐在后面都乐坏了,真是没见过这么喜欢秋收的,浑身洋溢的高兴劲都无处安放了。

  “明天谁去公社,得买点吃的备着,秋收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准备点吃的,很难坚持下来。”知青点正讨论着去公社买东西的事情。

  “点长,我们是不是得商量一下,看谁有没有肉票,买点肥肉回来靠油,还得买点粮食,秋收不能再吃稀饭对付了。”瘦小的赵建设问点长。去年经历过一次秋收的赵建设连累带晒的,真的脱了层皮,现在想起来,浑身都忍不住哆嗦。

  “是得准备一下伙食,粮食一会找大队长问一下,看能不能预支一些,不行就和口粮多的换点。肉票一会都翻翻自己的箱底,看能不能找到点存货,实在不行,就问问队里谁家有淘汰不下蛋的老母鸡,我们换点。到时候大家伙一起分担,把这场秋收的战役胜利完成,不要有掉队的。”

  点长的话说完,大家伙都各自盘点自己的小金库了。

  “我这还有一斤肉票。”李丽首先爆出自己的家底。

  “我这也有八两肉票。”王亚宁紧随其后。

  “我这没有肉票了,但是我知道谁家有淘汰的老母鸡。”不愧是村女之友,张向阳同志对于社员家里的情况掌握了不少。

  老知青来的时间都不短了,刚开始的时候家里还比较惦记,隔三差五的给寄点钱,票什么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除了特别心疼孩子的父母,能不断从牙缝里省点,攒着给下乡的孩子补贴点,让孩子在乡下过得轻松一点。但是大多数家里不止一个孩子下乡,留在城里的也娶妻生子,狼多肉少,很多时候就忽略了不在身边的。

  赵卫红,郑向前和常山一人拿出半斤肉票,钱胜利拿出一斤肉票,新知青这边凑出四斤三两肉票,而老知青那一点肉票也没有。

  包括点长在内的老知青都不好意思了,没办法,最近半年,老知青基本上都没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别说肉票,其他票都没有。

  “我和向前一会去趟队里,看看能不能多换点粮食和大点的淘汰的老母鸡。晚上统一计算,看怎么分摊,没票的出钱,没钱的出其他物资抵,总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谁也别想着占便宜。”点长一本正经的说道。

  后天开始秋收,明天早上起早去公社买东西,看能不能买到板油或是肥肉,大家伙有需要买的东西也都买回来,秋收的一个多月没时间去公社了。

  该说的都说完了,各自散开了。

  “我想去队里走走,你们有想去的吗?”

  除了胜男姐和李丽积极响应王亚宁的提议,赵卫红说自己想休息,杨柳有事,江招娣依然像个影子,存在感极低,除了上工做饭,基本不参与别的活动。

  王亚宁三人出了知青院朝着大队部的方向走去。

  路上三三俩俩的孩子挎着书包从东边过来。

  “胜男姐,队里有学校呀?”

  “有,在大队东头。你们刚来不熟悉,我听队里老人讲古,闯关东的时候来了很多外乡人,他们拖家带口的逃荒到这边,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就沿着大青山的前面,后面和东面搭窝棚住,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也建起了房子,慢慢形成了东山村,前山村和后山村,后来改成东山大队,前山大队和后山大队。后山大队和东山大队离得近,而且后山大队人多,小学就就建在了后山大队东面,方便东山大队的孩子来上学。而前山大队离得远,属于另一个公社。”

  胜男姐不愧是资深吃瓜群众,知道的真多。

  “学校几个老师?”王亚宁时刻不忘自己的愿望,对老师这个职业极为感兴趣。

  “现在加上校长一共有七个老师,一个年级一个,负责教语文和数学。还有一个教音乐、美术、体育的副科老师,校长也教课,属于机动人员,谁请假他就带谁的课。”

  “都是正式老师吗?”李丽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哪能呢,只有校长和副科老师,还有一个孟老师是公社派来的正式老师,其他都是大队的初高中毕业生,还有和队里的社员结婚的知青,没有工资,每天十个公分,偶尔发点票证。”

  胜男姐知之甚详啊!

  说着说着,就走到了大队部这。

  大队部比较大,队长,支书,妇女主任和民兵会计什么的都在这办公。平时都在地里上工,有事的时候才来大队部。旁边有一仓房,是放做好的家具和农具的,之前王亚宁她们在这买过箱子。挨着大队部另一边有个房间,那时队里的卫生室。

  卫生室里,冷脸的周知青在忙着整理药品。卫生室里大多是周知青从大青山上采来的普通中草药,治疗一般的病痛还是可以的。这时候的西药很有限,多是红药水,安乃近等,那还是限量的。

  周知青也要参加秋收,有需要大夫的时候再去治疗。整理好药品,缺什么好赶紧准备,为秋收做好后勤工作。万一有中暑或受伤的,得及时治疗,不能耽误秋收,一般轻伤是不下火线的。

  怕被周知青放冷气,王亚宁看了几眼就移开了视线,跟上胜男姐她们继续走。

  往南走就离大青山很近了。

  “大青山海波不太高,但是很长,往西一直是大青山的山脉,不知道到哪。”

  “所以没有西山大队。”亚宁笑着接道。

  “对,没有西山大队。队里的老人都不知道尽头在哪。我们捡柴火都是在这边,不往太西边去。”

  “不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棒打的狍子瓢舀的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吗?”李丽想象着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美景问道。

  胜男姐回了她一个白眼。

  “想啥美事呢,哪有那么多的傻狍子让你打。那都是刚开发北大荒的事了,也不在边,这的山上没有大的猎物。偶尔看见一直狍子也跑的飞快,根本撵不上。

  “但是,大青山秋天的吃的还是很多的。榛蘑,榛子,野核桃,松子……”

  胜男姐说了一大堆,王亚宁下意识的擦了一下嘴角,感觉口水都流下来了,逗得胜男姐和李丽哈哈大笑。

  三人转了一圈回到知青点,歇一歇,准备一下秋收需要的装备。

  第二天,大伙早早的起来了,完了好肉就卖完了。

  幸运之神光顾了,众人不仅买到一斤多板油,还有两斤多的大肥肉,应该能靠出不少油,油滋啦不得有一小碗啊。再从社员手里换了一些粮食和蔬菜,秋收的伙食问题解决了。大家伙平摊一下,平均下来,一个人也没花太多,都能负担得起。

  这次公社一行,除了江招娣和周自强全员出动,她俩一个是不舍得花钱,一个是独行侠。

  男女知青们根据个人手里的票据,买了不少吃食。王亚宁就买了一斤桃酥和一斤炉果,还有一斤碎饼干。碎饼干不要票,限购一斤。都抢疯了,现在只要不要票的就没有剩下的。现在的供销社食物种类有限,翻来覆去就那几样,没有别的选择。

  男知青买的也是差不多的东西,但是王亚宁隐约看见钱胜利买了两瓶白酒,不知道是自己喝还是用来走关系。

  “买完就走啦,赶紧回去,还得把油靠了。”点长已经喊着集合了。虽然没什么可逛的,也没有票购买,王亚宁几人还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供销社,再来就得秋收以后了。

  大包小裹的装进背篓里,快步走回后山大队。

  点长带着张向阳去社员家里换粮食和蔬菜,胜男姐带着女知青靠油,一切井然有序,为了秋收时候不拖大队的后腿,知青点的吃食准备的很足。

第12章 秋收进行时

  “上工啦,上工啦……”

  不到三点,大队的喇叭就开始喊起来了,大队长洪亮的声音比任何闹钟都好使。

  “穿长袖的衣服,裤腿最好用绳扎一下。”胜男姐一边自己忙着穿衣服,一边不忘嘱咐新来的知青。

  “哎呀,我没有绳子。”

  “我的鞋怎么找不到了。”

  “这裤子怎么扎呀?”

  ……

  女知青屋里犹如一群乌鸦飞过,聒噪得很。

  王亚宁早早穿好衣裤,正在堂屋发面。今天轮到她和胜男姐做饭,胜男姐还在指导她们穿衣物,亚宁赶紧动手舀面。玉米面和少量白面,再把用水泡好的面引子倒进去,搅和在一起,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把面盆放在炕头,用被子盖好。

  一阵手忙脚乱后,众人终于穿戴整齐,快步向场院跑去。

  大队长已经在分任务了。

  后山大队一共五个小队,知青们被分散在各个小队。

  王亚宁和李丽还有常山分到一小队。胜男姐和赵卫红分到二小队,点长带着赵建设,杨柳在三小队……

  各自找到自己的小队长,向任务地出发。

  王亚宁她们一小队的队长是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叫田山,是大队长的堂侄子。大伙习惯叫他山子叔或是山子哥……辈分不同,称呼也不同,但都是山字辈的。

  山队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一人一回两根垄,吃饭前要掰完一个来回,就是四根垄。这是基本的,干完挣四公分,多干多得工分,每人一天十根垄,完不成扣工分。

  讲完规则,山队长喊来一位叫胖婶的妇女来教王亚宁三人怎么掰苞米棒子。

  胖婶不白叫胖婶,圆滚的身材,配上暗黄的圆脸,整个像碱大的发面馒头。

  “胖婶家伙食应该不错,这年头很少能看见胖人。”李丽小声和亚宁嘀咕着。

  胖婶嗓门很大,恨不能传出二里地。

  “你们三个过来,我告诉你们怎么掰棒子。好好看着,快点上手,秋收耽误不得。”

  争取一切时间收粮,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仿佛刻在每一个农民的骨子里。秋收期间,到处都能听见类似的话。

  “一株苞米杆上有长一个棒子的,有长两个棒子的,看仔细,一个都不能落下,这都是粮食。”

  “一手把着苞米杆子,一手抓住苞米棒子上端用力往下掰,动作要快,用巧劲,别用蛮力。”

  胖婶边说边示范,一手把着苞米杆子,一手抓住苞米棒子,卡巴一声,一个苞米棒子就利索的掰下来了。胖婶头都不回的,向后一扔,苞米棒子就落到背上背着的筐里了。

  刷刷几下子,胖婶掰光了好几株苞米杆子上的棒子。

  “行了,光看不行,得自己动手干,你们几个先干着,不明白的再喊我。我也得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千万掰干净了,有落棒子的也扣工分。”

  胖婶边走边说,话音落了,人已经在自己的陇上掰下一个苞米棒子了。这速度,不佩服不行。

  胖婶是个灵活的胖子!

  知青三人组你瞅瞅我,我瞅瞅瞅你,噗呲一声,笑了。

  干吧,没完成任务要扣工分的,分分分,农民的命根,诚不欺我,听,这噼里啪啦的掰棒子声音就知道大伙干活的速度。

  辛苦了一年,这个时候是农民最高兴的时刻,粮食收回来,就不用饿肚子。

  自古以来,百姓的愿望都很简单,唯丰衣足食而已。

  王亚宁其实会掰苞米棒子,前世今生都干活这个活。先掰一棒试试手,找找感觉,很长时间没干过,手生了。

  按照胖婶教的,一手把着苞米杆子,一手抓住苞米棒子上端,干净利索的向下用力,卡巴一声,棒子下来了,往身后背筐里一扔,完成了。一棒又一棒,王亚宁找到感觉了。看自己掰的这么顺手,王亚宁突然想起后世一个点读机的广告,so ease!

  李丽挨着亚宁,这姐妹力气很大,但好像没找到窍门,一下没掰断,苞米棒子连着苞米皮子耷拉下来。李丽又用力的往下拽,才把苞米棒子拽下来。

  “李丽,你找好角度,手把着苞米棒子的位置,不要太往下,用寸劲把它掰下来。”

  王亚宁看李丽费时费力的干法,赶紧喊到。

  “行,我再试试,找找感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