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再往外多修一点。”林巧枝做着,忽然要求了一句。
林巧枝的把关和指挥也是没有停,这是她的想法和方案,自然是她最熟悉落地的效果。
段霍却是一愣,下意识朝着林巧枝看过去,见她按对角线顺序,分3次拧紧压板螺栓。
段霍一下就把这个动作记下来了,感觉脑子像是被蜻蜓点水一样,恍了一下,同时再次诧异的看林巧枝一眼。
这种细致的考虑,很少出现在书面材料里,基本只存在于师徒传帮带的口口相传的体系中。
拧螺栓本就不是重要动作,拧紧就好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需要工人亲自去拧紧的,先拧哪一边,是不是一次拧紧到底,为什么我拧紧的螺栓就是比别人的容易在检查中出震松风险,都是需要选择、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考得细致,对整体都是有好处的,不做思考,也能做下去,但就有随时出风险的可能,对整体效果也肯定是有折损的。
像是林巧枝刚刚这一步,分3次对角线拧紧密封胶条上的压板螺栓,可以使压力均衡,避免出现局部变形,导致密封失效,尤其是这种形状不规则的密封胶条。
而为什么是分3次,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了。
很细的一个点,很多得过且过的人可能永远注意不到,除非等有老师教。
于是,紧密的传帮带师徒关系,也就在这样一次次传递中愈发紧密了。
段霍不自觉看了一眼黄彩霞,感慨于她命好,仅仅从这一段不算师徒的临时技术指导里,他就能窥见林巧枝对极致的追求,还有扎实且灵活的知识积淀。
段霍相当积极地参与这次硅改,在林巧枝偶尔的指挥下,逐渐忙碌起来。
在其他人眼里看来,这个情况,就有点让人诧异了。
尽管看起来都是在干活,但段工年龄不小的人了,还有点嘴毒,竟然这样毫无抵抗的被指挥着,甚至时不时,还会对着工件露出诧异或满足的笑容来……?
对这些目光,段霍自然是心宽不理……才怪,他随口对围着的学徒们提几个问题。
尤其是刚刚从林巧枝那汲取到的,对细致的追求、对极致的追求,一下把围观的学徒给问得懵了,缩缩脖子像小鹌鹑。
段霍舒服了。
又叭叭叭讲了一些什么细节决定成败,还给某些不注重细节的人,还讲了一个“西瓜皮大王”的笑话,暗讽的就是那些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糊弄大王。
林巧枝和段霍配合得也蛮舒服的,这样一位会动脑思考的搭档,虽然有些聒噪和毒舌,但是配合起来的舒适感还是让人很舒服的。
就好像房主人装修,遇到了能听懂,且认真执行自己要求的高水平装修工人一样。
绝对是舒心的。
甚至是惊喜的。
在这样的快乐中,硅改一步步完成了。
见他们收工,祁尤和付长春连忙带着人围上来,关切地问:“怎么样?顺利吗?”
问这个话的时候,他们的心脏都在怦怦地跳,有点紧张,方案是方案,实施是实施,在没有成功落地之前,任何时候都可能冒出来一个拦路虎,那就糟糕了。
“试车吧。”林巧枝脱掉沾满机油的手套。
她说了不算,这一刻,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成功运行起来的机车说了算。
“行!”得到肯定答复的祁尤一咬牙。
现场很快忙成一团,组装外壳的、全车检修的,驾驶这辆机车的女司机班组,随车机务段,拿指挥旗帜的……
短时间内被擦拭得焕然一新的,首辆硅改完成的6Y2型电力机车静静地伏在铁轨上。
穿着黄色背心的安全员,作为地面人员,做旗语指挥。
他神情严肃地站在机车前方视野开阔处,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前方轨道及两侧。
手持一红一黄两面信号旗,红色代表危险和停止,黄色代表减速和注意。
“各单位报告状态!”试车总指挥的声音简短有力。
林巧枝没有做试车总指挥,而是让更专业的人来进行,她在车旁的控制台和仪表前,目光专注地盯着各项可能被硅改影响的数据。
“主回路正常!”
“控制回路正常!”
“冷却系统就绪!”
“监控仪表正常!”
……
最后地面安全员确认线路安全,在呼啸的风声中,将黄色信号旗高高举起,同时声音洪亮道:“前方道路安全畅通!”
试车总指挥下达命令:“准备,启动!”
“滋——”
“咔嗒……”
通电、主断路器吸合。
紧接着就是风机启动由弱变强的呼啸声,还有牵引电机逐渐加速的“嗡嗡——”的声浪。
只听声音,林巧枝就微微吐了一口气。
在场懂行的,悬着的心都往肚子里落了一点。
“调压开关的咔咔咔换挡声音消失了。”段霍舒口气地转头看向林巧枝。
林巧枝点头:“变成了平稳的电流声。”
这就是好兆头!
“嗡——”的声调开始逐步上升,声音也逐渐变大,更为饱满厚重,所有站在轨道旁边的人都能感觉到,那种声音不是来自一点,而是从车体中如牵引电机、整流器、变压装置等多个地方汇聚重叠起来的声音。
同时随着声音来的,还有嗡嗡的震动,脚下的钢轨仿佛也在共鸣。
站在不远处的林巧枝等人,甚至能感受到明显且强劲的气流贴着地面扑过来,连衣角都被吹动。
胸腔中的那口气也逐渐随着加大的嗡嗡声被吊提起来,速度有点缓慢,憋得人心里发慌、牙齿隐隐发颤。
声音忽然一变,心也跟着“嘭”地狠狠一跳。
一道道灼热的目光被拉扯过去。
机车缓缓开动了。
没有改造前机车启动时那一下明显的“哐当”冲击。
是随着一声平稳的闷响启动的!
“成功了!”
铁轨周围欢呼一片。
短暂的欢呼过后,又立马进行更为详细且复杂的数据性测试。
林巧枝又解决了一个她标注五星的技术问题。
株洲这边陷入了忙碌,而关注林巧枝行程的圈内人,却是忍不住陷入疯狂的交流和讨论。
还有人直接打电话过来,问株洲方面和铁路方面的具体情况,也有各地的同城人直接忍不住互相串门以交流这个震撼的消息。
“不是说咱们追赶十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吗?这个评五星当初就是我最不理解的!”
“人家也不需要你理解。”
“事实胜于雄辩啊!这不正好说明林工给的五星,真的都是她很容易解决的?毕竟你觉得最不理解的都搞定了。”
“不愧是林工!我听说那个硅改不仅体积小了很多,使用寿命还比原来的长。”
“我还是想不通,怎么想到水银整流器改成硅整流器的?你给我说说当时什么情况,有没有图纸?”
……
如果说,林巧枝当初给出这个评价体系的时候,大家还满是怀疑和忐忑的话,现在信任度和信心已是大不一样了。
年轻人总是容易遭遇信任危机的,但信任这东西,其实和年龄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在一次次事件中建立的。
大家未能解决、甚至头疼不已的技术问题,被林巧枝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克两个,而且解决得干脆利落,足以让人记忆深刻,且带来绝对高的信任度。
林巧枝赫然已经建立起了威名。
“她沉稳质朴。”这个和之前截然不同、让人大跌眼镜的评价。
经过许昌华、祁尤两方多人认证,至少在当初拿到难度星级回复的圈子里,已经是传得沸沸扬扬了。
第114章 这副秉公执法、严惩不贷的语气
林巧枝在外这段时间。
家里也发生了一些事。
林家栋这几年在家里, 先是半混不混的上了点学,停课又跟着狐朋狗友在外面游荡,几次找工作也都奔着好的岗位去, 最后都没有了下文,最先还慌, 后面发现下乡政策下不到他身上, 城里父母是可以留一个孩子在身边的,于是拖拖拉拉混着,顺理成章的就在周围“男孩子结了婚,娶了媳妇就懂事了”的调侃和催促下,找了个对象, 嗯,自己找的。
就在林武强和江红梅喜气洋洋添置家当,布置新房,准备家里接新媳妇的事的时候, 这天林家栋满脸慌张地回来了,顾不上桌上饭菜, 把门一关, 满眼求助地看向江红梅和林武强,声音颤抖,“爸妈,小思说她家里要去告发我耍流氓。”
“什么?”
江红梅吓得手一软,筷子都掉了。
脸一下就白了。
正经谈的朋友,怎么就变成耍流氓了?
原是林家栋在外面谈朋友的时候,要面子, 在外吹了牛,说自己有工作:“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 我一个男人,在外面总不能让人笑话是盲流,当时又刚刚考完招工考试,我觉得答得挺好的,就这么说了,真的就是顺嘴!”
结果谎撒出去,后面就需要无数个谎话来圆。
偏偏家里现在条件好,什么福利都是双份的,即使往老家送,也缺不了他那份,什么罐头、汽水、食堂里打的肉菜都有,真让他一个个圆上了。
还编得有鼻子有眼的,说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林家栋从小就有这个本事。
对象家里只有一个工人,还是小厂的,哪里有这么好的厂福利?听女儿的话、看着拿回来的东西也就都信了。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即便江城三镇隔江相望,坐公交来回都是两三小时起步,可这都要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女方总是要下力气好好打听打听的。
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林武强听到他在外面做得这些糟心事,简直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不相信这是家里听话又老实的孩子,脸色都一下子煞白,又惊怒,脸上肌肉都不停颤抖。
林家栋看他脸色忙想解释,却被粗糙的大掌一耳光狠狠扇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