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训斥,她只能什么都不说,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孩子落地以后,诸慧英再也忍受不了家里憋闷的氛围,她提出要外出上班。
丈夫却觉得她没事找事,坐到他那个位置上的谁家老婆不是在家当富太太,偏她要出去丢人现眼。
婆婆也嫌她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要她收心在家好好带孩子,说她“你又没学历,出去能做什么,扫大街人家也不会要你的呀。”
诸慧英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
儿子牙牙学语,成了全家的宠儿,她却悲凉地发现自己彻底没了容身之处。
她和丈夫唯一的话题就只剩下孩子。
然而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丈夫的工作,他们不可能再生二胎。
而随着孩子长大,诸慧英的陪伴不再值钱,婆婆反而把儿子从她跟前抱走。
“不能让孩子跟着你,你都没怎么念过书,带不了他。”
“或许她们说得也没错,我只有小学学历,哪怕是给孩子辅导功课,我也不够格。”
诸慧英平静地说道,“我哭过、闹过,也想尽办法想要说服他们,如果我不懂,我可以学——但他们只觉得厌烦。”
诸慧英无奈地笑了笑,“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沉重?抱歉,我其实想说得更轻松一点。”
“没有的事,诸大姐,你很勇敢。”
宋明瑜这句话是发自内心。
在这年代,像诸慧英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
在上山下乡那些年里,有些和她一样单纯的女孩被男知青甜言蜜语哄骗,甚至有了孩子,之后对方拍拍屁股回了大城市,只留下孤儿寡母苦苦维生。
还有些和她一样,为了爱情,和丈夫来到了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最终真心没有换来真心,反而是两边地位翻转之后,糟糠之妻遭到了嫌弃。
离婚?光是流言蜚语,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一个人。
甚至很多人一辈子也就窝在那么一个看不见光的大院里,忍受着日复一日看不见尽头的人生。
诸慧英能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还这么果断又勇敢地做出决定,要出来找工作,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她的厨艺也真的很好,就是该说的话,必须要提前说清楚。
“诸大姐,你吃过‘明瑜酸辣粉’,应该也知道,我们现在是要把品牌做起来,所以我招厨师进来,会专门培训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要求会比较严格,也可能比较辛苦。”
“这个没关系。”诸慧英摇摇头,“我能吃苦。”
再苦,还能有在婆家的时候苦吗?
“然后就是关于工资,基本工资八十块钱一个月,提成也是有的,按营业额算,1%。”
工资这块宋明瑜也是之前就想好的。
看似是从营业额里让了一部分利润出去,但实际上“流动贩售点”的成功已经证明,激励就是最有效的员工管理方式。
毕竟谁也不乐意当被打压,被PUA还没钱拿的牛马。
如果老板生意好,自己也能多挣钱,谁不拼命努力呢?
她考虑过直接给一个固定的,比较高的基本工资,又被林香给劝住了。
“厂里现在就没什么时候人是齐的,一个车间能有好几条线的工人请假,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仗着铁饭碗,就算请假不去,厂里也不可能一分钱不发吗?”
大锅饭是绝对要不得的,宋明瑜想想也是,固定下来的工资,很容易让员工陷入“铁饭碗”的错觉里。
宋明瑜不会忽略那些真心实意付出的员工,但她也不会容忍有人拿着工资,和国字头里面那些服务员一样,光明正大地浑水摸鱼。
那对其他员工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诸慧英对工资自然也是欣然接受,倒不如说她根本没想到一个小吃厨师还能挣这么多!
这可是足足八十块!
丈夫和婆婆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不是家里还缺个炒菜的,她是一点忙也帮不上,就只能吃白饭。
可宋明瑜的赏识,让诸慧英意识到事实不是这样。
“没什么问题的话,诸大姐你明天就可以来,咱们签完合同抓紧时间培训。”
“没问题,我明天一定一早就来,谢谢你宋老板!”诸慧英很高兴。
她不靠他们也能活下去,她一定要好好表现!
诸慧英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婆家人,回到家后当然也没人在意她出门一趟是做什么。
无非就是和附近的邻居说说话,去公园散散心,难不成还能跑出去上班?
哪个单位会要诸慧英这种学历和出身的人,除非去找个个体户,但那也太丢人了,她不可能敢的。
就这样,诸慧英和宋明瑜签好合同,她现在正式成为了明瑜酸辣粉的厨师。
尽管提前就做好心理准备,但来店里培训的时候,她才发现宋明瑜的要求比她想象中还要高。
从进门开始的每一步,都强调规范化、标准化还有流程化。
精细到酱油、醋这些调料在这种小吃里加多少,在那种小吃里又加多少,都有非常严格的配比控制。
服务同样是培训的重点之一,尽管诸慧英在后厨,但出餐时间、效率、品控这些东西都是她必须牢牢执行和保证的。
不能让客人等得不耐烦,更不能因为手忙脚乱,让客人吃到不符合“明瑜”标准的食物。
诸慧英甚至连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上培训课,在经受考核。
但这样高强度的培训,不仅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心里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了。
跟着这样的老板,“明瑜”一定会做大做强的!
……
“明瑜酸辣粉”总店筹备这下总算是诸事俱全,只等开业了。
宋明瑜精挑细选,最后把时间定在了端午节那一天。
尽管现在还没有实行周末双休,但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仍然有许多家庭会在这一天多花些钱,请假或者换班,专门带着一家老小出门玩乐。
而且选在端午节,寓意还很好,别说这个年头了,就是几十年后,大家都还是很看重这些。
还有一个就是开业这一天的准备。
总店不比普通连锁,它象征着“明瑜酸辣粉”甚至是“明瑜”这个品牌的正式亮相。
这一天必须要大搞特搞,最好是全南城全都知道,那才算是把名气打出来。
她亲自写了邀请函,送到纺织总厂吴书记、知青办高主任、妇联瞿主任、还有南城饭店张怀总经理手中。
——宋明瑜邀请他们来总店开业剪彩!
要打造气势,宋明瑜看上的就是剪彩这种内地还没人尝试过,但在港城已经风靡商界的东西。
她邀请的对象,一方面和她打交道次数不少,大家合作相处都挺愉快,另一方面,那就是对方的社会地位都挺高。
她的邀请当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拒绝。
剪彩这种东西,一听就是很有派头的,谁不乐意出风头呢?
而且明瑜还这么正式地邀请他们,是不是也证明宋明瑜很看重他们之间的关系?
唯一让宋明瑜没料到的是,她少发了一封邀请函,吴书记给她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表达了陈总的不满。
“呢个女仔,咁快就唔记得我喇!点解唔邀请我啊?”
宋明瑜哪能想到陈启邦人在南城,之前他贸易公司和针织总厂签了销售订单就回港城了。
看来两边是合作愉快,这回他亲自又飞过来一趟,为了和吴书记商讨之后的合作安排。
结果正好撞上宋明瑜要开总店,还要剪彩,别人不知道,可陈启邦却对剪彩这种事情很熟,“呢啲时候就要我出马喇!”
宋明瑜求之不得,赶紧又给陈总写了一封邀请函,还随信送了不少她亲手做的点心,吃得陈老饕心情愉悦。
有了陈启邦这个港商亲临,宋明瑜又让“流动贩售队”队员们喊起了宣传口号。
不仅仅是“明瑜酸辣粉”要开第一家总店,以后可以去店里尽情品尝小吃,而且开店当天还有开业大酬宾的活动,特别实惠!
以彭倩为首的队员们努力宣传,小毛加紧了对员工们的培训,夏娟帮着宋明瑜一起准备店里的物料、食材。
1985年6月22日,端午节,宜开业、开市、纳财。
“明瑜酸辣粉”总店,正式开业!
在小毛手底下培训了一段时间的新员工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穿着整齐划一的工作制服,胸口绣着显眼的“明瑜”两个字,面带微笑地站在门口。
他们都有些紧张。
虽然在培训里,这些礼仪早就已经熟练成本能了,但真到了岗位上第一天,面对陌生人,难免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
直到有人路过门口,不知道是谁牵头喊了一句“明瑜酸辣粉,欢迎光临”,所有人下意识地跟上,这才发现——诶,好像也不难?
一回生,二回熟,再有人经过的时候,这些新人们一下就找到了状态。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明瑜酸辣粉总店’今天开业大酬宾!”
“总店开业,买一送一!”
秦小莉挽着好姐妹祝秋秋来了,走到门口秦小莉就忍不住感叹:“宋老板可真是豪气。
钱赚起来不容易,哪个老板不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
装修是不需要的,顶多刷一刷墙看上去不寒碜就行。
人工太费钱,自家亲戚拉几个,看着给点,省事儿又省钱。
可“明瑜酸辣粉”呢?
门口那两列的迎宾小队,一眼能望到店里头落地窗,还有头上硕大显眼的招牌,和现在的店都不一样。
别说在南城了,锦城也没这么讲究的店铺,至少秦小莉是没见过。
老字号倒是装得敞亮,但吃一顿价格可不菲,秦小莉看向白色外墙上手绘出来,栩栩如生的小吃图片——这完全就是诱人进去大吃一顿嘛!
祝秋秋也惊叹,距离南城十大名小吃比赛快一年时间,那场盛事仿佛还在昨天,可一转眼,宋老板的酸辣粉早就已经成了南城人人都知道的大牌子。
如今又开起了总店!
宋明瑜穿着一身剪裁适宜的长裙,长发盘了上去,露出了纤长优美的脖颈。
她亲手点燃门口悬挂的引线,一阵噼里啪啦的清脆回响中,庆祝开业的鞭炮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