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主换好了暖和干爽的新衣裳,便往前面康熙办公的地方去。
曹寅守在外面,见她们过来,立刻上前请安道:“两位公主是要见皇上吗?奴才叫人进去通报一声。”
大公主认识曹寅,倒也不羞怯,丹卿则是眼睛一转,突然对着曹寅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
曹寅:……???
四公主竟然对他笑了?
怎么感觉脊背发凉呢?
丹卿就算对曹寅没那么了解,但她却知道曹家啊。
千古绝唱的红楼里描绘的不正是曹家的纸醉金迷么,所以曹家有钱,这是肯定的。
既然曹家有钱,那曹寅也肯定有钱……吧?
“曹侍卫。”
丹卿笑眯眯的喊了一声。
曹寅咽了咽口水,拱手道:“姑奶奶,您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就是,您这样奴才瘆得慌。”
丹卿继续微笑:“我听说曹侍卫家境殷实?”
还是得问一句,不能坑了穷人。
曹寅小心答道:“蒙皇上隆恩,家父任江宁织造,家境算不得殷实,只是过的去。”
这便是家里真有钱的意思了。
丹卿懂了,所以脸上的笑意更深:“我跟姐姐听说这里在闹旱灾,也不知道严不严重。”
曹寅没想到丹卿会说这个:“严重是挺严重的,皇上已经命人赈灾了。公主怎么会想起来问这个?”
丹卿不答,继续道:“那不知道汗阿玛要赈灾,曹侍卫可曾出力啊?”
曹寅感觉不对劲,谨慎道:“这件事皇上是让户部去办的,奴才只是个御前侍卫,没资格插手。”
那就是没出过力。
不错,不然叫他一个人捐两次款,也挺不人道的。
“怎么会没资格呢?天下大事人人有责,”
丹卿笑眯眯的忽悠,“就连我跟姐姐都想出一份力呢,既然曹侍卫之前没能出力,不如就跟我们一起吧,人多力量大。”
曹寅:……
所以,这位祖宗到底是想干什么?
丹卿见曹寅不接话,只当他答应了,见梁九功出来迎接,便拉着大公主欢快的蹦跶进去了。
曹寅有点摸不着头脑,拉过旁边的侍卫问:“你觉得四公主是想干什么?”
那侍卫觉得曹寅是明知故问,翻了翻眼睛道:“还能干什么,叫曹大人您出银子呗!”
曹寅:……果然!
他就说四公主对着他笑定然是不怀好意,看看吧,当真不是他多心!
丹卿和大公主进去的时候,札萨克大喇嘛还在。
他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年纪,却不像是丹卿印象中的僧人那般慈眉善目,却是身材高大壮实,更像是怒目金刚。
丹卿不太
懂藏传佛教,但能做皇家寺庙的主持,定然在佛门身份尊贵,所以丹卿也抱有敬畏之心,对着他还了礼。
大公主有样学样,跟着丹卿一起还礼。
康熙对于闺女们的懂事十分满意,笑道:“如何,朕的公主们可是钟灵毓秀?”
札萨克大喇嘛微笑道:“公主们是天女,有大智慧,不可以凡俗论之。”
康熙得意的哈哈大笑,招手叫丹卿到他身边,问道:“你不跟着姐姐在后面好好休息,怎么跑朕这儿捣乱来了?”
丹卿皱眉:“我们才不是来捣乱的!”
“哦?”
康熙不信,“那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有外人在,丹卿有些犹豫该不该说。
康熙笑道:“无妨,大师是方外之人,世俗之事从不过耳。”
不管札萨克大喇嘛是不是真的超凡脱俗,康熙这么说了,他也就只能这么认。
丹卿也不再纠结,便与康熙说了她跟大公主想要买粮食的事情。
听罢之后,康熙目中闪出一抹异色,札萨克大喇嘛却是开始念起了佛号。
“这主意倒是可以,你们能知道京城的粮食比这里便宜,想要从京城买粮很好,不过你们可曾想过要如何运过来,运费又要几何?”
康熙心里为闺女们的善良和聪慧骄傲,却还是故意为难她们。
大公主看向丹卿,丹卿却是早有准备,伸手指向在外面徘徊的曹寅道:“运输问题曹侍卫说他包了!”
竖起耳朵偷听的曹寅:???
他不是,他没有,他半个字也没说过!
可大话已经让丹卿替他说出去了,他也没办法再逃避,只能苦着脸走进去,明知道是哑巴亏,也只能认了。
两个公主掏出体己银子要买米粮赈灾,他敢在皇上面前说他不愿意帮忙吗?
那怕真的是活够了!
“曹寅,是这样吗?”
康熙问道。
曹寅毅然决然的拱手道:“是,四公主体恤,给奴才一个出力的机会,奴才定然会全力办好!”
丹卿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觉得自己要价低了,于是又蹭到大公主身边,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大姐姐,曹侍卫又出钱又出力,等回宫之后,咱们可得找点好东西赏他。”
大公主:……妹妹明显在坑人,她应该帮忙呢,还是帮忙呢,还是帮忙呢?
大公主:“四妹妹说的是,多谢曹侍卫肯帮忙,不然就凭我们姐妹俩这点银子,都不够灾民们吃一天的。”
这个时候,她们的银子到底能买多少粮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四妹妹要曹寅拿钱出来,那他就该多拿点。
曹寅倒吸一口凉气,看向康熙的眼神里满满都是无助——
皇上啊,您家的公主们联手坑奴才,您管不管啊!
她们要出二百两银子,还说不够灾民一天吃的,那他得拿出多少银子,才算够数?
虽然说曹家是不缺这点银子吧,但问题是,他有也不敢直接拿出来啊!
康熙却是抬头望天,权当看不见,还不忘偷偷给闺女们竖了个大拇指——
干的漂亮!
第32章 第32章二合一章
康熙当然知道曹家有钱。
曹寅的父亲曹玺是康熙亲自任命的江宁织造,亦是康熙在江南放的一把钱耙子。
这些年来内库的许多银钱都来自曹家,而曹家从中略有贪墨,康熙心里有数,也是默许的。
不过曹玺为人素来低调,如今又有两江总督于成龙在他身边盯着,他兜里的银子便只敢藏着不敢拿出来花。
这次借由赈灾的名头,让曹家出出血,也是给曹家一个“免罪金牌”,今后便是被抓到贪墨的把柄,以此赈灾之功,也好周旋。
曹寅初时并没有想通,只是将在那里,只能咬牙应下,后来回去后仔仔细细一琢磨康熙的态度,突然就悟了,连夜叫人给京城和江宁都送了信,不要银钱,只要米粮。
有曹家这么一插手,丹卿和大公主那点银子就不够看了,不过这赈灾的名头还是由她们担着。
大公主是完全不清楚她们的银子能买多少米粮,丹卿虽然能算明白,但对于实物也没什么概念,所以并不知道曹家到底出了多少。
太皇太后心里有数,却并不说破,只是叫苏麻喇姑取了五十两金子来,说她也添一份善心。
太皇太后都出钱了,皇太后自然也得出,她拿了二十两金子出来,又替胤祺出了一百两银子,说自己不要这功德,想叫胤祺能跟两个公主一样。
但这话还没传到康熙那儿,就被太皇太后给回绝了。
“你糊涂了吗,五阿哥跟公主们怎么能一样!”
太皇太后背着人对皇太后道,“此次赈灾是两个公主发起的,曹家在背后帮衬,连皇上都没出手,太子亦不知情,如何能轮得到五阿哥!”
康熙素来忌惮蒙古势力,宁可许下公主抚蒙的承诺,也不肯叫更多的蒙古嫔妃入宫,其用意,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胤祺给了皇太后抚养,是对科尔沁部的安抚,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祺此生都会挂着科尔沁部的影子,对他而言,安分守己低调行事才是最好,怎么还敢出来争名声?
赈灾之事,传扬出去是天功,公主们要这慈悲的好名声大有助益,可若是给了一个身后站着科尔沁部的阿哥,便是在作死。
这样简单的道理,只怕连丹卿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想明白,皇太后却是年纪越大越糊涂了!
“我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五阿哥和公主们在一起,若是只叫公主们出头,岂不是显得五阿哥不懂事?”
皇太后忍不住辩道。
太皇太后冷下脸:“不懂事怎么了,要的就是他不懂事!你记好了,如果你心里还盼着五阿哥成材,那就不要养他,回宫之后便将他送走,让他去过普通阿哥们的日子,你若是舍不得想叫他留在身边,就别盼着他有出息!”
这人啊,得懂得知足,世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呢?
康熙绝不会允许一个跟科尔沁有关的阿哥支棱起来同太子抗衡的。
皇太后被吓住了,也不敢再多说,但瞧着两个公主每日忙前忙后的打理赈灾的事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便推脱身体不适,连着两日都不见来请安的公主们。
康熙听闻此事后,只是笑了笑,叫人给公主们传话,让她们不要总去打扰皇太后休息。
大冷天儿的,闺女们又忙,反正见不到人,干脆别去了。
其实若是放在平常,康熙断不会如此行事。
皇太后虽然只是他的嫡母,但他也是很尊敬亲近的,也一直教导阿哥公主们要孝敬祖母。
以前皇太后闹脾气的时候,他都会亲自去哄,便是让孩子们受点委屈也无妨,总是得叫皇太后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