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以貌取人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也是没谁了。
不过胤禟本就是长得极好,如今尚未完全长开,已经有了几分祸水的模样,他想要个同样好看的妻子,也不算过分。
“汗阿玛答应了?”丹卿好奇问道。
胤禟摇头:“汗阿玛拿茶杯砸我,叫我滚来着。不过也无所谓了,要是我看不上眼,就叫她在后院别出来,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反正我也养得起。”
丹卿:……有点想揍弟弟了。
胤禟兀自继续说道:“我也想好了,等回京之后我就先去挑几个漂亮的妾室养着,等开了府就接进来,每日叫她们伺候笔墨茶水,岂不快哉?”
丹卿:……
丹卿抬脚欲踢,却被胤禟灵活的闪开,她反手再攻,却又是打了个空气。
胤禟像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嘴里还不忘讨嫌:“四姐姐,你是不是年纪大了啊,以前你可以一只手就能把我制住的,怎么如今碰都碰不到了?”
以前她收拾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只有半人高的小不点好不好!
果然打弟弟就得趁早,等大了就打不着了!
丹卿终是没揍成弟弟,叫胤禟给溜了,不过她回头就往胤禛那儿告了状,晌午的时候就听说胤禟被胤禛提溜进城里去算账了。
是真的算账那个算账。
自从用胤禟理过几次账后,胤禛对于胤禟的本事很是满意,就算丹卿不去告状,他也一样打算抓胤禟去帮忙。
对此,丹卿表示幸灾乐祸。
她已经预见到了未来数十年胤禟的“悲惨”命运,碰到胤禛这样的工作狂哥哥,不努力怎么行呢?
这时丹卿正坐在田边的棚子里,看着刚迁过来的汉民们分领土地。
这批迁过来的汉民基本都是之前在京城里被她收留过的
灾民,多数家乡受灾严重,回去也不剩什么了,所以听说丹卿远嫁后需要人手开荒,他们便自愿跟随。
北京城离归化城很远,这一路虽然有王相卿的商队照应,他们亦是十分的辛苦。
丹卿命人在田边搭了一排营帐,本想叫他们先休息几日,可他们却不肯闲着,早早就过来排队领地,还有来打听他们能否进城居住的。
与在京城里一样,丹卿租地给他们耕种,但要他们收成的一半作为租金,至于去城中住,丹卿与胤禛商议过,决定暂不卖房卖地,也是以租赁的形式给汉民们,并且允许他们以工抵租。
也就是说,如果汉民们愿意帮着城里的施工队一起建房,那等到房子都搭建好之后,五年内他们都可以只交一半的租金,五年之后若是攒够的银钱想要买下,房款也只收一半。
这已经是十分优厚的条件,但对于这些逃荒而来的灾民来说,依旧很难拿出租金来。
于是乎丹卿早就想要筹建的钱庄终于抬了出来,以很低的利息为汉民们提供租房或买房借款,抵押物便是分给他们耕种的土地,约定到期不能还款,不止收回房屋,还要收回土地,将他们驱离归化城。
这笔钱说是借款,但其实并不会给到百姓们手中,而是签字画押之后,直接给他们租房的契书,等到他们看中的房屋建成后,他们就可以凭借这个契书,直接搬进去住。
当然,不同大小不同地段的宅院租金也不一样,钱庄里摆着胤禟精心计算出来的水牌,任由百姓们挑选自己心仪的,能负担得起的房屋。
有着急安家的百姓早早的就去钱庄排队,先选好了自己想要的位置和户型,拿到了租房契书之后,再去隔壁的王记商行预约施工队。
建房的图纸丹卿早就给了王相卿,所需的材料也已经送到,随时都可以开工,只不过他准备的每支施工队人手都有限,进度快慢也要看房主能出多少力气。
有些性子急的,便想多请些人手来建房,但这就意味着要多出一份银钱。
王相卿有样学样,委托公主府钱庄另立了一个借款项目,让那些拿不起钱还想早点得房子的,以及想要享受半价房租家里却出不了劳动力的,可以以房屋的半价租赁权和购买权做抵押,借款雇佣王记商行的人去帮忙。
看到王相卿送来的文书后,丹卿暗骂了一句“资本家”,却还是同意了。
她这个租房买房的优惠政策本来就是想惠及每个前来投奔的汉民的,所以并不在意王相卿以借款雇人来帮他们拿到优惠,而王相卿这个人虽然重利,可却也有分寸,利息定的也算合理,她没理由拒绝。
反正都是她的买卖,左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有了可以雇人的选项,原本担心又要种地又要建房干不过来的汉民们都放心去办好了手续。
剩下还有些孤儿寡母或者家中只剩老幼,实在没有能出力的人,又觉得肯定还不上借款不敢来借的,丹卿命人仔细盘问清楚后,一一登记造册,为他们免了工,依旧按半价租房给他们,只不过工期肯定要比其他出了力气的要长一些。
安顿汉民的事情比丹卿想象中要更加顺利。
局限于时代,这些百姓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太少,相对而言,也就更加好掌控。
这是一群很质朴纯粹的百姓,因为信任,他们愿意不远万里来到陌生而荒凉的归化城,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房住有地种,他们就会记着你的好,会愿意一直跟随。
丹卿有些感慨,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经营归化城,不能让愿意跟随她的人失望。
“这些人以后应该都不会再离开这里了,”
胤禛难得有空出来走走,站在丹卿身边一起看着农师正在给汉民们讲耕种的技巧,“你种下的善因,会结出善果的。”
若非丹卿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救济灾民,也不会赢得这么多百姓的信任,如果不是因为这份全然的信任,他们也不可能敢奔波千里来这里安家。
有一点胤禛与丹卿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要发展好一座城,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人丁。
不是谁都有勇气来一座陌生的荒城安家,但如今有这批先驱者落户,等消息传扬出去后,就会引来更多的追随者,以后的归化城,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第87章 第87章二合一章
“四哥,我其实帮助他们的时候,并没想过要什么回报,”
丹卿有些感慨,“与我而言,不过就是一丝善念而已,有时候我就在想,其实我们的百姓大多都是很纯粹很可爱的,他们所求的并不多,其实我们也能给得起。”
可为什么,明明国库充盈,还是会有那么多百姓受灾后得不到朝廷的救济,饿死冻死呢?
他们平日里辛苦耕作,缴纳赋税,难道就不配在受难之时得到应有的帮助吗?
为何朝廷借钱给官员宗亲之时大手大脚,可对赈灾款却是一而再的苛刻,养一人骄奢淫逸和保万民的基本生存,怎么会有人去选前者呢?
也就只有在胤禛面前,丹卿才敢说些心里话。
这些话她都不敢去跟康熙说,因为官员借款这件事本就是康熙给他们开的口子,如今户部的借条加起来估计都能堆成山,可康熙却没有一点催债的意思,仿佛不知道那些银子要是能要回来,能挽救多少百姓的生命。
“这话,以后不要再提了。”
听过了丹卿的一通抱怨后,胤禛开口说道,“这局面不是如今你我能撼动的,你先顾好归化城,我亦会全力支持你,至于户部欠款的事情——”
胤禛顿了一顿,“等这次回去后,我就跟汗阿玛请命去户部观政,若有机会,我一定会追回欠款,造福于民的。”
丹卿自是相信胤禛,只是叮嘱道:“此次你回去,只怕正是大哥与太子斗得最凶之时,还是要小心为上,尽量不要掺和进去,让他们自己斗生斗死,以后总有你能做事的时候。”
丹卿清清楚楚的记得,历史上的胤礽是两立两废,可见即便到了不得不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对于胤礽依旧留有不舍。
而废立太子之间,正是胤禔、胤禩等人相继被贬斥之时,丹卿依稀记得好像胤禛也受了牵连,故而多提醒了一句。
她如今依旧是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做不如不做。
只要康熙还健在,阿哥们怎么斗都是枉然,只会招来忌惮。
倒不如早些韬光养晦,只做些实事,不参与党争,保得在康熙的信任,以观后效。
胤禛听进去了,却忍不住笑道:“自从你下定决心要抚蒙之后,可是比以前通透得多了,可见还是得置身事外,才能窥见真谛。”
丹卿也笑:“那咱们就一起置身事外好了,他们斗他们的,咱们快活咱们的。”
……
时光荏苒,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一晃就过去了小半年。
第一批到来的百姓们种下的玉米已经有了收成,小麦也眼看着就能收割,除去要上交公主府的一半,剩下的足够他们生活。
还有剩余,可以卖给王记商行。
按照丹卿的吩咐,王记商行在归化城中销售的商品定价都不高,收购粮食也没有强压价格,如果不算租房的费用,这半年下来,百姓们手里应该都能剩些余钱,或攒着归还借款,或添置冬衣冬被,等着过个好年。
丹卿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京城里王记分号还是会一直传递消息过来,却也知道如今的情况。
胤禔凭借两次出征的功劳,得了个直郡王的爵位,虽不是亲王,但也是兄弟里的头一份儿,正是春风得意,对上胤礽也不落下风。
胤祉虽然也两次都随军出征,但他没上前线,故而功劳也要小些,封了三贝勒,也不算白来。
胤禛人还虽还在归化城,但册封他为四贝勒的圣旨于日前也已经送到,来人还给他带了句话,说康熙吩咐了叫他和胤禟回京过年。
这也就意味着,到了他们该离开的时候了。
丹卿已经习惯了跟兄弟们有商有量的日子,乍然要分别,难免不舍,但也知道他们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所以只是偷偷的掉了眼泪,转头又笑着给他们张罗带回去的礼物。
胤禛却坚持要待到公主府彻底完工,亲眼看着丹卿搬进去后再走。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公主府的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了不少。
其实整个公主府内的建筑乃至花园都已经修建完毕了,只剩下围墙尚未建好。
这围墙,又是公主府逾制的地方,在最初规划的时候,就定下了高九米宽三米的规制,与其说是府墙,不如说是城墙。
府门一关,整座公主府便是一座封闭的小城。
平日里府墙是不许人上去的,如遇敌袭,守军可直登府墙之上,占据整座归化城的最高点,对外制敌。
这是康熙留给丹卿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令内务府修改图纸的时候曾说过,他希望丹卿永远都不用上。
故而胤禛不曾修改分毫,即便是丹卿亲自看过后一直抱怨府墙太高影响视线显得憋闷,他还是一丝不苟的按图纸用府墙修建好了。
建成那日,丹卿与胤禛胤禟一起登上最高处,俯瞰整个公主府与归化城。
“姐,你这府邸,都快赶上紫禁城了,”
胤禟没有忌讳的胡说八道,“反正那敦多布多尔济也不回来,不如你就挑几个容色好的男子进来服侍,何必非要等他呢?”
胤禛狠狠在胤禟的后脑勺拍了一记,拍得他抱着脑袋嗷嗷直叫。
“别听他胡说八道,算日子,敦多布多尔济也该回来了,我瞧着他对你也还算上心,你先好好与他过日子,”
胤禛更盼着丹卿能过的平稳,“等将来过不下去了,再考虑其他,左右这座城里你才是主人,你想要什么都行。”
丹卿:……
她到底在哥哥弟弟心中是个什么形象,怎么他们都觉得她一定会另纳美男入府呢?
她是那样的人吗?
丹卿觉得有点心虚,因为她其实对敦多布多尔济并没有太过感情。
她并不讨厌他,但他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敦多布多尔济看似憨厚乖顺,但其实骨子里还是有草原狼的凶厉,且看他的处事方式便知,他不是个能甘心一辈子对她俯首称臣的人。
不然他也不会寻机带人回了土谢图汗王旗,明明早就到了库伦城,却只是推说祖父病重,迟迟不肯归来了。
不过听说察罕多尔济如今身体好了起来,也能重新管事了,所以敦多布多尔济才叫人带了信,说很快就回来与丹卿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