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875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

  ……

  好吧,圣旨走到这儿,终于可以往下走了。

  过了知制诰这一关,下一步就是,起草好的圣旨便可进呈官家,御画、录黄,行下。

  其实就是皇帝签字画押,抄送下发。这里是官家的职责,当然没问题。

  可是,别以为这就完事儿了,这是下发,而非颁发。

  下发到哪儿?

  当然还有下一道坎儿,那就是发中书舍人手里。

  但是,中书舍人在拗相公开始折腾之前是“奉职官”,也就是虚职,不管事儿。

  所以,一般下发到昭文馆(翰林院)手里,要昭文馆大学士“宣行”方可生效。

  “授所宣奉诏旨而行之!”

  只要“内相”认为诏书不当,他是有权拒绝,“署敕行下”。

  就是拒绝在录黄上签名,驳回诏书。

  这就是为什么大宋的内相一般都由首相兼任的原因,其权力的主要体现就在这里。

  ……

  那要是这道坎也过了呢?内相签字,书行通过,则是诏书又会进入下一道程序,发至门下省给事中。

  也就是又回到了草拟旨意的给事中归班手里,如果他要是觉得不妥,可以再一次驳回。

  当然,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毕竟是他拟的旨,一般不会驳回。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祯让给事中归班兼任知制诰的原因,大宋官冗制繁,让宰相兼内相,让给事中归班兼知制诰,是尽量在简化程序。

  ……

  如果给事中审核通过,即“书读”通过,还需要门下省长官(还是给事中归班)签名。

  然后……

  然后还没完!

  在以上所有的流程之中,必须有首相,辄就是同平章事的签名。

  如果负责“宣行”的内相不是同平章事,如果掌管“书行”的是参知政事,那么这道绕了好几圈的圣旨,也必须到首相手里过一遍,他签了名,圣旨才算正式生效。

  ……

  回头再看看,一道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圣旨,从庭议到草拟,再到御画、录黄、下行、宣行、书行、读行、宰相签画……

  如果不是政事堂一官多职,把各职能分摊开,那旨意就要途经百官——皇帝——知制诰——皇帝——内相——参知政事——给事中归班——同平章事,把东府所有的相公转一个遍才算生效。

  从这个流程来看,皇帝的分量占了多少?士大夫的分量又占了多少!?

  每一步,每一个士大夫要是稍不高兴,那这旨也就颁不成了……

  何为共治,其意自明。

  ……

  那么,皇帝的这个旨意颁布实施就板上钉钉了吗?

  没有,还有一道坎儿把皇权卡的死死的——台谏!

  大宋的台谏可不光是放炮的,在法律上,台谏有论列政令得失、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的法定权力。

  但凡“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宪臣弹举”!

  还记得那个王安石费了九年二虎之力,灭了三个知制诰才扶上去的李定吧?

  给他升职的诏书确实顺利颁布了,李定也如愿当上了监察御史,可是,别的御史不干啊,一帮人以李定拒绝为母亲丁忧为由,集中炮火一通滥炸,生生把拗相公和神宗立起来的改革新人给灭了。

  ……

  ……

  大宋政体的根本在于制衡!

  然而,士大夫对皇权的制衡把文官宠坏了,形成了文人骄纵自私的官场文化。

  虽然文官与文官之间也在制衡,可是,文官之间有共同利益、有连带的保护意识,这也是“共治”造成的,是“制衡”无法解决的。

  在唐奕看来,这也是一种失控。

  如果一国家完全由某一方面的偏激思想所掌控,那么必然会畸形。不论古今,还是大宋原本的结局,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唐奕欣慰的是,在这种失控的局面之下,那些文官可以做到起码的感恩,起码的君子德行。

  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唐奕不知道,还特么有更不容易的事儿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

  观澜民学,在他没有授意,或者说根本没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在离开他后,不但能在当下的大宋生存,而且民学……

  居然……

  在一年之内,又开了一百多家分院!

  ……

  ……

  这特么太诡异了,要知道,民学的理念是和儒家学院背道而驰的。

  观澜书院也好,太学也罢,那是干什么用的?那特么就是“党校!”是专门培养官员的地方。

  学问,那也都是专门为当官准备的。

  一个不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的学习机构,这些年没让朝庭的唾沫腥子淹死,没让那帮腐儒给铲平了,那是得益于唐奕这个后台够硬。

  为什么去涯州的时候把观澜民学所有人都带到涯州去了?

  他要是不带走,分分种就被拆光抢光,这一点连范仲淹也拦不住。

  观澜是大宋的文教圣地,只要是做学问的,就不允许什么乱七八遭的炼丹邪术、术数小途之类的旁枝末节出现在这里,他们更不允许以为官为目的的“学问”里掺杂这些歪门邪道。

  可是,唐奕跑欧洲来了,结果……

  民学却神奇的一下子火了!!

  不但没因为唐奕离开而失去庇佑,反而成了时下最热。

  朝廷下旨颁行全宋,令各州选落榜举子施教,官府亲自督办民学。

  一年!弄起来一百多家民学院,专教与科举无关的农事、数术。

  唐奕看到大宋传回来的消息都傻了,呆愣愣的抓着邸报一动不动。

  “开窍了?”

  还是……还是那帮腐儒组了个考察团群穿去后世看了一圈?

  边上的宋楷也端着一封信,是他老子宋庠催他赶紧回去的家书。

  “开窍了?”看着信冷笑一声。“我看是被逼的!”

  把信递给唐奕,“你自己看吧。”

  宋状元在信里也提到了民学的事儿,而且是一些邸报上没法写的东西。

  唐奕接过来一看,“噗!!!”更特么惊讶。

  “魏国公那老货还真干了点正事儿啊……”

  ……

第883章 魏国公的自我反省

  小说里的段落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水不水,也不是只看当下有没有用,对过去有没有用,它也可能对以后很有用。

  在欧洲磨叽了这么久,疯子终于要干正事儿了,要开始从大宋内部解决问题了。

  那你们总得让苍山说明白,大宋内部到底是什么问题,文官集团到底是怎么制约皇权的吧?

  讲道理嘛……

  看书是这样的,有些高端书友不用我写就懂了,可是多数人对宋代的共治其实是没什么概念的。

  ……

  俗话说的好,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敌人!

  如果这是一句真理,顺着它来说的话,那最了解唐奕,或者说把唐奕研究的最透彻的人,应该就是魏国公和韩瘸子这些人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文扒皮、赵祯等人,这十几年间,一次又一次在唐奕的惊艳表现之下受益,而魏国公则是一次又一次在唐奕的疯狗乱咬之下受伤……就算魏国公是傻子,也得琢磨琢磨凭什么吧?

  这个疯子为什么就能凭着毫无章法,毫无逻辑可言的疯本事就能横扫一切呢?

  不光是他魏国公,包括韩琦,以前的贾子明,没落的汝南王府,吴奎等一众属臣,还有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前”占婆王、“前”交趾王等等。

  唐子浩就像得神明庇佑一般,无往不利,无所不能,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把对手踩在脚下,魏国公又不是老糊涂,总要自问一句:

  为什么?

  于是乎,在得了火炮,却在哪儿也找不着雷火,只能守着一堆大铁疙瘩独享又一次挫败之后,魏国公开始思考唐奕,开始研究唐奕。

  ……

  ……

  首先,唐疯子能在大宋横着走,凭的是圣心独宠。

  是赵祯、范仲淹,包括文彦博等重臣,近乎无限度的纵容,否则,他就算能点石成金、呼风唤雨,要是没有这么多人宠着,那也是不知道死多少个来回了。

  当然,魏国公不会用一个圣心独宠去定义唐疯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8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5/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