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610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归义蒙古只见视野中,出现一面大纛旗和大队举着长枪,挂着弓箭的蒙古骑兵。

  阿巴大叔顿时脸色苍白,当即一声惊呼,“不好!是漠北蒙古!”

  一场大雪让漠北蒙古遭了大灾,牛羊冻死大半,他们没有选择,明知道明朝强大,但还是只能南下抢掠一波。

  很快出现的蒙古骑兵,就发现了远处的归义蒙古和他们驱赶的牛羊,为首的蒙古首领,向前一指,近千骑兵便向他们猛扑而来。

  “快逃!不要管牛羊!”阿巴大叔惊恐的呼喊一声,当机立断令道:“快去定西堡!”

  一行人丢下牛羊,便向东奔逃,只片刻,蒙古骑兵便呼啸着杀来,几名归义汉子逃跑不及,被骑兵射落下马,尸体坠落在雪白的草原上······

  (求支持正版,感谢订阅,月票,推荐。)

第1345章灭金方略

  洛阳城,临近新年,城中逐渐热闹起来。

  河南的士绅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说监国这次来洛阳,除了要亲自指挥灭金之战,还有考察迁都的意思。

  据说监国来的时候特意考察了开封,不太满意,最近又在巡视洛阳周边,估计也是想看看洛阳是否适合建都。

  如果都城能够建在洛阳,那对于河南的士绅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可以更加靠近帝国的权力中心,就连地价也会飞涨几倍。

  有鉴于此,河南有头有脸的士绅,便聚集在了一起,一面托河南籍的官员打听,说确实有这么个风声,一面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希望监国能迁都洛阳。

  这些人为了给王彦留个好的印象,不仅掏钱在城内张灯结彩,疏通暗道,出钱修整街道,铺上青石板,各个店铺的货物也逆市降价,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购买。

  临近年关,各种物品的价格,应该有所上涨,但是洛阳城里却不涨反跌,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城中采购一些年货。街道和城中也因为人流增加,而便得格外的热闹,制造出了一副繁华的景象。

  如果他们知道王彦只是想设个西京,然后派一员大学士轮流坐镇,加强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的掌控,他们一定会感到失望。

  事实上,即便是西京,王彦考察一藩后,也没有打算放在洛阳,而是准备放在长安。

  明朝在关中的形象并不太好,即便灭了金国,短时间关中的士绅百姓对于明朝,或许也会存在一定的敌视心态,所以明朝必须要加强对关中的控制,而把长安设为西京,派大员镇守,就十分必要了。

  不过眼下金国还生龙活虎,王彦虽然有很大把握击败金国,但是战争的胜负谁能说的准,所以王彦并没有对人提起心中的想法。

  这日天刚亮,洛阳驿馆内,从前线赶过来的将领,洗漱完,换上公服,吃了点早餐后,便往监国的行辕而去。

  刘顺、刘芳亮等人,一起从驿馆出来,待到去行宫的街道上时,又正好遇见主持五军都督府的戴之藩。

  他随王彦的车架一同到的洛阳,被安排在了城东的一间豪宅。

  “殿下!”刘顺看见他,有些意外,打马赶过来,抱拳行礼。

  戴之藩见是刘顺不禁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才笑道:“子明还跟我客气啥,什么时候到的,我怎么没听到消息。”

  “昨天晚上进的城,刚好赶上今天的议事。”刘顺笑道。

  戴之藩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发现两年没见,这厮白净了许多,肚腩将官服撑得鼓起,脸上油腻,还浮肿的厉害,不禁呵呵道:“听说你又纳了四房小妾,在山西的日子过的不错啊。”

  这色还真是刮骨的钢刀,不到两年时间,这厮在地方上没了约束,就腐败成这样了。

  “这,这个~我也没办法,姜襄那厮硬是要把侄女塞给我,我怕他多心,不好推辞,就只能接受了!”

  “我看你这个身形,没看出你有啥不乐意啊!”戴之藩给他一个表情,让他自己体会,然后又提醒道:“你夫人和两位王妃的关系可是好得很,家里的事情,你可得注意些,我在南京时,可是听说你夫人时常往王府跑,连监国都问过你的事了。”

  “这个婆姨,以前把家里弄得井井有条,怎么现在竟给我找麻烦,还去王府告我的状······”

  戴之藩不礼他,同老搭档刘芳亮寒暄了几句,见又有几名将领从驿馆出来,随即开口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参加议事吧。”

  当下三人便一起往监国行宫而去,一路上又说了些前线的事情,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宫门前。他们翻身下马,把守宫门的侍卫立刻迎上来,将马匹牵走,由小吏迎着进宫。

  三人被引进宫中,进入了一间富丽堂皇的大殿,这到不是王彦奢侈,而是尚可喜建的确实好,并没损坏。

  此时在大殿内,已经来了不少人,除了河南和山西的将领外,湖广的郝摇旗也赶了过来。

  大殿内,众人正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着金国的事情,中央七八个官吏则正在拼装一个巨大的沙盘。这时,有侍卫高喊:“监国驾到!”

  组装沙盘的小官,顿时退下,将领们则连忙站到两边,齐齐躬身行礼,“臣等恭迎监国。”

  王彦在几名带刀侍卫的簇拥下,快步走进来,他没有去大殿上就坐,而是直接走到了沙盘前,低头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才摆手道:“大家不必多礼,都围过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怎么灭了金国!”

  众人闻语,才纷纷直起身子,然后围到沙盘边。

  沙盘上小吏已经根据两军的分布,插满了各色的小旗,让众人可以对局势一目了然。

  王彦看了下,大致没有问题,不过蒙古方面却有新的情况,“除了漠北蒙古入寇长城一线这个意外,其他基本就是眼下的局势了。”

  王彦抬头看了下戴之藩,“整个攻灭金国的方略,是由五军都督府制定,戴都督你再说一遍,各个战场的布置。”说着王彦抬起头来,看了看沙盘旁的众将一眼,“诸位大帅和将军们也仔细听,知道自己什么任务,看有没有什么难处和纰漏。”

  说完后,王彦见众人没什么意见,于是示意戴之藩来阐述。

  戴之藩先给王彦行了一礼,然后拿起木杆,才不紧不慢的先指向长城一线,“先说发生在蒙古的突发情况。据北京的快马揍报,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南下劫掠长城一线,不过他们的实力并不强,只有四五万人,坐镇北京的高都督已经发动各归义马军进行反击,所以我们不用担心长城一线的战事,它并不影响我们灭金的整个战局。”

  蒙古几部中,现在就剩下漠北蒙古还有些实力,其它不是被明朝打残吸收,就是被金国控制。

  以漠北蒙古现在的实力,应该是没有胆子南下攻击明朝的,王彦听后不禁问道:“这次漠北蒙古南侵,有金国的影子没有。”

  戴之藩回道:“回禀监国,据锦衣卫提供的情报,确有金国的身影,不过最主要还是漠北蒙古遭了雪灾,牛羊大量死亡,而我朝物资充沛,他们才会接受煽动,南下劫掠。”

  河南都下了这样大的雪,漠北可想而知,他们遭了灾,那南下劫掠就不奇怪了。

  王彦点点头没在说什么,示意戴之藩继续说。

  戴之藩点了点头,“从现在的局势来看,五路攻金的计划,并不需要改变。关键是明确各路的责任和要完成的目标。”

  说着他看了在场的将领一眼,“除了何督师的人没来,其他几路都在这里。五路中,陕北、上庸、川北,这三路的任务,其实是一样,都是偏师,任务是让金军分兵防守,削弱金军在关中的力量。”

  王彦趁着戴之藩停顿,看向郝摇旗,“汉中易守难攻,兼对手是吴三桂,郝都督能攻入汉中自是大功,攻不进去,将吴三桂的六万人马拖在汉中也是一件大功。”

  只要把吴三桂拖住,等明军攻入关中,吴三桂就是瓮中之鳖,死路一条,所以不用着急攻入汉中。

  “监国放心,击败吴三桂不敢说,但拖住他,臣还是敢保证的。”郝摇旗豪气的抱拳。

  王彦点点头,随即目光移开,晃了一圈,从一个白胖子身上移开,然后又移了回来,心里一惊,“刘顺!”

  刘顺出来抱拳,“臣在!”

  王彦都有些不敢相认了,差异的盯着他打量了几眼,想起了在南京听到的一些事,才开口沉声说道:“蒙古南下劫掠,山西方面要站陕北站稳脚跟,把孟乔芳牵制住,同时也要防御大同一线,要是让蒙古突入长城,孤割了你身上的肥肉。”

  刘顺心里一凛,忙抱拳道,“监国放心,臣一定确保万无一失。”

  王彦微微颔首,示意戴之藩继续说。戴之藩拿起木条指向潼关一线的多个关隘:“孟乔芳和吴三桂被牵制住,河南方向将是主攻,全力攻打关中。”

  说着他把木条指向青海方向,“清海的两万大军,则是奇兵,在战事开始之后,直插西宁、凉州、肃州等地,将金军全部包围再关中,切断他们西逃之路。”

  戴之藩说完,明朝的方略就清晰起来,明军将金军的力量牵制在汉中和陕北,使得潼关等地的兵力不足,然后以河南驻扎的三十万明军,正面突入关中,直接打下长安。

  这时青海的偏师则攻击凉州、肃州,阻挡金军溃兵西逃,将金军主力全部歼灭在关中。

  明军一旦堵住了金军的退路,又占据关中平原,无论陕北的孟乔芳,还是汉中的吴三桂,败亡都是迟早的事情。

   (求支持正版阅读,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346章训练屯军

  军事商议很快完成,基本的策略很早就制定,这次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调整,只是再次强调各路人马的作用和肩负的任务。

  在会议结束后,王彦在行宫宴请了诸将,慰问了他们,便让众将尽快赶回去准备,鼓舞士气,等开春后会猎关中。

  对于刘顺近来沉迷女色,王彦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也管不到属下纳妾的事情。

  毕竟地位上升,权力和财富都增长后,又没了危机,在精神上还没追求,可不就沉迷于享受。

  贵族的精神追求,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并不是说来就来,得有个培养的过程。

  王彦虽然没有说他什么,但是心里已经决定,等对金战事一完,便提前结束他在地方的任期,调回五军都督府养起来。

  在决定了攻金的策略之后,明军能做的事情,就只剩下等待冰雪融化,王彦手头的事情也少了起来。

  十二月中旬,闲了有几天的王彦,终于迎来了一件事情,金国使者韩朝宣,始终未见到王彦,知道明朝不可能同意和谈,于是决定西归长安。

  既然和谈以无希望,明朝执意灭金,那他必须尽快赶回去,让金国朝廷准备全力一战,不要对和谈再有幻想。

  值得一说的是,王彦暗示陈子龙、钱秉镫挖一挖豪格的墙角,对韩朝宣抛出橄榄枝,但是韩朝宣再察觉到和谈已无可能之后,居然并没有理会明朝释放出来的善意,而是十分决绝的要西归长安。

  明朝毕竟是个文明的大国,扣押使者不太像话,所以王彦并没有阻止韩朝宣离开洛阳,反而出面亲自相送。

  就这样,在洛阳待了两个多月的韩朝宣,苦苦等待接见的韩朝宣终于在将要离开时,见到了王彦。

  洛阳城驿馆外白雪皑皑,王彦坐着他那五匹白马拉着的大马车,在依仗的护卫下,停在驿站外。

  刚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韩朝宣,正准备登上他的马车,便见王彦踩着凳子从巨大的马车上笑呵呵的下来。

  “韩相,孤王最近一直忙碌,没来得及与故人一见,今日得知韩相要走,所以特意相送。”

  韩朝宣看见王彦笑着向他走来,脸色立时沉了下来,他现在却着实不想看见王彦这张脸。

  韩朝宣看了看王彦出行的阵仗,黄罗伞盖,各种旗幡,就知道这厮没安好心,冷脸拱手道,“监国国事繁忙,韩某就不劳烦监国了。”

  韩朝宣拱了拱手,说完一挥衣袖,转身就要钻入马车,王彦却疾步上前,一下抓住他的手腕,笑道:“孤与韩相来是旧识,还是要送一送的。”

  韩朝宣眉头紧皱,恨不得一口老痰吐在王彦的脸上,他猛的一挥手,想要挣脱,不过王彦却笑着,用力一扯,就把他扯到了身边。

  王彦手上使劲,捏得韩朝宣疼的脸上扭曲,“走,乘孤的车架,孤亲自送韩相出城。”

  王彦毕竟有过几年行伍的经历,现在也依然坚持舞刀弄剑,身体强健得不下于一般的武将。

  他力气大得很,一下就把像个干瘪老头的韩朝宣拉到了身边,几乎是半拖着,将他塞进了马车。

  一众韩朝宣的随从,看得瞠目结舌,惊讶还有这样的事情,这厮是明朝的监国。

  等上了车架,五匹白马拉着王彦和韩朝宣招摇过市,一直到洛阳城外的十里长亭,才停下来。

  这时王彦又让人备了酒水,为韩朝宣饯行,拉着他还要作诗一首,诉说离别之情,似乎两人关系很亲密。

  韩朝宣深知王彦的险恶用心,打死也不喝他的酒,不听他的酸诗,始终不发一言,冷脸相对,直到王彦也觉得没趣味,才放他离去。

  ······

  韩朝宣回到长安,带回了和谈破灭的消息。

  这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可是还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不过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金国也不会束手就擒,剩下的就只有决一雌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6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0/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