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70年代当乘务员_分节阅读_第218节
小说作者:江湖太妖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19 KB   上传时间:2025-10-16 18:29:58

  其他珠宝类器具类的可真的是给那些老师们愁坏了。

  什么算是有历史价值的?这么多东西,看哪个都像是有历史价值。就算现在没有,那以后会不会发掘出历史价值?

  最终还是把这些东西按照不同价值分成了十份,孙处长直接拿了最后的三份装箱,还有席于飞他自己在西班牙买回来的那些旧物,被那些老师挑走一些,又被补上一些,全部打包运了过来。

  大卡车上搬下来将近三十个箱子,每个大箱子里都用小箱子分门别类,直接把席于飞屋里填满了不说,放不下的还都摆到院子里了。

  “很多金银器皿都给融了,就留下来很少的一部分作为展览和研究用了。还有你之前自己拍的那些东西,混在一起了,被挑走了一些物品。我让那边按照价值给你填补上了。”

  孙处长端起云穆清拿来的茶杯,抿了口茶,“历史价值太高的,也都被收走了。剩下的这些都是能在市面上流通的,我看你们最近又是买地又是盘算着盖房的,这些玩意还能多换点儿钱。过些日子港城那边会有人过来,我让人带去你的店里溜达一圈。港城人有钱,别省着。”

  席于飞大笑道:“谢谢孙叔替我着想了。回头等玉玉那边的房子盖出来,送孙叔你一套。”

  孙处长也没推辞,“成,算是我的劳务费,以后只要是来了老外,我就带你去那边,多换点儿外汇。”

  到了他这个位置,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收。只要是过了上面的明面,收的东西上了记录就没关系。

  尤其是他跟席于飞之间的合作,只有互相都有了利益,才是最令人安心的。

  宁新服装厂每年都会换来大笔的外汇,这些外汇转手就会被换成国外的各种机器运送回国。

  国家,太缺外汇了。毕竟那些老外,可是不认华国币。

  现在国家为了换外汇,真的是绞尽脑汁。

  等孙处长他们离开,席于飞才把所有的箱子都收到空间里,然后喊上他爹娘,一起进空间给这些东西分类。

  “我眼珠子都快瞎了!”曾柳华看着那一盒子一盒子没有经过切割雕琢的宝石,外国古代的金币,各种首饰,从一开始的心花怒放,变成了麻木不堪。

  席文明则跟云穆清摆弄那些瓷器。这些瓷器都是从华国运过去的,就算留下来的历史价值不大,但也有不少清朝明朝的瓷器。可能这些瓷器未必是官窑的,或者宫里的,就被那些老师筛了出来。

  但对于席文明他们来说,这仍旧是十分难得的古董。

  “你们挑自己喜欢的收起来,剩下的我要让张大嘴陆续上店里卖。现在不少外国人会来咱们这边买东西呢,赚他们的钱去。”

  席文明发愁,“只能挑一套?”

  这可都是一米半长八十公分高宽的大木头箱子,其中十二个箱子都是瓷器,能有好几百件!

  在好几百件里面挑最喜欢的一套?这也太难为人了。

  “你想挑几套挑几套,都是咱家的东西。看了没,这都是有文件记录的,国家赠与咱们的。”席于飞笑道:“你每天换着用,这么多轮一年都轮不完!”

  “那倒也不必……”席文明抱着个梅瓶左看右看,“这东西咱们国家都少,之前存留的要么都被砸了,要么都运到国外去了。现在那些鉴定师傅都觉得这不是好东西了吗 ?”

  “没有不是好东西,只是里面有更多有历史价值的排在这些东西前面……哎呀,就是被挑剩下的,要不这一箱子你拿去玩?”席于飞就喜欢逗他爹娘,“还有,娘,看那些镯子项链什么的,不给咱家姑娘们一人来一套?以后压箱底儿用。”

  “可拉倒吧,你这里那些金首饰就足够了,这些好东西还是拿去换外汇吧。”曾柳华倒是不贪心,她光觉得心惊肉跳了。她拿起个小花冠比划了几下,“哎哟,上面这都是玻璃?还是琉璃?磨的真好啊,真亮。”

  “是钻石,这边这些都是外国人戴的,那边的那些是咱们华国人戴的。要不这样,这些宝石咱们留着,以后找老师傅给磨出来,自己打首饰。”席于飞拿起一块钻石原石,这玩意没有切割之前看着真不咋地,像一大块冰糖。

  “随你的便,我不行了我看这些东西眼疼。老头子赶紧走了,再看就进眼珠子里拔不出来了!”

  席文明这叫一个依依不舍,“这几个瓶子我拿去竹林书院摆着,那几套茶壶玉玉你帮我拿着,以后咱爷几个喝茶用。”

  云穆清二话不说把自己挑好的东西都整理出来,放在一个箱子里,搬起箱子看着席于飞,“这些我玩几年就给你。”

  席于飞笑出声,“拿去玩吧,随你。”说完,几个人都出了市场。

  曾柳华什么都没拿,她到不是舍不得把好东西给闺女孙女,而是席于飞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多金首饰,足够用了。太多的好东西容易引起贪婪,自家姑娘未必守得住。就算现在守住了,那以后呢?

  她可不想因为一些钱财,让家里的女孩子们被人觊觎。

  不得不说,曾柳华这样的妇女,有一套她自己研究出来的处世之道。

  她从不要求自家的女孩儿们要勤快,但要求她们什么都得会。男孩子也一样,可以以后不做,但不会不行。

  这个院子里,哪个老爷们拎出来不会做饭,不会点儿针线活儿?

  就连席文明这种一直被媳妇护着没怎么受过累的,包饺子包包子擀面条都没问题的。

  在曾柳华心里,只有她家大宝子是从没下过厨房的那种。之前收拾了几条鱼,都能被她夸上天。

  “那些瓷器咱不着急往外出吧?”云穆清回来,第一句话就是这么问,“先卖那些老外的东西呗,自家的东西……”

  席于飞嘎嘎大笑,“知道你喜欢,这样,什么瓷器送去店里你做主,这还算满意?”

  云穆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就是真的挺喜欢的,虽然有不少是民窑,但民窑也会出精品。”

  这些瓷器里还有不少青花瓷,席于飞知道现在不是青花瓷最受欢迎的时候。但等到了两千年,青花瓷就会在拍卖会大展风采,成了瓷器类的宠儿。

  至于汝瓷,他这里没有。都被那些老师们挑走了。

  汝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瓷器里的宠儿,是收藏家与研究这些瓷器历史的老教授们心里的最爱。

  曾经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可见汝瓷的珍贵与受欢迎的程度了。

  席于飞还记得自己在西班牙的古董铺子淘到几个汝瓷的盘子茶杯什么的,结果都被拿走了。

  但也无所谓,他又不是搞历史搞鉴定的。他就是个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手里的东西能流通起来换成钱,才是他的最爱。

  什么瓷不瓷的,留给玉玉玩就行了。

  作者有话说:

  其实大宝子们都能看出来,席于飞就是个俗人。

  他重生回来只有两个目标,第一家人长寿,第二,过稳定的日子,手里有钱花。

  什么文学素养啊历史文化啊,他都不懂,只知道什么能卖钱,什么不能卖钱,什么东西必须要交给国家。

  他也没有什么大义,但有底线。

  有自己的小精明,与厚脸皮。

  原本他希望是抱上扛把子的大腿以后吃香喝辣,但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他就觉得无所谓了,玉玉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玉玉一直记得他的话,想赚大钱给他花。

  看上去好像是席于飞付出的多,又是院子又是钱,其实这都是身外之物。玉玉对他的水磨工夫,才是真的爱。

  那种恨不得把人揣胸口的爱。

  只是他不善言辞,不太会说而已,哈哈。

  我朋友问我,他们有钱还有古董,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博物馆?

  那有啥意思呢?好东西还是给国家比较好,自己省心。一般的古董流通起来比放在博物馆里要强多了,因为流通了才会升值啊。哈哈。

  毕竟席于飞,就是个俗人啊。

第224章 小三奶奶

  十二月的北方,寒风凛冽。

  席于飞从车上下来,冻的缩了缩脖子。

  他突然再次觉得自己老了,这么点儿寒风都扛不住了。

  看看身边那些年轻人,跑了一圈回来精神抖擞,什么棉袄棉裤都没穿,就穿了薄毛衣毛裤,制服外面还套个风衣。

  曾经时髦的棉大衣,如今都落伍了。

  这风衣袖口外面还绣着一大块商标呢,远远一瞅就知道是宁新的牌子。

  小年轻们跟车长副车长打了招呼,笑嘻嘻的结伴儿跑了。这熬了一宿愣是一点儿不睏,听说他们这是要去新开的公园里,跟人相亲去呢。

  一出站台,席于飞就看见外面站着的云穆清,正着急的四处张望。

  “哟,玉玉!”梅雨人高马大的先看见了目标,扯着嗓子打招呼,“好家伙,这咋接人都接到站里头来了?至于的吗?”

  云穆清大步过来,笑道:“潮哥,我刚给大宝子请了一星期假,之后还得让您多受累啊。”

  梅雨:???

  “咋了这是?我家大宝子成了你们外贸局外派人员了啊?”梅雨满脸不高兴。

  当然,请假无所谓,毕竟现在车里干活的人多,少一个俩的不当事儿。

  但当着他面抢人,就让他特别不爽了。

  “不是,大宝子老家有老人走了,昨天接了信儿,正好大宝子今天回来,我就顺道去老宋那边请了假。”云穆清抬手接过席于飞手里的提包,“这一来一回的,怎么也得一个星期。”

  “谁走了?”席于飞走得慢,听了半截的话。

  “说是小三奶奶,席家最后一位长辈,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回去磕个头。”云穆清道。

  人家有正当的请假理由,梅雨只能点点头道:“那成,这是正经事儿,是得回去。回去的车联系好了吗?”

  云穆清点点头道:“中午的车,找的货车,半夜里就到了。”

  他毕竟也在铁路上上过班,还是有几分面子的。再说就算没有面子,不还有宋思明宋处长帮忙吗?

  “那赶紧回去吧,回去收拾收拾就得又过来了。”梅雨拍了拍席于飞的肩膀,“这属于连着出车啊,可别给你这个娇气包累坏了。”

  “滚蛋!”席于飞笑骂,“那我们先走了啊。”

  俩人快步出了站,席于飞跳上云穆清的自行车,“昨天打电话回来的?”

  云穆清蹬着车,幸亏是顺风,否则嘴都张不开,“是,下午的时候打电话过来,说小三奶奶已经去医院了,说不太行了,估计就这两天的事儿。婶儿说今天让都请个假,大家一起回去磕个头。”

  席家最后一位长辈,也要离开了。

  这个小三奶奶是三爷爷续弦,来到席家生了七八个孩子,养下了五个。她比席家大娘就大了一轮儿,之前身体还算健康,就帮着家里照顾那一大群的孩子。

  不过今年入冬之后就说身体不太好,一算岁数,八十四了。

  都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终究是没能熬过这个坎。

  小三奶奶别看是席家最后一个长辈,但从来不摆长辈的谱儿。家里的大家长就是席家大爷大娘,她也从不对席家任何事指手画脚,每天就是带孙子孙女,乐乐呵呵的一个小老太太。

  席于飞其实没见过几次这个老太太,他好几年过年都没法在家里过,曾柳华倒是会隔一年带个儿子儿媳妇几个孙子孙女回去住几天,对小三奶奶印象还不错。

  席文明带这一家子出来的时候,家里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他们都在呢,只是谁能知道一转眼几十年没能回去,老一辈儿就那么一个小奶奶了。

  等席于飞到家,曾柳华正在张罗人做路上吃的干粮呢。

  就算是坐货车回去,也得大半天才能到奉城。路上一大家子吃吃喝喝的,好歹得有个保证。

  因为这次是个大行动,家里所有姓席的都折腾起来了。大棉衣裳得带着,还得有两套换洗的。给老家的东西也得带着,这一趟回去之后,过年就不回去了,折腾不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6页  当前第2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8/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70年代当乘务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