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70年代当乘务员_分节阅读_第217节
小说作者:江湖太妖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19 KB   上传时间:2025-10-16 18:29:58

  这是谁?

  小老头听见进门的风铃声抬起头来,揉着眼屎道:“客人是需要鉴定还是要卖宝?”

  席于飞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个小老头,“我找张大嘴。”

  小老头拿起旁边已经凉了的茶杯喝了口,“找嘴爷啊?他不在,跟徒弟去豫省收东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席于飞:……

  “那现在就你在这里看店?”他问。

  小老头笑呵呵的起身,“你跟嘴爷是朋友?进来坐,巧儿,来客人了,倒茶。”

  这个巧儿是个小伙子,当年据说是身体不好,不但被扎了个耳朵眼儿,还起了个姑娘名儿,说这样好养活。

  “哎哟,席老板,好久不见。”张大巧儿看见席于飞,连忙过来,“今儿怎么有空来店里坐坐了?”

  除了店里的几个老员工,没有人知道席于飞才是真正的老板。

  张大巧儿就是老员工,张大嘴的一个“侄子”,别看年纪不大,但眼力好,非常适合做这一行。

  席于飞笑道:“之前一直忙来着,这位老人家是?”

  “我叔介绍来做鉴定的老师傅,顺便带带我。刚才我在后面理货呢,就让老师傅在前面守一下。对了,秦师傅,这位是席老板,张老板的好朋友,咱们店里的老熟人。席老板,这是秦师傅,民国时候就家里就是做鉴定的,不过那时候老师傅在南京,这段日子才被张老板请过来的。”

  秦师傅拱了拱手道:“不过就是混口饭吃,再加上我儿女都进了博物馆上班,我也是闲着没事儿。”

  好家伙,这是世家啊。

  “啊,你好你好。”席于飞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屁毛儿不会,然后偷摸的给巧儿使眼色。

  张大巧忍笑道:“那秦师傅去后面歇会儿,我跟席老板说些事儿,都是张老板临出门之前交代的。”

  秦师傅又对着席于飞拱了拱手,“那小老头我就不陪着了,席老板玩好。”说完,手里端着他的紫砂壶,背着手大摇大摆的去后院了。

  等他走了,席于飞这才问,“店里就你们俩人?”

  张大巧道:“后院还有几个小徒弟,正在学临摹画儿呢。之前我叔弄回来的一些东西还没收拾,所以我这不抽空理一理。秦师傅这人可信,他俩闺女一个儿子都在博物馆上班,听说大闺女修复古画特别厉害,我叔没少跟人切磋。”

  “小徒弟们都靠谱吗?”席于飞又问。

  张大巧笑道:“师傅从街道分配来的那些人里挑了岁数小愿意干事儿的,自己又从那些遗老遗少的后代里扒拉了几个。在咱们这里上班算正式职工,街道都恨不得咱们多招人呢。”

  这时候就算是私企,员工名额也得有几个国家的。因为从乡下回来的知青越来越多了,工作越来越难安排。

  国营厂子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之前小学学历就能进厂上班,现在必须的初中,还得通过考试才能进厂,竞争的那叫一个厉害。

  他们这个店之前都是张大嘴自己张罗的徒弟,磕过头敬过茶的那种。而且他大儿子也高中毕业了,就跟在他身边干活。

  后来街道要塞人,张大嘴就要岁数小的,看着要么能踏实下来学东西的,要么脑子灵活能说会道的。精挑细选的十个,现在请了老师,每天在店里轮班儿学东西呢。

  在古董店,你可以不会鉴定古董,但不能不知道每一样东西的历史故事。

  张大嘴那个本事,一枚古铜钱儿他都能长篇大论,从这枚钱币的历史,到这枚钱币经历过什么,说的头头是道。

  不少其他店铺的老板都喜欢过来听他讲古,主要是他讲的,比很多老教授讲的有趣多了。

  这些小徒弟目前还都是临时工身份,平时就是白天看店,招呼客人,轮流去学那些知识,要看书,要学画画。

  比上学都忙。

  有人坚持不住就提前退出了,街道会补充新的人过来让挑选。

  席于飞不太管这些事,不过听说最开始的那些小徒弟里面已经有两个出师了的,留下来给新人当老师呢。

  张大巧又道:“左右的铺子我叔也买下来了,不过是咱家大娘掏的钱,房本写了你的名字。我叔说等看着再过几年,铺子就做大一些,分类更全点儿。之前咱们这里还来过不少老外呢,我叔卖给他们不少工艺品。”

  工艺品……

  席于飞差点儿笑出声,“你叔找谁做的工艺品?”

  张大巧嘿嘿一笑,“他那几个老朋友,有几个在窑厂上班的,专门烧制陶瓷的东西。而且我叔自己也有本事,画画啊做个扇面啊都没问题。再说卖的时候也都说清楚了,不是古董。”

  “但价格不低,对吧?”席于飞可太懂张大嘴那些小聪明了。

  张大巧也笑,“毕竟是专门做出来的,比那些批量做的贵也正常。”

  在店里喝了一肚子茶水,看时间快中午了,席于飞连忙往家里赶,他都饿了呢。

  可谁知道家里压根没人,大门还锁着呢。

  他打开门,摸着肚子往厨房溜达,倒是翻出一些凉饭菜,但不太想吃。

  还不如去外面街上买点儿吃的呢,他记得有一家拉面做的相当不错。

  正寻思着,云穆清回来了。

  “你可回来了,家里都没人。”席于飞开始抱怨,“冷锅冷灶的,我娘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在街边门市收拾呢,”云穆清笑道:“我回来的时候看见了,婶儿说他们忙过点儿了,那群小的都被她赶去服装的那边吃东西去了,说这几天家里不做午饭了,让咱俩在外面随便买点儿东西吃。”

  “这老太太,连她最心爱的儿子都顾不上了。”席于飞想笑,“走走走,我一直想吃面来着。”

  “对了,我问了孙处长安电话的事儿,孙处长让咱们交申请就可以。说现在安电话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给钱就能安,到时候咱们交了钱拿了条,他安排提前给咱们这边扯线过来。”

  云穆清调转自行车,拍了拍后车座,“上来,我带你去吃东西。”

  席家大院早就安了电话,但走的是机械厂那边的路子。毕竟这里厂长副厂长老厂长都在,有个什么急事儿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

  吃完面条,俩人又去了邮电局。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电信之类的,安电话也得找邮电局。一问价格八千块,也怪不得普通老百姓安不起。

  一手交钱一手交票,还能挑个电话的颜色呢。

  邮电局专门弄了个玻璃柜台,里面放着电话机。别看只有黑红两色,但这时候谁家安了电话,那就是全村最亮的崽儿。

  席于飞挑了个红色的,转身把票给了云穆清,让他下午带去给孙处长。

  下午的时候他又跑了趟菜市场,买了七八条十多斤的水库大鱼。小一百斤的鱼还得让人帮忙送回家,再厨房忙乎半天,他才把鱼收拾好。

  太久不做这些活儿了,手都生了呢。

  水库大鱼都是淡水鱼,个头大,鱼鳞也大。那些鱼鳞他都收集起来洗干净,回头让他娘做鱼鳞冻吃。

  鱼头也都切下来了,可以炖了做鱼头泡饼吃。

  鱼肉片下来二十多斤,细细的切了,又用刀背敲成绒,晚上做鱼丸汤。

  那些大骨头也不会浪费,用油煎一下,再放水炖,就是鱼丸汤的汤底了。留两条切块油炸了,可以让于大爷做沪市的熏鱼吃。之前做了一次,家里都没吃过瘾呢。

  收拾完鱼,又和了一大盆子面放一边,等曾柳华他们回来烙饼吃。

  曾柳华回来之后看到厨房里的东西,这叫一个开心。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夸她的大宝,多懂事儿啊,都会做饭了。

  给席于飞夸的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

  家里七八岁的小侄子小侄女都会做饭,他其实自从重新来过之后,基本没有怎么下过厨!

  等到电话线拉到那个新开的中介门市的时候,席于飞就得上班了。

  这次的车是新路线,从京城去鹏城,也就是画圈之后的深市。深市的铁路也是刚铺设好没多久,直达车的长途车并不多,中间还要换两次车头。

  等他到了深市才发现,曾经那个破烂的小渔村已经大变样了。

  这是他上辈子发家的地方,这辈子旧地重游,心里感触颇多,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特娘的,老子又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好冷啊!!!呜呜呜呜。

  我看新闻还说北方有秋老虎,屁啊,冻死了都!!!

  秋老虎都不知道躲哪里去了!!

第223章 家教

  深市旧貌换新颜,但到处都在施工,暴土扬尘。

  宁新服装厂在这边也买了地,规划厂房区和职工宿舍区,席于飞去看了眼,厂房区盖了一半,宿舍区还没动手。

  去的时候没想到田新也在,不过在开会,说是要跟人交涉什么问题。

  席于飞耐心的在他办公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看见人急匆匆的跑进来,“哎哟,你还知道来啊?”

  “这话说的?”席于飞笑出声,递给他一条毛巾,“怎么这是?一脑袋汗。”

  田新现在也是三十来岁年纪了,头发都往后梳,带着金丝边眼镜儿,看着比之前沉稳了不少。

  他擦了汗,又给自己倒了杯水,“听说你来了,赶紧过来看看你。对了,咱们这块地现在怕是没办法施工了,政府在这边规划了一片商业区,不能盖厂房。”

  “不能盖厂房那就盖楼呗。”席于飞也给自己续了水,“一半职工楼一半商业楼。”

  田新哈哈笑道:“他们要了一半的地皮,给的价格相当不错。我还想跟你商量呢,剩下的这一半我就盖商业楼,然后在去拍一块周边的地皮。这次真的是赚大了,如果你的钱暂时不要的话,我就多投入一些,多买几块地。”

  “给我一半吧,”席于飞想了想,“玉玉那边不是也拍了地?趁着这个机会,在京城多拿几块地也不错。”

  田新擦了擦嘴,道:“都行,反正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就买郊区的地,便宜还大。按照国家这个规划来看,郊区早晚也都得住满人。”

  席于飞可是知道深市京城后面发展的,他摊开深市地图,跟田新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拿什么地方的地。

  剩下的他就不管了,这里的地不管什么地方的最终都不会赔。

  再过两年,沪市的股票交易证券所也建立了,到时候他过去买几份股票,也算是没白重生。

  因为宁新是标杆企业,所以国家资源会有所倾斜。

  等席于飞回到京城的时候,田新来了电话,说新的地已经拿下来了,因为很郊区的位置,还多拿了几块。

  如今其中一块材料进了场,厂房很快就会盖起来投入使用。

  估计等明年,这边也会发展起来,可以接收更多的外地年轻职工了。

  云穆清除了去外贸局上班,也在忙地的事儿。不光在市里拿了一块地,还听了席于飞的建议,在高碑店和通县盘了大块的地。

  市里的地就拿来盖商品房,通县那边的盖厂房,主要是先把地占上,避免以后出麻烦。

  全家人现在就席于飞最闲,不过还没等他感慨够呢,孙处长让人把从西班牙带来的东西分好拉过来了。

  他带来的那些东西,金砖金矿不算分成,这属于国家储备物资,十分重要,可以换奖励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6页  当前第2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7/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70年代当乘务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