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叶阳大人升职记_分节阅读_第7节
小说作者:天谢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96 KB   上传时间:2025-10-09 12:01:35

  唐时镜接过棉帕,三下五除二包扎好胳膊,起身道:“卑职命人收拾好车队,启程回夏津。”

  “等等,”叶阳辞吩咐,“把本官的银子捡回来,一粒都不能少。”

  唐时镜点头,跳下马车招呼手下在土路和草丛间捡银子。叶阳辞弹出了十七粒碎银,最后收回沾血碎银二十二粒。他问多出的五粒是谁的,现场没人吭声。

  待他回到车厢,方越对唐时镜耳语:“是我的钱。方才怕这些弓兵眼皮子浅偷偷藏几粒起来,又惹知县大人不高兴,我便将身上的碎银全掏出来了。多了总比少了好,对吧,头儿?”

  “干得不错,回头分钱时补给你。”唐时镜说。

  他拍了拍马鞍左侧头颅,欣慰自语:“一百五十两。”又拍了拍右侧头颅,“二百两。”那血糊糊的马贼头颅,在他手掌下跟个熟透的瓜似的。

  叶阳辞从半截车帘内斜眼瞧他——这个唐时镜,还真是正里透邪,邪得发正的一把双刃剑。也不知他在夏津任职之前,是什么来路,将来又会走向何方。

  重新捆好货物,马车再次启程时,叶阳辞的心情好转不少,看着满是洞眼的车厢壁也没那么肉疼了。

  他准备回到夏津后,先通知所有乡长、里长,摸排每一户的家底情况,根据各户人口和田地,整理出所缺少的农具、种籽数量,再按需发放。

  另外,还要制作沙盘,规划整个县城急需修缮与新建的部分,估算造价,将这两万两银花在刀刃上。

  目前看来,启动资金的燃眉之急暂时解决了,最大的困难就落在了人口上。

  劳动力实在太少了啊!青壮男子少,育龄妇女更少,他在大街小巷巡视时,都没听见过几次婴啼……

  下车时,唐时镜见他神思不属,问:“大人有心事?可以吩咐卑职。”

  叶阳辞抬脸,上下打量这位青壮,遗憾地叹口气:“你说,像你这样的大好儿郎怎么就不能怀孕生子呢?真是天道不公。”

  唐时镜:“……”

  唐时镜:“卑职告退。”

第9章 本官乃以理服人

  没钱时,叶阳大人愁钱,有了钱,他更是忙得脚不点地。

  离春耕只剩一个月,各户的劳力要清点人数,麦种和棉籽要发放,荒田要重新开垦,淤塞的引水渠要挖通,水车要找木匠制作。

  新买的耕牛与农具要登记造册,只能以县衙名义借给农户,不能送,否则你有我无的,总会有人闹腾,且轻易得到的也不会爱惜。

  全县本来就缺劳动力,因为乡绅势力而雪上加霜。

  “郭、韩两大家,还有小一些如王家、林家、单家,颇有私田,雇佣许多佃户为其耕种,自身却钻朝廷政策的空子,少交税或不交税。这是乡绅们的根本利益所在,前几任知县大人纵有心也整顿不了,只得睁只眼闭只眼,换取治下安静,乡绅们也会投桃报李。最终苦的只有农户,亏的只有国课。”典史江鸥解释说。

  官田没人种了,农户们连自己的私田都荒废掉甚至投献给乡绅,结果这些乡绅还不交税,这可怎么行!

  叶阳辞知道此事棘手,不仅与利益攸关的郭县丞和韩主簿商议不了,直接去找几家的族长也无异于与虎谋皮。

  好在,夏津县太小太穷,几家乡绅都不算家世深厚,朝中也没有什么大靠山,否则更难办。

  想要让他们割让部分利益,就得有足够的威慑力逼迫他们退步。叶阳辞正思考着撬动的点在哪儿,高唐王府那边护送一万五千两白银的车队抵达了夏津。

  望着源源不绝搬入县衙财帛库的银子,叶阳辞心中有了主意。他吩咐江鸥:“泊舟,你去把夏津县有头有脸的乡绅家主们都请过来,就说本官有要事告知。谁今日巳时不到,以后休想对本县事务插一句嘴。”

  江鸥不知知县大人要摆什么鸿门宴,但听命就对了,他点了一班捕快,亲自挨家去通知。

  叶阳辞转头对王府侍卫们说:“兄弟们跑腿辛苦,本官备了酒菜,诸位务必赏脸,午后再出发回高唐不迟。”

  一百多名王府侍卫护送重金奔波半日,早已饥肠辘辘,在夏津用一顿午膳也是人之常情。首领姜阔便做主同意了,等饭熟的工夫,一群人左右没事做,就在县衙院子里与这位平易近人的新任知县闲聊。

  叶阳大人叹口气:“难啊!这么个穷地方,要不是王爷大发善心,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春耕本就缺劳力,乡绅们还圈着佃农不放,也不交税,真是尾大不掉。”

  姜阔听了也觉得这年轻县官真不容易,是个一心为民的,长得又好看,愁眉苦脸也好看。他问:“知县大人准备如何解决?”

  叶阳大人说:“本官已派人请他们过来,要让他们以王爷为楷模,见贤思齐。一会儿还望诸位替本官撑一撑场面。”

  他这又是“善”又是“贤”的,把高唐王捧上了天,王府侍卫们也跟着与有荣焉,纷纷点头:“没问题!”

  “撑个场面而已,包在兄弟们身上!”

  “如何撑?需要揍他们一顿吗?”

  “倒也不必动武,本官一贯以理服人。”叶阳大人微笑,“诸位只需应和应和本官,见机行事便好。”

  姜阔欣赏他温文尔雅,一拍大腿道:“知县大人放心,我等一定配合。”

  夏津县地盘小,不多时,乡绅家主们便已陆续来到县衙议事厅内,大大小小有五家。郭、韩两家坐了左右第一张客座,其他三家与他们热情寒暄后,也按家族大小排位落座。

  见人来齐,叶阳辞方才一身官袍入厅,坐在首位。乡绅们齐齐起身行礼,叶阳辞把手一抬,示意他们安心坐下。

  “不知知县大人急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韩玥性子急,率先开口。

  叶阳辞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说:“今日召大家来,是有两件事,一是都来见证高唐王殿下的义举,殿下简直是本县的再生父母。”

  “义举?什么义举?”

  “高唐王殿下之前可从未来过,也没听说与我们夏津有何渊源哪?”

  “等等,方才进议事厅之间,老夫见两边廊下全是精壮甲兵,不像巡检司的,莫非……是高唐王来了?”

  众人窃窃私语。叶阳辞把茶杯一搁,四座安静。他接着说:“殿下虽未亲至夏津,但将一片拳拳爱民之心尽数送过来了。白银整整一万五千两!”

  “多——多少?”韩玥失声变调。

  “一万五千两。”叶阳辞感慨,“如此慷慨解囊,着实令本官钦佩与汗颜!本官受殿下感召,决定也捐出五千两白银,以助本县修葺城郭,恢复春耕。在座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再次愣住。郭二淼起身作揖:“高唐王殿下大德高义,知县大人亦是青天父母,我夏津百姓感激涕零啊!”

  见众人纷纷起身深揖,叶阳铿然道:“那本官也替夏津百姓,感谢在座诸位的义举了!江典史,取募捐簿来,给诸位乡贤都记上一笔!”

  “……啊?”众人面面相觑,“我们不是……没有……”

  叶阳辞疑惑挑眉:“怎么,殿下与本官带头捐献,各位竟然不响应?如此冷漠,怎么对得起家乡父老!不能吧,诸位可是急公好义的乡贤,在百姓们心中那可是德高望重……哦,莫非是不信本官所言?无妨,带你们去财帛库看,两万两白银,这会儿正在入库,帮忙搬运的还是王府侍卫。”

  他起身,一把握住郭二淼和韩玥的手腕,就往厅门外走。

  门外候立的侍卫一个个横眉怒目,有个头领打扮的恶声恶气,声如炸雷:“这是在质疑我们家王爷诈捐?!”

  郭二淼和韩玥吓得脖子一缩,后面几个乡绅家主刚起身,又跌回座椅上。

  “不必不必,这么多王府侍卫在此,知县大人也绝不会骗我们。”郭二淼连忙道,“王爷与大人行善,我等理应响应……不知大人准备让我等捐多少?”

  他心里盘算着,郭、韩两家前几天刚掏了五百两建桥费,又掏了六百多两买耕牛的钱,顶多再凑个三五百两,也够有分量了吧?其他三家加起来多少凑个一千两,就当给新知县做面子了。之后再有事找知县通融,谅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叶阳辞微微一笑:“郭、韩两家,各四千五百两;其余三家,各三千两。如此总共一万八,既显各家的善心厚德,又不压王爷与本官一头。”

  郭二淼老寒腿一软,险些栽倒。韩玥忍无可忍地叫起来:“知县大人!这不是强人所难,要把我们几家往绝路上逼吗?!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乡民,哪里来这么多银两可捐!”

  叶阳辞声情并茂:“本官两袖清风也没有钱,为此把传家宝都变卖了。本官新来乍到,诸位可是土生土长,难道对家乡的感情还不及我一个初来不足半个月的外乡人深?这要传出去,名声何存哪!诸位的家族被同乡千夫所指,还怎么在夏津立足!”

  王氏家主王爻抓着他的袖子哀求道:“知县大人,您德厚流光,我等钦佩之至,但摊派下来的实在太多了……春种未播,夏麦未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能否酌情减免,每家三百两……”他看着叶阳辞脸色,咬牙,“五百两?不能再多了!”

  叶阳辞甩袖:“你们也知道春种未播,那播种的人去哪儿了?夏津城外荒田累累,本官需要人手时,这些农夫都在哪里?都在你们的私田里!县库常年空虚,欠交的国税都在哪里?在你们士绅的口袋里!”

  他推开郭二淼,回到厅上首座,一振官袍昂然坐下:“本官今日给诸位两条路,第一条路,按本官方才说的数额,各家一次性捐款,之前的税账一笔勾销!”

  “第、第二条路呢……”

  “第二条路,不捐可以,让所有佃农回归其田,把他们投献的田地都还回去。从今年夏收开始,按国法纳税,别给本官钻什么优税、免税的空子,寻常农户怎么交,你们也怎么交。如何?”

  “这——”郭二淼连连摇头,王爻等人也面露难色。韩玥咬牙道:“知县大人怎可如此欺压士绅——”

  叶阳辞猛地一拍桌面:“本官欺压你们什么了?!拿出去评评理,去知州,去巡抚那里,说我身无长物捐五千,你们脑满肠肥捐三千,怎么欺压了?我绞尽脑汁为国收税,你们偷税漏税有亏国课,怎么欺压了?去呀,去京师朝廷说理,看是谁要掉脑袋!我叶阳辞和前几任知县不同,可没收过你们一个铜板!”

  茶杯被拍得跳起,滚落地面一声脆响,似春雷惊了蛰。

  五大家主跪成一地,伏身道:“知县大人息怒……”

  叶阳辞深呼吸,声线冷下来:“覆巢之下无完卵。夏津荒芜,各位的家族只会随之衰败。你们为眼前利益,把百姓压榨得越狠,自身就衰败得越快。反过来说,只有夏津繁荣起来,你们的家族才能长盛。这个道理,还用本官来教?”

  郭二淼想起这些年,哪怕大族的日子也越发艰难,心受触动,叹道:“知县大人怜悯百姓,也怜悯怜悯我们,我们亦是百姓!”

  叶阳辞道:“本官若不把你们当百姓,那么你们乡绅就是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养肥了就宰,宰完再换一家养肥。”

  王爻抖了一抖,忆及祖上也出过高官,家族曾经虎踞一方,连知府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结果中原混战数十年,北壁骑兵铁蹄过处不分贵贱贫富,整个家族险些覆灭消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叶阳辞忽地哂笑出声:“才过了二十多年安生日子,你们就把战祸抛到脑后了吗?看看夏津这个破败样子,别说北壁铁骑入侵了,能挡得住纵横山东的响马贼吗?”

  “响马贼?不是一直在济南一带活动,怎么……”韩玥打了个哆嗦,唯恐触霉头似的,不再往下说。

  从厅门外,陡然丢进来一大串带血的马脖铃铛,滚在地面叮当作响。

  血迹已凝固成褐红色,但仍散发着浓重的血腥气,闻之令人作呕。

  众人掩住口鼻,惊吓道:“‘血铃铛’——”

  唐时镜大步迈入议事厅,朝叶阳辞抱拳后,对众人说道:“前两日,高唐至夏津的驿道附近,发现响马贼行踪,人数虽不多,但怀疑与响马大首领‘血铃铛’有密切关系。我带巡检司弓兵斩杀部分马贼,余孽散逃,不知会不会把‘血铃铛’引来。诸位家主,夏津县城墙若是再不修缮,你们怕是没几天活头了!还在这里为每亩地三五升的税粮讨价还价,可笑至极。”

  众人这下才真叫一个面如土色,脱口道:“怎么办?”

  “要能守得住啊!”

  “知县大人,您得想想办法啊……”

  叶阳辞神情冷静:“办法?办法就是你们别耽误农户开荒春耕,夏收后囤粮县仓,同时助本官修城筑防,响马贼若是来攻打,夏津犹有一战之力。”

  众人惊疑不定地互相观望,最后郭二淼长叹口气,黯然道:“知县大人,郭家选第二条路,还望大人保一县安宁,也别把我们这几家赶尽杀绝了。”

  叶阳辞起身,亲手扶起他:“郭老爷子,朝廷优待士绅,是因为你们能协助官府管理百姓,稳定地方秩序,将朝廷决策与通告传达至每家每户。百姓敬重你们,遵守乡约,你们也善待百姓,如此一来家族才能长盛不衰。

  “利不能占尽,占尽了必月盈而亏。为了将来长久,眼下就让一让,啊,让一让吧。”

  这两个“让一让”,是最简单的至理,郭二淼考虑再三,老泪纵横:“但凭……知县大人作主!”

  其他家主见郭家低头了,也不得不跟着服软:“但凭知县大人作主。”

  叶阳辞一手挽个老头子,走到厅门口,朝姜阔使了个眼色。

  姜阔福至心灵,沉声道:“此间种种,实是令人唏嘘,诸位乡贤顾全大局,值得表彰,我等回府后定向王爷如实禀报。”

  叶阳辞说:“王爷宅心仁厚,夏津县若能脱困,定为他盖生祠,供奉香火。”

  远在高唐王府的秦深打了一个大喷嚏。

第10章 是一对卧龙凤雏

  “——真答应了?”主簿韩晗又惊又怒,“这几个族长是老糊涂了,利益攸关,怎能轻易让步!今日还农退佃,明日就要成倍收税,再明日连我们的骨头渣子都要嚼吞干净!这叶阳辞是头胭脂虎,族长们怎么就没看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叶阳大人升职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