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帮忙操办过谢芸的婚礼,但今时不同往日,一个是在丧期从简出嫁,一个是隆重迎娶新妇。无论是宾客数量,还是仪程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婚期前两月,祝琰就着手在为婚仪作准备,同沈氏商议着拟食单、帐幕铺盖和摆设用具的规模样式,同外院管事们商议修缮迎宾用的厅堂和新妇住的院子,灾荒时受影响的花木也要重新选苗种植,不仅要考虑景致和谐美观,也要考虑哪些更适应婚礼时的气候;还要与嘉武侯夫人一块儿拿主意商定邀请宾客的名单,送至许府的聘礼,从账上挪出足用的活钱以备不时之需。
许氏与宋泽之婚事定得早,许多物事早年嘉武侯夫人就准备下了,奈何刚刚遇上灾荒,钱粮水米都吃紧,对祝琰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背着人时,嘉武侯夫人与乔夫人私下念叨,“我这二媳妇自嫁进来,几乎便没有清闲时候。也难为她,恰遇上这两年家里困厄多些。我又不争气,精力不济,家里几个还都年幼,多得她看顾操持。”
宋淳之过世后,嘉武侯夫人跟着去了半条命,前半生所有风光荣宠,到生死面前不过是浮烟一缕。她歇了争胜之心,也再兴不起任何对尘世繁华的渴望。如今只盼着家宅宁静,人事安和。
心境的改变,体力上难支,她从一个精明能干、扛得起整座侯府后宅的管事妇人,变作成一夜老了十岁、体衰力弱,需人陪伴看顾的长辈。
她心中很明白,祝琰的敦厚难得,这样任劳任怨,这样毫不保留。
初时她并不看好这个出身普通的二媳妇,即无葶宜那样的家世出身,也不似许氏这般熟识亲厚,不过因她是老太太选的人,又见长成后出落得标致,不至辱没了洹之,才极为勉强地认下这门亲。
经由两年多来的相处,如今的祝琰早已脱胎换骨,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宗妇。对外进退得宜担得起嘉武侯府少夫人名头,对安牵老扶幼撑得起长媳重责。
也许她并不似旁人那样拥有过人的脑力和智慧,仅凭着勤恳好学、谦恭和善的这份心力,努力经营着生活。
乔夫人瞧伶俐人瞧得多,并不大看重这方面的才干,依她之见,不论是多蠢笨无用的人,一旦被摆在那个位置上,处事时间长了,总能作出点引人注目的成绩来。她撇撇嘴,放下了手里的茶盏,轻叹道:“最要紧她能替洹之、替你们宋家开枝散叶,不像我们家那个……整日的耍嘴卖乖,显摆能耐,实则是半点用处没有。”
乔夫人盼嫡孙不是一两日了,嘉武侯夫人明白她的心病,陪笑着饮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婚礼前一日,祝琰和沈氏一块儿去了趟许家。新房的铺盖被褥、床帷幔帐由女方准备,早早将尺寸量仔细,按照许氏的喜好做了新的一套装饰。沈氏留在厅里与许氏的亲眷门寒暄,祝琰带着几个小辈去许氏的闺房里取。
书晴书意这些日子都被限制出行,拘在屋子里头做绣活等候出嫁,因与许氏自幼亲厚,才被长辈们特许过来凑热闹。
许家几个小辈与她们早就熟识,见了面自有说不完的话题。姑娘们在外间你一言我一样语的谈天,屋子里铺了洒金的红帘帐,许氏穿着簇新的粉红新裙坐在床里,祝琰瞧她颦眉不语,知道她心结还未解,上前轻轻抚了抚她的手背。
许氏肯点头许嫁,对宋泽之应当还是抱有期许的吧?
“事到如今,多思无益。”祝琰握住她的手,低声开解道,“既选了要好好走下去,过去的便让它过去,日子得往前看才行。”
从前旁人这样劝过她,事实上她也是这样做的。囿于过去的恩怨徘徊不前,反复摊开伤处自怜自艾,那份痛楚便永远无法消解。
许氏抬头望着祝琰,瞧她娟秀的脸上写满浓浓的担忧。
她和祝琰是半路相识,从前彼此并无瓜葛,是由于将要嫁入同一座门庭,才日渐有了交接。
许氏性情活泼温软,自尊心也颇强,宋泽之同那青楼女子间的事她对任何人都没说,自己实在拉不下脸面,怕给人当笑话看。祝琰是少数知道内情的人之一,有些话也只能向她抱怨。
这些日子多亏有她的支持,帮忙想辙出主意,也努力劝着宋泽之来讨她欢心,她知道祝琰不会嘲笑她。
“我答应宋泽之完婚,不是因为他这一年来所做的事令我多么感动。”许氏一字一顿,认真地道,“与其说是我选择他,不若说是,我选择与你、与宋伯母、与书意她们成为一家人。”
“人心易变,将来时日漫长,谁又说得准,谁能待谁一辈子不变。我不能保证,泽之一生待我如一,但我有把握,能和你们成为和睦友爱的一家人。若再给我别的人家去选,我却是不愿意的。宋伯母大义、宋伯母仁善,书晴书意通情达理,二哥哥不闲言多语,二嫂嫂你更难得,待我真心诚意。我想我婚后的日子,不会过得太差。如果宋泽之再有二心,有你们在旁管束劝着,他总不会太荒唐太过分……”
说这话时,脸上分明带着笑,用三分自嘲的语气讲出来,话到尾音,却不知如何带了丝丝哽咽。
听得祝琰也跟着难受。“莫说这样的丧气话,你明日就要出嫁做新娘了,日子得往好处盼着才行。”
忙到天黑,又马不停蹄地照看刚风寒痊愈不久的弛哥儿,睡下时已经过了子夜。
刚沾上枕头,侧躺在里头、呼吸均匀的男人就伸出手来,极为自然地将她腰身圈住揽在怀中。
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同床共枕,他总是把她拥在怀里,即便是吵过嘴,闹过别扭之后,即便是一个早已入眠、浑然不知,到第二日醒来,总会发现两人又拥抱在一处,变成最习惯的那个姿势。
祝琰枕在他手臂上,不禁想起白日许氏说的那几句话。
许氏和宋泽之相互喜欢对方那么多年,到如今也不敢奢望矢志不渝非君不可。那她和宋洹之呢?
所图也不过是岁月稳妥,人事无忧?
是被命运裹挟,不得不硬着头皮朝前走?
是有了名分,有了子女,各自安守着身份角色,尽着应尽的职责?
祝琰很清楚自己,心里并没兴起过惊涛骇浪般的情愫。
她动摇过,期冀过,伤怀过。
从此不敢再多投入半分,多奢望半分。
固守着本分,安静地履行着应尽的职责。她做这一切,不过求个心安理得。求个名正言顺,求个安身立命之所……
第101章 新人
繁忙的家事令祝琰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感情上的细枝末节。
婚礼当日天还未亮,她就早早起身,带着院中陆续到齐的大小管事嬷嬷,安排这一日的各处细节。
门上迎客处和后厨的事情打点好后,交由各处管事全权管理,祝琰回院重新更衣梳妆,以长媳身份去往上房见客。
有些外地亲眷于几日前就已上门,住进了府里,这些日子因着待客,祝琰日日忙得脚不沾地,入上房后与客人们寒暄没几句,就有无数管事娘子或各处管事的婢子来后门处通报,要她拿主意请示下。
屋子里闹哄哄的挤满了人,后门处掀开了帘子,露出祝琰半张脸来,从屋中带出的笑容尚还蕴在眼角未曾息隐,眉头片刻便轻蹙起,沉吟片刻后拿定了主意。管事娘子们来回事时个个紧绷面容如临大敌,待她有了示下,又纷纷松了口气,喜笑颜开地行事去了。
不远处转角,一位年长的妇人指着她道:“瞧见没,那就是宋家如今负责管事的奶奶,听说年纪还不足二十,生得是副温柔腼腆模样,手段倒有几分厉害。”
另一个不由抿嘴含笑,掩袖道:“不是个厉害的,又怎么哄得动这全家老少为了她除去王爷府的郡主?便是京外头也都在传,说是怎样一个祸水奇胎,才进门就克死长房一大一小两个男丁。换我是宋家二郎,也稀罕这宝贝,平白拾了个天大便宜,生生占了他哥哥的爵位。有这么一位在,怕是以后许家丫头的日子也不省心,稍稍露些能耐才干,还不给她挤兑死?瞧那模样,眼睛一转就是一个主意,许家丫头实诚,哪里能当她的对手?”
梦月雪歌得了令,带着几个粗使的小丫头才往外头处事回来,迎头正听见后面几句言语,登时气得脸色发青。依着雪歌的脾气,就要上前申斥理论,被梦月强行阻拦住,刻意弄些声响惊动了两位奶奶身边的侍人。
梦月含笑行了礼,“廊上风大得很,奶奶们说话儿,何不往屋里寻个暖暖和和的所在?”
那后头说话的妇人讪讪然笑道:“不妨事,我们恰巧半路上遇着,也正要去前头陪太太们去呢。”
梦月颔首顿了步子,回身吩咐两个小丫头,“服侍两位奶奶进去,备着手炉给奶奶们暖暖。”
小丫头忙应了,簇拥着两位妇人进屋去了。
经过门廊下,正经过与管事娘子商议事情的祝琰,祝琰就发觉宾客脸上的表情不大自然。
她含笑回过头去,就瞧见不远处气得跺脚的雪歌。
“你拦着我做什么?也不知从那冒出来的便宜亲戚,在家里头好吃好喝供着,倒嚼起主人家的舌根子来了!外头传的那些黑心烂肺的瞎话,她们不帮忙分辨解释便罢了,还拿到咱们宅子里头来当面说嘴,要是依着我,闹大了给她些难堪才知道厉害呢!”
这两年祝琰掌家理事,雪歌梦月二人为她副手,在家里管着不少事,行走到哪儿都被尊称一声“姑娘”,渐渐也养了些说一不二的气势出来。
梦月拉着雪歌的袖子,不住给她打眼色,“外头的娘子姐姐们都瞧着呢,你我是奶奶身边的人,你闹出事来,还不是奶奶给人瞧笑话?再说这大喜的日子,三奶奶要进门来了,咱们二房这时候出乱子,人家还不更犯嘀咕了?”
祝琰朝二人招招手,命她们近前来,掐了把雪歌的脸蛋,含笑道:“是谁这么大胆子,给咱们雪姑娘气受了?”
雪歌待复述方才听见那几句闲话,被梦月以目示意劝阻,垂头绞着袖子不言语,脸色因激愤而涨的通红。
梦月息事宁人道:“也没什么,才那两位奶奶说话不中听,失礼了些,奶奶别在意,没什么大事。”
又回道:“前院的事情处置好了,许家一位舅爷喝多了酒,又太体胖,拽着两个小厮一块儿掉进养鱼的池子……玉轩已经带着人服侍去暂歇的院子里更衣,瞧见的人不多,二爷那边已叫人都劝回厅里去了。”
祝琰点点头,吩咐道:“待会儿跟嬷嬷说声,安排个稳妥的小厮在桥边上守着,凡事经过的都提醒一声,远远避开了才好,这么冷的天掉进水里头,丢丑些还没什么,染了风寒落了病倒是该咱们招呼不到了。”
梦月忙应了,推搡着雪歌搀扶祝琰回屋。
正听见里头一阵笑,传话的丫头立在外厅前,喜滋滋地道:“新娘子进大门了!”
平素众人走的多是东西两边角门,正门只有喜丧大事或是宫中有旨到时才会开启。今儿门庭大开广迎宾客,新妇过门为宋氏添喜,房里被拘着不能乱跑的孩子们一哄挤出了上房,口里欢声嚷道:“新婶婶来了,新婶婶来了!”
女客们转头向嘉武侯夫人道着吉祥话,纷纷过来簇拥着她朝外厅走。
祝琰被人拉到嘉武侯夫人身边,“你是长媳,待会儿新妇进了门,还要给你这个当嫂子的行礼呢。”
屋子里烧着炭,气氛又热烈至极,祝琰前后走动处理大小事,没一刻闲时,这会儿只觉粘湿的薄汗轻沾着贴身的丝绢衣裳,额上也不知见汗了没有,许久没听见驰哥儿的声音,是乳娘给抱到里屋去了么?稍后就要开宴传菜,方才厨上那几件麻烦事可处理好了不曾……
就在这时两个红色的影子在无数人的拥簇下跃入视线。
宋泽之脸上微带几许红晕,与穿着大红喜服遮着盖头的新妇一道跨入院中。
爆竹声噼里啪啦地震动着耳膜,鼓乐声随着他们响了一路,孩子们手里抓着喜果和五谷朝新人纷洒。
宋泽之在众人称赞声中腼腆地垂首提醒新妇注意脚下。
许氏走得很慢,曳地的裙摆轻轻拂过被洗刷锃亮的台阶。
“新人停步。”喜娘高声唱着仪程。
嘉武侯夫人被推在主位上坐正,两个丫头抱着蒲团过来,摆放在她面前的地砖上。
不知谁推了祝琰一把,“还不去?要受新人的礼啦。”
几个族中有地位的族婶也正襟危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祝琰站在嘉武侯夫人身后,目视一对新人越众走到近前。
红色的丝穗随着许氏的动作摇曳不住。
喜娘高声唱“跪——”
宋泽之不放心地伸出手,想要搀扶看不见脚下情况的许氏,听得人群发出一阵打趣的窃笑声,又红着脸慌里慌张地收回了手。
“三郎很疼新媳妇儿呢!”长辈们掩着嘴,小声议论,也有熟悉两家的妇人向身边人介绍两个人的情况,“自小就认识,真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块儿长大的情分。”
喜娘高唱着行礼。
许氏和宋泽之在喧嚣的人声里跪下去叩首。
祝琰目光落在许氏裙边一角繁复的牡丹花刺绣上,恍然回到了自己出嫁那日。
那天紧张又忙乱的心情仿佛和今天很像,只是角色全然不同。
当日她顶着一夜没有睡好、又因受出嫁气氛影响而哭过红肿的眼睛,被大红的穗子遮住视线,心内满是不安地跪在那个男人身边,与他一块儿向长辈们行礼,情况一如眼前。
她不知他性情如何,生活习惯怎样,会不会待她好。
她心里揣着无尽的企盼,对未来的向往,希冀着往后的日子安稳和顺,夫妻同心。
如今,转眼两年过去。
当年的那些遐想和绮思,仿佛早已想不起了。
她投入无尽的繁杂琐事当中,忙碌的没有空闲去关注与他之间那些亲密旖旎的点滴……
而她也才只有二十岁。
婚后的日子,和她当年想象的还一样吗?
新人叩首下去,反复三回。
又在太太奶奶们的哄笑声中,被送出门,转向新房而去。
新妇会长久的停留在那儿,与夫婿分开,独自面对满室女眷们的审视打量,调笑试探。
祝琰很快收拾好飘远的思绪,向司掌礼仪的婆子们低声嘱咐几句。
许氏被送进新房,坐在床边上摘去头上沉重的冠,换了身与行礼的衣裳同样繁复鲜红的礼裙,在喜娘的搀扶指点下一一与那些亲眷们寒暄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