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摇了摇头,“不怕你笑话,老婆子的一碗羹才五文钱,又是起早贪黑熬羹,又要费钱烧柴火,又是让我儿子替我挑过来,赚的都是辛苦钱,一文我都舍不得花。”
“您多大年纪了?”陶枝只好问些别的。
“老婆子六十有二啦,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出来摆摊挣铜子儿,贴补家用,都靠我这一把手艺,熬出来的羹软糯化沙,吃过的人没有说不好的。”老婆婆笑得露出一口缺了门牙的牙。
徐泽往来镇上是见过这个摊子的,从来没觉得这种没牙的老婆子才会喝的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今天经她一提,倒是起了兴致。
“十文,给我俩来两碗。”徐泽掏钱放在小饭桌上。
老婆婆“哎”了一声,忙去给他们盛羹。
徐泽把满满两碗瓠羹端过来,坐下和陶枝一人一碗沿着碗沿子吸溜着喝。
瓠瓜煮熟后本味清淡,因此汤底里加了香蕈和竹笋提鲜,又切成了细丝,加了一点姜汁,无功无过,胜在细腻温和。
若是冬日的早晨喝上一碗,定然能暖和一整天。可惜,今日天气晴朗,还在伏月的尾声。
喝完一碗热的,两人都出了一身汗。
徐泽把碗还过去,老婆婆笑眯眯地招呼他俩坐近一点,她的摊位上有一把大青伞,多少能替他们遮一遮日头。
陶枝心中感慨,虽然还没赚到银子就花出去了十文,但换来一片阴凉,也是好的。
没过多久,就有路人走了过来问价,“你这鸭蛋怎么卖?”
“三文一个,是自家水塘里养的。”陶枝忙起身答道。
“个头还挺大,给我来十个吧。”那人从钱袋里抓了一把铜板出来数给她。
到了晌午,又零星有人路过卖了几个,镇上养鸭子的人少,相较鸡蛋而言,还紧俏一些。
陶枝也不灰心,想着与其让生意找进门,不如主动去问问。于是便提着篮子,在临街的商铺上,挨家挨户的问。
有人爱搭不理,有人径直摆着手赶人,也有人看她的鸭蛋新鲜个头大,买了几个。大半条街走完,一百三十八个鸭蛋也全部卖出去了,反倒是鸡蛋,还剩了八个。
陶枝嘴角一翘,掂了掂份量不轻的钱袋,决定收工。
徐泽也眉开眼笑的恭喜她,“今日开张大吉,这往后啊,我可就要靠我们陶东家养活了。”
“养活你可不容易。”陶枝斜眼看他调侃了一句,又道:“不过今日我高兴,你想要吃些什么,我买给你。”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咱们上香满楼找掌柜要他的菜单子来,咱们点上一本,吃个满嘴流油。”徐泽咧着嘴故意使坏。
陶枝咋舌,“我这点铜子儿哪够你这般挥霍的?不行,不行,重新说来。”
“那便上廖记糕饼铺将各式各样的点心、酥饼、糖块都买上一包,我留着慢慢吃。”徐泽又有了主意。
陶枝没好气地说:“你要是不好好说,那我可收回了……”
“你看你,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我说了这么多你又没一个应下的。”徐泽叹了一口气,“那这样,你买些菜回去,亲手给我做上一大桌子菜,就算是请我了,这样总行了吧?”
陶枝抿嘴笑了,“这个可以,再打一壶甜米酒,我也和你喝两杯。”
徐泽眼睛一亮,“成啊!那咱们赶紧走!”
到了菜市上,陶枝割了一刀肥瘦相宜的猪肉,又买了些茭白和炸肉丸子、酥炸小鱼儿,到酒行打了一大壶甜米酒。
东西买齐了,两人在街上吃了一碗馄饨垫了肚子,又赶车往回走。
下半晌,陶枝便在灶房里忙起来了,徐泽也没闲着,逮了一只肥鸭子过来杀了褪毛,又帮着她择菜、剁肉,两人总算赶在日落前把一大桌菜整治了出来。
陶枝把最后一碗菜装盘,吩咐道:“你去把二嫂他们也叫过来,这么多菜呢,咱们一块高高兴兴的喝一顿。”
徐泽爽快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后头去了。
陶枝满意地看着满满当当的桌子,一锅酸萝卜炖鸭,辣炒兔丁,蒸大肉,茭白炒肉丝,韭菜炒蛋,炸茄盒,镇上买的两样现成的炸货,素的还有芥辣瓜和冬瓜汤。
正好十个菜。
二堂嫂一过来先是吃了一惊,“这么多?今日是什么好日子?在家整上席面了?”
徐泽笑着提醒道:“两篮子鸭蛋,陶东家都卖完了,她请咱们的。”
“原是这样,那我可要好好的吃上一顿了。”二堂嫂笑得牙不见眼。
待众人都落了座,徐泽给先给陶枝倒上一碗甜米酒,与她碰了一下碗,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我这个人没什么出息,只要我媳妇儿高兴,我也高兴。借今日这一碗酒,祝愿你的鸭子能养得越来越好,销路不愁,往后日进斗金,来日枕着金砖美美的睡上一觉,做一个万事不愁的小富婆。”
徐泽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虽糙些,却听得人心头火热。
陶枝把碗里的酒喝了,喉头滚动,心口莫名有些酸胀,她动情的说:“我也要多谢你一直鼓励着我。”
二堂嫂也拉着二堂哥起身,她端着碗敬陶枝,“多谢妹妹的一桌好酒菜,除了我娘,你是头一个这般真心待我们夫妻俩的亲人。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还把这么好的活儿留给我们干,又时常照拂我们,大恩大德,我们俩无以为报。漂亮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往后我们定然尽心尽力,不辜负妹妹对我们夫妻俩的信任。这一碗。我们俩都干了。”
一番话,说得姑嫂俩眼眶中的泪都差点出来了。
徐泽见不得她们哭,起哄道:“你们快喝啊!二哥闷不吭声的一碗酒都干完了,你们还端着呢?”
“干了。”两人也一饮而尽。
陶枝又倒了一碗回敬他们,她由衷的说:“愿咱们的日子一日比一日红火,只要好好干,从前不敢想,不敢做的,将来也一定能心想事成!”
第85章
此后,每隔一日,徐泽就赶着牛车送陶枝来镇上卖鸭蛋。只是两人得早起,才能在菜市里头占到好位置。
这两天,一个卖竹篮子和草兜的半大小子缠上他们了。他们在哪儿摆摊,那小子就挑着担子跟到哪儿。
他把十来个草兜串在胳膊上,腰上还挂两个小小的竹篮子,在他们摊位前晃来晃去,趁机向买了鸭蛋的客人兜售道:“您看您买了蛋,也不好拿,别放在褡裢里碰坏了,到我这儿买一个草兜,就两文钱,提着方便。我这儿还有半大的竹篾篮子,装十来个鸭蛋刚刚好,五文钱一个,也不贵,拿回家了还能装些杂物。”
那老汉听完便要了一个草兜,付了铜板给他。
陶枝看了笑着和徐泽说:“这小子也是会做生意的。”
“这分明是赖上咱们了。”徐泽“嗤”了一声。
蹲在前头挑鸭蛋的胖大婶也听到了,她笑眯眯说,“别怪人家赖上你们,前几日我买了五个鸭蛋用菜篮子提回去,还真碎了一个。鸭蛋一个三文钱呢,可把我心疼坏了。要我说,你们也该编些草兜,买的多了送上一个,鸭蛋装上不易破,你们也有了个好名声,传扬出去也能招揽顾客,岂不是两相便宜。”
陶枝一听也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点了点头,说:“您说得有理,赶明儿我们也编一些拿过来。”
“好了,这回还是要五个鸭蛋,这是十五文钱,你收好。”胖大婶起身。
陶枝让徐泽去那小子手里买一个草兜过来,又追上前去把东西塞到她的菜篮子里。她笑着说:“婶子,这草兜您拿去把鸭蛋装好,这回还要多谢您提点。”
“哎哟,你这丫头还真诚实,竟还花钱买了特地给我送来,那我便收下了啊。”胖大婶倒没客气,挎着菜篮子喜笑颜开的走了。
“吃着好您常来啊。”陶枝把人送了两步才打转身。
这时早市也过了,也有些人陆续收摊回家了。
陶枝看两口竹篮里的鸭蛋还剩一半,便和徐泽坐在地上商量。
她心绪不佳,语气也有些沉闷,“咱们的鸭子如今每日能产七八十枚蛋,蛋越攒越多,买的人越来越少了……”
“鸭蛋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也就镇上的人住得紧凑,没地方养鸡养鸭的,才上咱们这儿买上一些吃。鸭蛋的腥味也比鸡蛋重,炒上吃个两回就罢了,也是真爱吃这一口的,才能回头再过来买。”徐泽说。
“我也想到了这个,但总要想着法子卖出去,天气也热,就怕放坏了。”陶枝顿了一下又说,“我琢磨了一下,方才那婶子说的很对,往后来我们摊子上买鸭蛋的,买够五个的,就送一个草兜,买够二十个的,就送一个竹篮子。”
徐泽抓了抓后脑勺,撇嘴道:“我可没功夫去编这些,天气凉下来了我还得进山呢。”
“不用你,你忙你的去。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会编草鞋的就会编草兜,况且咱们村里水田多,家家户户都有稻草,得闲的时候能编几个草兜卖钱,定有不少人愿意干这个活儿,我隔几日就在村里挑好的收上一些。”陶枝说。
“草兜是解决了,那竹篮呢?也上咱们村那个老篾匠那里买?”徐泽问。
“嗯,篮子的大小和价格还要再和他谈谈,这事儿就托给你去办了。”陶枝有条不紊的吩咐。
“好嘞,东家。”
徐泽下巴一抬,眼神里有些幸灾乐祸,他坏笑着说:“等咱们的东西弄好了,这小子的那些玩意儿也卖不出去了。”
陶枝笑着摇了摇头,“你总和小孩子计较什么。还多亏了他,咱们才想到这主意呢。不耽误功夫了,咱们也回吧,没卖完的鸭蛋我回去腌起来。”
“行,你收拾东西,我去赶车。”徐泽故意绕过去走到那小子面前,得意洋洋的站了一会儿。
徐泽之前怕他耽误生意,赶了他几回,这会子他看徐泽过来便防备的不行,立马就把担子挑在了肩上。
他分明比徐泽矮一个头,还梗着脖子与他对峙,“我又没碍着你,你看我做什么?”
“你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徐泽说完大笑了两声,背着手扭头就走了。
十多岁的男孩子满脸的不解,又朝陶枝看了过来。
陶枝把收拾好的篮子挎在手臂上,笑眯眯的说:“他就这个性子,逗你玩呢,你别害怕,我们这儿走了。”
“那……你们明日还过来吗?”他小声的追问。
也不知是谁在磨刀,刺啦一声,陶枝没有听见他说话,朝他挥了挥手就往外走了。
他们赶着牛车直接回了村,徐泽在院子门口把陶枝放下来。
陶枝把竹篮也提了下来,她扶着门说:“你过去时喊一下二嫂,就说我喊她来帮忙腌咸鸭蛋。”
“好。”徐泽赶着牛车从村道上绕过去。
陶枝进屋,把没卖完的鸭蛋提进灶房,又找了两个畚箕过来,拿上铁锹,用扁担挑着去村道边的荒地上挖了一担黄土过来。
两畚箕黄土就倒在了院子里,她正倒水和泥的时候,二堂嫂就从后院过来了。
“你手脚倒快,都开始和泥了,鸭蛋呢?我提去洗。”二堂嫂挽起袖子笑着说。
“在灶房呢,我给你找一个大筛子,洗完了正好放在上面晾干。”陶枝先去洗手,再穿过堂屋去后堂取东西,还顺便抱了一坛子酒过来。
二堂嫂把鸭蛋提到井边去洗,然后又端过来坐在灶房里用细棉纱布一个个擦干,整整齐齐的码在筛子里。等水汽完全晾干后,又倒了一碗酒,将鸭蛋放在上头滚上一圈。
陶枝撒了一大把粗盐进去,把黄泥和均匀,用铁锹从灶膛里头铲了一锹柴灰过来,捡去零碎的炭块,过了筛,倒在泥堆的旁边。
“二嫂,我的泥已经和好了,你端出来吧。”陶枝蹲在外头朝灶房喊。
“还差十来个,马上好了。”二堂嫂说。
不一会儿,二堂嫂先提了一把椅子出来,侧倒着放,再把一筛子鸭蛋小心的搬了出来,放在倒着的椅子上。
“我手里有泥,二嫂你去后堂取个干净的坛子过来,要大一些的。”陶枝吩咐道。
二堂嫂“哎”了一声,快步去了。
两个人都是手脚麻利的,陶枝把鸭蛋在黄泥里滚上一遍,再放进柴灰里。二堂嫂接着把裹满泥灰的鸭蛋捡出来,一层层的码在坛子里,放整齐。
鸭蛋装完了,坛子封坛,腌上二十来天就能吃了。
两人一起去井边打水洗手,二堂嫂想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问了,“今日腌的这些都是没卖完的?”
“是的,总归买鸭蛋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和徐泽也在想法子。”陶枝倒没太担心,就像徐泽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