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柔只淡淡看了他一眼,“郎君要添饭不要?”
她要不是看家里女娘每日颓丧,怎么会想起去别院的事,闲得慌么。
陆原一下子噤声了,默默将吃了半碗的饭递给秦妈妈,要她添些。
这时,薛明英干巴巴道,“我……我又没说不去!”
“真的?”
得到肯定答复,两个长辈一齐露出了笑,秦妈妈也笑道,“这时节去别院正好呢!春草青青,荷塘满满,我再给娘子做酥山吃!”
到别院安顿下来,秦妈妈果然做了荔枝酥山,还变着法子地做了酪浆和牛乳茶,薛明英每天吃着不重样的冰食,又远居别院,仿佛观莲节那一天已经过去了很久,她所感受到的心痛也不再那么强烈了。
“娘”,薛明英开始有兴致挨到薛玉柔身边坐着,缠着她问道,“二姨怎么从家里搬出去了?不是说要住到走吗?”
“你才醒过来?”薛玉柔轻轻摁了摁她眉心,“你二姨走那天还和你说话了呢,叫你有空便去她那里逛逛。其实她在家里住着没什么,就是你哥哥说不方便,他回来述职的人,住在国公府里算怎么回事?还是搬到自家宅子里好,免得叫人说闲话。”
“能说什么闲话?父亲在上京,姨夫在岭南,两个人就算想互通有无,隔着十万八千里,传个信也要个把月呢。”
“谁知道你哥哥怎么想的,兴许他有自己的打算,我不方便细问,也就不好留你二姨了。”
“说起来这位哥哥还真是心思深沉。”薛明英悄悄嘀咕了句。
薛玉柔听见了,笑道:“我听你二姨说了。她也是才回来,还不了解这里的事,胡乱牵线,叫你哥哥也吓到了。你这一说,你哥哥搬出去还确实有几分道理……”
“夫人,门外来了个妇人,说是底下庄子的,听说夫人来了,特来拜见夫人。崔郎君也来了,说是岭南送荔枝的来了,给夫人小姐都带了一份。”
等门上的侍女说完,薛玉柔命人将崔郎君请进来,又吩咐封一个红封给拜见的妇人,但她要见客,就不接见了。
侍女出去领了崔延昭进来,薛明英瞧了眼他送来的荔枝,枝嫩皮红的,看着就丰盈饱满,好像还怪好吃的。
“是家里送来的,母亲说礼轻情意重,派我给姨母送来。”
崔延昭见了薛玉柔之后,一副彬彬有礼的做派,连薛明英都对他多看了几眼。
“表妹可要尝尝?”
“好……”薛明英狐疑地应了一声,秦妈妈给她剥了一颗,那荔枝肉厚得似要从薄薄一层皮绽出来,咬下一口,满嘴清甜汁水,比前些日子酥山顶上点缀的几颗荔枝好吃多了。
薛玉柔笑道:“你这孩子,吃了人家东西,也不知道谢谢你哥哥。他从上京过来,少说也要大半个时辰。”
崔延昭忙道:“我是骑马过来,才走了不到半个时辰。”
“多谢表哥。”薛明英吃人家嘴短,再说荔枝也确实好吃,憋出了一句。
可看着这个诡计多端的表哥,再想到他一身蛮力,此番却在娘面前温温润润地笑着,薛明英不知他又在盘算什么,心里直是打鼓。
一鼓作气地,连吃了七八颗荔枝。
嗯,不管他盘算什么,总之荔枝是好吃的。
吃多了,难免手上沾了些,秦妈妈见了,去外头给她打水去了。没多久,水来了,秦妈妈又对薛玉柔道:“夫人,那妇人不肯走,非说要见一见夫人。她说前两年冬天要不是夫人免租加放粮,她一家七口人就要饿死了。今日听说夫人来了,特意找上门来拜谢,求夫人见一见她。”
薛明英洗着手道:“哪有这样强要别人见她的?秦妈妈,你打发她走,就说娘睡下了。”
薛玉柔却道:“庄户人家,质朴情深,不好寒了她的心。阿英,你送一送你哥哥出去,我见见她。”
薛明英也没把这件事放心上,哦了声,送崔延昭出去。
到了门外,果然看见老榆树底下拴了匹马,毛色油亮,马身刚健俊瘦。她忍不住走过去,摸了摸马头上的鬃毛,“真是匹好马。”
“表妹也会骑马?”
“学过几日。”薛明英没多说别的。
其中她的马术不差,自己也很喜欢,但有一次骑过马后,满身被汗水浸湿,却撞见了那位殿下,在她每根头发丝都在淌水,最最狼狈的时候。
更何况,她还跌到了他怀里,即便马上跳开,也看到他身上玄服被汗水浸染了一大块,抬头一看,果然他的眉头蹙紧了。
薛明英在马场上飞扬的心情顿时冷却下来,身上像裹了层冰。直到现在,她都不愿再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
崔延昭看出她不想多说,没再逼问,只道:“可要坐上去骑一骑?”
“不要了。”薛明英摇摇头。
可她恋恋不舍地摸着鬃毛,脸上很是怀念。
“要不,表妹再送我一程?”崔延昭把缰绳捞过来给她,“也替我牵一段路。”
薛明英想这倒是可以,便牵住了缰绳,仔细打量着马的神情,见它只是倨傲地打了个响鼻,却不曾排斥她,反而跟着迈起了步子,她不由对崔延昭笑道:“表哥,你这马好像很喜欢我呢!”
崔延昭一愣,见她说了这句话后并未放在心上,只是兴致勃勃地牵着马,时不时摸一摸它的鬃毛,整个人明媚鲜妍……
他看着,眉眼也漾出一抹笑意。
此时官道之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疾驰而过。快要到翠微山时,车窗唰的一声打开来,精干的眼神在周遭扫过。
“主子,还有十来里路程便到了。”
东宫亲卫程昱回禀道。
李珣将手上的书翻过一页,淡淡嗯了声。
程昱正要将车窗关上,看见了什么,片刻迟疑之后,禀道:“臣好像看见了薛娘子和……”
他没有说出后面的话。
李珣抬眸,向外看去,心里第一时间升起的是怀疑,她竟能打探他到这里的行踪?
可看见她和另外一个郎子的身影之后,他握着书卷的长指悄然一紧。
怀疑消散了,莫名的烦躁浮上心头。
她兴冲冲牵着马,身上洋溢着快活,有个郎子背手跟在她身后,慢悠悠地走,眼神从头到尾都没有从她身上离开过。
那日之后,她是准备破罐破摔了?
这点挫折都经受不起……
李珣以为是失望的情绪攀上了他的心头。
“合窗,不必理会。”他收回视线,神色冷淡。
到了翠微山一处私宅,他见了被派去两浙赈灾的太子少师江越山,问了两浙如何。
江越山沉思半晌道:“臣去了之后,发现灾情不如折子上写得那般严重,甚至两浙洪涝多发,百姓们多有预备,完全没有到十室九空的地步。”
李珣不见惊讶,只道:“夸大之人,是为了谋利,还是……谋权?”
“殿下知道是谁人所为?”江越山脸上有一丝诧异,这些都是他在两浙秘密探访才得知的,殿下远在上京,怎会知晓?
“近日,孤王得知,晋王府上有两浙之人往来……眼下事情还不甚明朗,先生先在此处住下,过五六日再回京中。”
“是。”江越山不曾因当过他的开蒙先生便对他少一份恭谨,他这位弟子,聪敏果决,运筹帷幄之中,少有人能胜过。
李珣回到东宫后,命程昱继续对晋王府施以监视,并要他将来往那里的两浙之人查清底细。
程昱领命。
正要告退之际,听见主子道:“顺便查清楚,今日所见,是否岭南都督崔宜之子。”
程昱心里一惊,悄悄打量了一眼主子的神色。
“还有事?”李珣漫不经心道,脸上看不出喜怒。
程昱不敢再追问。
第7章 好像也没用。
薛明英牵着马,全副身心都在马儿身上,到了官道还不舍得松开缰绳,趁着最后又摸了把马儿的鬃毛,拍了拍马背道:“瘦家伙,你若是个郎君,定会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呢!”
崔延昭一样摸了摸鬃毛,见她这般喜欢,问道:“要不我再送你回去?”
“不用了”,薛明英将缰绳还给他,最后看了眼那马儿,想起为了不再骑马,被自己亲手送出去的小红马,不知为何,很是惋惜起来。
早知不骑马也改变不了什么,也许当初她该留下那匹马的。
免得现在一遍遍想,却也再也没办法回去那时候了。
“表哥快走罢,再不走回去要晚了。”她仰头,朝崔延昭淡淡一笑。
不过,说这些好像也没用。当初她一腔孤勇,谁劝了都不听,有时想起来竟觉得心惊,不知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她向他靠近,屡次碰壁也不罢休。
崔延昭骑上了马,看了眼她,想到上京里的流言,关于那日荷花诞宴的,都说她奢靡成风、不知廉耻,将盏白玉做的荷灯献给太子,还自以为是在讨好。
没想到储君清正,不屑与她周旋,特意选了霍家娘子的普通荷灯,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表明对她的厌恶。
她因了此事恼羞成怒,不知天高地厚跑到太子殿下面前,意图冲撞,要不是金吾卫拦着,只怕要如市井泼妇一般撒泼纠缠。
太子不予理会,她一怒之下,当面摔碎了那盏荷灯。
流言中,她是张扬跋扈的国公之女,垂涎太子妃之位,贪婪亦蠢笨,哪怕被嫌恶也不懂得收敛。
眼前的她,一身简素清丽的打扮,笑容淡淡,和流言中的那人全然两样。
只是那笑容中,好像藏了不少失意。
“阿英……”崔延昭差点要失言问出她果真有那么想要当太子妃吗,终究还是咽了下去,只道,“等有空了,我再来拜访姨母。”
“那下次表哥再多带些荔枝来。”
薛明英朝他挥挥手,目送他往上京的方向回去。
上京,那个她这几日刻意忽略的地方,一旦想到,本来压抑的情绪又开始冒头了。
她低下头,难以抑制地想到他叫人看着她,不要让她闹出乱子的那一刻,心尖好像生生分成了几瓣,艰涩地疼。
这才是她最在意的。
他有意中之人,给了那人他母亲的遗物,她认了。东宫不会只有她一个人,她早早就知道。
因为一首诗,换下了她的荷灯,她也认了。他要做与民同乐的太子殿下,她不该小题大做。
可没把她放在心上、不信她,却没法自欺欺人,安慰自己说没事。
一路回望,她终于不得不承认,其实她一厢情愿地陪在他的身边,他并未给过她靠近的机会。
也许他从未想让她当太子妃。
“小姐,你怎么了?”云合看着她边走,眼眶边红了,担心地问了一句。
“云合,你走得慢一些。”薛明英向前快步走了几步,仰起头,看着天边的云,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想了,不要再想了,就算她学不会作诗、读不懂他的心思,当不了太子妃了,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