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忙应是,看个眼主子离开的方向,是湢室。算了算,确实也到主子沐浴的时辰了。
便怀疑自己猜错了,许不是那位崔夫人的事,也可能哪个不长眼的愣头青惹了主子动怒,朝堂上这类官员不少。
正想着,一面准备叫了人进来打扫,才抬起头看了眼周遭,才发现供着秘色瓷的檀木高几附近,那面设了悬帐的壁上,正深深插着柄龙泉剑,剑身犹在带了余韵震颤。
震颤之间,有股残留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可以想见这剑被掷来时,剑的主人该是带了何等怒意。
他不怀疑,若惹了主子动怒的人在,这柄剑不定就插在哪里了。
容安瞬间头皮发麻,催着外头人赶紧进来,把这里通通收拾干净。
尤其要了两人合力,才把那剑从壁上拔出来,容安不敢擅动,看了看剑鞘落在桌案,小心翼翼地捧着剑插入剑鞘里头,立马便隔得远远的。
容安仍是心有余悸。
李珣已沐浴后回来,见收拾干净了,朝他摆摆手,“出去侯着。江先生来了便引进来。”
容安欠身道是,面向他退了出去。合起门时,他悄悄看了眼主子的脸色,古井无波的样子,看不出什么来。但无端叫人觉得,他在压抑着什么,满是风雨欲来的气息。
容安赶忙将门紧闭起来。
江越山匆匆赶来了东宫。
这还是从岭南回来后,殿下首次私下召见于他,他对自己这个学生向来都有些看不透,但偏偏在冷落他这件事上,他知道是为了什么。
那个已经成婚的崔家女。
在岭南见到他,殿下是记了他的仇了。
“先生请坐。”
进了居玄堂后,江越山却意外地发现,殿下对他的态度和以往一样,看不出分别来。
他有些诧异。
李珣看了他一眼,见他站着没动,淡淡笑道:“先生这么看着孤王,何意?今夜叫先生来,是有要事相商。”
江越山有些迟疑地入了座,“殿下有什么要臣去办的,臣自当尽力。”
李珣拿起一个折子,掷了出来,正好落在桌案一角,江越山起身抬手的位置,“先生看看这个。”
江越山拿来看了,看完后,眉头锁得发紧,只觉手里这折子烫手得很。
晋王要请旨去西北?要知道这些日子西北那位侯爷没了,手底下五六万的军队由副将暂且管着,陛下斟酌了几个人选,却始终没选定。
眼下晋王却要请旨去应这个差,打的什么主意,人尽皆知。
江越山想了想道:“不如臣让齐国公推举一员大将去补了这个缺?西北安稳要紧。那位侯爷多年来牢牢把控着西北,不准京里头派人干涉,陛下不愿多生事端,也就由着他几乎是占地为王,西北军也隐隐只听那位侯爷号令,不听上京宣令。若晋王真去了那里,呆上几年,收服了军心民心,后果不堪设想!臣想着,齐国公推举之人,可以不偏向东宫,中正为上,这样陛下也不会太过犹豫,殿下看可好?”
他将折子两手递着还了回去。
“呆上几年?”李珣却笑了笑,将折子接过来,在手里又翻了翻。
折子里头写的字字恳切,说自己愿为父皇分忧,哪怕去西北吃苦也甘之如饴,心中快慰。只求父皇给他个机会,让他尽孝尽忠。
李珣漫不经心地合上折子,走到了窗前,远远地望着紫宸殿的位置,眸色深沉。
他这位皇弟,因是继后之子,野心并不小。两浙的事查下去,竟然也有他在其中搅局的影子。
如今这些日子眼看被他逼得要露出破绽来,就想一搏,看能不能到西北去,既是躲,是退,也是养精蓄锐,想着什么时候能给他致命一击,好自己搬进紫宸殿,再坐上那个位子。
正好,他不仅想收拾他,也想收拾西北很久了。
“江先生,孤王的意思是,让他去。”
李珣出其不意地说了这么一句,望向紫宸殿的神情里头,多的是势在必得。
几年。
他打算去几年。
他唇畔扬起了一丝笑意,轻蔑、冷峻。
江越山震惊地站了起来,不明白他欲做什么。
“孤王成全他!”
李珣转过身来,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没想过,几年的时间,孤王能做的事,想做的事,做成的事,也许比他所想的,要多得多。”
江越山被他话里的激进之意吓了一跳,见他眸光烁动间,竟隐隐有着某种势在必得的迫人之感,眉目一颤,忙站了起来,带了些试探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李珣没答,只走到了桌案前,抚着那龙泉剑鞘上的虎纹,有过一瞬的分神——他方才将这把剑刺入壁间,就是因为看了那封岭南来的信,等他意识回笼,才发现自己又将拇指指腹压在了剑格处,将剑鞘悄然推离了剑身,锋利剑刃露出一抹冷酷的芒光来。
他眼底嘲弄,却不由发笑。
还得感激他的好父皇,亲自将他的软肋彻底送给旁人,才能让他下定决心,去促成某些时机的成熟。
他本来在等,现在却不想了。
那人已嫁人为妻,日后许还会在岭南生儿育女,做个好妻子、好母亲。
既然事成定局,他已彻底失去了那个人,心中发空的地方,总得拿什么来填上。
让这一切发生的人,最宜。
江越山从他的这些举动里头,听出了默认之意,本想劝些什么,话到嘴边,想着自己这个学生素来都是做的比说的多,今夜在他面前袒露这些,十之八九,已是早有安排了……
故他只是低头想了想,便道:“殿下要臣去做什么,臣定当鼎力,绝无二话。”
“孤王知道先生,无需多言。要先生去办的事只有一件,替孤王多去见见军中那些旧臣。”
李珣重新在桌案后坐了下来,垂眼淡淡道:“告诉他们,也务必让他们相信,父皇给不了的东西,孤王可以。”
江越山应下了,已是在想用什么法子和这些人见面,瞒过皇帝的耳目。又想到,那些旧臣家里头不少待嫁娘子,古来联姻之事,便是取信于人的好法子,况且,还可以让殿下彻底放下那位已成了崔家妇的女子,便恳切提议道:“臣有一法子。殿下何不考虑,许诺以妃嫔之位?那些娘子们应也是好的,日后陪在殿下身边,倒两全其美。”
李珣从未想过他会说这些,缓缓抬眸,看向他,似笑非笑。
江越山以为他也在斟酌,又说道:“古来,也是有这样的旧例的,更何况以殿下之贵,天底下只怕没有娘子会拒绝,反而会……”
“会什么?先生该知道,这是孤王在给他们机会。还是先生觉得孤王身边之人太少,会对谁人念念不忘?先生觉得谁有这样的本事。”
江越山冷汗骤然瀑了一身,也想起岭南的事来。
他未看到婚房里头发生了什么,但在都督府外看见殿下时,殿下头疼得厉害,一头栽倒在马车里,眼中红意似要沁出血来,却沙哑着声说“启程”。
程昱怕殿下出事,想去向都督府要个大夫,殿下红着眼问他是否要违逆,将他逼回了马上。
随后,没在广州多停留半刻,即刻出了城。
那样的太子殿下,江越山从未见到过。
亲眼见到了,他才知道,原来容安所说不假。
江越山觉得,或许那个让殿下从两浙昼夜不歇赶去岭南的人,真有这样的本事。
似是知道他想什么,李珣闭了闭眸子道:“放心,她不会有。”
她正新婚,与人琴瑟和鸣,将她从崔延昭身边抢来,他不屑于做,没打算做。
就到此为止。
第36章 夫郎的郎,夫君的君。……
岭南早已天气回暖,入了春。等到了二月十五这日,花朝节应时而至。
傍晚时薛明英换了身青罗裙,兴冲冲登上马车,出了都督府。
路上推开车窗看了眼,天色已隐隐有些迟了,遂从车窗探出头,催着马夫快些,紧赶慢赶的,赶在太阳落山前到了府衙门口。
刚好门前的红漆栅栏一开,里头当值之人陆陆续续走出,远远地,她从这些人里头看见了崔延昭,他身边围了不少人,似在吩咐着什么,脸上神色正经肃然,看着就是个能办事的得力郎君。
和在家温柔的样子天差地别。
想着,薛明英脸上露出个笑来,扬了扬手中的帕子,不轻不重地叫了一声“崔长史!”
旁人见是长史夫人来了,又这般叫着长史大人,不由得哄然笑出声来,都看向了崔延昭。
谁都知道这位夫人嫁到岭南后,原本时常在府衙过夜的崔大人每日按时归家,隐隐有了他父亲年轻时新婚的模样,看得出的归心似箭。
若照此下去,只怕将来的岭南都督和这位夫人早晚会是如今都督府里那两位的样子,夫妻恩爱,却惧内有名。
崔延昭一眼便看见她穿了心爱的青色罗裙,心中猛然跳得厉害,惊艳之下,不由笑意一深,顾不得旁人戏谑眼神,随意打发了身边人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径直走向了她。
两人同坐上一车。
崔延昭不动声色地抢过她用来作乱的帕子,又捏了捏她柔软的指尖道:“在旁人面前叫我什么?令我叫人戏谑很开心?”
薛明英也有些心虚,他虽是长史,也是岭南都督之子,日后要接手岭南都督的位子,在外人面前这般叫他,是有些不妥。
“不说这些了,今日花朝节,哥哥说有花市好逛,还有多久才到?”
可是又能怎么办?做了便做了。
她很大方地原谅了自己,又理所当然地岔开话题,还轻推了推他的手臂。
崔延昭将那方帕子折进了袖里,瞥向她。
这位小娘子近来得势得很,在都督府里头讨了两位长辈欢心,稳稳地压了他一头。又被母亲带着办了几件事,广州城里上上下下都认识了她,夸她能干,都说他娶了个上京来的出色娘子,容貌出挑不说,也是个能掌家的冢妇。
道他去上京一趟,娶回了个宝贝。
见他就这样看着自己不说话,薛明英心虚更甚,错开眼道,“为何这般看着我?不是哥哥说的花朝节出来走走?”
偏她越是心虚,眼睫颤得就越发厉害,像两只羽蝶轻轻振着翅,一下又一下,每下都震到了心坎上,震得人心生欢喜,舍不得挪开眼。
崔延昭心跳的声音,一声一声砸在耳膜上,仿佛在打雷。
暗道他娶的确实是个宝贝,随便一个举动,便让他心旌动摇,仿佛个败军之将在她面前,溃不成军。
想着,捉了她的手,在白皙的手背上重重落下一吻,似在盖章落印,“是,是我说的。”
就连她也是他的。
他们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要如父亲母亲般那样恩爱。
薛明英一下子噤了声,低下头,扑了粉的脸上透出股淡淡的红,有些不知所措。
崔延昭能察觉到,心中微涩,只握紧了她的手,没再做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