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皇帝的小公主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笑佳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85 KB   上传时间:2025-08-05 11:55:32

  贾方平道句“客气了”,这就开始了这场来自左相大人的考核。

  黄昏时分,严锡正刚在府门前跨下马车,管事便激动地凑了过来:“相爷,您预备的账本少了,贾先生吃完午饭又看了一个时辰就查完了,我看他闲得慌,安排他去客房休息了,两刻钟前贾先生刚睡醒。”

  严锡正:“结果如何?”

  管事:“一个铜板都没错,跟您交给我的数额一模一样。”

  严锡正:“……”

  还真让小公主拣到个能人啊?

  既是能人,严锡正就让贾方平在家里的客院住下了,准备等贾方平养好腿伤再带他进宫面圣。

  贾方平更着急向给了他这场造化的相府千金道谢,苦忍两日,终于忍不住对管事表明了他的心愿。

  管事:“先生为何要谢我家小姐?”

  贾方平:“自然是谢小姐对我的知遇之恩。”

  管事愣了一会儿,随即反应过来,笑着提点道:“我家小姐这段时日不曾出门,倒是三月二十那日,庆阳公主与三皇子曾经登门造访,与相爷有过一段长谈。”

  贾方平:“……”

第65章

  贾方平连着在严府养了半个月的伤腿脚才恢复自如, 先前客栈伙计说他的腿被人打断其实有些夸大了,不然恐怕还得再养两三个月才行。

  严锡正提前一日在兴武帝面前禀明此事, 询问皇上要不要见见这位精于心算的举子。

  兴武帝早听说女儿在宫外的这段奇遇了,只是一老一小都瞒着他,他乐得配合。

  “连你都夸他有真才实学,朕当然要见,这样,叫他明日申初到宫外等着,朕一得空就宣他。”

  在崇文阁认真读书的小公主并不知道父皇有了新安排,次日歇完晌醒来,庆阳正准备出发去前朝逛逛,乾元殿的赵才公公笑眯眯地来了, 说父皇请她过去。

  庆阳带着几分困惑来到御书房,就见父皇靠坐在临窗摆放的罗汉床上,手里举着一封折子……不, 折子没那么大。

  庆阳将罗汉床中间的矮几往另一头推推, 挨着父皇坐下, 伸着脑袋陪父皇一起看,跟着就发现父皇手里的竟然是贾方平今年春闱的答卷!

  “严相跟父皇说了?”庆阳扭头看父皇。

  兴武帝:“嗯,昨日说的,问朕要不要见贾方平。”

  庆阳懂了, 估计一会儿贾方平就该到了。

  春闱一共考三场, 分别是经义、策论、诗赋,见父皇看的是贾方平的策论答卷,庆阳坐到矮几旁边,拿起桌上的几张答卷翻翻,除了今科贾方平的另外两张答卷, 居然还有兴武八年贾方平的三卷。

  庆阳一边佩服父皇用人的严谨,一边细细阅览起来。

  经义考的是举子们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论述,每一题几乎都有统一的答案,答错的礼部阅卷官员都圈出来了,一目了然。策论考的是举子们对某件国事的见解与对策,能据此判断举子的理政能力。诗赋答卷展现的是举子的文学才华。

  兴武八年春闱,贾方平经义、策论、诗赋评的分别是甲下、乙上、丙上,丙都有了,他不落榜谁落榜。

  今年春闱,贾方平这三卷评的是分别是乙上、甲上、乙下,跟至少都拿了两项甲的众进士们比,他落榜还是理所应当。

  庆阳莫名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恼火:“我看他字写得还行,怎么经义、诗赋都这么差。”

  兴武帝笑道:“天分都在术学上了,经义、诗赋再有同样的天分,会遭天妒的,就像你好读书也胜过好习武。”

  女儿练箭是因为向往骑马狩猎,学剑是觉得剑有君子之风舞起来灵动飘逸,真逼着女儿蹲马步拎石锁每日挥汗如雨,女儿可能也会学她三哥,顶多找的借口更巧妙而已。

  听出父皇的调侃,小公主不高兴地推了父皇一下。

  兴武帝故意倒在罗汉床的扶手上,见女儿笑了,再坐正,指着手里的答卷道:“这贾方平总是欠缺些运气,上次策论考戍边,他答得过于笼统,不然两个甲应该能拿个三甲进士。今年考治水,他总算在民力物力银饷调配上加了分,结果另外两科全是乙。”

  庆阳:“活该,诗赋没有天分不能强求,四书五经多背背就行的,他反而不如上次。”

  兴武帝:“那就不用他了?”

  庆阳:“……”

  这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紧跟着何元敬就来通传了,说户部尚书彭楷、贾方平已经候在门外。

  无需父皇吩咐,庆阳迅速整理好六份答卷,放到矮几上,再把矮几挪回中间,她坐到旁边的空位,整理好裙摆。

  何元敬这才去外面带人。

  贾方平本以为进宫这一路已经足够让他镇定下来了,然而随着那道跨过去就能直面天子的门越来越近,他的手竟然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掌心后背也都冒出了细密的汗。

  他勉力维持着肩膀的挺直,只恭谨地垂着眼,视线在并肩而坐的皇帝公主身上匆匆扫过,模样都没看清,贾方平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叩首道:“草民叩见皇上,叩见公主!”

  “免礼。”

  姿势的变化让贾方平稍稍冷静了些,谢恩后缓缓站正,视线还是垂着,却看清了皇上的龙袍衣摆以及小公主的裙摆。

  小公主……

  想到那日小公主对他的礼遇、三皇子的温和,贾方平急促跳动的心渐渐慢了下来。

  庆阳上下打量着贾方平,上次这人一脸的伤凄惨又憔悴,这段时间休养得应该很好,白皙的脸上恢复了血色,彻底显出他的五官来,是副既有书卷气又有几分刚正锐气的端正长相,瞧着也年轻了几岁,大概二十六七的样子。

  兴武帝让女儿把贾方平治水的策论答卷递给彭楷阅览,对贾方平道:“左相夸你精通心算,朕准备了三道题考考你,你可有把握?”

  贾方平拱手道:“草民愿意一试。”

  兴武帝从袖子里取出提前备好的纸条,让女儿念。

  第一道题是三个两位数相加,庆阳念完后试着自己算,才得出前两个数的和,贾方平就报出了答案,与纸条上的一样。

  第二道题是三个三位数相加,庆阳正在算,贾方平又报数了,快到旁边假装看答卷实则跟着算的户部尚书彭楷都歪头瞧了他一眼。

  第三道题是三个四位数相加,庆阳直接放弃了,抬头看着贾方平,就见这人早已没了进来时的紧张,闭目思索几个呼吸的功夫,眼睛一睁、唇角一扬,又准确无误地报出了答案。

  兴武帝看向彭楷。

  五十多岁的彭楷赞叹道:“真是厉害啊,老臣自愧不如!”

  兴武帝笑道:“恐怕整个朝廷也没有谁能比他算得更快,可惜经义、诗赋都不行,不然何至于耽误到现在。”

  才挨夸的贾方平脸上一热,再度局促起来。

  兴武帝开始询问贾方平的家世,得知贾方平的曾祖父曾经官至前朝吏部郎中,因为得罪权臣被罢职,贾家自此中落,到贾方平这一代家中只剩薄田两亩、藏书半屋,贾方平上有多病母亲,下有稚龄儿女一双,全靠他平时在私塾教书赚取家用。

  几度问答后,兴武帝对彭楷道:“有些贤才是通过科举考进朝廷的,有的贤才却需要一定机遇才能为朝廷所用,朕看贾方平就适合去户部。”

  彭楷点头,就着贾方平关于治水的策论将人夸了一顿。

  兴武帝:“如今户部可有空缺?”

  彭楷略加回忆,一口气报了五个待补的空缺,官职最高的是正五品的晋州清吏司郎中,前任丧父回家守孝去了,最低的是扬州清吏司下度支科的主簿,才八品,前任因为多次失职被罢了官。

  户部十四个清吏司,每个清吏司下又分为四科,其中度支科负责的所属州全州的财政,主要包括夏秋两税的征收、官员的俸禄赏罚。

  兴武帝做主,让贾方平补了正八品度支科主簿的这个职,勉励他道:“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脚踏实地一步步稳扎稳打,好好学着吧,官场可不是简简单单算对账就行了。”

  贾方平跪下道:“谢皇上提拔,草民一定谨遵皇上教诲,多学多看,尽职尽力。”

  兴武帝摆摆手:“去吧,让彭大人带你去吏部补份任命文书。”

  贾方平道谢,起身后再朝旁边的小公主深深行了一个大礼:“公主待草民的恩德,草民没齿难忘。”

  庆阳笑道:“你受了冤屈,我还你公道,这是每个皇室子弟对百姓都应有的维护,谈不上恩德,只望你做个清廉好官全力报效朝廷,莫要误入歧途让我后悔当初荐错了人。”

  贾方平忙道:“草民不敢。”

  两人退下后,兴武帝准备继续批折子了,当皇帝哪哪都好,就是总有处理不完的国事。

  庆阳没着急走,看着对面的父皇问:“父皇不奇怪贾方平为何清贫至此吗?”

  兴武帝对着折子道:“为何?”

  庆阳就把贾方平所不耻的那两条举子敛财之道说了出来。

  兴武帝闻言,重新靠到后面的扶手上,合上折子轻轻拍了拍,一边思索一边瞧着女儿道:“富商交好秀才举人甚至巴结官员,这都是自古就有无法杜绝,全靠文人自觉,但百姓把田地挂在秀才举人的名下,往往都是因为朝廷田税太高,百姓负担不起才想办法避税。父皇登基后为了休养生息,将田税定为十五取一,比前朝秀才举人收取的百姓孝敬还低,百姓不至于再去挂田吧?”

  庆阳:“百姓大多节俭,朝廷按照田产的十五取一收税确实不多,但如果秀才举人们按照二十取一甚至三十取一收他们的孝敬,百姓交出去的粮食更少,他们为何不去找举人挂田呢?再者,父皇能保证大齐朝的田税永远不加吗?”

  加税不一定是皇帝不爱民,有时候遇到天灾战争,皇帝为了救灾拒敌,只能加税来补朝廷的不足。

  这还是明君,遇到贪图享乐的昏君,加税更是一道旨意的事。

  百姓们或许不关心谁做皇帝,但百姓们在乎自家田地里的粮食,能省一点是一点,而且早点把田地挂到秀才举人那里,万一将来朝廷突然增加田税了,他们也不怕。

  兴武帝居然被女儿问住了,纵观史书,开国皇帝大多英明,但他们的子孙皇帝一定会冒出几个昏的,导致朝廷日益腐败,最终被新的开国明君所取代。

  所以如果他只是降低田税却纵容有功名的文人们配合愚昧的百姓侵占朝廷该得的田税,长此以往,文人们越来越富,朝廷越来越穷,那么穷困的朝廷定会向百姓收取苛捐杂税,百姓们还是要穷,穷到无路可走便是反。

  视野里女儿的模样重新变得清晰,兴武帝捏捏额头,故作愁容:“确实是个问题,麟儿既然想到了,可有何妙策?”

  庆阳自然考虑过这事,直言道:“百姓挂田给秀才举人甚至官员王孙贵族,是因为朝廷免了这些人的田税,那么父皇只要收回这份优待,百姓哪里都占不到便宜了,自然不会再去挂田。”

  兴武帝叹道:“说着简单,朝廷还要靠文人们协助治理天下,一下子把他们都得罪了,容易生乱。”

  庆阳:“那就限制他们能免税的田产,超过的部分跟百姓一样收税。”

  兴武帝摇摇头,只要侵害了这些人的利益,无论多少他们都会闹。

  小公主没办法了,发愁道:“父皇都不敢得罪他们,大哥肯定更不敢,两代就是几十年,到时候父皇辛辛苦苦分给百姓的田地恐怕都要被他们挂光了。”

  兴武帝:“……”

第66章

  庆阳从贾方平那里知悉了民间存在百姓想办法逃税、文人们趁机兼并田地的弊端, 她自己琢磨过如何解决此事,如今也把此事报给父皇了, 要不要改父皇说了算,庆阳还知道她只是动动嘴说得轻巧,父皇却要顾虑各种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父皇犹豫不决,庆阳也不会为此生气。

  把难题抛给父皇,庆阳继续做她读书练武观政的小公主,落在谁眼里都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十岁孩童。

  兴武帝都有些嫉妒女儿了,年纪小心也大,只会跟父皇提问题,却不会帮父皇……

  罢了, 女儿才十岁,能想到这些已经很厉害了,他还真指望女儿送他一套万全的改革良计吗?

  兴武帝相信, 如果他敢把此事交给女儿, 允许女儿动用朝臣们辅佐她, 女儿或许真能促成此事,但这太不符合朝纲了,大臣们会认为女儿在胡闹,继而谏言劝阻他这个皇帝, 他若不听, 大臣尤其是那帮利益受损的文人们会用最恶毒的话痛斥女儿,再扣他一顶纵容女儿祸乱朝纲的昏君帽子。

  兴武帝舍不得把十岁的女儿置于这种艰难困境,再说了,他还在呢,做父皇的, 一定不会把难题留给儿女操心!

  太子将来不敢做的,他敢,女儿小小年纪就敢想的,他就做出来给女儿看!

  两日后,兴武帝把御史大夫聂鏊叫了过来,问他前朝留用的文官们最近可有贪污犯法之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开国皇帝的小公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