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314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如今柳元宝凯旋回京,做了天子的殿中将军,柳诣九泉之下,也该了然无憾了。

  成之染沉思良久,唤来宗寄罗,问起她与柳元宝的婚事。

  宗寄罗难得有些忸怩,道:“日子定在中元之后。”

  时日将近,成之染自忖难以赴会观礼,苦笑道:“抱歉啊,十三娘。”

  宗寄罗知晓她这一胎劳心费神,如今还十分虚弱,虽难免遗憾,也无可奈何。她摇了摇头,道:“你只管养好身子,等成婚之后,我再来看你。”

  成之染望着她的面容,十余年风云流逝,不由得湿润了眼眶。

  宗寄罗笑道:“你如今怎么如此多愁善感?”

  她多愁善感?

  成之染试图否认,可仔细一想,似乎确实如此。可是,她明明不是这样的性子。

  宗寄罗握着她的手,想要安慰她,话又难以说出口。唯有将来漫长的时日,才能磨平记忆中的伤痛,再多的话语,都只是徒劳。

  成之染喟然叹息。

  到了中元节那日,或许是百鬼夜行的缘故,襁褓中的徐长安哭得格外凶,从天亮哭到天黑,连嗓子都要哭哑了。

  乳母一群人手忙脚乱,这孩子偏偏不住声,众人都以为是撞上了邪祟。

  成之染没有说什么,抱着嚎哭不止的徐长安,从卧房走到后园的一处小阁。这一路,她走两步就要歇一歇,豆大的汗珠沿着额头滚落,徐崇朝紧跟在她身边,看得十分不忍。

  可她执意如此,旁人都没有办法。

  那小阁从前是什么用处,早已无人知晓,如今已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成之染一早吩咐了,在阁中立起香案,供奉着几尊神主。

  阁中的烛火亮起,幽幽微茫照亮了这方静谧的天地。

  徐长安不知何时止住了哭声,被成之染送到傅姆怀里,也只是张大了眼睛,咿呀咿呀地试图抓住什么。

  成之染在案前伫立良久,对着那一排神主,郑重地捻香礼拜。

  徐崇朝目光掠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烛光之间闪动。

  元破寒,徐望朝,石阿牛,赵小五……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成之染垂眸,道,“可我更希望,他们能活着回来。”

  还正当少壮之时,一朝长逝,天人永绝。

  徐崇朝也随她捻香礼拜,忽而道:“为何没有麒麟?”

  “我留不住他,”成之染说道,“他在我心里,只在我心里。”

  夜风吹开了窗子,明亮的烛火猛地抖动起来,徐崇朝望着她,从她脸上看到了一种近乎哀婉的神情,随着鼓动的夜风,在烛影之间斑驳凌乱。

  ————

  柳元宝和宗寄罗由祠部尚书殷适之主婚。殷适之与柳元宝伯父柳访曾是祠部的同僚,因学问之道而颇为投契,对这桩婚事也尽心尽力。

  如今柳访已高迁侍中,虽年事已高,为小侄操持婚礼,仍十分严整。

  江萦扇观礼回来,向成之染说道当时热闹的景况,成之染听得入神,悬着的一颗心也落回肚子里。

  诸事顺遂,甚好。

  二人闲话之时,有通传来报,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孟元策到访。

  江萦扇难掩意外。徐长安刚刚出生时,平昌孟府已经送了贺礼来,孟元策不必再跑这一趟。况且他身为男子,如今要见成之染,多少有些不方便。

  成之染心中一动,孟元策既然亲自前来,定是有要事相商。

  她唤人请孟元策入内,隔着硕大的屏风,与对方遥遥相对。

  孟元策待她将左右挥退,方才开口道:“我本无意叨扰第下,此番冒昧,是为了江州而来。”

  “江州?”成之染眸光微动。因桓不疑罢官而空置的江州刺史,至今还尚未补缺。

  “朝议纷攘,百官都各怀心思,”孟元策叹息一声,道,“梁公属意于成家四郎,第下以为呢?”

  成齐远年方十五,在成氏子侄中固然稍大些,可毕竟还过于年少。

  成之染不由得皱眉:“天下岂是儿戏?”

  孟元策颔首:“梁公自然知晓。”

  纵然成齐远到了江州,也不过像荆州和豫州一样,诸事皆决于彭城。

  成之染摇了摇头:“朝廷又不是无人可用。不可,不可!”

  “那第下以为谁最合适?”孟元策问道。

  成之染不答,只是道:“不可再以老弱临州,至于是何人,又有何差别?”

  孟元策沉吟半晌,并未在府中久留。成之染思忖,他大概是来给她提个醒。

  数日后,东府温太妃又派人送了补品来。

  来人恰是成齐远。

  成之染将成洛宛抱来,硬塞到对方怀中,道:“府中如今又添了孩子,对练儿那边多有疏漏。你在这里多留些时日,练儿喜欢你,你多陪陪她。”

  成齐远与成洛宛大眼瞪小眼,一时间无语:“阿姊,我都已经十五岁,不是小孩子了啊。”

  成之染不由分说,道:“来到我这里,你就是。”

  成齐远本就伶俐,心念急转间琢磨过来,他阿姊要将他留在府中,只怕不是陪伴成洛宛这么简单。

  他索性利落地答应了,让仆从回去给东府说一声。

  他父亲成雍在东府视事,天都快黑了,去镇国府送礼的一行人才匆匆归来,其中却没有成齐远的身影。

  仆从回禀道:“四郎君被镇国留下了,陪小娘子玩。”

  成雍起初并未多想,可许多天过去,成齐远一直不回来,他便有些纳闷,派人去镇国府打听。

  成之染回话道:“四郎正是精进的时候,少不得多加历练。留在我身边,请阿叔放心。”

  成雍思前想后,有一日看见中书令萧璞对江州之事三缄其口的模样,突然灵光一现,终于明白了成之染的意思。

  他又气又急,派成修远去镇国府要人。成之染没有放人的意思,成修远也不敢跟她顶嘴,麻溜地回去给成雍告状了。

  成雍也无计可施,只好委婉地将此事传信给远在彭城的成肃。

  他父女二人之间的事情,他一点也不想掺和。

第351章 劝星

  知女莫若父。

  成肃听闻成之染将成齐远扣留府中,当即明白了她的心思。

  这是在明晃晃地告诉他,她不同意让成齐远去做江州刺史。

  成肃颇有些气恼,倘若是旁人,从不会如此忤逆他。可这人偏偏是他的长女。

  前些日子听闻徐长安出生,他很是高兴,一直心心念念地想要见见小外孙。他不由得自我宽慰,成之染刚刚产子,连月子都还没出,他何苦硬要与她争执,倘若因动怒伤身,还不是他的错处?

  成肃盯着成雍的书信,简直要将字纸盯出窟窿来。如今他不妨暂且隐忍不发,也好看看成之染究竟要让谁来接任江州。

  两下里一时间僵住。蝉鸣秋雨,秋气飒然,朝堂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湘州刺史赵兹方密奏天子,有意想移镇江州。

  他的心思自然瞒不过成肃的耳目。

  成肃不许,赵兹方的密奏便如泥牛入海,沉沉地没了声息。

  成之染暗中闻讯,一时竟有些恍惚。

  十多年前赵兹方举家避难,他刚从北地回来时,成肃宁愿得罪李劝星,也执意要让他做江州刺史。只可惜造化弄人,如今他虽想回到江州,却不可得了。

  远在长沙的赵兹方迟迟收不到金陵的回信,原本期待的心渐渐冷下去。

  自从数年前从冀州刺史转任湘州刺史,他一直郁郁寡欢。冀州虽地处北境,不时有胡虏袭扰,可毕竟三齐故土,是个物阜民丰的礼乐教化之地。

  而湘州僻远,川泽卑湿,向来是流谪之地,让他到湘州,与发配流徙也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此间封域虽长,编户却少而困穷,反倒是满山遍野隐匿着不服王化的俚僚,时不时烧杀叛乱,让他折损了不少吏士厮役,终日为这些烦心事困扰。

  秋风悲凉,竹泉幽寂。红日尚未落下去,一轮圆月已从柳梢头浮起。

  赵兹方在小轩中自斟自饮,脸上一团酡红,在斜阳余晖中更显得浓烈。他遥遥举杯,对着月轮之侧耀眼的小星,高呼道:“长星!长星!”

  今日是中秋佳节,他大半日都待在后园饮酒,徐端娘很是担心,远远地望见他对长星劝酒,便知他醉了。

  她吩咐侍从取些醒酒汤过来,站在竹丛外观望了一阵,赵兹方又伏在案上,似乎睡着了。

  侍从将醒酒汤端来,徐端娘对次女菩萨奴道:“去,给你阿父喝。”

  菩萨奴只有七岁,个头也不高,小心翼翼地端着食案上前。

  徐端娘看到赵兹方抬头,坐起了身子,与菩萨奴说话间,不时朝这边看看,但那碗醒酒汤放在几案上,他碰都没碰。

  菩萨奴回来了,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罢了。”徐端娘叹息,让侍女带菩萨奴下去。她穿过幽深的小径,静静地来到轩前。

  “殷家那边有消息了吗?”赵兹方醉醺醺问道。

  他们的长女已经十七岁了,先前在冀州之时,原本与陈郡殷氏议亲,到湘州之后,一来二去,那边似乎有反悔的意思。

  赵兹方对此很是烦恼,屋漏偏逢连夜雨,怎么这些倒霉事都被他碰上了。

  见徐端娘摇头不语,他忍不住长叹一声。

  “殷氏门高,不必强求。”徐端娘劝道。

  “什么门高不门高?”赵兹方瞪了她一眼,道,“我可是湘州刺史,我阿妹是东海王侧妃,难道配不上他家?再说了,我儿子娶了蔡氏女,难不成比他低了!”

  徐端娘微微皱眉:“你可别提你儿子了,在新妇面前,他自己都不自在。”

  “有什么不自在的?”赵兹方拔高了声音,“我费心为他谋官,他还看不上不成?”

  徐端娘不语。

  赵兹方闷了一口酒,擦了擦颊边酒滴,不知想到了什么,冷笑道:“也是了,我跟成家三郎君一般年纪,如今他儿子都做了豫州刺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3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