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公主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284节
小说作者:担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5 MB   上传时间:2025-05-31 11:33:40

  徐崇朝面有疑色,不待成之染再度动怒,他沉声领命,反倒让对方一怔。

  成之染见他果真率所部出列,不由得为他捏了一把汗。

  峭壁耸峙,有如盾甲。

  徐崇朝手持利刃,飞速在岩壁上凿出小洞,堪堪能容纳足尖。仅凭这狭小的附着之地,他腾跃而上,如鹰击鹏飞,骤然出现在敌兵视野。

  城外的气息陡然一变。

  徐崇朝横刀在手,铁甲峥嵘,目光从敌阵扫过,铮铮然若有金石声。麾下军士效仿他跃上,一个接一个,渐次汇聚成玄甲洪流,如一枚楔子突入敌阵。

  春风动衿,花叶低昂。鼙鼓大作,喊杀声飞川荡谷。

  琪树城中屯守的老兵被鸡啼惊动,待出门看时,拔地而起的暗影让他眼前一黑。

  养在土房外的老母鸡被游隼抓走了。

  他来不及痛心疾首,春风摇荡,杂树葳蕤,他敏锐地从风中察觉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城外传来了他熟悉的刺耳的血腥的声音。

  徐崇朝领兵冲锋陷阵,撕开了敌军阵脚。军阵稍稍引却,试图避其锋芒,成之染率大军乘势而上,大将牙旗前诸军骁勇,东风吹不尽大纛招展。

  守军溃退,弃城而逃,高寂之率甲骑追杀数十里,得胜而归。

  午前刚刚丢了老母鸡,午后又成了南军俘虏,被俘的老兵唉声叹息,早在前阵子徒何大王离开琪树城时,他就该想到今日。只恨在城中消息不灵便,没能提早收拾了出逃。

  这条命还不知何去何从,他与被俘的守兵一道,被南军关押起来。

  被俘的敌将供述,徒何乌维从长安败退,并未在琪树城久留,早早回到统万城去了。

  也难怪城中守军拒敌,颇有些力不从心。

  诸将佐心下犹疑,以徒何乌维那样的性子,没能将长安攻下,绝不会善罢甘休。可是他居然没有据守琪树城……

  成之染思忖一番,道:“好一个徒何乌维,自以为长安来去自如,不肯将我军放在眼里。”

  宗寄罗不解。

  成之染冷笑一声:“徒何氏和慕容氏隔河毗邻,他的统万城与慕容氏之境相去不远。国主南下长安,则统万城必危。唯有回到统万城,慕容氏才不敢渡河西进。两害相权,他自当回去。”

  宗寄罗苦笑:“是这个道理,鹬蚌相争,不知是谁坐收渔翁之利。”

  徒何乌维有他自己的考量,成之染想清楚了,心中也稍稍安定下来。

  这座琪树城是扼守南北要道的重镇,宇文氏和徒何氏先后在此地屯兵屯粮,魏军收缴了一大批粮草辎重,军中上下也为之一振。

  成之染命诸军在此屯驻休养,派人给长安送信。

  徐崇朝问道:“你不打算乘胜进军了?”

  成之染摇头:“若是徒何乌维在这里,乘胜追击,打他个落花流水,倒也是快事。可如今他在统万城,千里之隔,金城汤池,严阵以待,我军务要做万全打算。”

  那座巍峨坚固的白城,始终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隐隐有一种预感,倘若徒何乌维坚守不出,只怕围攻统万城,比当年围攻广固城更加艰难。

  她传令军中,就山伐木,大造攻具。

  俘虏中精壮劳力被赶上山充作役力,春夏之交,暑气渐起。众人本以为绝命于此,没想到那位镇国大将军说了,待攻具造成,就放了他们。

  望着山原上郁郁葱葱的林木,那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成之染登城瞭望,也留意到这一点。

  琪树城一带山原蓁莽,密干苍翠,日影明疏,风响松枝。这样茂密的山林,即使在长安也不多见。

  也无怪乎唤作琪树城。

  裴子初听闻她感慨,道:“此城原本不叫这名字,‘琪树’二字,是贺楼骞改的。”

  成之染略略挑眉:“贺楼天王曾到琪树城?”

  “我也是听族中父老说,他与岭北杂胡征战之时,曾亲率将士在此地伐木树栅,因此大捷后将此城改名琪树城。”

  成之染问道:“岭北杂胡,可是徒何氏一脉?”

  裴子初也说不准,道:“许是徒何乌维父祖罢。”

  成之染似是一笑:“诸胡纷杂,征战不休,贺楼天王统而不能制,也是可惜了。”

  徐崇朝在侧,闻言沉默不语。

  成之染例行视察城防,打马回到中军大帐后,忽而听他道:“关中不比江南,胡汉杂处,殊为不易。”

  成之染解甲,周身便陡然一轻,微微笑了笑,道:“我并非单单要荡平关中,更要使关中安定。当初太尉带三郎到长安,我原本以为只是要他历练,前阵子得知他派五郎镇守荆州,派八郎镇守豫州,那两个孩子,能懂得什么?还不是要以东府政令行于二州。他大概也是想让三郎镇守关中。”

  徐崇朝问道:“你选中了岑获嘉,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倘若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无异于解衣包火。若只是单单留兵戍守,南北异俗,人情未洽,趋尚不同,反倒是留下祸患。关中流民,多寄寓在梁雍二州,不如让关中旧族治理关中,施政经年,百姓归心,再徐徐图之。”

  徐崇朝闻言,轻轻一笑。

  成之染又道:“关中素重元武侯,元氏后人亦颇多俊秀。豪强大族,无论夷夏,若有可用之人,我自会上请朝廷,授予重任。”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似这等胸怀,宇文盛、徒何乌维之流,都比不得。”

  成之染笑了:“徐将军怎将我比作他们?”

  徐崇朝失笑,良久道:“难不成比作贺楼骞?这话我说不出口。”

  贺楼骞……

  成之染倏忽想起了长安祁连园所见的麋鹿的眼睛。

  她一时失神。

  草木舒展,日影西斜,在庭中洒下细碎明媚的光影。初夏的夜里,满城弥漫着槐花香气,雪白而繁密的花朵缀在枝头,落到行旅之人缥缈而深沉的梦境。

  成之染数月以来不时梦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她看不清对方的面容,也无法触碰对方的目光,然而她心中却有隐秘的期许,那人的名字压在喉咙里,每当她将要脱口而出时,那梦境便陡然消散了。

  而这个槐花般璀璨的梦里,她仿佛看到了对方的容颜。

  那个在长安御街上戏耍玩闹的孩童,从微凉夜风中回身凝望,身后的巍峨殿阙褪尽光华,稚嫩的面容只剩下茫茫苍白,唯有那眸子清澈见底,却隐隐泛起泪光。

  他仿佛在说话,嗓音极为清淡。她听不清,却看到了。

  终不悔。

  他说道。

  不悔吗?身死国灭,霸业成空,他竟然不悔?

  她怀着一种恍惚之情望着他远去,微风拂面却让人战栗不止。

  成之染摸到了自己流泪的面颊,冰凉的泪水已经将素枕打湿。

  槐香弥漫的深沉良夜,徐崇朝听闻枕边人细微的抽咽,登时惊醒了。望见她融融月光下泪流满面,他问道:“这是怎么了?”

  “将来,我也不悔。”成之染呢喃。

  徐崇朝知晓她是梦到了什么,可她微微皱眉思索着,梦中的光景已飞速流逝。

  她只记得自己得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她与梦中那个人,做出的是同样的回答。

第320章 梁公

  长城郡地处旧日宇文氏与徒何氏交界之地,因两国经年征战,境内百姓如同惊弓之鸟,四散流离。

  攻克重镇琪树城之后,成之染派高寂之率甲骑溯流而上,在北洛水一带游荡。长城郡城邑听闻琪树城陷落,甲骑兵锋所至,纷纷献城投降。

  高寂之在郡中征收粮草,浩浩荡荡地运回琪树城。琪树城守军原本在城外谷地屯田,如今小麦也快要成熟,待麦收之后,军粮又有了着落。

  诸将佐心里有了底,登城北望时,入眼山川也不复先前峥嵘模样。此间景致虽然与江南迥异,整军饬武,秣马厉兵,又好似金陵出兵前的时日。

  只不过那样的日子,距今已隔了两个年头。

  尽日炎炎,酷暑蒸腾,冯翊太守卢昆鹊遣使前来。

  成之染还以为冯翊郡有变,待见到使者才知道,原来是远在金陵的萧群玉传送音讯,信使入关之后取道冯翊郡北上,卢昆鹊于是派人马一路护送。

  这位卢太守,倒也想得周全。

  成之染拆信来看,眸光微动,看不清神情。

  信使等着她回话。

  成之染当即提笔,修书一封,让信使交给萧群玉,道:“京中安定,我没有什么要说的。萧长史劳苦功高,且让她放心,此间事了,我自当回京。”

  信使暗暗记下,又听成之染问起家中音讯。

  他笑道:“萧长史正让属下禀报府主,前些日子小娘子补了场周岁之礼,在徐府操办了一日,朝中大臣都送了贺礼。中书令萧公听闻小娘子抓周抓到了夜明珠,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她。”

  成之染眉间一动:“抓到的是夜明珠?”

  信使道:“萧长史说那是交州进贡的海珠,小娘子抓住了就不肯松开。”

  成之染笑了笑,垂眸掩去眼底的喟然。

  她的掌上明珠,倘若将来能永世无虞,便是她最大的心愿。

  信使千里迢迢赶来,也替诸将佐在京亲眷送来了家书。

  众人围着他问个不停,成之染含笑静坐,似乎在凝神谛听,又似乎神游天外。

  徐崇朝收到了家中来信,他三妹娴娘春日里已与谢鸾完婚,他这个做兄长的,到底是没有赶上阿妹大婚。他琢磨着写信给徐望朝,对方若是知道这个好消息,还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待送走信使,众人仍议论不休,中军大帐内谈笑风生。

  徐崇朝见成之染良久不语,仿佛心思沉沉的模样。他回想一番,问道:“萧长史来信,说了些什么?”

  果然,成之染轻笑一声,道:“你可惯会戳人的痛处。”

  宗寄罗在旁听出此话不寻常,追问道:“金陵可有大事发生?”

  成之染扬手将信笺给她,宗寄罗读罢,吃惊道:“朝廷为何又与慕容氏交好了?”

  数月前,金陵遣使北上云中城,与慕容氏通和,去岁大河之上的刀光剑影,仿佛也在彼此谈笑间灰飞烟灭。

  倘若不是成肃授意,朝廷不会有这般手笔。

  “太尉不回金陵却待在彭城,我只道他督军清剿苏弘义乱党,筹谋渡河北伐慕容氏。可如今打退了苏弘义,他又跟慕容氏交好。”成之染揉了揉眉心,眼底泛起难以抑制的倦怠。

  诸军驻守在关中,除了要荡平关陇,更重要的是与慕容氏对敌。她虽未明言,诸将佐岂会不知。朝廷既然与慕容氏通和,显然并不会很快再兴兵北伐,那么他们留驻在关中的兵马,又何年何月才能回去?

  想到来日归期缥缈不定,众人都横生忧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7页  当前第2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4/3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公主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