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月华反复默念:一个爹妈生的亲妹。
最后还是没忍住,伸手去掐关月荷的腰……衣服太厚,关月荷的肉也紧实,根本就掐不到肉。
闹到胡同口停下,被一号院的牛大妈看到了,啧啧了好几声:江桂英那俩不省心的闺女哟!
—
关家四个工人,有三个评上了先进,在银杏胡同引起了一阵轰动。
谢大妈见他们家在吃粗面馒头,哟了好大一声,“都三个先进工人了,今天就吃这个啊?”
关月华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蛋汤,站起来就道:“我去看看你们家吃的什么精细粮。”
“我也要看,谢大妈你家今天吃龙肉啊?”关月荷话都没说完,人已经蹿到谢家的家门口了。
谢大妈:“……”
要是放在平时,关家肯定是要做顿好吃的。
但江桂英昨天就带着林玉凤和伟伟静静回了老家。他们蹭了汽车厂的运输车到老家公社,再找能到老家的牛车或者拖拉机,给些车费,就不用坐着自行车吹一路的风,还能提前回去帮忙搭把手。
人不齐,肯定不能单独吃好的。
而且,家里还有没吃完的粗面馒头,正好够他们分。
明天要早起,关月荷早早就睡下了,前院有吵闹声都没能把她吵醒。
到了元旦这天,天还漆黑,关沧海带着儿子闺女出发。
这次依旧借了林家的自行车。
关爱国缩着脖子贴住大哥后背,后悔昨天没跟着妈和大嫂一起坐车回去,就不该贪嘴等好吃的。
顶着寒风前进,关月荷再有劲儿也受不住。正巧有辆拖拉机远远地开过来,关月荷赶紧停下挥手。
“司机同志,你们是要去哪儿啊?我们到丰收生产队,顺路的话能不能捎我们一段?”
拖拉机后面后头空着,司机师傅一点头,关月荷他们就赶紧扛车上去。
车斗里还有两位老大哥,给他们挪了位置,关沧海给递了烟,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唠起了家常来。
两个轮子就是跑不过四个轮子,速度可快多了,还能让手脚免遭一场罪。
江桂英看到他们比预计早到了一个多小时都愣住了,问他们是不是四、五点就出发了。得知是蹭了车过来才道了声:“怪不得。”
酒席有长辈们操办,接待客人也是长辈们出面,他们几个就骑车跟着关卫国结亲去。
现在这年头,能搞出个自行车结亲队,足够威风了。
甭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当下结婚都流行军绿色或者红色衣服,喊上亲友领导到家里来,由单位或者大队干部领着新人读语录。
有些人结婚没有领证的意识,但就算没有那张证,周围人和法律也是认可夫妻关系的,上户口时只要有单位或者生产队出证明,照样能给落成夫妻关系。
而关卫国和李秋月则是提前一个多月去公社领了证,只是现在才凑到一块儿过日子。
关月荷也改了口,从“秋月姐”改成了“二嫂”。
再看看旁边的大姐,居然不自觉地产生了时间过得很快的感慨。
顺利的话,不久后她可能就要多一位姐夫了。家里的亲戚又多了不少。
“别光看我,你不是说给二嫂准备了东西?赶紧拿出来。”关月华提醒道。
“哦哦。”关月荷回过神,把带来的新运动鞋送了过去。
她去年一年的内部购买指标用超额了,买这双鞋的指标还是找谷满年借的。
谷满年本来还不想借呢,支支吾吾地说要送人。关月荷能猜不出来他想送谁?忍住没翻白眼,说自己前段时间才给她姐弄了双厂里的运动鞋,他再送就重复了。这才借到。
李秋月和关卫国去领证时,没少听他说兄弟姐妹里,他和小妹关系最好。
但没想到小妹还另外给她准备了礼物,还是城里最近卖到脱销的卓越牌运动鞋。
这多收一份礼也太多了,李秋月抬头想找关卫国,下一秒,鞋子就被塞到了她怀里。
关卫国在外头一喊她们出去吃饭,关月荷就赶紧扭头往外走,“吃饭吃饭!”
刚出去,又被大伯母喊去了厨房,给她拿了个鸡腿。
她现在有点能理解伟伟静静盼着她继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心情了。
丰收生产队没出过大学生,今年公社倒是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但少,没分到丰收生产队。
一听大队长的亲侄女居然被推荐去上大学,个个跟来看耍戏法的猴子似的来看关月荷。
饶是关月荷脸皮够厚,也架不住大妈大婶们天花乱坠的夸奖。
热闹了一天,他们也得赶回去了。
回去时,三辆自行车的车头上都挂了一兜兜的苹果。
丰收生产队的苹果树不多,只有十来家会在自家屋子旁边种上一两颗。
但李秋月家所在的生产队就不一样了,他们那儿有一大片苹果树,每到秋冬季节,就摘下来运往市里各个单位。连五星汽车厂的采购科都是跑他们生产队收购苹果。
这次带回去的苹果就是李秋月家里人带过来的,都是他们家苹果树结的果。
亲戚间,有来有往的,关系才能处得长久。
而结婚大事都不来的,以后可能就不走动了。
江桂英前脚笑呵呵地和大哥大嫂互相道别,又叮嘱关卫国和李秋月有空去家里玩,后脚走远了些就开始骂小姑子和爹妈。
“我看她还有脸来我家里?来了也赶出去!不说卫国是我们生的,她也得看大哥大嫂面子来一趟吧?你们兄妹俩也算是大哥拉扯大的,真是没良心,人不来礼也没送到……”
骂完小姑,又转头骂自己亲爹妈。
“亏得卫国次次来城里送东西都给他们送,记吃不记情,今年也别送了!”
小姑子当城里人久了,看不上还在老家的亲戚。她娘家人不来,怕是还埋怨她没把月荷分到的房子借出去。
行,不来就不来吧!最好以后都别上她家的门!
即使没人附和,正在气头上的江桂英也能断断续续地骂一小时,直到坐上了回城的公交车才勉强收住。
回老家喝喜酒带回来几十个红通通的苹果,关月荷分到了六个,和厂里发的橘子一起放桌子上摆着,显得她物资特别充裕。
邻居见到关家人连着几天吃苹果也没觉得奇怪。
毕竟五星汽车厂这次元旦发下来的东西里就有苹果。每家最少有两个大苹果,品相比关家带回来的好得多。
后面有倒爷来问江桂英要不要水果,关月荷又往家里囤了不少苹果和橘子。
每次烧煤炉烤火就放个橘子在上面,她觉得烤橘子好吃。
吃剩下的橘子皮扔进装着热水的搪瓷杯里,喝一口,能品出一丝淡淡的橘香。
她这儿才岁月静好一小会儿,就有人来砰砰敲门。
“二大妈,咋了?”
“周家的,周家的双胞胎不见了!”二大妈着急道:“你先去胡同里头找,我去通知其他人。”
不等二大妈通知,常正义和对面的蔡英已经披着衣服出来了,纷纷问到底怎么回事。
“宝玉喊她们姐妹俩去供销社买酱油,桂芳从供销社回来,说没见到人。过了半小时还不见回来,桂芳和宝玉出去找,没找着。伟伟他们见到她们姐妹俩出了胡同,但桂芳去供销社问了,售货员说没见到人。”
常听大家喊“周大嫂”,关月荷差点没反应过来周大嫂的名字叫桂芳。
在胡同口到供销社这段路上丢了两小孩?
要换成别的孩子,大家还可能猜测她们是不是贪玩找小伙伴去了。但周家的三个孩子从小就懂事,何况宝安宝宁都七岁了,平常没少给家里跑腿买酱油柴火,不可能不认识路。
就怕是被拐子给带走了。
大家也不废话了,穿衣服穿鞋就出门找人。
在胡同见到其他邻居,也顺嘴说一声,让他们去喊各自院子里的人帮忙找。
连隔壁胡同、街道办和派出所的人都安排人手帮忙了,附近的单位得知了消息,也回单位的家属院喊人过来。
这和当初白跃进偷偷离家出走不一样。
大人想不开离家出走,他们还知道去水边找人。但小孩无缘无故丢了,他们还真想不到上哪儿去找。
周大嫂喊得声音都哑了,身体摇摇晃晃的,像是随时都要倒下来,让人看着揪心。
从下午太阳高挂找到夜色完全覆盖,银杏胡同被翻了个遍,银杏胡同丢了对双胞胎的消息也几乎传了半个京市,人还是没有找到。
最开始出去找人的那批人也都喊累走累了,陆续回来吃饭。
江桂英给送了面过来,“路边也没人见过她俩?难道还能凭空消失不成?”
关月荷也纳闷,胡同到供销社这段路也不是什么人烟稀少的地儿,居然没有一个人见过她们?
哪怕是不认识她们的路人,但走路上,见到一对长一样的双胞胎,总会多看两眼吧?
赶紧大口吸溜面条,吃完把碗洗了,带着手电筒又加入了找人的队伍。
漆黑的夜幕被一束束光捅破,到处都是喊“宝安!宝宁!”的声音。被吵到了的不明缘由的人出来一问,也回家拿手电筒出门。
关月荷再次回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在外头被冻得脚都麻了。
周家没人,就敲了孙家的门,“孙大妈,其他人回来过了吗?人找到了没?”
“我上哪儿知道去?!”孙大妈恶声恶气地回了一句。
里头传出孙大爷的声音:“俩不值钱的丫头片子,丢就丢了,费劲找!”
话说完,孙家的煤油灯也跟着熄灭。
这是正常人说的话?更何况大家邻里邻居的,丢两个孩子是天大的事,不说帮忙,他们居然还说这种风凉话!
关月荷一生气,朝孙家的门踹了一脚,这门就吱呀吱呀的像快要断气似的。
“关月荷!”孙大妈怒气冲冲地开门,“你赔我家的门!”
“什么先进工人?我呸!你这样的就不该推荐上大学!我要去你们厂找领导举报你!”
“你去啊,我也要去找汽车厂的领导举报你儿子!”
“你凭啥举报我儿子?”
“你管我,我就举报!”
要不是赵大妈过来劝和,关月荷还要和这两老货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