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丁学文的信不会要等明年才能寄出来吧?咱寄过去的东西应该能收得到吧?”
山长路远的,打电话发电报都不一定能找到人,关月荷也不知道答案。
老家的二哥倒是有了来信。得知她被推荐去上大学,大伯家里正忙着准备二哥元旦结婚的事,抽不出空来城里,就托人给她带了二十几个鸡蛋。
她打算晚上煮个荷包蛋。
还没到晚上呢,卖大白菜和白萝卜的拖拉机开到了附近的供销社,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顾不上唠嗑了,纷纷喊人出门去排队。
一到冬天,蔬菜就只有大白菜和白萝卜,能把人脸吃绿,但没别的选择。
关月荷这回跑最前面也没用,等她到供销社,排队的队伍都不知道拐到哪儿去了。
供销社的售货员让后头来的人明早再来,说明早还有大白菜和白萝卜送过来。
关月荷听劝,一手一个大箩筐回家。
这次排队买菜没分两家,关月荷和家里一起买,全家都得轮流排队。
供销社八点开门,但等着买菜的队伍在凌晨四五点就开始排了,要是排到后面,不是买不到就是买到烂菜烂萝卜。
要去上班的人被安排早上才去排队,家里不工作的就排夜里的那段。
但第一个去占位置的人很关键。
关爱国被委以重任,早上四点就被江桂英从被窝里扯出来,穿好衣服就冲进了夜色里,为家里抢到了一个比较前面的位置。
之后,江桂英给他送板凳和被子过去,和前后不太熟的邻居满嘴跑火车吹牛皮。
关月荷没轮上排队,她也是八点上班,晚了赶不及。
等她下午下班回来,家里客厅放了两个箩筐的白菜,装不下的萝卜被堆在了地上。
后院的三家,包括她,都是下班回来了才有空把菜往地窖里运。
曹丽丽要上去搭把手,被赵大妈急忙拦住,“你坐着别动。饿了没有?我给你煮俩鸡蛋去。”
关月荷:?
她就说赵大妈和曹丽丽婆媳俩的关系像冬天的天气吧?一会儿大晴天,一会儿飘起雪花。
“月荷姐,要帮忙不?”常正义刚才地窖爬上来,见关月荷刚把一箩筐的青菜搬出门。
“不用。”关月荷抬头看了他一眼,双手一使劲,抱着大箩筐几个大步就到了地窖口。
常正义发现自己真是多余客气,他要是去帮忙,一点一点挪箩筐,那不得被月荷姐笑死?!
灰溜溜地跑回了家。
把大白菜和白萝卜都搬到了地窖里,整整齐齐地码好,把她的地窖小间锁上,关月荷才松了一口气。
她今年过冬的储备总算是都到位了,剩下的,就看能买着什么好东西了。
能买到肉就更好了,天冷,肉能放得住,或者腌制起来慢慢吃。
再去找人换些花生和生瓜子。瓜子最好请周大嫂帮忙炒制,她觉得供销社里卖的炒瓜子都没周大嫂炒得香。
“小关,搭把手。”宋公安在上头的地窖口喊了一声,把关月荷从诸多美食里喊回了神,“来了。”
等她从地窖上来,和张超男迎面碰上,跟在后头的二大妈念叨个不停:“那样的人家能有什么好?还没谈对象呢,你看看他妈,以后做婆婆了还得了?你之前答应得好好的,要留在家里招女婿上门的,隔壁院的周红旗还有刘阿秀,你看看人家,还知道给自己找个好看的……月荷,你家菜都买够了吧?”
二大妈的脸说变就变,和关月荷寒暄两句话的功夫,张超男已经闷不吭声地下了地窖,二大妈又赶忙追过去。
要不老一辈的人常说“吃饱了没事干”呢,肚子有了着落,就开始琢磨事了。
今年的冬天粮食比去年的冬天储备充分,关月荷觉得,即使外头下大雪冷得人牙齿打架,银杏胡同各个院子里的热闹也不会少。
“月华,下着雪呢,上哪儿去?”林玉凤刚进胡同口,就见大姑子穿着新做的棉袄 和新买的小皮鞋出门,从围巾露出来一点嘴巴,抹得红艳艳的。
“出门见朋友。”关月华脚步匆匆。
回了家,林玉凤就和江桂英说刚见到大姑子出门了。
江桂英最近忙的事不少,压根没发现大闺女有什么异常,心想着出门就出门了,没放心上。
被迫提前放假回家的关爱国得意地仰起脑袋,整个家里,就他最早发现大姐有情况!
大姐平时也收拾的齐整,但最多就是擦擦雪花膏。不像现在,又是特意穿新衣服新鞋,又是抹嘴巴的。
这和大姐之前谈对象时的状态没区别!
他正为自己的发现得意,下一秒,被江桂英拍了下脑袋,“让你赶紧过去找你二姐,问她去不去捞鱼,半天不起身,屁股黏板凳上了是不是?”
关爱国瘪嘴,正要站门口喊,又被打了下脑袋,“过去说!不准嚷嚷!”
“哦。”
第34章 通知书
“桂英, 去哪啊?”正要出二号院正门的二大妈哟了一声,问道。
“带孩子去他们姥姥家走亲戚。你也出门啊?”
“啊对,准备去买点红糖。”
走远了, 江桂英袖着手催关爱国和关月荷走快些, 出了胡同,又在长湖街道走一段路后才和早出门候着的关沧海、关建国会合,五人骑俩辆自行车。
江桂英把关爱国数落了一路,说他今天缺心眼儿。
谁家会在家属院或者在胡同里大声嚷嚷说去捞鱼?
终于到了湖边上, 不少人正在冰面上凿窟窿,也有早凿好了就在边上悠哉钓鱼的。
他们没人家的工具专业,光靠锤子凿还不知道凿到啥时候。关月荷往周边环视了一圈,果断锁定目标, 冲前头的几个老大爷走去。
“大爷,跟您打个商量成不?我帮您凿窟窿, 待会我们也来这儿捞鱼。”
头发半白的老大爷皱着眉,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番,摆摆手拒绝了。心想着靠她个女娃娃, 还不如他们几个老伙计轮流出力气呢。
“您不信我能凿出来啊?要不这样,我先凿了,要是成了, 我喊我爹妈他们过来。”关月荷也不废话,趁大爷还没反应过来, 抢过冰镩,看了眼大爷们在冰面上画好的线, 搓搓手,一下一下往冰面戳。
这冰镩有七、八斤重,是凿冰面最好使的工具了。虽然冰锥使用起来更简单, 但凿得慢。
“你这手法挺老练啊。”大爷没想到她还真有两把刷子,力气也不小,看不远处那俩男人,捯饬半天还没砸出来。
“我小时候常来看别人凿冰。”虽然她小时候掉进过冬天的冰窟窿里,但她可没半点阴影。
加上她老爹和大哥帮着砸,终于整出一个窟窿来。
本来想着大家用一个窟窿,后来觉得不方便,关月荷借大爷们的工具,带着老爹和大哥去了另一边再凿一个。
渔网是她老爹找明大爷借的,鱼饵料是老爹找汽车厂的一位工人师傅买的,据说特别招鱼喜欢。
撒了网下去,还得等一会儿,关沧海带着鱼竿去找刚刚那几位大爷,或坐或站围成了一个圈,哪怕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也能就“钓鱼”这事聊到一块儿。
关月荷闲着没事干,还去帮别人凿洞,江桂英喊都喊不住。
“一天天的,她就没个能静下来的时候。”
湖面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估计是其他人听到有人凿冰洞的消息,也赶过来分一杯羹。
关月荷看了眼自家的两个桶,足足二十几条草鱼,特别大的那条特别能蹦,被关月荷砸晕了。不消说,今晚先吃它。
“差不多了,回吧。”
江桂英见好就收,拿出早准备好的网兜,特意把鱼分成了五份,每人拎一点,这样就不显眼了。
一般来说,野外钓鱼捞鱼是没人管的。但不能太过分,总有些人天生带着红眼病,见别人收获多,要碰上巡逻的红袖章,说不定就上去举报了。
关沧海意犹未尽,和他的几个钓友约了下个星期天还来这儿钓鱼,比比谁的钓鱼技术更厉害。
他们走出老远,才又集合到一块儿,骑车往回赶。
在胡同口又和二大妈遇上了。
两家人都是拎着两个桶,飘出一阵阵的鱼腥味……
谁也没尴尬,甚至还能继续寒暄:
“桂英,从娘家回来了啊?”
“是啊,你买着红糖了吧?”
今天收获二十三条鱼,关月荷分了四条带回去,打算把鱼给腌起来。
晚上还在三号院吃了一顿红烧鱼。
关月华问:“要去捞鱼,咋不提前喊我?”
“找得到你,湖面上都没地给我们站了。”江桂英问:“今天和朋友出去了?男同志还是女同志?”
在关月华回来时,江桂英还是发现了不对劲,猜测她可能是又谈对象了。
但问题是,她大闺女不会吃回头草,又和以前那个小高谈上了吧?还是和她搭档做报幕员的那位男同志?
关月华:“男同志,还在接触中,成了再带回来吃饭。”
说完看了眼关月荷。
关月荷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让她别多嘴的意思,于是又埋头喝汤。
看来谷满年同志还得继续努力啊。
关沧海和江桂英倒不着急催她结婚,反正现在都提倡年轻同志晚点结婚生育,大闺女才二十二,这远不到提倡的晚婚年龄。
本来还想提醒她找对象时睁大眼睛,但想想,大闺女上次和小高谈对象时就挺清醒的,知道婆家事儿多的家庭不能轻易踏进去,于是就没再多啰嗦。
他们家和二大妈家拎鱼回来,肯定是瞒不住一个院子的邻居的。
于是,第二天就有邻居也去凿冰捞鱼。
关爱国不用去上学,整天招呼一群差不多年纪的玩伴跟着大人去捞鱼,有时候能带回来一两条,有时候一条都没有,但足够让全家补油水了。
临近年关,工商局对黑市的管控松懈了下来,黑市里每天都有新鲜的鱼卖。相对猪肉来说,鱼不算贵,还不用票,好些人都去买了。
整个银杏胡同弥漫着一股鱼香味。
有些胆子大的倒爷,把生意做到了胡同里来。拎着个篮子,往胡同口一站,逢人就“问路”,实则是在展示自己篮子里有什么。
被“问路”的人要是有意,就把人带回家去,跟邻居说是自家亲戚来串门。
有些倒爷只做自己的熟客,问好熟客要什么,就约定好时间来“走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