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家底
关月荷刚说要去下馆子, 林听立刻就要拉着她出门,“明爷爷家的小饭馆只开上午,去晚了就吃不着啦!”
“怎么就只开上午了?”关月荷惊讶, 她只出门一个月,回来咋就变了?
方大妈叹气, 道:“前段时间摔了一跤,精气神比以前差了一截儿,饭馆关了大半个月,前两天才又重新开门,以后就只开上午那半天。”
“明大爷没法开,他徒弟不也能开?”
见方大妈撇嘴, 关月荷就知道肯定还有别的事儿。果然, 方大妈又道:“老明在家躺了一星期, 他两徒弟就要涨工资, 也不知道到底涨多少,总归最后没谈拢, 人家自己单干去了,新开的小饭馆就在汽车厂大门口对面。”
五星汽车厂那么大个单位,光是工人加起来就有上万,能在厂门口弄到个门面, 没点关系是不可能的。而且, 说开就开,估 计早就做好打算了, 涨工资这事儿就是个由头。
但话说回来了, 人家要奔着挣钱发财去,谁还能拦着不给走不成?
“想挣钱没错,谁不想挣呐?”方大妈道:“他们早不说晚不说的, 就挑他们师父动不了的时候说,咱们胡同里谁不说他们白眼狼,学到了本事就摔碗。也就老明了,徒弟当儿子一样传本事,可惜了他家传下来的菜谱,他儿子不是当大厨的料。”
沉默了一会儿,关月荷才道:“明大爷比我老爹还大几岁呢,退休好几年了,也该歇一歇,多享福了。”
“别说老明了,你爹那理发店,原来在店里烫发的俩年轻人谈了对象,跑去新开的理发店干活了,你爹忙不过来,爱国星期天都得去帮忙。”
关月荷啧了声,“我爹和明大爷这是难兄难弟啊,倒霉事都凑一块儿去了。”
“可不是?!”方大妈好笑道:“他俩还说要找隔壁院的老白买点符纸去去晦气。”
关月荷也乐笑了,白大妈多年迷信也不是白折腾的,看,现在不就在搞迷信上混成了“专家”?
“别乐呵了,赶紧喝汤去。哎哟,光顾着和你唠了,我给秀娟也端一碗过去。”
方大妈一走,林听也要拉着妈妈走。再不出门,明爷爷要关门了!
“咱们改天再去。”关月荷说着,低下头嗅了嗅自己的衣服。
这次去羊城,后面一个星期都是大晴天,衣服没有潮湿味,只有淡淡的香皂味。但她出门一个月都没搓澡了,总觉得自己身上能搓出一层泥下来。
“没味道,你刚坐下的时候我就闻了。”
关月荷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去澡堂搓一顿,“晚点我再把礼物给你拿过来,还有宝宝的……这小名喊着怪别扭的,你俩啥时候把名字给定下来?”
“不着急,我得慢慢想。”
关月荷发现床上枕头边放着本字典,再低头看看黏着自己的林听,有些心虚,她当时啥也没翻,带着林听回来的路上,突然就冒出来了“林听”这个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知情的林听又开始抱着她胳膊扭麻花,哼哼唧唧的就是不说想要啥。
林思甜觉得好笑,这小皮猴在家淘气得很,要不是去上了育红班,肯定每天在胡同里招猫逗狗。
月荷一回来,小皮猴一下子就成了黏人的撒娇精。
关月荷带她去喝了鸡汤,又回家去找衣服和澡票,准备带上小尾巴去搓澡。
林听从她带回来的行李里翻出来了一盒玻璃球,把两只口袋都塞满了。
但在出门前,关月荷把她口袋都给掏了个干净,扛起她就出门,跟扛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似的。
胡同里的邻居都看习惯了,他们这两口子都一样的习惯——喜欢扛着娃走。
澡堂里。
林听被搓得嗷嗷地喊:“妈,妈妈妈……”
喊一声,关月荷就又改一遍力道。
今天星期天,来澡堂搓澡的人多,母女俩又搓澡、又洗带回来的脏衣服,还和熟人唠唠嗑,愣是在澡堂里待了足足三小时。
从澡堂出来时,关月荷觉得自己浑身轻了好几斤。
一回家就忙着分带回来的礼物,林听自告奋勇帮忙,一趟趟地往三号院跑。送完了三号院的,就围在她身边转圈圈,还当场给表演唱歌节目,一本正经地摇头晃脑,怪可爱的。
江桂英从外头回来,专门来待了一会儿。
关月荷也总算知道林听为啥突然愿意去育红班上学了。
“服装厂的育红班有专门的运动服可以买,上面绣有名字。外头的孩子买不着,她才说要去育红班上学。”
江桂英说着说着就忍不住笑了,“去了两天,领了衣服回家后就不想去了。又听说育红班的小朋友可以上台表演,她又留下了。”
林听被说得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要去捂姥姥的嘴巴。
等屋里又只剩她俩,林听才趴在关月荷背上道:“妈妈,你晚上和我一起睡,让爸爸自己睡小房间。”
“为啥啊?”她和林忆苦虽然说过等天暖了,就让林听睡小房间,到时候把小房间里堆着的杂物给清出来,但他们还没和林听商量呢,林听就先把小房间安排给林忆苦了。
真不愧是林忆苦的孝顺闺女。
下一秒,林听斜了她一眼,大声地哼道:“你和爸爸趁我睡着了,就偷偷跑去小房间睡觉,你们……”大坏蛋!
关月荷捂住了她的嘴,顺手从行李袋里翻出来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妈妈买了很多好吃的。”
谷满年当时给她推荐的都是玩具和衣服,她去挑选的大部分都是吃的。
一样接一样地摆出来,林听看得眼花缭乱,发现自己都没吃过,双眼亮晶晶地看着妈妈,压根想不起来让爸爸自己去睡小房间的事情。
林忆苦下班回来,匆匆一进屋就猛地和关月荷对上了视线,要不是中间隔了个林听,他俩都要抱一块儿了。
林听把拆了包装的火腿肠给掰开,妈妈一小段,她一小段,爸爸一小段,她一小段……好吃得她忍不住翘起脚丫,窝在妈妈怀里,甭管爸爸怎么哄,都不肯挪位置。
“妈妈,下次可以带我出差吗?”
关月荷没想到她还惦记跟着出差这事儿。
关月荷摇头,“不可以,妈妈出差是工作去的,不可以带你。”
“好吧,那你下次还给我带好吃的。”林听说着就伸出小手指,“拉钩。”
关月荷很是配合,耐心得不得了。
林忆苦没辙了,压根没他说话的机会,只能先去找衣服洗澡,起身之前还和关月荷悄悄拉了下手。
晚上好不容易等林听睡着了,两人做贼似地蹑手蹑脚溜去小房间过夫妻生活。
忙完又收拾完了才有时间说说话。
没办法,林听现在大了,说话做事也有了自己的一套道理,又正是对什么都新鲜、脑瓜子里有一万个为什么的年纪,他们光是应付她的问题就够了,没空说点悄悄话。
“这边的旧电视和自行车得挪个地方放才行。”
虽然都不太用得着了,但林忆苦没想着把东西卖掉。关月荷自己也舍不得,她的旧自行车是她买的第二样大件,她至今还记得刚买到自行车时,满厂子去显摆的情形。
卖掉也换不回多少钱,留着以后说不定还能成古董。
但家里也确实够满当的了,得再琢磨琢磨。
要么就换个大点的房子,要么就把家里屋子给改改,弄个小阁楼出来存放老物件也行。
“咱们家两个存折,一张一万整,一张一万一,咬咬牙买个小院。”
他俩随后都往上升了一级,工资也跟着涨了一小截,平时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单位食堂吃饭,按理说,应该能存得更多。
实际上,他们这两年工资涨了,可每月能存下来的钱压根比不过前几年。
但要让她勒紧裤带存钱,她也是宁愿存不下钱的。
十几年前啥都紧缺、工资也只有三十左右的时候,她都没亏自己的吃喝,现在物资丰富了、收入翻了几倍,没道理还亏了自己。
“要是不够,就再找思甜他们几个借点。尤其是许成才和丁学文,他们两家都是大户,思甜和陈立中也能借点……”
换成别人,她都不敢那么理直气壮开口,但管他们三个发小借钱,她是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
“实在不够的,我那张书桌,应该也能换不少钱。前几年就能开上千的价,现在只会更贵。再不够,我还有四只大金镯子!”
关月荷把家底盘算了一遍,当下就拍板决定今年就把买小院子的事给落实到位。
“钱不够,我也找朋友借点,书桌和金镯子留着吧。”
“行。”关月荷捂嘴笑了下,“差点忘了还有林听的存折,明天我问她能不能借。”
林忆苦却道:“不如你先和她商量哪天开始搬来小房间睡?”
说到这,关月荷笑得肩膀都在抖,“你还是先担心自个儿吧,你闺女说让你自己睡小房间,她和我睡大炕。”
“对了,咱们以后小心点,她知道我们晚上跑这儿……”
“妈妈!大坏蛋!”小房间的门忽然被推开,林听抱着自己的枕头站门口气得直哼哼。
这下好了,小房间的小炕上挤了一家三口,两只大火炉和一只小火炉。睡到半夜,被子也不知道被谁给踹到了角落里。
林忆苦板板正正地躺在中间,把她们两个给隔开。
一会儿是大的把手脚搭过来,一会儿又是小的把脑袋转了过来。
第204章 小院子(后面补了一段)
关月荷这回是下定了决心要买小院子, 不像之前那样挑拣得厉害,毕竟她和林忆苦的家底就这么多,想买个十全十美的, 那是真不可能。
“行,我们帮你留意着。”江桂英想了想, 又说可能没那么快,让她也别着急。
思甜刚坐月子没几天,秀娟也快要生了,她和老姐妹一起忙活的农副食品店准备交给卫国两口子先帮忙管着。
“我不着急,你们也别急。”关月荷瞥见她额角的白头发,心里不太得劲, 难得有温声细语的时候, “妈, 您和我方妈辛苦了, 我给您捏捏背……”
“去去去!我这把老骨头可不经你捏。”江桂英把她给撇到一旁,忙着把洗晒过的新尿布一一叠好, 自顾自地道:“我再把爱国和秀娟带到上小学,我就也退休了。”
胡同里有些舌头长的老邻居笑话她,说她帮儿子带孩子就算了,还要帮俩闺女带娃。她就乐意带。
她这一辈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结婚成家、再看着孩子结婚成家。
她没进城以前大字不识几个, 进了城后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是叫“文盲”。后来街道办搞扫盲, 她才识了字,拿到了高小文凭。再后来**时期搞妇女运动, 那会儿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 到处号召妇女同志也参与到工业生产中,她才有机会进厂里成为招待所的一名清洁工。
她从不对外说,但她这几年特别得意:她一个农村来的文盲, 生了两个读到研究生的闺女。
“我和你们爹,把你们带进了城,让你们吃上商品粮,我们就这么大本事了。”江桂英又道:“你们呢,自己也争气,以后谷雨和林听就能过更好的日子……一代托举一代,日子就这么过来的。”
要搁以前,关月荷不太乐意听这些话,现在也能静下心认真听着了。
不过,老人闲下来就是会常想起以前的事儿,关月荷怀疑,是因为林听去上了学,家里没个皮猴闹腾,她妈才爱唠叨。
不然的话,她妈现在这会儿肯定是忙着拿擀面杖去逮林听。
“哎哟!都这个点儿了!”江桂英顾不上唠叨以前的事儿了,催她赶紧出门去接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