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这才想到这个习以为常的细节,甭管是在学校食堂,还是在外贸部的食堂,关月荷去打饭时都能和窗口后面的阿姨熟稔地打招呼。
关月荷认真道:“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对阿姨嘴巴甜点就行。”
“别光说我啊,你们有人申请提前毕业的吧?分配的单位确定了没有?”
能被选拔通过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肯定不差,关月荷也好奇他们会被分到哪儿去。
一说到这个,兰韵琴无奈叹气,“外交部要求太高了,进不去,我被分到了海关。”
而其他人,有申请留校的,有被分回到户籍所在的省会或是市里的对外贸易局或是对外贸易总公司,也有被分到合资公司的……
当然,也有人还在等外贸部的录用结果。
他们这帮人,将会被分配到国家需要他们的岗位去。即使没被分到心仪的单位,但大家也没失望,还没拿到毕业证去单位报道,现在已经在开始准备在未来的岗位上施展拳脚了。
只有一个人似乎不太满意自己的现状。
叶知秋被分到了京市对外贸易总公司从事翻译工作。
京市对外贸易总公司是今年才成立的,负责全市的进出口业务管理,她家里人都说这个单位好,未来大有可为。
她不是很喜欢进单位工作,但想自己出来单干,例如办个旅游社专门接待外国游客,怕是她家里会炸成一锅粥。
叶知秋看了眼对面坐着的关月荷,再看看自己两边的同学或是师姐,又把心思给压了下去。
关月荷下午没工作需要处理,而他们下午还有培训,一起吃了中午饭,关月荷就和他们道了别,直接回家去了。
银杏胡同里面的路恢复了原状,总算不用担心有人会掉坑里了。
关月荷刚进胡同口,就看到三号院的大门口围了不少人,最里面的人有拿着擀面杖的、有拿着锅铲的,个个凶神恶煞,一看就不好惹。这些人都是生面孔。
外面围着的几圈人,则全是银杏胡同的居民,宋公安正站在三号院大门正中间。
关月荷不用问都知道,这些人是来找丁老五算账的。
这样的情况在这一个月里没少发生,关月荷不常能准时下班,所以只见过两次。但她听林思甜和其他邻居没少提,说几乎天天都有人来找丁老五。
这些人过来,有的要丁老五补钱,说当时东西卖便宜了。有的要丁老五把东西还回来,他们把钱退回去。
关月荷认为丁老五不是好东西,但也觉得有些人实在太不讲道理。
怕是当初卖东西收钱的时候,心里在笑丁老五人傻钱多呢吧,一转头,发现人家转手卖出了高价,他们又觉得是丁老五坑了他们。
“有人就是被他骗的。”江桂英下巴朝外抬了抬,“今天来闹事的这伙人,压根没把东西卖掉,丁老五去收废品,顺手就把人家腌酸菜的陶罐给偷走了,要不是凑巧发现,人家还在骂同院子的邻居做贼呢。”
关月荷啧了声,“那他是真讨打。”
那伙人闹到了下午,宋公安都快拦不住了,最后是丁大妈苦着张脸出来,讨价还价,最后给赔了三百块钱。
“总共来了七拨人闹事,我算了算,丁老五总共赔了得有小两千……我去!他这收废品的活是真挣钱啊!”
说得其他邻居的小心思都冒出来了,想着要不要也改装一辆三轮车,让家里没工作的孩子去收废品。
伍家旺路过,听到“收废品挣钱”这句话,心里是认同的,但真以为收废品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呢?
丁显光也出去收废品,只会蹬个三轮车乱蹿,问别人有没有废品卖还臭着张脸,拉不下脸面,还吃不了苦,还想挣钱?做梦呢。
再说了,丁老五压根就不是靠收废品挣钱,真踏实收废品,可没法这么快就攒下来两千块。
关月荷也在好奇呢。
“丁老五什么时候跟人学的鉴宝本事?”要是没学过,怎么可能知道别人家不起眼的老物件是好东西?
“不知道,他在丰收大队的时候天天偷懒在知青点睡觉,学也是回了城后学的。”关爱国回道。
“反正不可能是靠感觉。”江桂英说这话时,眼睛直盯着关沧海,冷哼了一声,“没那本事,还想学别人捡漏,几十块买回来个不值钱的破烂货。”
关月荷瞟了一眼屋里,看到客厅靠墙的绿色五斗柜上多了只看起来有点年头的花瓶,又看了眼旁边心虚得不吭声的老爹,就猜到这个花瓶是怎么来的了。
和关月荷有同样疑惑的人还不少,但丁老五自从医院回来,天天都在屋里躺着,丁大妈不准别人进去打扰,没人能问得到原因。
“老关、桂英!你们侄子运了一车的苹果过来,在胡同口呢。”张二嫂从外头回来,刚踏进院子就大声喊人。
二哥来银杏胡同了?
关月荷率先起身出门,在她前面,还有不少邻居也跟着出去。
关卫国和两个小舅子运了一三轮车的苹果进城,刚刚到胡同口的时候,一个没注意,就被一位大爷扯开了盖在上面的黑布,露出了一筐红通通的苹果。
在胡同口的其他人一看,立刻围了过来,拉着他们小声问:“这苹果卖不卖?多少钱一斤?能不能便宜点?”
京市郊外底下的生产队就有大片种植苹果树的,在城里想买苹果不算难,难的是价格贵。单位要是效益好,春节前发的年礼里可能会有苹果。
但等春节还有两个多月呢,而国光苹果已经上市了,家里的小孩闹着想吃,大人也馋。
这时候显出在乡下有亲戚的好处了,要是住乡下的亲戚自己种有苹果树,就能吃上了。
“二哥!”
跟着关月荷出来的邻居也想问,他们带来的苹果卖不卖。
“带来的苹果不多,就不和大家换了。”关卫国招呼自己的两个小舅子,把剩下的两筐苹果给抬了下来。
他家自留地也种有苹果,结的果年年都往城里送两筐,二叔家、方大妈家、还有两妹妹家里,几家分一分,其实也没多少。
只不过往年都是蹭别人进城的车送过来的,今年却是专门开了一辆三轮车运过来。
邻居们也不傻,虽然他们车上只有两筐苹果,但车里还有不少空竹筐呢,这些竹筐肯定也是用来装苹果的,在外面卖完了才过来。
就是不知道,他们是把苹果卖给了供销社,还是卖到了收购站。
关卫国带着俩小舅子把两筐苹果分别送到了三号院和一号院。
三号院的邻居问题太多,关卫国就带着两小舅子留在了关月荷这边说话。
“我们带了两辆车的苹果过来,去了电视机厂的家属院,一上午就卖了二十筐。其他人先回去了,我和他俩过来给你们送苹果。”
关月荷给他们冲了糖水,然后找了自家的竹筐出来,把这筐苹果分装到两个筐里,另外一份等谷满年过来带走。
她这儿边给苹果换筐边问:“今年的收成不错吧?”
关卫国高兴地点了点头,“收成是不错,就是收购站压的价太低,我们才带了一部分到城里来,没想到卖得这么快。”
关月荷问了他们卖的价格,就道:“供销社里的苹果五毛一斤,你们卖三毛八一斤,卖得好不稀奇。但是,别闹太大动静就行。”
“今天是意外,我们商量过了,改天分开去不同的家属院卖。剩下的也不多了,卖完自家的就算了,今年能过个好年。”
把苹果卖给收购站是省事,但价格低,收购价不到两毛钱。进城折腾了点,但比卖去收购站要划算太多。
八月份来接娟娟时,正好遇上谷满年,当时谷满年说城里对水果的需求量不小,提醒他可以拿一部分送到城里来卖,他只要把价格定得比供销社的低一些,不愁没人买。
他琢磨了许久才决定要试一试。
村里就一家跟着他一块儿干,其他人都有种种顾虑没加入,他就去了老丈人家,找李秋月的亲弟李胜和堂弟李明来干活,把自家的苹果和老丈人家的苹果一块儿送城里来。
事实证明,这是真能挣到钱!
“自家田里的收成也好,刨去了要上交的公粮,剩下的足够敞开肚皮吃了。”
关月荷顺势就道:“你和伯父伯母说,以后不用给我送粮过来,我和林忆苦不常在家吃饭,分到的口粮足够我们吃了。”
关卫国没应下,想起来他爹妈提过,说月荷家里要修个独立的卫生间,他还没见过单个的卫生间长什么样,就问卫生间建在了哪儿。
“外面,原来杂物间和洗澡间给改了。”关月荷指了指门边墙上的钥匙,让他自己拿着去开门。
关卫国的两个小舅子自从进了屋就拘谨低坐着,不好意思乱瞟也不知道能和关月荷说啥,见自己姐夫要出门,立刻起身跟上。
关卫国刚给卫生间开了锁,才满十六的李胜憋不住话,小声问:“姐夫,咋城里人的厕所还得锁起来?他们也怕别人来偷肥料啊?”
“自家腾地儿建的厕所,不锁起来,别人都过来用,那不糟心?”
李胜撇嘴,心说用个厕所怎么糟心了?探头往里一扫,发现里头弄得干净整洁,铺了水泥,和大队里的旱厕不是一回事。他现在能理解为啥自家的卫生间也要挂锁了,换成他家,他也这么干。
“我以后也想给我家里弄个这样的。”李胜扯了扯堂哥李明的袖子,小声地道。
关卫国笑道:“以后家里的果树都结果了,挣钱了,你想建两个卫生间都成。”
江桂英拎着沉甸甸的竹筐过来时,见他们三个正往卫生间里探头探脑,觉得好笑。
胡同里的公厕改造完成之后,没在自家建卫生间的,都跑去别人家参观,也是他们这样的表情。
不过,好些人看完就后悔了,想找街道办申请也建独立卫生间。但街道办也说了,现在再申请,就得他们出全部的费用,还得他们自己去各个相关单位跑申请。一笔不小的开支和繁琐的流程又把这些人给劝退了。
“天黑得早,我不留你们吃晚饭了,下次进城,中午就过来家里吃饭。这些东西给你爹妈带回去。”
江桂英把东西给放到了关卫国带来的空竹筐里带过来,说完,又找他问家里还有多少苹果要送城里卖。
“外头要是不好卖,你们就送银杏胡同来,这儿都是厂职工,多的是人舍得买水果。”
关卫国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应了声好。
他其实也想过拿到银杏胡同来卖,但这边的熟人太多,万一被有心人举报到汽车厂,怕会影响二叔他们的工作。
江桂英猜出了他的想法,“你放心地送过来,咱们拿自家的苹果和胡同里的人换别的,又不是搞投机倒把。你们缺啥票,就换啥,没人能挑毛病。”
现在多的是有人挑担子来胡同里卖东西,连宋公安都当没看到,街道办更是不管。
关卫国的两小舅子眼睛一亮,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要找人换票呢?
“成,下次有多的我就送胡同里来。二婶,月荷……月荷?”关卫国一转头,不知道关月荷跑哪儿去了。
“啊?”关月荷在卧室里应了一声。
“我们得回去了,下次再来看你。”说着就让小舅子拎起地上的竹筐。
“等等!”关月荷加快了速度,从卧室里收拾了一卷布和两捆毛线,又跑去翻了储物的斗柜,拿了两瓶罐头和一包奶糖,东西都给放他们的竹筐里。
“给伯父伯母还有娟娟带的,你让伯父伯母下次不用给我送粮食了,我这儿够吃。走走走,我送你们出去。”
关卫国带着俩小舅子离开银杏胡同时,两个原本装满苹果的竹筐,此时也被堆了不少在乡下不好买到的物资。
“姐夫,城里的东西真丰富,你改天还叫上我啊,还有我堂哥也来。”
李胜坐在三轮车后面,还在回想今天进城的见闻,他以前以为城里住在楼房才好,但今天去了银杏胡同看,觉得住大杂院里也不差,人家都有单独的、干净的厕所,水一冲就干净了。而且,就算是住在大杂院里,人家家里也照样摆着电视机,大件是一样都不缺……
“行啊,你们肯出力干活就来。”
关卫国把俩小舅子直接给送回了老丈人家里,顺便当长辈的面算清了钱,才蹬着三轮车回丰收大队。
关卫国的老丈人李大爷让小儿子李胜去隔壁喊人过来,今天送去卖的苹果,也有一部分是他兄弟家的,他们再一块儿按各家的苹果重量分钱。
“比送去收购站多两毛,这都翻倍了!”李大爷的兄弟李二爷数了钱,语气激动,“大哥,我家剩下的不送收购站了,让李明、李胜跟他们姐夫送城里卖去!”
李大爷提醒他们道:“外头人来问卖了多少钱,你们把嘴巴闭紧实了,闷声挣钱的道理不用我说。”
“哎!”李二爷把钱给了自己媳妇儿,乐呵呵地道:“幸好卫国脑子灵活,不然咱要少挣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