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梁图图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013 KB   上传时间:2025-11-27 13:42:30

  关沧海觉得这不算事,“明天我去换点水泥补补,再刷大白,屋里就亮堂了。待会去买把新锁,把房门的锁给换了。”

  江桂英指着外头搭出来的半间道:“外头搭的半间都快四平米了,全用来做洗澡间浪费,隔开两半,做个洗澡间和一个杂物间正好,靠墙那间做洗澡间好排水……”

  走一步说几句,都不用关月荷愁,关沧海和江桂英就帮她规划好了房子翻新的事。

  关建国叉腰转了一圈,“我去借梯子,角落上头有道缝,家里还有瓦片不?”

  “有,在酸菜缸旁边,你再拿几块布……”林玉凤又改口道:“算了,我和你一块儿回去找。”

  说完,夫妻俩往外走,各找各的东西去了。

  许成才和林思甜也说回家拿扫把、水桶过来,关爱国站着左看右看,最后看向旁边的关月华,“大姐,咱俩干点啥?”

  虽然他不爱干活,但大家都忙,只有他闲着,有点尴尬。

  关月华呼了一口气,指挥他去把外头半间里堆积的杂物给搬出来。等大嫂拿了不要了的破布过来,挽起袖子开始擦窗台。

  才开始忙活,二号院的住户们陆续上门。

  先是住在正院的常大爷和赵大妈老两口,这俩人也是二号院的一大爷、一大妈。

  在商量好换房的这两月里,关月荷回家的频率大大提高,就是为了了解她以后要常打交道的邻居们都是什么情况。

  知己知彼,打骂不慌。

  常大爷是汽车厂的六级钳工,赵大妈是废品站的回收员,两儿一女,大儿子拿到了单位分房,带着媳妇孩子住单位房子,大女儿嫁了出去,只有即将高中毕业的小儿子住在家里。

  他们家,二号院的第一大户。

  常大爷和赵大妈过来打个照面,和关沧海、江桂英唠嗑几句。

  第二个来的是住对面右耳房的宋公安爱人,蔡英大姐。他们有俩孩子,大儿子宋西北十岁,小女儿宋西南五岁。

  蔡英姐说,俩孩子分别是在西北、西南出生的,名字就这么取了。

  关月荷一下就给记住了。

  后院的两家邻居看起来都是和气人,人家日子过得好,还都是有工作的,挑事的概率就小。

  后罩房住了两家,分别是陈家和康家,都是她老爹的老同事。不然,她一个小姑娘搬过来,人家犯不着当家的两口子过来打招呼。全是看她老爹的面子。

  她老爹悄悄地和她道:“就隔一道墙,你有事喊一声,我们就过来了。他们要敢欺负你,看我不给他们削个光头!”

  “嗯嗯,我解决不了的再喊老爹你。”关月荷想了想,劝道:“剃光头就算了,小心年底不能评先进。”

  先进很重要,他再保持两年,就是连续十年先进了!

  嘴巴一闭,不敢说大话了。

  前院的邻居也来了。

  前院西厢房住的张家,张大爷是汽车厂建厂时招的第一批工人,老资历了,所以被推选做二号院的二大爷。老伴是孔大妈,但她不爱听别人喊她孔大妈,得喊二大妈。

  张大爷和二大妈只有俩女儿,大女儿嫁了出去,小女儿张超男今年考进了汽车厂,老两口打算让她以后招赘留家里。

  没错,二号院有一大爷一大妈,还有二大爷二大妈。

  人比三号院少,管事的居然还多两个!

  但关月荷想到前院东厢房的孙家和周家,又觉得前院多个管事大爷管事大妈是应该的。

  东厢房第一间住的周家,周大嫂一个寡妇带着三个闺女住。周大嫂本名叫罗桂芳,爱人没了后,她都让别人喊她“周大嫂”,生怕别人觉得她是单身一人而想着给她介绍对象。

  周大嫂三个闺女,大的十二岁叫宝玉,剩下两个是双胞胎才六岁,分别叫宝安、宝宁。

  东厢房第二间住的孙家,是银杏胡同有名的刺头、赖皮一家人。

  孙大爷孙大妈在胡同里是被其他老头老太太排挤的,因为他们最能闹事,人人都怕被他们讹上。

  除了胡大妈这样的不怕,实在气不过,打一顿就好了。

  但孙家最招人烦的,其实是孙大山,经常色眯眯地盯着女同志看。他也是汽车厂工人,全家就指望他一个人的工资,所以想和他媳妇伍二妮离婚,转而娶周大嫂,这样家里就有两个工人还多一间房了。

  伍二妮被孙大山和孙大爷孙大妈压制得死死的,没有说话的份。甚至连八岁的儿子孙家旺都看不起她。

  周家的门锁着,人应该是外出了。孙家倒是有人在,但没人往后院来。

  关月荷巴不得他们家的人不来。

  最后来的是住在倒座房的白家。这家情况和三号院的丁家情况十分相似。

  白大妈也是一个女人拉扯几个孩子长大,但不同的是,白大妈是离婚后带着几个孩子过,孩子也都跟她姓白。

  白大妈在汽车厂后勤处上班,俩女儿俩儿子,大女儿和大儿子都结了婚。大儿子白红军也是汽车厂工人,和爱人吴兰香目前只生了金花一个女儿。二儿子白跃进和小女儿白向红分别是十六、十五岁。

  白跃进和白向红都没通过汽车厂今年的招工考试,白大妈没少往关家跑打听服装厂招工消息。谁知服装厂也不对外招工……

  门房住的两口子,陆昌和卢艳,三十多岁了,还没个一儿半女,还是汽车厂的双职工,嘴巴就没被亏待过。

  按理说,他们双职工应该能分个更宽敞的房子,但他们挺满足,说反正没孩子,住他们俩人也够住,就没申请换更大的房子。

  总的来说,后罩房的两家照普通邻居处着就行,后院的两家可以多来往,前院的五家,除了孙家,其他四家应该都能处。

  后院的说笑声没断过,孙大爷孙大妈耳朵贴着窗户。

  “咱要不也去看看?”孙大妈不想去,但院里其他家都去了。出门了的周家不算。

  “哼!不去!”孙大爷背着手,在屋里骂骂咧咧,“黄毛丫头一个,也敢占一间大屋,打雷第一个劈左耳房!”

  一说起左耳房,他们就觉得心痛。

  两间半的房子,他们要是换成了,还用得着祖孙三代五口人挤一间屋?

  骂完关月荷,又骂搬走了的老邻居马大爷,骂着骂着,又骂起了街道办马主任一家。气不过,甚至还起了要去贴大字报的念头。

  但他的念头才起,就被孙大山不赞成的眼神给压了下去。家是儿子在当,他们吃饭还得靠当工人的儿子,他个当老子的还得听儿子安排。

  孙大山让他们安份点,披上外套,就往后院走。

  大家都去了,他怎么也得露个面。

  但没想到,除了关家人在,三号院每家都有人在,好几个人盯着他,像在防他做坏事。孙大山脸上笑呵呵,心里已经恼得把这些人都骂了一遍。

  关家人多势众,孙大山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打个招呼就匆匆溜了。

  三号院各家的人是跟着许成才和林思甜过来的。

  他们知道关月荷今天抽签拿房,就猜着关家要开始收拾二号院的左耳房了,只是没想到动作那么快。

  别看平时大家摩擦不断、小矛盾也不少,但在大事面前,各家都不用人来请,就自发地从家里拿抹布、扫把过来帮忙。

  甚至连水泥和刷墙的大白粉都用不着关沧海操心,刘阿秀说家里亲戚能换到,当下就让谢振华带关建国找亲戚去了。

  周红旗笑道:“咱们院里青壮年多,今天就能把墙给刷出来。月荷你看好日子搬进来就行。”

  前些日子还互相扯头花的谢大妈和丁大妈脑袋凑一起聊天,好得跟老姐妹似的。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小时,屋里的卫生就搞好了。关建国爬屋顶检查了一遍,把缺的瓦片给补上,坏的瓦片也顺手换了。

  中午各回各家吃饭,下午又各家来一个男同志帮忙,坑洼的地方填上水泥,灰黄灰黄的墙面刷成白墙,外头的半间用一半砖一半木板给隔成两半,还弄了两块木板做门。

  砖和木板是找胡同里的邻居们换的,一家凑一点,正好够用。

  一直忙到晚上六点多才完工。但这两间半房子已经很成样了。

  江桂英和林玉凤回家准备晚饭,关沧海和关建国把来帮忙的邻居送回到三号院,并一再强调:“等家里收拾好了,再请大家过来吃饭。”

  这意思,就是要在二号院摆几桌请老邻居们了。想着能蹭顿好的,大家纷纷说:“到时一定来!”

  关月荷拿本子出来记要订的家具和要添补的家当,记了满满两页纸。

  她的几个朋友都明确说了要给她送什么,于是就把其中几项给划掉。

  看着收拾干净、随时能搬进来住的屋子,关月荷整颗心都是满的,好似她在这苍茫天地间终于找到了可以深深扎根的安身之处。

  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日子正冲她飞奔而来。

第19章 新家

  马二嫂办事靠谱, 人也爽快。星期一下午就把从汽车厂房管科出的证明、盖了章的换房协议书带来服装厂找关月荷。

  确认没有问题,关月荷就去房管科找莫科长,让他也出一个证明, 并在换房协议上盖个公章。

  莫科长办事不拖沓, 看协议没问题,就给盖上了公章。同时,没忘提醒关月荷最好也去银杏胡同所在的街道办登记一下情况。

  证明和协议都是一人一份,单位也留一份存档。在房管科几个同事的见证下, 关月荷拿出十二张大团结给马二嫂。

  一开始讲价砍了15,后来因为马大嫂在外头多嘴,马二嫂怕她反悔,加上她妈和大嫂趁机讲价, 又砍了15。而之前就付了50定金,所以只需要给120。

  钱给出去, 换来了手头薄薄的两张纸。

  至此,换房的事情彻底了了。

  马二嫂点了两遍钱,牢牢地攥手里, 笑容满面道:“我们家也和别人换好了房,就在一号楼的108和107,这个星期天在楼下请亲戚朋友吃饭, 月荷你也来哈。”

  关月荷应下了,并在心里又记下一笔:星期天, 请客吃饭的有:郭大姐、朱大姐……马二嫂。

  “小关打算哪天搬家?”办公室的大忙人王从新忽然问她。

  搬家是厂里这几天最大的话题。走到哪都能听到有人在讨论:谁谁谁家哪天搬新家,谁谁谁家要摆两桌请客。

  小关同志安静得像不存在, 但办公室里的人也没忽略了她。

  “已经在搬了。”关月荷回道。

  房子在星期天那天就收拾出来了,晾了两天,她昨天下班就去后勤处借了三轮车, 把不常用到的东西先给搬了过去,顺便给家里换了锁。

  托谷满年换到的瑕疵布,她找许成才帮忙,下班后借厂里的缝纫机做窗帘和桌布。

  还去采购科订了套沙发和一个衣柜,剩下的书桌、餐桌、椅子和斗柜,都是找邻居赵大妈从废品站买的。

  好东西轮不着她去捡漏,但都能用。反正都是要拿桌布给铺上的,旧些也不影响美观。

  不当家不知道开销多,哪哪都要花钱。锅碗瓢盆,她都得准备上,以后总有在家开火的时候。

  她刚刚在对本子上要买的东西,看自己还要找人换哪些票。顺便盘算下自己手头还剩多少钱。

  哦对,老爹说为了方便,让她找时间把户口从家里迁出来,自己单独一个户口。

  这也是为了大哥好。汽车厂人多房少,竞争压力大,不像是服装厂,只要本人名下没房产,符合分房条件的,都能分到一套房。

  她的户口要是还在家里,在外人眼里,她的房子也算是家里的。家里住房宽敞,大哥想申请单位分房就更难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6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