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潮人海_分节阅读_第206节
小说作者:余姗姗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25 KB   上传时间:2025-11-25 16:03:12

  林东一顿:“目前还在查。吴美霞的微信联系人里有超过一半都是男性,其中有十几个都在近三天内联系过,有那么一两个说话跟开玩笑似的,其他的都属于正常交流。”

  随即林东又问:“为什么这么问?”

  戚沨回道:“只是同为女性,代入案发的时间地点,以及吴美霞这个人所产生的疑问。你看,案发地在靠近河边的草丛里,上面有桥体遮挡,左右又有灌木丛,沿途没有发现拖拽的痕迹。当然也不排除是清洁工清扫过上面的痕迹,可是从街面走到下方案发现场,需要经过两节楼梯,还有一小段路,这部分也没有找到拖痕,而且根据现场找到的部分脚印来看,是死者自己走下去的。原因呢?那么晚的天气,孤身一人,如果不是见到熟人,还是有意发展关系的暧昧对象,她为什么要走到那么偏僻的地方?”

  -----------------------

  作者有话说:红包继续

第220章 “你认为漏洞在罗斐身……

  离开吴美霞租的房子, 戚沨一个电话打到江进手机上:“再安排一次李诚俊和王昭的问询。”

  江进依然维持着蹲姿,一手拿着电话说:“和他们提了,但两人都说不好请假, 暂时没约上。”

  “那就等他们下班了,去出租屋找两人当面对一次。提前不用打招呼,不给他们推脱的借口。”

  “得嘞, 晚点我和小夏过去。”

  戚沨问:“现在在哪儿呢?听着像是外面。”

  “汇成工地。”江进吁了口气,“欸, 你说罗斐和姓宋的小子, 两人大半夜一起挖个能埋一个成年人的坑,天亮以前干得完吗?”

  “呵。”戚沨从鼻子里哼出一声, “他的供词能击破的地方可不止这一处。”

  “怎么讲?”

  “暂时还不能肯定,我现在要去一趟监狱, 等我回来再说。”

  电话切断,江进瞅着手机屏幕若有所思, 直到旁边的夏正问:“戚队怎么说?”

  江进回:“她说要去监狱, 我还没问去见谁, 就挂了。”

  夏正跟着分析:“李蕙娜、张魏都在监狱。张法医……哦, 应该说是张松,目前还在看守所。监狱里还有不少认识徐奕儒和章洋的犯人,这要是问一圈, 得花不少时间啊。”

  “还有个人,高幸。”江进说。

  不到一个小时,正在做工的高幸就被管教单独叫走。

  见等在对面的人是戚沨,高幸半点不意外,坐下便问:“这次带了什么书?”

  “没有书,来得太匆忙。”戚沨说, “你写下来,我让人捎给你。”

  高幸点头:“还是问徐奕儒的事?”

  “是,也不是。”戚沨拿出一份档案副本,透过窗口递进去,“认认看,还有印象吗?”

  那是一份二十多年前的法医报告,上面均为手写字,落款签着鉴定人的名字,并非“高幸”。然而在这份报告里有几处存在不同意见,而每一处不同意见都由参与鉴定者的签名。其中一行非常不起眼的角落,有一行溜缝记录的小字,正写着“高幸”二字。

  戚沨说:“如果不是看到这行字,我都不知道你是当年的鉴定人之一。”

  高幸快速翻看了一遍档案,皱着眉安静片刻,似乎正在回忆这宗旧案,好一会儿才说:“我想起来了。就这个案子,当时我们几个人想法有出入,还进行过很激烈的争辩。不过我那时候只是个法医助手,我也没有真凭实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所以争到最后还是将这个案子进行‘保守’处理。到最后,我的‘怀疑’就以‘不排除’三个字来呈现。”

  从程序上来讲,这样写一点错没有。

  高幸问:“这么老的案子,怎么现在拿出来说?就因为证人是徐奕儒?”

  戚沨摇头:“我想先知道你的‘怀疑’是什么?这里写得不清楚。”

  高幸回道:“我怀疑当年在现场的不只一个嫌疑人,还有另一个凶手存在的可能。但你也知道,没有证据就是空话,因为一直没有找到第二人,而那个犯罪嫌疑人也很快招认了,所以这个案子结得很迅速。”

  宋昕的父母,当时是一个死在二楼浴室里,一个则死在一楼楼梯的最下方平地上。

  至于宋昕,他一直躲阁楼的杂物中,直到警方找到他。

  说是阁楼,其实就是第二层向上延伸的一块复式结构,不过都用来堆放杂物,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纸箱子叠放在一起,小孩子躲在其中很容易隐藏。

  高幸说,找到宋昕后,当时的办案民警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试图让宋昕开口,而且还请了当时春城比较权威的儿童专家来帮忙,称宋昕极有可能是目睹到案发场景,吓坏了。

  戚沨听到这里,心里却没有半点起伏——她本能上就不太相信这层判断。

  高幸继续说,差不多长大半个月的时间,宋昕终于愿意说话了,但他却绝口不提案发所见,问了就说不记得、不知道。

  其中还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当宋昕终于恢复“神智”,不再自闭之后,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搂住徐奕儒。

  不必专家解读,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宋昕对徐奕儒十分信任、依赖。

  高幸说:“我的怀疑就是从那天开始彻底打消的。”

  “这么说,你怀疑过徐奕儒?”

  高幸点头:“宋家大门敞开,嫌疑人一个人入室抢劫,这本身就有点违背常理。房子那么大,嫌疑人在这之前又没有入室抢劫的前科,经验不足,居然胆子这么大。宋教授是死在浴缸里,当时正在洗澡,全身赤裸。而按照嫌疑人自己的说法,他在冲下二楼的时候,正好被宋夫人撞上。宋夫人高声呼喊,他为了阻止就将她按住,试图捂住她的嘴。就在这个时候,小区的电闸突然跳了,嫌疑人手上一松,宋夫人挣扎过猛,一脚踩空,就那样摔了下去。”

  犯罪嫌疑人一直坚持说,他从没有推过宋母,而且根本不知道宋父为什么会死在二楼浴室。

  不过当时还有另一种推断:正在浴缸里泡澡的宋父,因听到妻子的呼救,于是急忙起身,没想到却刚好赶上跳闸的那一分钟。而宋父在情急之下,伸手找支撑,但因为是在抹黑情况下,一个不小心就抓到吹风机垂下来的线,进而将吹风机扯到水里——偏偏吹风机还一直插着电。

  总之,嫌疑人一直在喊冤,说他没有杀害宋父,就连宋母也是一时错手,他本意根本不想杀人。然而从因果关系来推定,这二人的死亡均与他有关,因此最后判决的还是故意杀人罪。再者,宋父在学术界地位崇高,这件事牵连甚广,无论如何嫌疑人都没有酌情轻判的机会。

  “嫌疑人不承认杀害宋昕父亲,但承认去过二楼。”戚沨问,“当时宋昕父亲正在泡澡,如果嫌疑人没有进去过,那他脚底的水是哪里来的?”

  高幸回答:“他说他经过浴室的时候,看到水从门缝里溢出,他才会踩到。我们到现场的时候,也确实看到那些水溢到楼道里。而根据现场的水量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嫌疑人所说的可能。”

  戚沨安静了片刻。

  高幸笑问:“你也觉得不对吧?”

  戚沨这才道:“水溢出门口,浴室里的人难道看不到吗?如果顺序是嫌疑人杀人在先,离开时没有关掉水龙头,那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警方赶到现场的时候,浴缸里的水的确会大量溢出。可如果嫌疑人上楼的时候,浴室的水已然溢出,这是不是就能说明宋昕父亲在当时已经出事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和小区跳闸无关。”

  “所以我一直都在怀疑现场还有一个凶手,还是恰到好处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真凶。就是这个人杀害了宋教授。”高幸说。

  戚沨意会道:“你在怀疑徐奕儒。”

  “不止。”

  戚沨瞬间眯起眼:“还有宋昕的母亲。”

  “反应很快。”高幸说,“不过当时没有人相信我的怀疑。他们都觉得这太过戏剧化,不符合事实,最主要是没有证据支撑。而我的怀疑,是根据常理来推断的。”

  戚沨接着说:“徐奕儒到宋家做客,因此宋家的一楼二楼有他留下的痕迹并不奇怪。这些痕迹不能作为指认他是凶手的证据,而且他还亲眼看到嫌疑人从房子里跑出来,并不是凭空捏造。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而且很容易被忽略……”

  “你已经想到了。”

  见高幸没有阻止,戚沨继续道:“假设嫌疑人没有撒谎,他在房子里制造出的第一个动静就是在楼梯上撞见宋昕母亲。宋昕母亲高声呼救,按理说宋昕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躲起来,而是出于好奇和对母亲的保护,跑出来查看情况。可嫌疑人从头到尾都没见到宋昕。难道说宋昕只是因为听到呼救声,就判定有危险在,于是躲到阁楼吗?这根本不符合常理。他应该是看到了一些东西,受到惊吓,这才躲起来……所以正确的情况应该是两种,一种是嫌疑人杀害宋昕父亲,被宋昕亲眼目睹,另一种就是徐奕儒或宋昕母亲作案,宋昕同样看到现场。”

  高幸点头:“当时嫌疑人已经被捕,重判是跑不掉的,不管宋昕父亲的命是不是算在他头上。而宋昕母亲也已经身亡,就算真是她做的,法律也不可能去追究一个死人的责任。再加上宋昕对于案发时的记忆已经缺失,这个案子就这样结了。”

  “所以你才会说,之所以打消怀疑,是因为宋昕恢复之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抱住徐奕儒。”

  “没错。如果是徐奕儒做的,宋昕不会那么信任他。”

  而除了这几个人之外,宋家二楼没有找到其他人的痕迹。

  那么也就是说,要么就是宋昕见到嫌疑人杀害父亲,要么就是见到母亲杀害父亲。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令人无法接受。

  会不会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导致宋昕后来的心理走向?

  戚沨最后又问:“那么从阁楼的窗户往外看,以当时宋昕的身高,和窗户的角度,他是否能看到嫌疑人逃走的身影,和去而复返的徐奕儒?”

  “看不到,而且也看不清。”高幸很定地说,“那扇窗户被杂物挡住了,而且还贴了防窥窗纸。”

  戚沨没接话,只是将这个细节记在心里。

  反倒是高幸好奇地问:“你还没告诉我,这么久以前的案子怎么现在会突然翻出来?莫非你们找到了新的疑点?不会真的和徐奕儒有关吧?”

  虽说找到新疑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高幸实在想不到别的可能。

  “等我证实了再告诉你。”

  “好。我也想知道我当年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

  不到半个小时,戚沨便离开了监狱。

  刚出门就接到江进的电话,他一上来就问:“探监结束了?”

  “你是掐着时间打过来的吗?”戚沨反问。

  江进笑了笑,话锋一转:“有收获?”

  戚沨快速描述了一遍高幸提到的重点,随即落下结论:“也就是说,从宋昕当时的角度,根本不可能看到徐奕儒拿了一箱东西上车。可是罗斐的描述却像是宋昕亲眼看到一样。”

  “哦……”江进思忖片刻,“要么就是罗斐编了个故事,连细节都想到了;要么就是宋昕当时并不在阁楼,他是从别的窗户看到了院子里的情形。”

  “可当时的身体检查,都说宋昕完全失去案发当晚的记忆,那他又怎么会在多年以后跟罗斐提起这些细节呢?”

  “也许他是装的,也许是后来想起来的。”

  戚沨没接话。

  江进又问:“你认为漏洞在罗斐身上?”

  静了几秒,戚沨坐上车,看着窗外呼了口气,语气很轻:“我的感觉告诉我,是罗斐隐瞒了关键信息。”

  -----------------------

  作者有话说:红包继续

第221章 “比如说是突然来了机会……

  戚沨没有立刻开车, 而是坐在驾驶座上整理思路。

  很明显现在掌握的线索有信息偏差,而在这个阶段,由于徐奕儒已经无法开口说话, 宋昕还不到正式对峙的时候,所以他们专案小组的审讯就只能“依赖”罗斐一个人的供词。

  戚沨并不想将一个人往坏处想,用放大镜去反复观察他的每一个缺点、每一条供词, 而且这个人曾经是她的男朋友。然而一旦落实到嫌疑人的身份,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在刑事案里, 她见过人性最低劣的部分, 认知一再被刷新,而且也见到过罗斐为了赢官司不择手段的一面——李蕙娜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只不过被她发现罢了。

  而以当时罗斐暗箱操作的熟练度和游刃有余的节奏来看,那显然不是第一次, 而且不是最有难度的一次。

  于是戚沨不由自主代入罗斐的立场和他以往的惯用手段:如果她是罗斐,她也会抓住现在难得一见的机会, 即警方缺乏其他有力供词, 只能听他一个人编故事。

  一旦这个阶段他编的故事没有被识破, 被警方视为符合逻辑链的一环, 那么即便将来抓到宋昕,也不会想到去推翻过去已经“默认”的部分。警方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宋昕针对徐奕儒就是因为徐奕儒的见死不救、趁火打劫。只要这一点坐实了, 那么关于看到徐奕儒搬了一箱子材料的细节也就不会再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一箱子?

  这么具体,这么细节,似乎不像是编出来的。

  为什么不是一份资料、几张纸、几本书的厚度,而是一箱子?这绝对不是随口说出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2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6/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潮人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