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潮人海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余姗姗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25 KB   上传时间:2025-11-25 16:03:12

  戚沨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安静了几秒,这样回道:“变态杀人犯和一般杀人犯有个明显的区别。”

  “是什么?”叶晋辉快速追问。

  “回到案发现场,反复回味,是唯一延续刺激的方式。”

  “对对对,在理!只是靠回忆有什么意思呢,回到现场不是更直观吗?就像是一家好吃的餐厅,我会忍不住再去,就是为了再尝尝那个味道。还有吗?”

  “有,收集癖。”

  “哦,你指的是凶手会收集受害人的物品?也是,回到现场不一定安全,现场也不可能永远维持着刚案发时的状态。”

  ……

  几乎同一时间,江进正在支队的办公桌前盘点几样物证。

  原本袁全海和李成辛的案子是两件,物证都是分开处理的,在不同时间上交给物证科,但因为李成辛的打火机出现在袁全海的兜里,于是现在两个案子正式合并为连环案。

  袁全海的尸体经过解剖,已经证实死于硫化氢中毒。

  而这次的硫化氢泄露,起因是设备出现故障,再加上错误的人为操作而导致,就目前来看和李成辛案的凶徒扯不上直接关系。

  这个案子里最大的疑点就是,袁全海为什么会在事发后第一时间跑向后门找人,难道那个人早知道会发生硫化氢泄露事件,于是一早等在那里?

  江进正翻看着,许知砚又从物证科拿回来一个小箱子:“都在这里了,包括上次补充的物证。”

  许知砚将箱子里的物证一一拿出来,同样都装在透明袋子里,上面还标注了详细信息。

  直到其中一个装着钥匙的小袋子放在面前,江进的目光顿住了。

  他拿起袋子看了眼标注,仿佛有疑惑似的,问:“这也是酒店现场的补充证据?”

  许知砚接过来,说:“是啊,这不是后勤那边的备用钥匙吗?我去的时候要了一把做备份,将来到了证据核对环节还要比对……”

  这话还没说完,江进就立刻转向一边,从旁边的那堆物证中拿出另一个袋子,那里面同样装着一枚钥匙。

  这两把都是很普通的款式,头部是原型的金属,上面打了个洞,整体尺寸属于中号偏大。

  “嗯?”许知砚问,“这两把钥匙……我怎么记得酒店现场的钥匙被凶手拿走了啊?”

  江进眯起眼睛,起身说:“你看清楚,这是在袁全海身上找到的钥匙。”

  “啊?可是……”

  许知砚拿起两个袋子,看看左手,又看看右手,这样来回看了三四次,终于说:“这两把钥匙分明一模一样啊。”

  这话落地,许知砚倒吸了一口凉气,她诧异地看向江进。

  只听江进问:“找到袁全海兜里的钥匙之后,现勘队有没有试过厂房的后门?”

  许知砚回忆道:“我记得出于保留完整痕迹的考虑,好像没有立刻去试,而且那扇门当时痕检正在采集。哦对了,后来有同事去和厂房的人确认过,他说就是这把钥匙,袁全海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上班时间不会带和工作无关的东西,也不会带一大串钥匙在身上,所以……”

  江进接道:“所以,能找到的唯一一把钥匙,自然就被误认为是厂房后门的钥匙。”

  “天呐,这个疏忽可太大了!”许知砚说,“但这样也能证明,袁全海最后见到的人就是李成辛案的凶手。”

  “可是,为什么?”江进喃喃道。

  许知砚接着说:“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俩无论是年龄、背景、职业,还是亲友关系都没有半点交集啊。”

  “不,一定有。”江进曲起手指,用手指关节轻轻敲了敲眉心,“继续追查,再往回推十年,十年不够就十五年、二十年。我不相信他们之间没有关联,那东西一定藏得很深。”

第139章 到现场亲眼确认袁全海……

  “如果说袁全海和李成辛两个案子有关联, 那么为什么作案手法完全不一样呢,甚至找不到一点相似之处?哦不对,凶手分别从他们身上拿走了一件东西, 是李成辛的打火机和袁全海的手机。至于那把钥匙么,不是李成辛的私人物品,难以辨识所属人, 它能代表的是李成辛案,凶手则选择将他放在袁全海的现场。从这个角度分析, 无论是打火机还是钥匙, 都像是凶手故意给提示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明一个暗, 难道他巴不得警方抓到他?”

  小组会议上,许知砚一口气总结到这里, 又看向其他参与调查的几人。

  江进没接话,只是垂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正接着说:“如果是故意挑衅, 我感觉就两种解释, 一种是他自作聪明, 认定警方抓不到他, 还有一种是,也许像是现在这样作案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心理,挑战警方更刺激一些。”

  听着两人的讨论, 江进依然不搭茬儿,其他组员也相继参与讨论,每个人都说的在理,似乎在点子上,但又好像没有直中靶心,总是擦了个边。

  而此时的江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上学时的画面, 那是在一堂犯罪心理学课后,戚沨第一个冲上讲台和讲师讨论观点。

  其他同学纷纷离开教室,江进留到最后,还坐到了第一排,就那样“光明正大”地旁听小灶。

  谁都知道这位老师最喜欢戚沨,尽管戚沨有不同意见总是“贴脸开大”,但她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反而每一次都准备充分,各种案例朗朗上口。

  而这一次,他们讨论的是“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

  什么叫犯罪动机,大家都知道。

  那些鸡毛蒜皮的摩擦不能叫动机,只是“稻草”,真正的动机是最直白、原始的驱动力,是“我”脑子里就只剩下这一个念头,必须杀了他才能消解,而其他所有原因都是为了支持这个念头,进一步加强说服力存在的。

  有时候,真正的杀人动机即便连凶手自己都不知道。

  人很擅长自我欺骗,而自我欺骗是为了逃避“真实”,那真实的东西是自己最不愿触碰的。

  而找出真正的“犯罪动机”,就能理解为什么是这种“犯罪行为”。

  直到现在,江进都还记得那堂课后戚沨和老师讨论争辩的内容。

  他的思路刚走到这里,坐在对面的夏正的手机便响了起来,夏正看到来电提示,接通后就按下免提键,让所有人都能听到。

  对面是负责调查科技公司厂房事故的部门,他们根据厂房内的监控、工序和设备的运作原理、化学方程式的运算等等,已经完全还原出整个事故的原因。

  这里面运用了大量名词和学术用语,比如沉淀槽、冒罐、压滤除去Zn和Cu杂质、喷涌速率等,这部分令人理解困难,直到最终结论出来,证明事实并非是一开始现场看到的以及科技公司的人汇报的那种情况,所有人都“先入为主”了。

  其实是袁全海在上一工段处理液的部分就已经是违章作业,加上压滤机堵塞,这才导致罐内液位突升,最终冒罐喷溅。

  硫化氢的毒性极其强烈,何况是一次性喷出大量,那气味足以令人在短时间内晕倒。而现在已经在医院苏醒的另外两位值班人员,性命虽然保住了,却因为这次事故而永久留下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因为毒性和长时间昏迷,他们的记忆也有部分缺失,都无法完整说出当时到底发生什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操作上一工段的人就是袁全海,这一点视频也拍到全程。

  这通电话打断了小组内的讨论。

  电话切断后,江进也收回思绪,说道:“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设备先出了问题,当晚值班三人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慌了,心理素质不过硬,又进一步违规作业试图阻止有毒液体喷溅。但现在看来,这场事故的起因就是袁全海。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被问责。”

  “可是……”夏正翻看着资料说,“袁全海做这行二十年了,无论是他的履历还是同事们的口述,都可以证明他的经验不是弄虚作假。而且就是因为他技术过硬,才派到这个岗位,以他的资历怎么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也许他就是故意的。”许知砚来了这么一句。

  江进看过去:“继续。”

  许知砚一股脑说道:“我假设有一个人和袁全海说好了,让他在案发当晚搞出一场事故。事故发生后,两人又约定好袁全海从后门逃离,这个人就负责接应。可是事故并没有按照袁全海自认为的趋势发展,比他预计的还要严重。袁全海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跑出后门,见到了来接应的人,但对方却没有将他带走,反而就站在那里看着他彻底陷入昏迷。最后,这个人还留下了一把钥匙和一个打火机,又顺手拿走袁全海的手机。哦,不止,袁全海用来开后门的钥匙也被带走了。”

  “可是,这个人为什么要袁全海制造事故呢?”有人问。

  夏正回道:“也许只要查明这个原因,就能揪出凶手的身份。这个人应该和这家科技公司的利益有交集,或是竞争关系。”

  “如果说这是一场手段肮脏的商战,又何必对袁全海见死不救?折了一条人命,这案子的性质可就上升了。”

  江进终于开口:“袁全海的命、厂房事故,在这个人眼里应该是‘鱼与熊掌’,他要兼得。但哪个才是主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几人一同沉默下来。

  江进吸了口气,继续说:“李成辛案和袁全海案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是精心布局,亲自动手,另一个则是借刀杀人,杀人之后再选择见死不救。这两种手法直接反映了凶手在做这两个案子时心态和心思是不一样的。”

  许知砚快速在纸上划拉了几笔,说:“李成辛的刀伤没有致命,袁全海的死却在计算之内。看来在这个人心里,袁全海比较‘该死’,李成辛还可以留一口气。而且一个是刀伤,另一个是中毒身亡。不过有一点我还是不太理解……”

  夏正问:“哪一点?”

  许知砚说:“如果凶手一早就想好见死不救,又何必大半夜还去现场一趟呢?他完全可以在家睡觉啊,这一路上难道他就不怕被人看见,或是被监控拍到吗?要制造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只有‘不出现’才是最完美的。袁全海的手机里虽然有和他的通话记录,可那个电话卡并没有实名,就算不当场拿走也很难查到他的身份,只能根据塔台定位锁定一个信号范围。哦,除非手机里有一些很重要的线索,他必须去一趟。”

  几秒的沉默,江进缓慢说了这样一句:“比起手机,到现场亲眼确认袁全海的死,对他更重要。”

  ……

  小组会议结束没多久,江进的手机里就进来一条微信,来自戚沨。

  江进将电话拨了回去,此时的戚沨刚回家不久。

  看到来电,戚沨将声音调小,和任雅馨交代了两句,这才不紧不慢地回到卧室合上门。

  “喂,你信息里说有线索,是什么?”江进迫不及待地问。

  戚沨在桌前坐下,看着面前的窗户,视线落在摇晃的树枝上:“漫画公司的主编叶晋辉,前两天晚上找我咨询一个新人漫画作者的创意,还发了几张手稿给我看……”

  戚沨很快将来龙去脉描述了一遍,江进在电话那头安静得出奇,可戚沨却能从几乎难以察觉的气息中,品出那细微的情绪起伏。

  直到道出所有,戚沨说:“我的意思是,先不要大张旗鼓去查,这个‘抽丝’绝对不是凶手。可他是通过什么渠道拿到这些信息的,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点。现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抽丝’认识凶手,但凶手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抽丝呢?’至于另外一种,就是局里有鬼。”

  半晌过去,江进终于找回语言:“知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戚沨声音不高,注视着这时停在树梢上的麻雀,说:“不知道,我也不方便问。要查出这个人不能打草惊蛇,漫画公司里肯定有合同和他的身份信息,但要拿到并不容易。不过有一点,就是每周三他们公司都会开一次选题审核会,会后编辑会和自己的作者聊修改意见,或是视频或是电话。我个人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直都是邮箱。除非这个‘抽丝’比我还特殊,否则叶晋辉的通讯记录里一定能找到他。”

第140章 “你这会儿有时间吗,……

  此时的江进正在研究“抽丝”的几张手稿。

  李成辛的案发现场他已经倒背如流, 哪怕是与案件没有直接关联的线索,比如包厢里窗帘的颜色、材质都能脱口而出。

  不得不说,单看“抽丝”的笔触得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哪怕是这样“断章取义”的几张纸也能令人身临其境。

  但“抽丝”描绘的细节和真实现场有很大出入,有几个细微的地方甚至是矛盾的。

  看到这里,江进十分认同戚沨的观点:“抽丝”不是凶手, 更没有去过现场。

  再进一步讲,“抽丝”并没有凶手那样的“素养”。

  但作为漫画来说, 这样的水平已经足够了。读者们同样没有杀人经验, 不具备犯罪思维,自然看不出来这里面的漏洞。

  很快, 调查“抽丝”身份的任务就落在许知砚手里,许知砚先是联系技术, 又向通信部门调取叶晋辉近日的联络记录,在里面找到一个实名为廖泉的男人。

  廖泉并不是漫画公司的员工, 但他每次和叶晋辉的通话时间都超过十分钟, 按照戚沨的说法, 大概率是叶晋辉签的漫画作者。

  而近来叶晋辉最上心的就是“抽丝”, 叶晋辉还在这个人身上压了宝,赌他会一炮而红。

  再说“抽丝”,此人的网络记录并不难查, 他不仅经常“翻墙”,而且逛的大多是兜售真实案件细节内幕的暗网,上面全是重口味照片。

  “抽丝”不仅入了会员,他的信用卡上还有几笔额外的消费记录,显然是通过这个平台购买了一些“素材”。

  然而线索到这里就断开了。

  唯一能肯定的是,出卖李成辛案细节的人, 也是这个网站的会员。这么巧,他兜售的东西被“抽丝”选中。

  许知砚问:“江哥,要不要请这个‘抽丝’回来聊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潮人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