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潮人海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余姗姗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825 KB   上传时间:2025-11-25 16:03:12

  这个承上启下的故事是比前面长,不过快要结束了。

  从这一章开始进入本文的分水岭。

第116章 不管什么时候,回头是……

  戚沨站住脚, 背对她的罗斐似乎也感受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来。

  两人都有点意外。

  “你怎么来了?”罗斐问。

  “之前错过了下葬,正好今天有时间。”戚沨反问, “你是……”

  “只是想来看看。”

  “哦。”

  戚沨不再说话,将手里的东西放下,逐一摆上去。

  罗斐看了一眼便蹲下身帮忙, 全程没有一个字交流,直到袋子空了。

  戚沨对着墓碑鞠了三个躬, 又闭上眼静了片刻。

  苗晴天的笑容、声音就在脑海中盘桓, 但又好像已经化为泡沫,仿佛一切都是她臆想出来的。

  睁开眼时, 戚沨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依然落在“苗晴天”那三个红色字体上, 对旁边的罗斐说:“有时间吗,聊一会儿?”

  “山脚有地方歇脚。”罗斐接道。

  戚沨只点了下头, 便率先往来路走。

  她知道罗斐一直跟在身后, 下山路的地面上可以看到两人的影子。

  他们就像是不认识的陌生人, 相隔两三步, 就这样一路无声地走了六、七分钟,终于找到山脚的一个阴凉处,大树下有石桌、石凳。

  罗斐先去买了两瓶水。

  戚沨接过喝了两口, 看向远处的山和蓝天、白云,有一种不真实又恍惚的感觉。

  静了片刻,罗斐观察着戚沨平静却又茫然的表情,终于忍不住打破沉默:“你要聊什么事?”

  戚沨收回视线,对上他的眼睛,忽然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咱们之间变成现在这样了?我有点忘记了,你还记得吗?”

  “你说的‘这样’指的是……”

  戚沨说:“关系亲近的时候,一方说聊会儿天,另一方不会问具体要聊什么,而是自然而然地开启一个话题。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聊一会儿’就指向了有目的性的重要的事,说完了就该结束。”

  “是吗?”罗斐垂下目光,“也许是因为彼此都开始忙碌起来了,聊闲天就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

  “再奢侈的事,只要是认为值得的人,就不会觉得勉强。应该说是从心里有隔阂开始。”

  罗斐没接话,看上去是默认了。

  其实在来的路上,戚沨就已经看到网上的谣言。

  无论是基于本能还是破案的直觉,她的第一反应都是,外人不可能知道这么详细,还能做到精准打击,这里面一定有非常了解她的人在背刺。

  那个名字也很快浮现出来。

  她没有丝毫疑虑,更没有产生过“会不会是我想多了”这样的想法,她非常肯定、确定就是他。

  然而见到罗斐以后,她却连一点要当面对峙,听他亲口承认的冲动都没有——这样的行为,就意味着她还抱有幻想,想听到以外的答案。

  戚沨还记得,当医生第一次预估苗晴天的生命还剩下多长时间之后,她就产生过一个想法:苗晴天或许是捆绑她和罗斐的关系最后一条纽带,而苗晴天的离开就意味着纽带的自动解绑。

  戚沨再次开口,这样说道:“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凝视’。”

  罗斐看过来。

  戚沨继续道:“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变成了‘他人’,时刻用挑剔、针对、批判、审视的标准去无限放大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做,就等于将自身客体化,会逐渐失去自我。”

  接下来几分钟罗斐全程没有开口,一直都是戚沨在说。

  她的语气听上去就像是在闲话家常,说的不像是自己。

  “网上那些批判、猜测、无中生有,就是他人凝视的一种延伸。大众希望警察是完美的,而完美的标准则是剔除掉所有人性。过于爱美的人连自己身上有颗痣都无法接受,执着于第一名的人,拿了第二名会彻夜失眠,自我怀疑是不是不够努力。现在有这么多人‘凝视’着我,说实话在看到舆论蜂拥的第一时间,我心里也有过问号。但我问的不是‘我是不是做错了’‘我是不是失职了’,而是‘为什么’。”

  高辉的尸检不是戚沨做的,但戚沨在后来听到张法医说,高辉身上连一颗痣、一块胎记都没有。

  从基因上说,当然不可能是高辉“毫无瑕疵”地出生,只可能是后天通过医美手段消除。

  一个行为,反映的是心理动机。

  高辉一直活在他人的目光之下,她也需要粉丝们的“目光”来营生,渐渐的她就将他人的评价视为作为的标准。

  可那些标准是多样的,有的还自相矛盾,不可能面面俱到。

  再加上杀害程朵那件事,令高辉的陷入了长达十五年的恐慌和担惊受怕,这也是她后来被确诊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完全客体化是什么样呢,他是不是需要依赖一个或是一群主体,将他们的批评当做金科玉律一般那样活着?

  说白了就是过于在意他人目光。

  更病态的是,当自己也成为“他人”,时刻用自我凝视去审视自己时,就会形成一种反复无常、永无止境的内耗。

  事实上,“在意他人的看法”和“希望他人在意我的看法,来认同我”,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角度,折射出来的是同一件事。

  戚沨不敢说自己从没有自我怀疑过,不过她的自我怀疑,通常是在分析案件上出现偏差时,她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漏掉了什么。

  他人对你的凝视,只是一时一刻的折磨,自己对自己的凝视,却是终身地不放过。

  就好像无论做任何事,都在“失误”,为什么什么都做不好,恨不得将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人群,怕被人看见这个不完美、充满缺陷的自己。一开始用的是眼镜,后来就成了放大镜,直到变成显微镜。

  而社会上最恶意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就喜欢到处挑人毛病,哪怕是一件小事、一件好事,他们都能挑出来最不好的角度,再套用一个阴谋论。

  挑毛病、安罪名,就是这群人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直白点说就是找存在感,因为在其他事情上无法实现,但挑毛病人人都会。

  人们总说要警惕PUA,其实这种凝视和批判就是一种PUA。

  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觉醒之后,“男凝”这个词就出现了——它的意思当然是负面的。

  但“他人凝视”却很少有人注意,它不只包括男性,也有女性,甚至可以是不带性别地监视,透露出来的是人性的粗鄙、阴险。

  最悲哀的是,当陷入自我凝视的圈套时,自己也就成了他人的帮凶。

  半晌过去,罗斐开口道:“你知道吗,自从你上了公大,进了市局,我就越来越‘怕’你。”

  这个字是戚沨想不到的,在她的印象里,罗斐对什么都极有自信,根本不可能“怕”。

  只听罗斐说:“和你相处,我有时候会有一种透明的感觉,像是什么都被看穿了。但你是知道的,是人就有秘密,就会撒谎,也需要一个不被他人‘入侵’的心理空间。不只是我,你也需要,你也有不能与他人分享的秘密。其实我早就想提醒你……我是律师,不是嫌疑犯。”

  这话落地,罗斐微微一笑,正好微风拂过,吹动他的休闲衫衣领,衬着那副笑容和随意的坐姿,仿佛此时两人是在踏青露营,而不是在“谈判”。

  戚沨一直盯着他,片刻后才切换一个看似和前面无关的话题:“我想了很久都想不通,我从支队离开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可以为我解答吗?”

  罗斐摇了下头,却不是否认,而是说:“对我而言,这就是损人不利己,我不会主动去做。”

  停顿两秒,他又道:“或许是你挡了一些人的路,他们只是要清理障碍罢了。”

  戚沨没有问罗斐为何要参与,他的行为已经是出卖了。

  而且她知道问了罗斐也不会说,最大的可能就是,罗斐和对方之间有一些利益交换,而他早就衡量过她的价值,认为这笔交易值得做。

  “我也有件事想问。”罗斐也非常自然地换了个话题。

  戚沨秒懂:“你想知道我提分手的原因。”

  罗斐点头:“虽然我早就猜到咱们长不了,但我印象中当时的关系还算和谐,也没有为了什么事争吵过……”

  两个同样冷静的人,自然都不会因为一段本就说不上是“良缘”的感情而内耗,但在一段和谐的关系里,一方突然提分手,就等于是对一段亲密关系的拒绝。折射到另外一方心里,就变成了“你在你否定我这个人”,进而引发自尊心的维护,和突如其来的羞耻感。

  只不过这样的现象在罗斐身上并不那么明显罢了。

  戚沨倏地笑了下:“我猜你大概忘记了,上大学的时候咱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亲吻无名指的镜头,还解释了这种行为等于对未来的承诺和忠诚。”

  罗斐一顿,试图回想,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当时的情景,更不要说电影的名字了。

  戚沨见状,以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姐出车祸之后,在医院里昏迷不醒。有一次我去看她,发现你也在,而且你就坐在床边,拉着她的左手,亲吻了她的无名指。”

  她的目光并不犀利,甚至可以说是温和,就像是一个十分了解罗斐的老朋友,用一种“我都了解”的眼神:“那是我第一次正视到你藏在心里的秘密。但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承认,所以就没提。而你的不承认,是因为你清楚,姐根本没那个意思。窗户纸一旦捅破,你得到的只会是拒绝和疏远。”

  没想到都走到这步了,又经历了一次“被看穿”。

  罗斐再一次错开目光,遂自嘲一笑:“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越来越‘怕’你。”

  “可我从没有真正拆穿过你,更没有将你当做嫌疑犯。如果我要摧毁你们的关系,顺手毁掉你在感情世界的支撑,就只需要将这件事告诉姐就行了。”

  安静了几秒,罗斐点头,却依然不看她:“的确,我该谢谢你给我体面。”

  “不是为了你。”戚沨说,“她是我最尊敬的人。任何会令她失望,伤害到她的事,我都不会去做。”

  戚沨吸了口气,又缓慢吐出,好似终于卸掉了一个包袱,随即站起身,再一次看向远山和天。

  然后她看向依然坐着的罗斐,落下最后一句:“罗斐,你已经走得太远了。但不管什么时候,‘回头是岸’都不晚。”

  -----------------------

  作者有话说:红包继续

第117章 “对,肯定是这个男的……

  当年在酒吧街极其“吃得开”人称“小哥”的刘豫, 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都坐牢了,有一天还会再次面临提审。

  什么追查漏罪的说法, 刘豫还是坐牢以后听说的。

  他就和这里的狱友一样,心里虚。

  真是没法不虚,有些事儿做了, 但当初或因为没有被查,或是因为证据不足, 而没有算在最终的认罪认罚里, 他还以为侥幸逃过了。

  而这座监狱里,还真有不少被查漏罪又被追加刑期的犯人。

  提审之前, 管教民警没有向刘豫透露过一点,刘豫被单独叫过去时, 心里还在犯嘀咕能是什么事儿,知道见到“三堂会审”的架势, 又见到身着公安制服的三位刑警, 心里顿时一咯噔。

  他干嘛了?这是刘豫的第一个疑问。

  要查哪一件?他心虚的事儿还真不少。

  刘豫有点发白的脸色, 和频繁眨眼的小动作, 以及不敢直视的眼神,瞬间就将他的心虚暴露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潮人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