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团的货物和马戏团的不一样,那个赵珺打算明天一早拍,刚好今晚拍完,工作人员们可以把大缸钉板之类的道具放上去,明天早上来让演员们拍一遍卸货,省了时间。
“你要哪个可乐?”左丹雪一手拿着一瓶红的,一手拿着一瓶蓝的,问那个预定了可乐的男孩。
他犹豫了一会儿,问:“怎么没有黑色的?过年我妈回来给我带的是黑色的。”
左丹雪皱着眉头想了想,想到了原因,黑色的应该是别的口味吧?
她直接下结论:“黑的没有这两个好喝。”
作者有话说:说起《百年孤独》,因为这本书我挺喜欢魔幻现实主义,还去看了点莫言,后面发现还是更喜欢《百年孤独》,然后我大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跟导师我说我想写国外的魔幻现实主义,他给我推荐了托卡尔丘克的书,当时她刚拿诺贝尔没多久,导师说这个选题新不容易重复,我记得是叫《太古和时间的房子》(ps我竟然连书名都记错了,搜了一下是《太古和其它的时间》还有《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结果足足看了一年,我才看了三分之一,灰溜溜的换题目了。
真的看不下去,不能理解,世上竟有如此看不懂之书
第194章 23岁,你继续拍摄……
那个男孩犹豫了一下,两扎都买了下来。
他其实手头有不少零花钱,当然只是相比于其他的村里孩子而言的。
这个男孩也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还有个弟弟陪在父母身边,在城里读书。
生他的时候太早了,父母赚的钱还不够租房子,自己都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哪有地方放孩子?
所以他就被送回了老家乡下和爷爷奶奶生活。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急着生孩子,生了又不养。
虽然很无语,但是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过了几年,父母成了高级工,收入增加了,租了房子可以养孩子了,却又生了二胎,房子里只能放下一个孩子,也只能供得起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在大城市里上私立学校,所以他还是待在老家。
父母也许怀有一些愧疚,所以会按照日子每天给他几块钱零花钱,在过年的时候交给爷爷奶奶,让他们按月给或者按周给,因为是孙子,爷爷奶奶倒也没有抠他的钱。
包括之前孩子们在玩的羽毛球,也是父母带给他的。
这些钱和城里来的玩具足够让这个孩子成为村里的孩子王,尽管每天几块钱可能只是弟弟订鲜奶的费用。
电影发生的季节是秋天,距离这个孩子的父母上一次回老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所以他手里的羽毛球已经秃了,拍子上也断了线。
这个孩子的父母回回家的频率比马戏团来这个村子的频率还低。
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困境。
因为一直没有待在父母身边,所以和父母没什么感情;因为农村的教育条件比不上城里,所以学习也比不上跟在父母身边的弟弟;又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又“没见识”,即使后面被接到城里,也会被父母觉得畏首畏尾不大气。
跟父母压根没有感情,又大概率学习不好,这些孩子未来很可能会重复他们父母的道路,等到十七八岁就辍学进城打工。
以前的留守儿童还好些,在农村没什么玩的,还会认真读读书;电子产品越来越流行以后,很多留守儿童会沉迷手机了,因为爷爷奶奶也没什么耐心带他们,能够让一个孩子安安静静不惹事的方法就是给他们个手机。
而他们跟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弟弟是“城里人”,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就算读不了书打工,至少眼界开阔些,打工工资可能还更高。
这样对两个孩子极其不公平的培养方式早晚会闹出乱子来。
男孩在别的孩子羡慕的眼光中,一下子拿下了两箱可乐,几个孩子上来帮他搬,希望自己能借此喝上几口。
村子里的各处离祠堂都不是很远,把东西拿走以后,没过多久孩子们又回来了,这次有不少老人也听到卖货郎来了的吆喝,拿着钱过来买些生活用品。
孩子里的主角这次也出现了,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爷爷则跟在边上,一家三口走到了货车旁边。
爷爷背上背着个背篓,奶奶挎着个篮子。
“嗖(收)山货喽?”奶奶用夹杂着浓厚口音的方言问梁丽雯。
“嗖的!”梁丽雯一抬手就从车上拿下来个电子秤,放在地上。
用过体重秤的大家都知道,秤这种玩意儿是要放在很平的地方才会显数字的,梁丽雯这个是那种指针转动指向数字的秤,不是显示数字的液晶屏,所以就算没放平也能用,只不过不准。
相比起杂技团版本,马戏团当然是好人,但好人也有多样性,稍微扣一点点,是人之天性。
奶奶从篮子里摸出来个纸包,然后把手里的篮子交给梁丽雯。
梁丽雯在秤上撑开一张卡纸,把篮子里的干蘑菇都倒在了上面:“五斤……六两,我给三百块钱。”
奶奶抠着手指头算了一下,算不太清楚,就低头问孙女:“宁宁给算算,这是多少钱一斤?”
孙女的小演员自己六岁,演的角色大个一两岁,还不是能算这么大数字除法的时候,不过她很聪明,还是算了一下:“五十……五十一,不对,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多了,五十三块多!”
奶奶摇头:“那不成,最少给五十五一斤。”
“五十五一斤是……”梁丽雯想掏计算器,但是孙女先报了数字,“三百零八!”
“真聪明!”梁丽雯笑着夸了孙女几句,想了想道,“咱们也别争了,我给您三百,剩下的还给您补个零,给小姑娘挑十块钱吃的吧,”
“成!”奶奶觉得挺划算,点头了,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奶奶推推孙女的后脑勺:“宁宁你去挑点吃的,爷爷奶奶在这边把剩下的都卖了。”
“好!”孙女也是快乐又兴奋,混到孩子群里去和他们一起挑零食了。
两个亲和度比较高的女性一个卖货一个收货,老头负责看着或防着有人偷东西,另外两个力气大些的男人就负责搬货。
一群人有机合作,忙忙碌碌的,但是乱中有序。
小孩子们已经买了一波零食了,有几个在等着老人的,都已经好奇的凑到了动物笼子前面。
猴子不知道啥时候钻到了笼子里,骑在金毛身上,金毛则是挺胸抬头像匹小马,载着猴子走来走去。
“老板这是什么啊?”一个孩子把手贴在了装着狗的笼子上,金毛嗷了一声,热情的凑过来想要舔手,吓得小孩把手缩回去了。
猴子被金毛突然一动震的差点从金毛身上摔了下去,还好它拽住了狗毛,把金毛的浮毛揪下来一小撮。
“这个白色的是北极狼,北极你们知道吧?就是好冷好冷的地方,夏天都会冻死人的,这个就是北极抓来的狼。”左丹雪绘声绘色地恐吓小孩,“这个黄色的是狮子。”
还是有见多识广的小孩提出了异议:“不是吧,这狮子怎么这么小呀?跟动物世界里面的不一样。”
左丹雪一本正经地忽悠:“这个是小狮子,刚刚几个月大,毛还没长齐呢,等它长大了就会有这个笼子这么大了,到时候脖子上的毛也会更多。”
她又讲了一些关于到底怎么抓住这个狼和狮子的故事。
“哇,这样啊!”孩子们的一阵阵惊呼足够让恶作剧的成年人感到高兴了。
“可以去笼子里跟它们拍照,十五块钱可以拍一张照片,我们一起拿去镇上印,赶集的时候你们就去镇上的照相店里拿。”
大家都对没见过的动物很感兴趣,但是没有钱,每个人手里有刚刚找零的一块两块,就掏出来凑了一下:“可以一起拍吗?”
左丹雪想了一下,本来这门生意也赚不到几个钱,她就答应了:“成,你们站好,我给你们拍。”
她把两只狗从笼子里放了出来,但是狗绳还挂在狗脖子上拴着笼子杆,这也控制了金毛没办法再去蹭人。
两只狗狗……不,一只狮子和一只狼站在中间,高高的昂着头,旁边围了一圈小孩,站的离他们俩有半米远,只伸个手过来,把手放在狗狗身上。
左丹雪拿出个小小的相机,后退几步,对着孩子们咔嚓咔嚓拍了好多张照片,她调出几张照片给大家看:“这些我都留着,放在镇上的照相店,你们到时候想要的话就自己去印。”
孩子们叽叽喳喳:“好!我要等我妈回来给我妈看!我妈肯定没看过北极狼!”
左丹雪一阵心虚。
“晚上再过来看马戏,看狮子骑自行车。”
“哇!”孩子们又是一阵惊呼,终于是被老人们喊走了。
拍摄暂时告一段落,左丹雪笑着问赵珺:“珺珺你怎么写出这些台词的?我差点都没憋住。北极狼……哈哈哈哈哈。”
“这个版本是喜剧嘛。”赵珺耸耸肩,“你感觉这些孩子演的怎么样?有没有我们当年几分功力?”
左丹雪摇摇头:“还差得远呢。”
她很自信,而且不是盲目自信。
左丹雪和赵珺都是没有资源的草根出身,像是赵珺一样超级超级有表演天赋,还顺利签了大公司然后成名是独一无二的路线。
其他普通人出身的童星,能混成左丹雪的程度已经是万里挑一了。
左丹雪小时候演《千金公主》真的是红遍大江南北,这个角色的红利让她复出以后还在吃。
有个好姨妈的林嘉艺大众知名度都不如左丹雪高,虽然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左丹雪的名字,但是一说是《千金公主》里面公主的小演员,大多数的人都能对上脸。
这些小演员都不是没有表演经验的,台词最多的那个孩子,看起来是十岁左右,其实已经十三岁了。
十三岁演成现在的程度,不能说很差,不过比起对他演技的担心,更需要担心的是身高。
拍完前面这一段其实才到吃午饭的时间,赵珺直接给大家下班休息:“好好休息,下午六点钟准时集合,今天拍夜戏,明天白天休息,也是下午六点。”
马戏团的表演会选在晚上,所以有几场夜戏要拍。
好在现在天黑的早,五点多钟六点钟就已经昏暗了,差不多拍到晚上十一二点,大多数人的生物钟这个时候还没睡呢,算不上熬大夜,不会特别伤身体。
片场看着像是个山村,其实京城附近哪有什么偏僻的山村?其实这是个蛮发达的小村子,只不过即使在京城附近,也因为劳动力流失渐渐荒芜。
有老板承包下了一片地,租了不少村民闲置的房子,建了个类似农家乐+团建活动园之类的地方,也租给一些剧组拍戏。
这里一点都不偏僻,还自带酒店,甚至点外卖都能点到。
第195章 24岁,你在拍摄中
夜戏是表演马戏,这一场肯定不可能几天就拍完,大概要拍很长时间,每天晚上拍一点。
因为看马戏的现场会有很多小孩,而小演员也不可能在上学日白天上了课,晚上还来拍戏,先不说他们身体撑不撑得住,拍戏这地方离京城市区还是有点距离的,进城一趟算上堵车,怎么也要两三个小时,来回奔波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不会说一场戏里会有很多个孩子,就每一个镜头里都要出现这些孩子,小孩子们不能来的时候拍大人就可以了。
不过今天孩子们都还在,趁着大家都在,先把几个对着全场观众转一圈的镜头拍了,今天能做完这个就已经算速度快了。
赵珺没有压榨工作人员,说六点钟上班,但其实四点五点就要来化妆了的习惯,所以她来晚了一点,她七点钟到的,用前面这一个小时,演员们已经画好了简单的妆容。
这部电影比较讲究质朴,所以演员们的妆容都不会特别复杂,不过不复杂并不代表不费时间,几个会给特写的演员的妆还是要仔细的画出素颜感。
小孩子们的稍微简单一点,连肤色都不用弄均匀,反而要把原来白里透红的脸蛋给画的粗糙一些。
赵珺来了以后也没有立即开拍,副导演按照分镜,指挥演员们挨个围着表演马戏的小空地周围一圈坐好,这又花了大半个小时。
所以才说影视圈的底层工作人员很苦,工资吧工资拿的又不高,一个月几千块钱,和别的工作差不多,但工作时间却是远超其他工作,不定上班时间,也不定下班时间,有时候连节假日都没有。
演员就轻松的多,拍戏的时候在就可以了,但是助理却需要和剧组对接,要比演员提前来,工作时间也很长。
赵珺这样说几点集合就是几点集合,并不要求大家提前准备的导演绝对算是绝世好导演。
工作人员们推着小车从围城c字型的一圈人的裂口入场,摄影师和摄影机固定在小车上面的转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