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源脸红扑扑的,边脱羽绒服边说:“咱们四个是不是从毕业就没再聚过了?”
“都见过你。但我跟许城,杜宇康,毕业后第一次见。”邱斯承笑着看向许城。
卢思源:“你俩都是干大事的人。”
“你们仨是干大事儿的人。”杜宇康在誉城做汽车销售,自认工作不如三个舍友。
“说什么呢?在江州那小地方,我工资可不如你。”卢思源说,“真羡慕张局,能调来誉城。哦,刚跟我局长去拜访他,所以来迟了。”
张市宁是方信平和李知渠的领导,力排万难扫黑除恶。当年江州黑势力案破获,保护伞全撕掉,市长等多位官员落马。张市宁及全力支持他扫黑的书记郑晓松双双立大功,不到一年调来誉城,仕途平坦。张市宁如今是誉城市检察院副院长。跟许城无论工作还是私交都相处甚好。唯一的心病,是失踪的李知渠。
卢思源看向许城:“我跟张局,错了,张检,说要来吃饭,他还让我带句话,说你好久没去他那儿坐坐了。”
许城笑:“行。我记着了。”
邱斯承喝着茶,不讲话。他在誉城商场叱咤风云,打通官场关系,花了天大的力气。不像他们内部,几句话的事儿。商人就是如此,做到多高的份儿上,都得跟权低头。
卢思源感叹:“这些年我觉得,读书时候的朋友跟进了社会再认识的真不一样。那感情,再见面跟没分别多久似的,我们以后得多聚。”
服务生上了菜,又给倒了清酒。
邱斯承举杯:“以后多聚。”
舍友重聚,自然聊起读书时光,各类回忆讲一遍。
可惜工作上的事,各自不相干,加之社会地位与境遇迥然,简短几句问候,话头便无处能落脚。兜兜转转,只能开始回忆。
邱斯承对过去的话题无甚兴趣,许城和杜宇康倒不时接几句话,卢思源则滔滔不绝。
也只有他喝多了,开始重复朋友啊真情啊,讲着讲着忽然咕哝:“还有你俩,看着完全不一样,但真怪,都问我姜皙在哪儿,我哪儿知道她在哪儿。”
这话一出,包间里有一截明显的、空档的安静。杜宇康看了许城一眼。
许城和邱斯承同时看向对方的眼睛。镜片上的白光半遮了邱斯承的眼神,而许城眼里也不见得能看出什么东西。
先笑的是许城,他轻飘地说了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总有点儿不着地。”
卢思源含混道:“姜家以前仇人太多,想他家死绝的人,从西站排到东站。再说,也不知谁乱传,说姜家的钱都落她手里了,想讨债的仇人可不更多?估计早死了。”
许城没接茬,眼风扫向邱斯承。
邱斯承推了下眼镜:“她帮过我。要是她过得惨,我想还点人情。毕竟,她家做坏事的人已经遭报应了。”
卢思源道:“确实,姜家的事,跟她也没什么关系……哎呀,这个鲷鱼是真鲜……”
*
分别时,卢思源又拉着大家说了堆肺腑之言,还说出了眼泪来。
他本就是个极重感情的人。
可回家路上,许城只觉寂寥。
同车的杜宇康担心,问:“你又开始找姜皙了?”
“什么叫又?我就是回了趟江州,随口一问。”
杜宇康不多说,下了车。
他才走,许城电话响了,是张市宁。
许城以为是卢思源说的那事儿,松泛道:“我哪天闲了,一定去你那儿坐坐。”
张市宁劈头却问:“你又在找姜皙了?”
许城无语。今天这群人一个个是怎么了?
“卢思源这都跟你汇报?”
“你找她干什么?”
许城没答。
张市宁叹:“许城啊,你前途无量,千万别糊涂。老范那天还跟我说,你迟早接他的班,甚至跳过他,远超过他。你现在一人之下,未来手上的权还会越来越大。但她,沾不得。你嫌自己没把柄了?老范不是给你介绍了蒋家的女儿……”
许城笑一声:“这你也打听。”
“跟你说正事!你要找她干什么?这么多年了,她死了都不知道。”
“不干什么。”许城看着前方的路,“我就想知道她是死是活。就跟要找到李知渠一样。”
*
从江州回来后好些天,许城心情一直不太爽利。说不上不好,但总不太提得上劲。
工作还是照常,他不会将情绪代入其中。在下属眼里,他仍是一贯游刃有余从容模样,和往日无甚差别。
他向来处事老练,嗅觉敏锐。难得是为人正直,无法被收买;在这条路上行走,也经历过威逼恐吓。可他向来随性不羁“混世”模样,从未被吓退。也有势力费尽心思挖他的背景和弱点,欲拖他下马,叫他身败名裂,却一条缝隙没叫人找到。
他不爱邀功,认真应对每一件经手的案子。接过刑侦队长职务后,对上有交代,对下肯担责。
与他共事的都喜欢他,下属们也肯出力。毕竟,他半点架子没有,散漫惯了,心情好了还嬉皮笑脸,跟谁都处得来,谁都能聊上几句。但碰上那些拎不清的,摆谱的,他懒得奉承讨好,也不怕得罪人。
誉城城市巨大,人口多,重案不少。好在队伍在他带领下,作风净爽,也强硬;少有积案。
前段时间积压了十几年的夺枪杀人大案也在他手上成功锁定嫌疑人,发布通缉令。
至此市局再无积案。
下辖的区局倒有个案子叫他挂心:半年前天湖区一位女性失踪。区公安排查过几回,尚未找到蛛丝马迹。
附近省市最近公布的一起失踪事件发生在江州,许城凭职业嗅觉,去江州出差时跟着扫黄打非调查了一下。但无异样。
进入十一月,队里格外繁忙。上半年的几起恶性案件已侦查完毕。市检察院联系开会,讨论案件后续审判和披露事宜,许城便带队去了趟市检。
*
十一月初,誉城入冬了。
下午,许城和下属余家祥从市检察院出来。余家祥是许城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入职市公安。
下午五点,天色已昏暗。气温逼近零度,寒冷刺骨。
两人没开车,坐地铁返程。市检察院在两个站中间,许城以往都去上一站坐车,但余家祥习惯走下一站,回他家可少换乘一趟。
许城正好有事跟他聊,同他一道往下游地铁站走。
男人步履很快,聊着案子,几下就到了。
许城刚走到检票口,余家祥往口袋里一掏,想起一事,说:“等下,我去那边给手机贴个膜,上回出勤把手机屏摔个稀碎,换了我八百。”
许城说:“来的路上没见到贴膜的。”
他职业敏感,一贯对周围环境观察敏锐。
余家祥指了下:“下楼梯那儿,得往右拐,地下通道里头。”
许城跟他往那边走,余家祥说:“你要不也贴一个?”
许城说:“不喜欢。手感不好。”
誉城的地下通道总有人摆摊,城管一来就跑,跟打游击似的。
如今冬季,潮湿严寒,通道里摊位不多。只有那些实在困顿的中老年人瑟缩在墙边,兜售充电暖宝宝、袜子一类的冬季用品。
许城路过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跟前,心下怜悯,买了摞袜子和一堆USB电热手套,正好拿去办公室分给同事们。
老人一下卖出这么一大单,开心极了,热情地给他装袋好。
余家祥已走到前边贴膜的摊位去了。
许城朝他走去,一个姑娘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摆个简单的支架,上支一块木板,板上分门别类拿几个漂亮的彩色小纸盒子装了一层层的手机膜,摆放得整整齐齐,赏心悦目。
桌上贴立一张洁净的白纸板,上头用水彩笔详细写明普通膜钢化膜防窥膜等各种膜的型号与价格,字体大方清秀。还贴了可爱的卡通贴纸。
桌子前头垂着一个小花布口袋,外贴收款码,内里则装着各类面值的零钱,供客人自主找零。
余家祥说:“防窥膜三十五一张啊?”
姑娘正给前一个先来的女孩贴膜,点了下头。
“钢化的也三十五?”
姑娘又点了头。
余家祥:“那防窥的钢化的多少钱啊?”
贴膜的姑娘咳嗽一声,往前探了点儿,拿手在纸板上边指,四十。
余家祥察觉到异样,刚要说什么,前头那女顾客不满了,说:“她不会讲话,你能不能别为难她?价格款式都清清楚楚写在这呢,你看不见呀?”
余家祥一愣,忙说抱歉,
那姑娘没什么回应,仍是低头认真贴着膜。
许城走到旁边站定,看了那姑娘一眼,她头发很厚密,束了个低马尾。因为忙碌一天,马尾很松散了,大片的头发垂落在她脸颊两侧,遮住了脸,从他的角度只能看见小小的白白的鼻尖。
她手法很好,很认真,膜贴上去没有半点气泡,她一遍遍拿小铲子把平面仔仔细细铲平,递给女孩。
女孩很满意,开心地塞了三十五块钱在小布兜里,转身走了。
小布兜干净秀气,上头映着一只可爱的大耳朵粉兔子。许城目光停留了会儿,他知道,那只兔子叫美乐蒂。
而一旁的白色保温杯上,同样印着一只笑容大大的美乐蒂。
也就是那时,他意识到从刚才就有的一丝异样感——这姑娘的摊位洁净漂亮得出奇,不像一般随意糊弄甚至狼狈的出摊人;反而给人珍爱生活的美好感,无处不透出摊主的一颗玲珑心。
余家祥把手机递给她,说:“防窥的钢化膜。”
姑娘看了眼他的手机,低头翻出合适型号的膜,拿小抹布把手机屏幕擦得干干净净,擦了好几遍,直到一尘不染。
许城又看了眼她的手,因天气寒冷而冻得通红,手指上有一处骇人的伤肿。她穿了件很厚的黑色羽绒服,仍看得出人是瘦弱的。
他意外瞥见她背后的行李包里似乎塞着折叠的轻制拐杖,只有一角,不太确定。
他又多看了她几眼,但她一直没抬头。
她拆开一张膜,又别过头去咳嗽了几下。
余家祥说:“感冒了吗?生病就在家休息一天嘛。”
姑娘没讲话。
余家祥走到另一侧,看着地上的东西,说:“哇,这些手机壳都是你做的?”
姑娘正贴着膜,轻轻点了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