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曼哈顿窈窕淑女_分节阅读_第274节
小说作者:米迦乐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12 MB   上传时间:2025-08-28 19:37:17

  富,3个人每人指定一所大学去查找相关的俄罗斯与苏联的资料。至于大学图书馆寒假放不放假,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只看结果,你们采取什么手段,跟我有什么关系?

  3个人的办事风格迥然不同,也很有意思。

  伊利亚是拍了照片,阿列克谢走常规手段借出了书籍,伊戈尔则是“自取”。

  哈!她原本以为阿列克谢会是“自取”流,没想到居然是伊戈尔,倒也符合他不太喜欢动脑子的性格。

  三个人取回了上百本书籍,再加上上次肯家兄弟拍的2000多张苏联档案馆的资料照片,她从去年夏天暂居渥太华的时候就开始看,一边看一边打腹稿,随后记到笔记本上。

  论文标题:红色旗帜;副标题:共|产|主|义苏联如何成为超级大国。

第290章

  杰克的《英国为何沉睡》如今成了研究英国绥靖主义的推荐阅读书目之一,这篇论文属于总结型论文,利用已知资料反推“Why”,虽然不能挖开有关人士的脑子看看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到底也推测了个八九不离十。

  她的论文就比较难写了,苏联现在还算不上“超级大国”,目前国际政治领域也没有“超级大国”的概念。

  而且,说到“超级大国”,那么要不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呢?美国达成制霸地球就在眼前,罗斯福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她想要“预言”苏联的崛起,能绕过美国吗?

  冷/战促进两个国家互相“攀比”,可以说如果没有冷/战、没有太空竞赛,美苏两国不会发展的这么快,有压力才有进步嘛。

  苏联崛起靠什么?靠人口、靠教育、靠意识形态,卫国战争导致苏联人口损失惨重,但同时也铸就了苏联上下的团结一心。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寒冷地带生育率始终无法提高,苏联无法成为人口大国。等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就更少了。

  冷战时期中国在做什么?在忙着扫盲、脱贫、搞内耗,人口基数太大,工农业、科技全面落后,想要不继续挨打,就必须铆足了劲加速发展。

  纵观地球各国的发展史,江山代有才人出,“超级大国”的标签总是挪来挪去,古代的不计算在内,从大航海时代开始,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城头变换大王旗,人人都想当老大。

  当老大当然很爽啦!

  冷战时期美苏争抢这个“头把交椅”,最后以苏联的解体终结了争斗,美国一家独大;好日子过了20年,来了一个“911”,将美国拖入“帝国坟场”的噩梦中。

  哈!这么一算,美国占了头把交椅也有半个世纪,要是从二战结束后算起,那就有……差不多80年。

  英国是不行了,二战消耗完它的底蕴,加上大英帝国转变成英联邦,大英从此只能仰大美之鼻息,唯唯诺诺,不敢屁话。

  唏嘘呀,唏嘘。

  要不要再扇动一下翅膀呢?

  科幻小说里常说,一个小人物的死也许会造成世界的大震荡,会改变历史。

  那么,一个大人物的死呢?

  可惜,如果她有足够的实力,在1939年之前杀了希特勒,那才叫“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反向思考一下,现在她还可以考虑杀了丘吉尔、罗斯福、史达林中的任何一人。

  丘吉尔一死,换一个不那么强硬的首相上台,没准就会同德国媾和,德国占领大半欧洲,英国孤悬于大陆之外,苏德英和平共处,世界秩序大洗牌。

  罗斯福一死,换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上台。华莱士是孤立主义者吗?据说他比较支持美共同情苏联,是个难得的亲/共人士。

  妙呀!

  可不能等到罗斯福的第四个任期了。她知道罗斯福挂了之后是一个叫……杜鲁门的反gong的家伙上台。

  至于史达林,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下的。他们自己内斗得厉害,大清洗就是因为内斗搞出来的。

  不过再想想,史达林就算了,天高皇储远,实在找不到机会。

  她忽然警觉:不好!我是不是被疯狗传染了?我怎么杀心也这么重了!

  *

  小乔今年也要毕业,好在法学院没有毕业论文,他比较轻松。他也没有找什么实习工作,准备毕业后立即考律师资格证,然后就从政,先从某位国会众议员或者参议员的助理做起,熟悉一下国会大厦的流程和潜规则,明年中期选举就能考虑竞选议员了。

  家里超有钱,又有人脉,这简直不是个事!

  至于杰克,他去了耶鲁商学院。他在斯坦福商学院和耶鲁商学院之间纠结了好几个月,才在年初最终选择了耶鲁。一来耶鲁距离哈佛和纽约都不远,他可以常去看望罗斯玛丽与基克、尤妮丝,二来……

  基克的护士课程结业了,现在偶尔会去医院做义工。她的记者工作只能说马马虎虎勉勉强强,算不上有事业心。

  尤妮丝在瓦萨学院成了网球队队员,会跟七姐妹学院的其他学校打友谊赛,乔、杰克和基克经常去看妹妹比赛。

  肯家的孩子关系都很亲近,这让凯瑟琳很是羡慕。她明明有姐妹,姐妹还都是很好的女孩,可她却不能跟姐妹相认。

  只能说有得到就会有失去吧,这个世界终归是能量守恒的。

  *

  凯瑟琳的生活十分规律,上课、去图书馆看书、手写论文初稿,回家后再用Hermesbaby打字机打出来。论文写烦了就随机挑选一个幸运儿,陪她到地下室练习格斗术。她的格斗术快有一年没有练习,都忘光啦。

  周六下午飞去渥太华看望丈夫孩子,小米沙跟着爸爸比较好,他一天能去看孩子4、5次,下班了会带孩子玩。要是短期出差也会带上孩子,加拿大人很快便都知道他们的代理总督先生是个五好奶爸,即将3个月大的米沙小王子长得惹人喜爱,是个雪白的漂亮男孩,人人都喜欢小王子。

  奶爸也很得意,恨不得能跟全世界炫耀他的宝贝儿子。还傻乎乎的对妻子说,真希望米沙快点长大,他好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

  凯瑟琳是怪嫌弃的,等孩子长大你很可能会说,还是希望他回到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婴儿时代。男孩子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人憎狗嫌,到时候你可别太烦恼。

  *

  德军越过阿登森林之后,那些居住在法兰西岛地区的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又跑了一批,一些人跑去英国,一些人直接去了美国,之后又去了罗马岛。表姐伊莲娜、外甥女贝贝也来到美国,目前暂住曼哈顿。

  表姐夫费利克斯原本说要来参加米沙的洗礼仪式,但因为基里尔大公突发脑淤血过世,他和弗拉基米尔要处理基里尔的葬礼,因此没有来。1月底他来纽约接妻子女儿女婿,顺便跟凯瑟琳谈了谈。

  凯瑟琳请他回去后做些准备,她毕业后就去罗马岛,这次至少要住上1年。

  费利克斯问:“要带米沙过去吗?”

  她想了好一会儿,摇头:“他还太小了,就让他跟爸爸在渥太华,至少要等到1岁以后再过去吧。那边医院没有建成之前,不好带孩子过去。”

  费利克斯蹙眉,“这样好吗?伯爵不能离开渥太华,孩子也不跟你在一起,你怎么能放心?”

  啊?

  她奇怪的问:“我有什么不放心的?米沙是我的孩子,也是他的孩子,难道他还会照顾不好孩子?”

  费利克斯摸摸额头,感到头疼,“我是说,伯爵也许会……你应该知道男人,尤其是年轻男人,往往克制不了自己。”

  哈哈,你说的好婉转。

  她一本正经的说:“我相信他不会做出让他自己后悔的事情。”

  费利克斯摇头:你可真是太天真!男人呀,都不能相信!

  “我可不希望你受委屈。他不是代理总督吗?什么时候伦敦能派一位总督过来?”

  “不知道。他也许会把代理去掉。”

  哎呀!这不是更难办了吗?

  *

  费利克斯很快带着妻女返回罗马岛。

  他在法国瑞士度过了沉寂的20年,原以为自己就会这么沉寂到死。没想到……还会有机会参与到新国家的建设工作中。

  他跟基里尔不同,基里尔一心想要复辟,他只想安度余生,因此他对于基里尔热衷的“复国”向来不感兴趣。

  但现在……现在又不同了,基里尔还真的找到了一块很好的土地,能够安置他们的同胞。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派别太多、太松散,无法像犹太人那样形成强有力的社区,又无法融入当地。因此不管在什么国家,俄罗斯人都像是水中的一滴油,无法融入,也无法被同化,又无法成为社区的支柱。

  他为此苦思冥想多年,直到小奥尔加出现,他才恍然:俄罗斯人缺乏一个“灵魂人物”,因此总是处于游离、松散的状态。他们需要一个发自内心崇拜或者喜爱的偶像,基里尔或是德米特里都做不到,基里尔太傲慢,德米特里又太随意。

  但奥莉娅做到了。

  她聪明又尊贵,是皇室直系最后的继承人,还能切实为俄罗斯人解决问题,美国、法国、英国的俄罗斯人都受到过她的恩惠,就连那些结成黑邦的家伙也很信服她,听说他们还会主动上交“税收”,以捐款的形式进入殿下名下的慈善基金会。

  上次世界大战之后,陆陆续续有200万帝国臣民离开俄罗斯,主要移民地区是欧洲各国,以法国人数最多,至少有50万人;希腊也有大概30万人,因为希腊也是东正教国家;其他70万人分布在英、德、波兰、芬兰、意大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

  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大概有10万俄罗斯流亡者;

  亚洲的土耳其有大概10万人,中国有20万人。

  北美的美

  国、加拿大各有数万人。

  因为战争,俄罗斯人再次开始流动,从欧洲各国跑路,绝大部分前往北美地区,数量在50万人以上。

  但有不少人加入了德军,尤其是居住在波兰、德国、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前军官们,他们热切的想为十几年前的失败复仇。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想复辟,因此有人找到了基里尔的弟弟鲍里斯和安德烈——他们没有找到基里尔——劝他俩跟德国合作,罗曼诺夫家族可重回圣彼得堡。

  鲍里斯和安德烈带着妻儿老小,连夜跑路去了英国,找到堂姐谢妮亚,求她指条明路。谢妮亚安排他们去了罗马岛。

第291章

  德米特里叔叔12月来参加了小米沙的洗礼仪式,很快就又回了南美洲。他不是能为了目的低声下气的人,再说皇室大公必须保持逼格。但没关系,杜邦家族派了一位手腕非常圆滑的高级主管,为他忙前忙后,找到关键人物,送上贿赂。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有“欲望”,就一定能找到突破点,金钱、豪车、美人(不分男女)、古董、珠宝、艺术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巴哥塔尼亚高原在阿根廷属于鸡肋地区,可供居住的地区比较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过去居住;气候寒冷,风大干燥,唯一不错的地方就是风景极好,因为人口少,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地貌,适合发展旅游事业。但地理位置又太偏僻了,对于交通要求很高,于是也一直没有可能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前提是群众手里有余钱,没钱谈什么旅游。

  阿根廷此时的政局比较混乱,总统奥尔蒂斯病重,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卡斯蒂略,二人之间有派系斗争,杜邦家族的代理人暗示美国可支持他正式出任总统,利欲熏心的卡斯蒂略表示可以有。

  因此将没啥经济价值的巴哥塔尼亚高原出售给沙俄皇室似乎也就成了一个必然。

  双方此时正在就价格拉锯,卡斯蒂略狮子大开口,想要2亿美元或黄金,毕竟当时购买半个火地岛基里尔就花了20吨黄金,2万多平方公里值20吨黄金,60多万平方公里的整座高原怎么不得值个200吨黄金?

  凯瑟琳跳脚大骂卡斯蒂略贪得无厌。

  这跟企业并购之类不同,是真的要给那么多现金的,而且她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跟阿根廷交换的利益。想要她掏出200吨黄金或等价现金,真像是要割她的肉。

  其实她也可以不买巴哥塔尼亚高原,以罗马岛4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完全住得下现有的10万人口,就是再翻100倍也住得下。罗马岛的气候条件其实比莫斯科还好呢,说是冬季有零下10度左右,可极端天气是极少的;夏季尤其舒服,20度左右不冷不热,气候条件好得很。

  而且没有火山,没有地震,也不可能有飓风或台风,生存环境其实相当优越。

  她让人拍电报给德米特里,说最多就是1亿美元或2500万英镑,多了没有,不松口就不买了。

  最后还是杜邦家族代理人出面,请皇储殿下送一套珠宝首饰给卡斯蒂略太太(实际是情妇),让太太“说服”副总统阁下。

  这不就是“枕边风”吗?凯瑟琳倒是不吝惜,在自己的珠宝里挑了一套钻石首饰,让伊利亚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这事办的倒也很快,2月底,德米特里拍电报说卡斯蒂略松口了。

  之后继续谈价格、谈边境,边境好谈,巴哥塔尼亚高原基本就以科罗拉多河为界,科罗拉多河自安第斯山脉发源,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全长900多公里。

  “科罗拉多”是西班牙语,意为“红色”,最著名的科罗拉多河在北美,美国境内的德克萨斯州,但其实南美也有一条奔腾不息的科罗拉多河,流量更为巨大。

  科罗拉多河以北就是南美粮仓潘帕斯草原,以南是相对贫瘠的高原。整座高原的面积大概在6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阿根廷,小部分属于智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1页  当前第2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3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曼哈顿窈窕淑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