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姑神色冰冷,脸上没有一点波澜,手里面的匕首稳稳的拿着。
一粒血珠忽的滚落了下去,沿着林清风白皙修长的脖颈滑落胸口。
林清风神色镇定,实际俏丽的脸蛋已经白了。
屋内的小丫鬟也吓到了,手放在茶海上边,不敢吭声。
室内沉默着,过去好久,林清风轻声开口说道:“好,我知道你敢,我嘴快,冒犯了。”
她的眸光平定,没有一丝隐恨,说出来的声音始终细柔,不带任何情绪,连怨愤都无。
沈谙的眉梢微挑,看着她的目光从冰冷渐渐变得意味深长。
“放了我,”林清风又说道,“我,我想活着。”
沈谙看了柔姑一眼。
柔姑收回了手里的匕首。
“你知不知道你表现的这样聪明和隐忍,恰恰是给自己找了一条死路?”沈谙说道。
林清风抬手捂着自己脖子上的伤口,脸色惨白的,手里面的濡湿感,令她头皮发麻。
“我不敢了。”她垂着眼睛说道。
“你若表现的再惊惶一些,我倒是能信你,你这个模样,心中恨比恐惧要多,今日这仇,你肯定会来寻我报的。”沈谙又道。
林清风暗暗磨牙,手指都在发抖了,但不敢再抬眸看他。
沈谙却在这个时候忽的回身,说道:“走吧。”
柔姑冷冷的看了林清风一眼,跟上沈谙。
林清风一愣,这才抬头朝沈谙看去,看着他的背影彻底离开了小别厅,她才缓过神来。
就,就走了?
先才听他的那些话,似乎还是要杀她的,以免留有后患,可是,他什么话都没说,就这样走了?
“姑娘……”小丫鬟颤颤巍巍的走来,开口喊道。
“他想干什么?”林清风喃喃,“他在想什么?”
“姑娘,您脖子上的伤口,我给您处理一下。”小丫鬟说道,边伸手过来。
林清风不客气的将她推开:“走开。”
她现在,烦着呢。
……………………
回去不想坐轿,沈谙散步至湖边,停下来看着远处的花灯。
柔姑在一旁同他一起望着,过去好久,终是忍不住了,开口问道:“公子,我们怎么就这样走了呢,她出言不逊,你至少也要好好教训她一番。”
“命都快没了,还不叫教训吗?”沈谙淡淡道。
“可是她接下来肯定会记恨着,还有瘟疫那事,怎不叫她收手?”
沈谙看着那几盏明明灭灭的花盏在湖上飘远,一笑:“胡说什么的,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我们大大方方进来的,很多人看到了,在这里杀人,我不得给她赔命?还有,她可说自己快要名扬天下了,这个女人从来不说大话,她敢说这个,就说明有八成的把握了,我现在杀她,我也要跟着名扬天下吗?”
“噗。”柔姑笑了。
“瘟疫那事,怕她就是想收手都难了,让她折腾吧。至于知彦那边,我其实无须那么担虑,他毕竟有外祖父在,郭澍可不是吃素的,有郭澍坐镇,也不必我这个大哥费什么心思了。”
柔姑看着他轮廓略深的侧容,听得出他语气里极轻的哀。
柔姑微微抿唇,看向那边的花盏。
“中秋的气氛还不没过去么,竟在这里放湖灯。”柔姑说道。
“不知道。”沈谙回答。
很多小花盏,正一只一只的被推入湖里,浩大一片。
湖太大,湖对岸的人影细小到看不到,那边一座宽阔的大桥上,来来往往都是人,好多小孩子趴在桥上看着湖灯,兴致勃勃。
这时风向起了变化,那边的湖灯被水流带着,飘到了这边。
好多湖灯上面的灯都已经熄了,唯独一盏花灯里面的烛光异常的明亮,这盏花灯的造型,也跟其他的不太相同。
“这花灯好奇怪。”柔姑说道。
沈谙看了过去,忽的一顿,目光落在花灯外边。
“这字……”沈谙说道。
“嗯?”柔姑不解,重新朝那花灯看去。
花灯是一个小平台,两只仙鹤立在一旁,另一边是一棵老松,松下一个棋局,一把琴。
那烛光放在两只仙鹤后边,用一团透明的纱布围圆了罩着。
纱布上面写着一行字:“乘仙而去。”
沈谙抬起头,朝湖对面看去,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小女童立在那边,看神情模样,似在看着这盏湖灯。
“阿梨!”沈谙很轻的低呼。
“阿梨?”柔姑也朝对岸看去。
“走。”沈谙说道,转身大步朝大桥过去。
柔姑忙也跟上。
迈上大桥,穿过人群,终于大步至这边的湖岸,往来的人影里面,不见刚才看到的小女童了。
沈谙轻皱眉,说道:“走了?”
“应该是。”柔姑说道。
四周好些经过的人,都忍不住将目光朝沈冽看来。
男人清瘦修长,立在人群里面,实在出众。
“公子。”柔姑又说道。
沈谙看过去:“嗯?”
“我怎么觉得你有一些失落?”柔姑好奇,“即便这个女童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好玩和神奇,但你也不该反常成这样。”
“反常?”沈谙琢磨着这个词,而后笑了,“或许。”
他转过身去,朝大桥走去,说道:“从那些妇人口中,我得知了一件事情,在又青死之前的几天里,这个女童是她唯一频繁接触的人。”
“还有这事?”
“这女童一向胆小,但为了林又青,她忤逆了一位管事的仆妇,遭了仆妇的虐打。”
柔姑起了好奇:“也不知道在那段时间的接触里边,林姑娘和她说了什么。”
“这,就只有这个女童知道了。”沈谙道。
走到桥上,他停下脚步,抬眸看着漂远了的湖灯。
湖风吹着他束起来垂落的长发,柔顺如墨黑的绸缎一般。
“而且,又青死后,她性情大变了,”沈谙很轻的继续说道,“人怎么会在那么短的几天里面,性情大变成另外一个人呢。”
“会不会是她之前一直在隐忍,待林姑娘死后,便不用再忍了?又或者,这些都是林姑娘教她的?”
“呵,”沈谙笑着摇头,“不,我表妹如果真的那么厉害,她早就逃出来了,也许你说得对,是阿梨一直在为了某种目的而隐忍吧。”
不仅仅是这个目的,这女童上上下下,包括她的字,沈谙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第184章 梨花的梨
月色无边,天地只余一些细芒的微光,整座帝都陷入了最深的阒静。
青山书院后侧的偏门打开,一个浑身包裹的严实的男人提了盏很淡很淡的灯笼走出。
长街寂寂,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路口。
惠平当铺已经打烊了,后边院子的门虚开着,偶尔会有人过来,无声推开后,再无声关上。
伙计在门内等人,来一个,迎进去一个,帮忙提灯笼,全程无言。
后堂辟开的别厅里燃着五根蜡烛,满室清幽。
人到了大约七八,掌柜的才从袖子里拿出书信,放在了桌案上。
“七月时,东南州府,”掌柜的开口说道,“飓风挟大雨,岭塘县被淹五日,城乡溺死两万余人。烈风一路朝西北移去,风速变大,又撞上了南边来的几个飓风,先后在佩封造成了十日不绝的大雨。”
室内其他人没说话,有人在看桌上的信,有人在沉思。
“里边出现了两个人,”掌柜的又道,“一个叫林清风,这女子早先一个月便说佩封将有十日大雨,另一个是个女童,不知道姓什么,称她阿梨,她……”
“梨花的梨?”坐在桌案另一旁的男人忽的开口说道。
众人望去,郭庭愣愣的看着掌柜,问道:“是也不是?”
掌柜的拢眉,点头:“是,你知道这女童的事了?”
“梨花的梨。”郭庭却又重复着这一句,目光看向另一边的男人手里拿着的那封信。
“你怎么了?”掌柜好奇问道。
“我今日来此,便也是说这件事情的,我不知道是否同一个人,一个女童今日早上来找我,亦自称阿梨,她说……她认识孙大哥和夏二哥。”郭庭说道。
众人皆一愣。
“她多大?怎么会认识?”掌柜忙问。
“十岁或十一岁,至于怎么认识,她只说是故交,我以为是来试探我的,但是她所问的那些无关试探,而且她压根不知道定国公府发生的事情。”
“奇了。”一个男人说道。
“不如先说说,那飓风里边的阿梨是怎么一回事?”拿着信封的男人道。
掌柜收回目光,神色依然有些愣怔,而后道:“这女童的事情,说来便要比林清风更加玄乎了。她救了十来个难民,在城外荒村里住了数日,带着他们……造了一艘小船。”
“造船?”旁人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