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溪被可可爱爱的小姑娘馋得不行,转头对乔慧说:“你闺女真可爱,看得我都嫉妒了,想和你们家换孩子。”
乔慧笑道:“这可不行,你不知道,她爸疼她都不知道疼成啥样子,还总是说给他几个儿子都不想换走他的乖女儿。”
这话虽然听着像开玩笑,但也是实话。
看着孩子从一只小猴子渐渐长大,养育的过程中带来的辛苦都不算什么,只剩下对她满满的爱。
乔慧看向顾溪怀里睡得很沉的孩子,赞叹道:“这孩子可真乖,现在都没醒。”
“来之前已经喂过奶,没饿之前,他都不会醒的。”顾溪很有经验地说。
“那真不错,带着不辛苦。”乔慧有些羡慕,转而又问,“对了,孩子取好名字了吗?”
“取好啦,他曾爷爷取的,叫慎烛,沈慎烛。”
问清楚“慎烛”是哪两个字后,乔慧夸道:“这名字取得真好。”
听着就很有文化厚重感。
孩子长这么好看,取个特殊点的名字也没什么,这是孩子当首长的曾爷爷取的,不会有人说什么。
“慎”是沈家下一辈的排字,上一辈是“明”,下一辈便是“慎”,孩子出生的时辰对应五行缺火,于是沈老爷子给他取名“烛”。
老一辈取名都很有讲究,顾溪觉得老爷子取的名字还是不错的,不用担心会给孩子取建国、建华、卫国、富强等名字,虽然这些名字在这年代是特色,但她是混过未来网络的,还真不愿意给自己孩子取这么大众化的名字。
聊了会儿,直到常师长夫妻来了,所有人纷纷起身,向常师长夫妻问候。
不久后,婚礼终于开始了。
第147章
徐愿生婚后的第三天, 带着老公和侄子侄女回来吃饭。
用以前的说法,就是新婚三朝回门。
虽然现在已经不流行这个说法,但很多地方的出嫁女还是保持着结婚后的第三天回娘家吃顿饭的习惯, 让娘家人知道她们结婚后过得好。
做饭的是昨天刚过来这边的郭婶。
郭婶的身形微胖,脸蛋肉乎乎的, 衬得面相和蔼, 笑呵呵的样子, 很讨小孩子喜欢, 顾团团、项韵看到她时会甜甜地叫人。
郭婶给孩子们准备了自己早上做的米花糖,两个小姑娘吃得眉开眼笑。
项昭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 是男子汉, 不应该再吃糖, 不过等郭婶将米花糖递给他, 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吃了一口, 发现真的很好吃。
凭着这一手香脆好吃的米花糖, 三个孩子对郭婶非常亲近。
徐愿生见郭婶一个人在灶房里忙活,要去帮忙,被她推了出来。
郭婶笑道:“这里有我就行啦, 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你去陪溪溪聊天吧, 她从昨晚就一直盼着你回来。”
来到这个家后,她也跟着冯敏一起叫溪溪。
徐愿生听她这么说, 没再坚持, 回房去看她姐。
天气越来越冷了,担心会冻着孩子,顾溪都是带着孩子在房间里待着,很少会抱孩子出去, 就算出去,也只在堂屋这边活动。
冯敏也在房里,正和顾溪说话。
见到徐愿生进来,她笑道:“愿生来啦,快过来坐。”等徐愿生坐下,她和气地问,“这两天过得咋样?小昭、小韵都听话吧?长川对你好吗?要是他对你不好,你和我说,他爸妈不在,我可以代他爸妈教训他。”
徐愿生抿嘴笑起来,在长辈面前,难得有些腼腆:“小昭小韵很听话,都很懂事,长川……对我也挺好的。”
虽然平时是利落的性子,但新婚嘛,在长辈面前还是有些放不开。
冯敏也是过来人,自然明白的,随意地问了几句后,便抱着孩子出去,给姐妹俩说话的空间。
有些事她这作长辈的不好问,当姐妹的却能说。
见冯敏出去,徐愿生暗暗松口气,转头看到她姐在盯着她,那种眼神……怎么说呢,让她非常不自在。
顾溪凑近妹妹,笑着问:“长川对你好吗?”
虽然同样是问“长川对你好吗”,但冯敏问,和顾溪问是不一样的。
面对冯敏,徐愿生不好说得太多,但面对亲姐,她愿意多说一些,“挺好的,他会注意我的需求,会给我准备热水洗漱,家里的活也不怎么让我干,就是他不太会做饭,这个得我来做,就算在旁边指挥他也不行,他真的会将菜炒得很难吃……”
她不想吃那么难吃的东西,决定如果没什么事,还是自己来做饭吧,顺便也可以教项昭做饭,这孩子看起来挺愿意学做饭的。
顾溪听着,面上露出笑容,仔细看了看妹妹的脸色,确认她嫁给项长川确实是幸福的,婚后的日子过得也舒心。
虽然信任项长川的人品,但还是担心两人结婚后会相处不好。
现在看来,项营长也是个疼媳妇的,她就放心了,以后还得继续观察。
说完自己的事,徐愿生开始关心她姐,问道:“大姐,郭婶咋样?你和她能不能处得来?她能照顾好你和烛烛吗?”
虽然上次已经见过人,但只有一面,时间也不长,无法确认郭婶能不能照顾好她姐和孩子,自己不在这里,她挺揪心的。
“挺好的,她做饭很好吃,很会做炖菜,昨天她做的炖菜的汤汁用来拌饭,我都能多吃半碗。”顾溪肯定地说,“等会儿吃饭,你尝尝就知道了。”
光是会做饭这点,在她看来郭婶就已经合格。
这年头的人讲究艰苦朴素,炒菜很少会舍得放油放盐等调料,做出来的饭菜只能吃,谈不上好吃。
但郭婶这人有眼色,加上冯敏的一番提点,在做饭时不会特地省着,做出来的饭菜很合顾溪的胃口。
徐愿生听后也放心了。
知道有人能照顾她姐,帮忙带孩子,她也不用一直惦记着,难以安心。
顾溪拉着她的手,笑道:“放心啦,我现在身体已经好了,以后会努力吃饭,活到七老八十,到时候一起做老姐妹,说不定咱们还能手牵着手去逛街,买好看的衣服,然后被人指指点点,说咱们老来俏……哈哈。”
说到最后,她自己反而笑起来。
这辈子,她会好好地活着,活到新世纪的到来,看祖国腾飞。
徐愿生同样听得直笑,说道:“七老八十也不算多老,最好能长命百岁。”
“那我努力努力。”
“一定要努力,我会陪你一起,咱们做一辈子的姐妹。”
姐妹俩对视一眼,纷纷笑起来。
-
今天的晚饭很热闹,尝到郭婶做的炖菜,徐愿生、项长川叔侄三人都给予肯定,徐愿生甚至向郭婶请教,怎么做出好吃的炖菜。
吃过饭,顾溪将徐愿生叫到房里,打开一个上锁的箱子,从里头取出一叠大团结递给她。
“这是你来部队时,带过来的钱。”顾溪目光温和地看着她,“这钱就当作给你的陪嫁吧。”
这钱她一直放着,就是等徐愿生结婚时给她当陪嫁。
徐愿生推回去,“大姐,不用,这本来就是你的。”
先前布置结婚用品时,冯姨和她姐都给过陪嫁的钱了,项长川送来的采礼也全部都给了她。
“别和我客气,你也知道的,你姐我不缺这点钱,你仔细收着,等……以后拿去买房子。”
徐愿生有些懵,“买房子?”
话题怎么拐到这上头的?
顾溪道:“是啊,咱们不可能一直住在部队里的,说不定哪天你姐夫、长川工作有调动,咱们也会跟着他们离开。而且咱们住的房子是部队的,不是自己的房子,人还是得有自己的房子才行。”
房和车,是未来人的一生中都绕不开的东西。
车暂时是不考虑的了,不过房子可以想一想,还有三年就要恢复高考,到时候她们要是考上大学,可以在城里买房子,住自己的房子不比租房踏实吗?
顾溪觉得,不仅自己要买房子,两个妹妹也要买,最好去京市买,以后老了,她要回京市定居。
徐愿生听得有些晕乎,仔细想想,觉得她姐这话也对。
虽然以前她从来没想过在城里买房子,但按她姐说的,要是项长川以后工作有调动,或者将来他们老了,总得有自己的房子住吧?
买房子……确实应该放在未来的计划中。
徐愿生最后收下这笔钱。
这里共有一千块钱,当初她带着妹妹离开徐家屯时,故意从父母那里拿走的。
不过她并不打算花这笔钱,决定将它们存起来,以后等小妹结婚时给她当陪嫁。
**
自从郭婶来后,将家里拾掇得整整齐齐,家务都是她做,买菜做饭,还会带孩子,连带着冯敏都觉得自己没啥事干,有些闲得慌。
她暗中观察几日,发现郭婶这人确实不错,也没什么毛病,总算放心了。
距离冯敏回京市的日子越来越近,沈明峥已经托人帮忙买好火车票。
顾溪心里十分不舍,要不是担心自己晚上起床给孩子喂奶会吵到冯敏休息,只怕这几天晚上睡觉时,她都恨不得和冯敏挤一个被窝。
在冯敏离开的前一天,顾远扬夫妻、项长川和徐愿生等都过来吃饭,当作为她送行。
冯敏和他们聊了很久,说了不少叮嘱的话。
大伙儿对她的叮嘱都记下来。
“妈,我舍不得您。”顾溪抱着儿子,泪眼汪汪地看着她,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
冯敏赶紧道:“哎哟,坐月子可不能哭啊,会哭坏眼睛的。”
“烛烛都快两个月,我已经出月子了。”顾溪抹了把眼泪,将孩子递给她,“您瞧,烛烛也舍不得您呢。”
冯敏低头看向怀里的孙子,发现孙子已经醒了,正睁着一双黑葡萄般的眼睛瞅着她,虽然知道孩子现在应该是看不见的,但这副安静乖巧的模样,和顾溪实在太像了,让她有种强烈的即视感,心都要软下来。
“咱们烛烛真乖啊,模样儿长得好,看着真漂亮。”冯敏欢喜地说,“等烛烛长大点,你记得给他拍几张相片寄去京市,也让你爸和爷爷、奶奶他们看看烛烛。”
顾溪点头,说道:“我打算买部相机,到时候将烛烛的成长都拍下来。”
“这个好,早知道当初我过来时,就顺便买个相机带过来了。”冯敏有些懊恼,居然没想到这个,“你这边买东西不方便,等我回京市,我给你寄个相机过来,到时候多让人洗几张相片出来。”
顾溪点头,在心里算着时间。
很快的,再等三年,她就可以回京市了。
**
冯敏离开后,顾溪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连吃饭都没什么胃口,让沈明峥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