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高文斌得知沈明峥买了电风扇,不禁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转头也托人买了台电风扇回来。
他对乔慧道:“别热着咱们家囡囡,还是买台回来吧。”
想起去年乔慧怀孕时,晚上时常热得睡不着,三更半夜爬起来生气,高文斌心里就有些愧疚,当时居然没想到要买台电风扇。
有些钱是没必要省的,这边既然有电,能用电风扇,那当然用了,这样不用自己辛苦打扇,挺好的。
乔慧抱着女儿吹着风扇,发现女儿对着风扇啊啊啊地叫着,欢喜得蹬着软绵绵的双腿,不免有些好笑。
她点了点孩子的鼻尖,笑道:“瞧你闺女,也是个会享受的。”
他们以前小时候,哪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哪年夏天不是熬过来的。
高文斌摸了把闺女脑袋上软软的胎毛,笑道:“证明咱们闺女很聪明,知道这是好东西。”
说着他将孩子抱起来,用额头和她顶牛牛,逗得孩子咯咯地笑。
乔慧一脸无语,就算要夸自己女儿,也不必这么违心吧?
一个还没满周岁的孩子,哪里能看出聪不聪明。
不过看他这么喜欢闺女,她就放心了,只生一个也挺好的。
-
得知高参谋长家也买了风扇,左右邻居纷纷跑过来看风扇,顺便蹭一蹭他们家的风扇。
乔慧也不在意,大方地招待她们。
自从去年她给那些想学习写文章的军属上过课后,发现她们挺好相处的,并没有用异样的眼神看她,让她渐渐地愿意出门,虽然在家属院里仍是属于很少出门走动的状态,比以往闭门在家谁都不理要好多了。
于婆婆也来了,围着风扇转来转去,发现挺凉快的,不过等她得知风扇的价格后,不由咂吧了下嘴,觉得买这玩意实在太败家了。
风扇那么贵,还要吃电,哪舍得用哦。
回家吃饭时,她和家里人说:“那风扇确实挺方便的,不用自己摇就有风对着人直吹,只要不关电都不会停。但它的价格贵哦,人参都没这么贵,哪里买得起,也就沈团长和高参谋长他们家孩子不多,才敢买这败家的玩意。”
马春玲小声说:“妈,我觉得人参挺贵的。”
人参应该比风扇要贵得多。
于婆婆瞪她一眼,“人参至少能补身体,风扇能吗?这种败家的东西,咱们家不需要买!”
然而于大宝和于二宝听见后,却闹着要买风扇。
他们才不管风扇贵不贵,电费贵不贵,听到家属院里有人买风扇,知道风扇是好东西,于是开始去闹于婆婆。
夏天那么热,有台风扇吹多好啊。
于婆婆最疼两个宝贝孙子,被他们闹得受不住,很快就投降,只能忍痛掏钱让后勤部的人去市区帮忙采购,带一台回来。
不过因为风扇要用电,买回来后,能尽量不开就不开,除了两个孙子在家时开一会儿,其他时候于婆婆都不准人开风扇,连自己都没舍得用。
这事传出去后,没少被人笑话。
风扇买回来就是要用的,摆在那里积灰不是浪费吗?
不仅是于家,今年买风扇的人家实在不少。
叶凤花周末回到家属院,过来找顾溪聊天时,惊奇地说:“以往都没见有人买风扇,今年咋那么多人买,也不知道是不是都赚了钱。”
“这可不是赚钱。”乔慧笑道,“是因为以往他们不知道有风扇这东西,今年因为沈团长家买回来,大伙儿才知道原来还有这种好东西,当然也要买台回来。”
她也是和众人聊天时,才知道这事。
部队远离市区,家属们没有必要很少会去市区,自然也不知道市区的百货大楼有什么东西。
消息太闭塞,就算有钱,也没想过要去买。
沈明峥心疼顾溪,怕夏天太热,晚上她睡不好,便在天气热时就买台风扇回来,才让人知道原来还有风扇这种好东西。
叶凤花恍然,吹着顾溪家的风扇,不禁感慨道:“这倒是个好东西,坐在这里吹着,很快就凉爽了,都不用自己摇扇子。”
要不是家里的钱不多,她都想买一台。
自从工作后,手里有了钱,叶凤花也不像以前那么省,看到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往家里买一些,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不过风扇这种,目前他们家还是舍不得花这钱买的。
叶凤花这次回来,给顾溪、乔慧带了不少纸,各种各样的纸都有,可以写文章,也可以画画。
自从她进造纸厂工作后,就时不时给家属院的人带些纸,都不用他们出去买,孩子们学习要用到的纸,都被她包了。
顾溪收下纸,好奇地问道:“嫂子最近都没回村里吗?”
她对叶凤花娘家那边的事挺感兴趣的,当初写的第二个故事还是叶凤花和她娘家给她的灵感,出版后听说挺受欢迎的,很多女同志看完这个故事后,都爆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要向故事里的叶同志学习,做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积极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这些都是出版社那边告诉她的,还寄了一些读者写的信给她。
顾溪对此当然高兴,她也没想到,叶凤花娘家的故事挺精彩的,听说时不时会闹些事。
有时候叶凤花回来和她吐槽娘家的事时,她听得津津有味,觉得特别有灵感。
果然人的本质就是吃瓜,真香。
“嗐,天气热,在路上走一段时间就出汗,就没回去了,而且我工作也忙,只有周末休息,哪有空回去哦。”说到这里,叶凤花不禁撇嘴,“不过我娘家那边倒是给我递话,想让我回去一趟。”
“怎么了?”
顾溪和乔慧瞬间看过去,脸上都是八卦的表情。
旁边抱着乔慧孩子玩的徐愿生看到这一幕,不禁有些无语,发现平时再淡然无争的人,对吃瓜这事都是怀抱着极大的热情。
叶凤花也没什么为娘家人遮丑的想法,反正顾溪和乔慧不是别人,不管和她们说什么,都不用担心她们大嘴巴地往外说。
而且有个人倾诉这些事,心里也能轻松一些,不用总是压着自个难受。
“我大哥的儿子不是有对象了吗?他的对象是大队长的侄女,家里的条件挺不错的,她爸是会计,她哥是村里的拖拉机手,自己是记分员……所以要求也高。”说到这里,叶凤花脸上露出一个不知道怎么说的表情。
乔慧有些疑惑,“我记得,当初你娘家那边不是说,想要给你侄子找个城里姑娘吗?”
为了找城里姑娘,还想让叶凤花将她在造纸厂的工作让给她大哥的儿子,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村里找到对象了。
叶凤花道:“他们是想找城里姑娘,但城里姑娘可看不上,没哪个城里的姑娘这么傻,嫁去农村的吧?”
这年头,只有拼命往城里跑的,想拿到城市户口,没人会傻得回农村吃土。
人家姑娘也不傻,好好地做着城里人、吃商品粮,干嘛想不开,嫁去农村吃苦?又不是非嫁不可。
“听说最近两家已经开始商量婚事,不过女方那边提出了一个条件,不然就不肯嫁……”叶凤花停顿了下,继续说,“说等结婚后,我大嫂必须将她在纺织厂的工作给儿媳妇。”
“啊?”
在场的人都惊得瞪圆了眼睛。
如果她们没记错的话,当初叶凤花的大嫂嫁到叶家的条件,就是叶凤花将纺织厂的工作让给她。
叶凤花终于憋不住哈哈大笑,一边抹着笑出来的泪,一边说:“是的,就像当初那样,如果我大嫂不将工作让出来,她儿子的对象就不肯嫁过来……”
只是当初要牺牲的是她这个当妹妹的,现在要牺牲的是她大嫂。
顾溪觉得这事真是……有种风水轮流转的搞笑和幽默,哪里想到,二十年后,回旋标打到自己身上。
她追问道:“然后呢?你大嫂怎么想的?肯不肯啊?”
乔慧也一脸好奇,“应该不肯的吧?你大嫂今年才四十多,都没到退休的年纪呢,哪可能轻易将工作让给人?”
而且让的还是儿媳妇,谁愿意啊?
要是让给自己生的孩子,虽然可能心里也不愿意,但迫于情况,也不算太难受,但儿媳妇又不是自己生的,咋可能愿意?
叶凤花点头,“确实,我大嫂是不可能将工作让出去的,以她的年纪,还能再干很多年,继续领工资呢。”
工作让出去后,她就没工资领,甚至只能回农村,以后就是农村里的一个普通村妇,她哪里愿意?
叶凤花的大嫂因为有一个在镇里的纺织厂的工作,能领工资,这些年在叶家就像土皇帝,大伙儿都要捧着她、敬着她,就连公婆都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
她也知道,自己能在叶家过得这般舒坦,都是因为有这份工作。
就算是儿媳妇,也不能拿走她的工作。
“那你家人怎么说?”顾溪又问。
叶凤花笑起来,“他们当然是像当年逼我一样,逼我大嫂将工作让给我侄子的对象了。而且,我大嫂不让的话,事情很难收拾。”
“怎么说?”
这下子,连徐愿生都竖起耳朵。
叶凤花轻咳一声,压低声音:“因为我侄子的对象肚子已经有了,如果再不赶紧结婚,只怕肚子很快就要变大,到时候就瞒不住……”
众人震惊地瞪大眼睛。
这年头,一切以不结婚为目的的交往都是耍流氓,流氓罪可是要被枪|毙的。婚前就搞大人家女同志的肚子,一旦女同志的父母去告他耍流氓,绝对一告一个准。
特别是人家女同志还有个伯父是大队长,可不是好欺负的。
叶凤花说起这事,神色有些复杂:“女方那边要求,等结婚后,孩子生下来,她就去纺织厂工作,让我大嫂退下来在家里带孙子孙女。如果不愿意,那就去告我侄子耍流氓……”
这简直是绝杀。
是要工作还是要儿子,只能选一个。
第121章
听完叶凤花娘家的事, 大伙儿都对叶家叫她回去这事挺好奇的。
也不知道叫她回去做什么,难不成叶凤花的嫂子实在不想将工作给儿媳妇,又生出想让叶凤花将她的工作给出去的想法?
他们应该不会这么蠢吧?
叶凤花现在可不傻, 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任由娘家人拿捏。而且她的爱人是团长,既然上次她已经明确拒绝过, 苗团长又旗帜鲜明地站在叶凤花这边, 叶家人肯定不敢再逼她, 不敢和一位团长翻脸。
她们都很好奇, 最后叶凤花的大嫂到底是选工作还是选儿子。
叶凤花见她们关注这事,便说:“那行, 下周休息我过去瞧瞧, 看看我娘家那边有啥事, 到时候回来和你们说呀。”
看她这么爽快, 乔慧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是不是太八卦了?
顾溪笑眯眯地说:“好呀好呀, 麻烦叶嫂子了!其实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 就等着叶嫂子回来给咱们说一说了。”
听她这么说,叶凤花特别高兴,觉得自己能帮上她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