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守淳先替元隆帝查看了眼瞳,又拿那特制叆叇检查了元隆帝两边耳内,最后就是使用他独有的摸耳法。
一通检查罢。
秦守淳道:“陛下翻身起卧的眩晕确为耳风症引起,您目前的病状乃耳风症与虚邪中络证两相所致。
耳风虚邪皆入脑,故而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按病理必须先治好耳风症方可。”
元隆帝:“如何治?”
秦守淳道:“小的有一法可在半刻钟内暂缓耳风症,保陛下今夜左卧不眩,只起初几息会极为难受。”
元隆帝破罐子破摔道:“横竖难受快一个月了,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一众御医:“……”
于是接下来秦守淳让元隆帝将姜汁冰片锭含在舌下,起到一个止呕的作用。
之后他以身示范,坐地上仰头过半望着屋顶。
再以半仰头的姿势双手扶着脸左右各缓慢地转动九次,最后保持侧首的姿势,猛地俯冲面朝地面!
用秦守淳的说法便是,此举意在将耳中脱落的东西复归到原来的位置。
元隆帝跟着他做。
起初确实难受,但当他咬牙做完之后直起身再扭头时还真没晕了。
全仕财端来秦守淳特制的米汤,元隆帝服下,瞬间感觉整个人松快了不少。
秦守淳:“此复位术需持续三日,期间便以姜汁冰片与这道粥止呕,三日后再针对两种病症结合治疗。”
到这时其他御医也是看出这位医吏确有几分手段了,自是神色心思难辨。
元隆帝发话:“先照秦守淳所言复位三日,剩下的三日后再说,秦守淳这几天就留在乾元殿待命。”
秦守淳叩首领旨。
之后随着小太监去值房不提。
“太子也回,大晚上的也够折腾你,明日还有得忙,回去抓紧时间睡一觉。”
外人都走了,元隆帝看向儿子道。
骆峋没有多言,道了句“父皇好生歇息”便如平时一样从容告退了。
元隆帝接过全仕财端来的漱口水漱口,漱完,他忽地不明意味地笑了声。
.
太子走后,槛儿便回卧房睡下了,但心里装着事终究没怎么能睡得着。
毕竟她没见过那位秦医吏,也不清楚太子具体会怎么试探对方的深浅。
元隆帝又会不会用此人。
关乎性命的大事,槛儿思虑的便多些。
就这么不知想了多久。
外间忽然响起隐隐的开关门声。
槛儿偏头看向卧房门口。
没多会儿就见一道颀长身影绕过屏风,朝床榻这边没什么声音地走过来。
槛儿坐起来撩开帐子:“殿下?这么晚了您……可是有见到那位秦医吏?”
骆峋洗漱后过来的。
身上还带着清凉的水汽,见她双目清明,他就知她定也是极为担心。
毕竟即便她有先知。
也无从得知自己见闻范围之外的事物,会担心事情有变自是在常理之中。
这么想着,骆峋便也没让她继续忧心。
“见了,是个有本事的,暂时缓解了陛下的症状,陛下留他在乾元殿待命。”
说着话,他褪去外袍上了榻。
槛儿拍拍心口呼出一口气,拿起团扇替太子扇风,两人一起躺下。
“医术上的事我也不懂。”
槛儿攥着男人的大掌,轻声道。
“我刚刚还在想自己会不会太大惊小怪了,对方不过治好了瑛姑姑的旧疾,我便不知深浅地向您提起他,万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骆峋打断她的话,淡声道。
“你不知深浅,孤亦不知,故而试了才清楚,不论结果好坏你的初衷都是好的,你无需过于忧虑。”
槛儿笑着“嗯嗯”两声。
“您在外奔波一整天,只有不到两个时辰能睡了,您赶紧抓紧时间歇息。”
可能是近段时日一直绷着一根弦,眼下父皇的病总算有了治愈的希望。
那根绷着的弦潜意识有了松动,骆峋还真久违地感受到了一丝体力不济。
不过思及槛儿也等了一晚。
他握了握她的手,温声道:“孤暂未向陛下禀明秦医吏乃你引荐与孤的,待其人治好陛下再说不迟。”
第201章 槛儿被群攻,“宋良娣是何居心?!”
槛儿微怔。
随即反应过来太子有此一说的原因。
秦医吏有本事不假,但在太子看来,在治好元隆帝之前一切都存着变数。
可能秦医吏最后也治不好元隆帝,也可能中间突然出了别的变故。
若此时向元隆帝说明人是她引荐的,到时候出了事责任便会落到她头上。
反之,则由太子一人抗。
而等秦医吏治好了元隆帝,太子再向元隆帝说明实情,功劳则是她的。
说实话,槛儿在决定向太子引荐这么一个人时其实根本没想过揽功。
她纯粹不想莫院判家里的人伦悲剧重现,不想整个东宫跟着如履薄冰。
也因着前世是秦医吏提出的法子治好了元隆帝,所以即便槛儿心里做好了这辈子可能有变故的准备。
潜意识里也还是相信此人的。
这会儿太子这么一说,确实符合他的行事风格,但槛儿说不触动也是假的。
不过她倒没说什么表感动的话,只往太子身边挨了挨,轻声说“好”。
骆峋捏捏她的手指,“孤去太医院的消息不曾隐瞒,许是明早便会传开。
你的姑姑寻过秦守淳治病,太医院中有人目睹,这件事应也会传开。
后宫之中或有人因此对你生出诸多猜忌,若有消息传到你这边,你不必多虑,娘娘自会将人打发了。”
说着话。
他人是平躺着的,累极般闭着眼。
墙角的烛光透过纱帐落到他脸上,朦胧间槛儿能看清他长长的睫毛。
“嗯?”
没听见应声,骆峋侧首看过来。
槛儿搁下团扇。
手臂横过他的胸膛搭在他另一侧肩头,“好,我记住了,您快睡吧。”
骆峋搂住她睡着了。
睡了这二十多天以来第一个好觉。
.
第二天。
太子半夜去太医院带了个医吏回来给陛下治病,据说这医吏还是岭南的。
且据说这位医吏给东宫那位宋良娣身边的管事姑姑治过病,太子貌似就是通过这件事找上的这位医吏。
不到半天的功夫,这两则消息就在前朝后廷传开了。
这段时间因着元隆帝的病,不论真心还是假意,朝中大臣们都操碎了心。
听到这样的消息,自是免不得一番追问。
朝堂上消息得知得早。
他们之中有人也有自己的消息路子,所以今儿一早在由太子代为主持的朝会上就有大臣询问各种问题。
车轱辘话来回,重点就在于陛下龙体贵重,怎能让一个小小医吏诊治呢?
这不就是胡闹吗!
自然也有对此事持赞成态度的。
称道是常言高手在民间。
陛下的病情已延误多日,那位秦医吏既有办法当场缓解陛下的病痛。
就说明此人有些本事。
虽然这些人没明说,也是不敢说,但心里的意思无不是死马当活马医。
另有真心希望元隆帝能尽快病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