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一个要求,希望卖一波猪肉。
沈清月家里还剩下二十五头猪要宰杀的。留下三头准备婚宴用。余下的倒是可以卖掉!
沈清月也很爽快,左右大家想买,那就卖。
不过在钢铁厂卖肉这事儿真的说不过去。
沈清月道:“明儿晚上下班,在钢铁厂门口摆个小摊卖猪肉。”
大伙儿本来就是起哄。
没想到沈清月真的应下来了,顿时高兴了。
沈清月想了想,二十二头猪也够卖了。
在盒饭窗口的小黑板上写了一下。
虽说食堂改建了,分为十个窗口,但二楼永远是最火的。
这个消息一写出来。厂里的人可高兴了。
回去之后,沈清月回去跟猪场那边一说。
明儿的猪肉全都拉到钢铁厂门口卖。
村里的人感慨亏的买够了,谁要是第一天没买,等着第二天,那也就不用买了。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都过来帮忙。
沈清月道:“猪肉麻烦都给分成五斤左右的,到时候卖起来也方便。”
大家到时候直接选购就行了,省去了麻烦。
“对啊.这样方便。”
杀猪匠杀完猪剃了毛之后,刨开一半,把排骨和猪腿猪蹄卸下来。余下的就交给村里的人。
别看村里人昨儿买了。
但是今儿看见猪肉还是眼馋。
瞧这雪白雪白的肥肉,这要是拿来炖菜那得多香啊。
还有那大排骨。
以前村里人都不买这玩意。
寻思还带骨头卖肉的价不划算。但现在都抢着买排骨。这排骨做好了比肉还香。
吃过的人再一看见排骨都馋得慌。
可惜啊。昨儿他买的时候没赶上这么好的排骨。
分好的排骨,肉,猪下水之类的。全都按照种类的不同给分了出来。放在大箱子里。
贺政晨帮着装车。
沈清月想调侃他几句,不是说结婚之前最好不见面么。
沈清月还没说呢。就瞧见贺政晨耳朵都红了。还是心软了,没拿这话调侃。
忙活了一上午。最后大猪头看着太吓人了。
县里的人怕是接受不了。都便宜卖给村里了。
来帮工的人乐坏了,拎着猪耳朵就走。
在村里引得了不少人的侧目:“不是说这些卖给县里的人么?”
拎着猪头的人道:“对,但是猪头不要,这不是赶上了么。”
村里的人也想买。瞧着七八斤的好肉,心里酸酸的,忍不住道:“还得是多去沈清月那帮忙啊,不知道啥时候就能碰见什么好事儿。”
“那可不。”
沈清月跟贺政晨把猪肉都拉到门口。
放了一个猪肉的案子。把肉都摆放好。
相中那一块现称。
刚摆上,周围的小商贩们就围上了。好在很快就下班了。
就看各个车间工人们嗖的往外跑,这些都是要买沈清月家的猪肉的。
第221章 猪肉限购
钢铁厂的人出来就看见这边摆摊的肉了。
个个都眼冒精光。
每个人限购一份儿。
先选再称最后交钱。
有的买五花肉,有的买纯瘦肉猪里脊,还有的盯上排骨了。
这有沈清月,贺政晨,大姐沈梅,还有英嫂子过来帮忙。
这四个人都是经过烧烤节历练的。
再加上肉都是提前分好的,以为会很轻松。谁成想仍然有点忙不过来,人太多了。
哪儿是选购啊,基本上就是疯抢。
抢到什么拿在手里排队等著称重给钱。
后面的人催促:“这卖啥啊?”案板上啥都没有。
贺政晨只好又去车上卸货。
拿出来一件东西被抢一件。
太疯狂了。
足足卖了一个小时。所有的东西卖空了。大伙儿才离开。所有人身上都忙活的一身汗!
以前沈清月最爱干的就是收钱,她现在数钱都成活儿了。不爱数了。
揣着一大兜子的钱吗,跟贺政晨开车回去。
沈梅跟英嫂子则是各自有事儿离开了。
沈清月太累,回去的车都是贺政晨给开的。
沈清月忍不住感慨道:“幸亏卖肉这活儿一年一次,不然真的累死了。”
他们家的猪都成香饽饽了。
现在还有人专门上他们村来,慕名来买猪来。
怪道大姐喜欢养猪,真的很有成就感。
……
第二天钢铁厂的众人来到厂里,谈论的都是昨儿买的那个猪肉。
“我以前不管买啥东西,都被我妈训斥,说买的又贵又不好。唯独这次把五斤的五花肉拿回去。可给我妈稀罕坏了。一块肉至于么。”他嘴上说着至于么,实际上笑容也裂的蛮大的。
“昨儿我们家用这个肉包了一回饺子。我小侄子都说没吃够。我妈还让买,我说了,吃一顿就不错了!”
“可不,档案室的陈姐没买到,今天来上班的时候一早就拉拉个脸。”
“这倒也不怪她,下班他们就疯跑,谁能跑的过啊。”
“就是要眼疾手快,你看后勤科的小李,平常看着文质彬彬的吧。结果自己抢了一个十斤多的猪后腿!”
大伙儿聊到这,都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猪后腿啊。咋吃都好吃的地方。
而且每个人限购,大部分都是五斤左右。
怎么偏他这么命好,一个猪腿抵得上两个人的分量了。
一上午大家讨论的都是这个。
沈清月养的猪都是农家土猪,绝对比屠宰场的猪肉好吃。
大伙儿买到猪肉之后煎炒烹炸,做出来,味道是在别人那没吃到过的感觉。
更是四处跟人说!
只是听说沈清月家的大猪都给宰杀没了,再想吃也没有了。
不然就是多少头猪都不够卖的。
这次卖猪肉也就是图一乐呵。
得亏限购了,抢到的人还能多一些,不然几个人就能买空。
这么好的猪肉他们可不好碰啊。
……
村里杀完猪,仍然热闹。
全在打听沈清月结婚是怎么办?
要是在村里办流水席的话,饭菜刚端上来,就得凉。
但架不住高兴啊!
村里人跟大花婶子说了,这次给沈清月那必须得风光大办。
这可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后生。
一辈子就结一次婚绝对不能差事儿,这次随礼可不许不要。
沈清月知道村里人挣钱不容易,之前沈秀考高中摆席面的时候就没收礼。
沈清月订婚的时候也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