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看破不说破,把头埋在媳妇脖颈深吸一口气,就配合放开了,改成牵着她的手,夫妻俩安静的关灯出门,回到隔壁堂屋。
麻将桌已经支起来了,三缺一,柳素琴自然的坐上最后一个位置,林南江则抱胸站在她身后观战。
其他人一看这默契十足的姿态,也不说话了,反正人到齐了,开始热热闹闹的砌长城。
夫妻档有一个好处,正月里无所事事,大家一上牌桌就不会轻易散场,玩到半夜甚至通宵都是常有的事,但柳素琴可不想陪他们这么熬着,她最多玩到十二点,就把位置让给林南江,自己心满意足去睡觉。
白天晒晒太阳,听听八卦,晚上打麻将,回乡下过年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柳素琴玩得乐不思蜀,不过到了离开的日子也是毫不留恋,小芳芳还在依依不舍跟长辈和哥哥姐姐们告别呢,她已经打包好行李,坐上小轿车,说走就走,姿态潇洒。
小芳芳是在爱的教育中长大的小朋友,也很擅长表达感情和不舍,身体里像是安装了开关,感情收放自如,随着爸爸妈妈把车子开往全然陌生的方向,她就只剩下对目的地的期待和向往了,扒着车子靠背不停的问庐山有什么好玩的,是不是跟诗里描写的一样,她这几天有乖乖跟哥哥姐姐背古诗。
说到后面,车厢里只剩下孩童清脆悦耳的背诵声。
林南江在开车,柳素琴从副驾座扭过身子,认真注视着姿态端正背诗的小朋友,一首诗背完,她就鼓掌配合的鼓掌欢呼,“背的真好听,乖宝太厉害了,还有吗?”
小朋友迷失在妈妈的夸夸中,搜肠刮肚,背了一首又一首,就这么把自己哄睡了。
等她一觉起来,已经到目的地了。
不过山路难行,他们选择把车停在山下的停车场,然后拎上行李坐景区的大巴车上山。
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山下天气尚好,可他们上山的当天晚上,山里就下起了雪,一觉起来外面已经是银装素裹,仿佛闯入了童话中的冰雪世界,把小芳芳这个没看过几场雪的南方小土豆震撼得不行,趴在落地窗一眨不眨看着窗外,柳素琴喊她去刷牙吃饭,叫了好几遍,小家伙才依依不舍的把脸从玻璃窗挪开。
雪天路滑,他们就没带孩子去打卡景点,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然后穿戴整齐在外面玩雪,堆雪人,拍照,饭点再一脚深一脚浅的去镇子中心区吃饭顺便拍照。
更多的时间,是窝在温暖的酒店房间,一家三口都挤在落地窗旁边的沙发里,安静而专注的欣赏这片童话世界。
才来一天,诗里那些波澜壮阔的山峰和瀑布一个都没见到,柳素琴却已经感觉到这座名扬古今中外名山的不凡。
景区里囊括了一个乡镇,村民们一直在山上安居乐业着,所以它不像其他景点只适合观光,这里的生活气息也很浓郁,物价偏贵但物资齐全。
试想一下,一个景区,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气息浓厚的建筑,还有在深山安静生活的村落,既能打卡名胜古迹,又可以体验世外桃源、归园田居的生活,同时也不必担心降低生活水平,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地方。
总之柳素琴他们一上山就爱上了。
这场雪只持续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就开始放晴,等到第三天,天空明澈得像水洗过一般,晴空万里,房屋树顶的雪也化了大半,阳光洒落下来,到处仿佛闪着金光。
柳素琴他们终于要去景点了,景点分散遥远,要先去镇中心等观光车,途径街心公园,站在公园的悬崖边,就能欣赏下面的别墅群,一栋栋房子错落有致,在白雪掩映下,偶尔露出一角或红或绿的屋顶,仿佛误入了另一个彩色的童话世界,又一次把小朋友看呆了,摆了很多姿势让爸爸给她们拍照。
当然柳素琴也喜欢这片风景。
他们在山上待了五天,最后两天在山下泡温泉,泡在热乎乎的天然泉水中,身上的寒冷疲惫全部一扫而空,柳素琴舒服的喟叹出声,“冬天泡温泉真是人间享受,不过山上就有点湿冷了,其实更适合夏天过来避暑。”
林南江也兴致勃勃附和,“我也是这么想的,连伟人都喜欢来这里避暑,说明这里真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啊,以后暑假就来这里度假好不好?”
他这次去参观了庐山会议旧址和伟人曾居住过的别墅,有种追星成功的快乐,很想追随偶像的脚步。
柳素琴也想点头,但她想起祖国那么多大好河山还没看过,心里就有点不甘心,于是话锋一转,找了个借口,“芳芳现在还小,带她来庐山避暑,她也感受不到那份历史的厚重,还是再过几年,等她学了思想政治,再来这边过暑假吧。”
林南江就这么轻松被说服了,“行,那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今年暑假可以好好规划了,正好全生也要陪他媳妇回娘家看看,咱们时间充裕,可以多玩几天。”
柳素琴看了看在温泉池里快乐扑腾的小朋友一眼,点头,“也好,今年应该是她最后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带她出去放放风。”
虽然到了明年的暑假,小芳芳也还是没有学业方面的压力,但是狠心的爹妈已经决定送明年就送她去学兴趣班了。
先学画画,一点点增加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兴趣课程,看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哦,在正式入学之前,英语也要培养起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柳素琴以前是不想太过鸡娃,但条件摆在这里,只要想到请家庭老师能解决大部分烦恼,她就有点控制不止自己想掏钱的手。
第117章 大新闻。
对此一无所知的小芳芳, 还在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被告知假期结束他们准备回家时,小朋友脸上满是震惊和不舍, 但还是乖乖跟着爸爸妈妈坐上回家的车子。
回家过了个热闹又充实的元宵,小朋友就把自己哄好了, 高高兴兴背着小书包去幼儿园, 她攒了一肚子趣事要跟好朋友们分享呢。
而且, 他们今年都是升中班的大孩子啦,大家很早以前就约定好, 开学要去小班教室看热闹,狠狠嘲笑那些第一天入学还没断奶的小鬼头的。
小朋友忙着开学报道,大人自然是忙着工作。
其他人还可以安心过元宵节,过渡一下,柳素琴却是一刻不停, 回深市的第二天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以至于元宵节的操办,和闺女开学报名的安排, 都是孩子爸爸在一手操办。
林南江搞定后勤, 也马不停蹄开门营业去了。
柳素琴这一忙又是好几个月。
年后本来也就元宵节算小旺季, 三月一整个月都属于淡季,按理说柳素琴是不该这么繁忙的, 但可能是平时把李红和张明亮这两位得力干将压榨得太过分,导致他俩不约而同在淡季找她请假。
理由也一样, 都准备陪对象回去见家长。
其实李红准备见家长这事, 早在过年打电话时就简单通过气了。
她今年又是一个人回家过年,被父母联合三姑六婆催婚催得头皮发麻,就半真半假的告诉家里, 她其实在外面找了个对象,只是男方没车没房没学历,还是外省人,怕他们不答应,这才没带回家里。
没想到她都这么说了,一向势利眼的父母居然丝毫不在意,告诉她只管把领带回家,小伙子家里穷没关系,只要手脚齐全、勤劳踏实,他们就不会挑三拣四。
李红当然不相信这对夫妻突然变得如此善解人意,一番试探,她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成了附近十里八村都有名的“老姑娘”,连带着她父母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现在只要有人肯接手她这个烫手山芋,不影响底下弟弟们娶媳妇,家里就谢天谢地了,父母压根没心思挑剔男方的条件。
自己这么个要房有房、要事业有事业的大好青年,在老家居然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李红刚知道这事时有种天塌了的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但视线一转,看到被她这个老姑娘弄得焦头烂额的父母,又突然觉得心态平衡了。
父母越是在意这事,甚至为此着急上火,那局面就对她越有利。
想通了这点后,李红开始拿捏家里人,他们越是催她赶紧带对象回家认人,好把婚事定下来,李红就越是磨磨唧唧不肯松口,并反手就是一个大诉苦,说她对象家里穷,一点帮不上忙就罢了,还要靠他在外面打工赚钱给他们盖房子,可他自己没学历没背景 ,工资一般般,大城市花销还那么大,手头落不下几个钱,要是跟他结婚,怕是勒紧裤腰带也甭想在深市买房,以后养孩子更是艰难云云。
半真半假的诉苦,把父母兄弟说得一愣一愣的。
说到最后,李红穷图匕见,她带现在的对象回家,那就不能收彩礼,家里也不用给她准备嫁妆,他们就简简单单领个证,往后好好攒钱养孩子。
李家父母太怕这个不争气的闺女砸他们手里了,她自己嫁不出去事小,连累宝贝儿子说不上好姑娘就是大事了,只得咬牙接受这个条件。
但他们也提出了要求,李红年底必须把人带回来,让村里都知道她嫁出去了。
为了防止她出尔反尔,李家父母当场拉着她去村口小卖部打电话,亲耳听到她和对象在电话里说好见家长才肯罢休。
村口小卖部,等同于村子里的情报交流中心,李红这通电话打完,全村也都知道她有对象了。
所以后来柳素琴打电话跟她商量年后的工作安排,两人说完正事,李红也就直接把这事当八卦讲给她听了。
柳素琴当时关注的重点是好姐妹跟父母斗智斗勇,很欣慰也很佩服。
虽说以李红父母的眼界,问张国梁要彩礼也就是狮子小开口的程度,大概率就是三五千的样子,而这不过是李红自己一个月的收入,给了也没什么。
但柳素琴很清楚,他们不值得。李红上辈子跟她简单描述了下离婚时的情形,几乎是众叛亲离,平时那么亲近、说要做她后盾的娘家人,一个个跑得飞快,仿佛慢一点就会沾上她这个脏东西似的。
李红说,发现渣男出轨她没哭,和渣男离婚更不伤心,因为她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财产,可亲耳听到父母兄弟对她数不尽的抱怨和指责后,她悄悄离开,在外面找了个角落嚎啕大哭。
所以说,这样自私自利、完全不会考虑他人的父母兄弟,给他们多少都是肉包子打狗,根本没有必要。
上辈子的李红婚后称得上坎坷,几次大起大落,每次伤她最深的,都是所谓的血脉亲人,她后来才能真正看清他们的本质,开始默默远离他们,专注自己的生活和孩子,跟娘家只维系一点面子情。
而现在的李红还没经历那些挫折,每次回家,父母对她这个能在大城市赚钱的女儿也是嘘寒问暖,柳素琴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怕她哪天不小心被家里把钱忽悠走了。
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李红两辈子对父母都没有百分百的付出,可她现在收入高,就是付出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那也是一笔巨款啊,凭什么要便宜那自私自利的一大家子?
所以听李红说了她的骚操作,她家里拿不到一分彩礼钱后,柳素琴是真的爽了,当时只顾着暗戳戳夸她干得漂亮了。
旅游回来后,李红找她说了更详细的打算,想趁店里淡季先去见张国梁的父母,这样过年直接把他领回自己老家,既解决了终身大事,还不怎么影响工作。
柳素琴很支持小伙伴的决定,当时就夸下海口,表示要给她批一个星期的假,让她在未来婆婆家多待几天,好好观察一下他们的品性。
只是没想到话说得太早,张明亮前脚看工作搭档请了一周假去见家长,后脚也腆着脸来找她打申请。
柳素琴:……
都是元老级骨干,又都是要去见家长这种大事,她也不好厚此薄彼,最后咬着牙给张明亮也批了假。
当然张明亮得等李红回来上班才能开始休假。
他也不介意,得了老板的口头承诺,还笑嘻嘻给柳素琴反向画饼,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见家长顺利,婚期定下来,他跟对象的婚纱照和婚礼妆造拍摄,绝对只找他们自己人,肥水坚决不流外人田。
这饼柳素琴吃下了,毕竟以张明亮的收入,承担这些费用本身就不是难事,更何况他对象还是本地小富婆。
是的,柳素琴对张明亮对象的情况比较了解,因为年前他俩搭档出外勤,这家伙上着班还不安分,对新娘的表妹一见钟情,死缠烂打要来联系方式,两人满打满算,认识也才半年不到,这个效率柳素琴是服气的。
不管怎么说,大家好事将近,柳素琴还是表达了祝福,就是他俩这接连请假让她毫无准备,最闲的三月份反而是她这个老板最忙,几乎满勤。
等李红和张明亮陆续忙完私事回归工作,店里又要开始为五一的小高峰做准备,他们致力于推荐客户在婚礼的前两个月左右开始安排婚纱照,顺便试妆,所以刚进入四月份,一些听劝的客户就找来了。
陈家明和何瑶华也是四月初来拍的婚纱照。
至于他们婚礼的服装,经过几个月的拉扯,何瑶华和母亲俩各退一步,定了婚纱和龙凤褂两套。
柳素琴喜闻乐见,亲自帮她试了妆。
到了陈家明何瑶华的婚礼这天,柳素琴和林南江分头行动,她一早带队去新娘家里做准备,林南江则和其他人一起坐大巴车去村里赴宴。
作为关外有名的拆迁村,陈大爷他们村子是很传统的,也相当有底气,婚礼地点安排在老家祠堂,请了有名的流水席师傅,考虑到陈家明在城里也有不少客户同事朋友,都送去了请帖,不差钱的新郎家便直接包了辆大巴车接送亲友团。
柳素琴给何瑶华化完妆,又开车带着同事们跟去了关外。
乡下的婚礼要热闹到晚上,新郎新娘家都不差钱,直接定了一整天的服务,柳素琴带着人跟到陈家,给新娘换了套妆造,顺便围观了跨火盆敬茶等传统节目。
下午四点多开始酒宴,柳素琴和同事们也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来的活动不需要他们,她便领着几个年轻人去蹭酒席,还没走进祠堂就被等在门口的林南江拉住了,“忙了一天,累了吧?我给你们留了座,走走走。”
去了座位,除了林全生和张国梁等人,柳素琴还看到了李亮,刚打完招呼坐下来准备开吃,李亮就凑到他们耳边,扔下一个大新闻,“你们还不知道吧,咱们几家买在一起的那条街,可能要拆迁了!”
第118章 正式通知。
在陈家明的婚礼上看到李亮, 柳素琴一点也不意外,李亮这个靠谱的小伙伴,最初还是陈家明介绍的呢。
他俩认识的时间可比他们早多了。
只不过早前陈家明跟李亮交集不算很多, 他是觉得李亮这个中介说话做事还算踏实可靠,带着点北方汉子的淳朴大气, 不像其他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中介, 这才给林南江推荐这人的。
后来柳素琴一家顺利在关内买房定居, 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陈家明偶然发现他们赚了钱就喜欢买老破小和小门脸的爱好, 从一开始好奇,不解,到后面蠢蠢欲动,也跟着加入这个买房大军。
因为老家有一栋楼在出租,爹妈每月光是收租就有好几千的收入, 自己在市中心住着全款交付的洋房豪宅,陈家明从前并没有继续买房的打算,他觉得自家房子够多了, 有钱还不如炒炒股, 来钱快, 资金自由灵活。
他起初也向林南江和柳素琴安利这个理财方式,可惜没能安利成功, 前者听不懂,后者更是反过来把他给洗脑了。
柳素琴的理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靠谱的引导人, 她也愿意尝试炒股这个新鲜玩意儿,但最多只会拿出百分之一二十的收入来理财,这样无论盈亏她都能稳得住, 另一部分收入存定期,这会儿的银行利率还是很不错的,剩下的一半收入则是雷打不动的投资房产商铺,人们把这些定义为不动产,就说明它们才是最稳定持久的,具有抗经济风险的重要作用呀。
这番话让陈家明醍醐灌顶,心想自己把收入都拿去炒股,虽说收益率挺不错,但风险也不小,一旦被套牢,那可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他是该考虑分散投资了。
虽说陈家明觉得买房当包租过于公老土了,不符合他酷盖的身份气质,可他更不能接受老老实实去银行存定期,两权相害取其轻,陈家明最后还是找到李亮,让帮忙留意一些位置价格都还不错的商铺。